学术投稿

张东岳教授论结肠炎的防治

张宇翔

关键词:结肠炎/中医防治, 张东岳
摘要:张东岳教授是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现任河南中医学院肛肠病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院肛肠病诊疗中心名誉主任,从事肛肠病研究40余年.现就其关于结肠炎的防治,做一总结,希望对结肠炎的临床有所帮助.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腹针治疗月经不调78例

    本文以中极、关元、中脘、气穴等腹针标准化取穴为基本处方治疗月经不调,气虚不摄血加脾俞、足三里,血虚加血海、三阴交,肝郁气滞加期门、内关,血热妄行者加行间、太溪,虚寒症可在主穴或神阙穴温灸,总有效率为96%,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黄丽;卢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药外治法在肢体病中的应用

    中药外治法的起源应先于内治,成熟于清代,它以程鹏程的<集救广生集>、吴尚先的<理瀹骈文>两部外治专著为标志,作为特殊的给药途径和治疗措施,补充了内治的不足,而形成独特的治疗体系.笔者从医30年,在临床中发现,一些肢体病如各种椎体病变、关节的增生,风湿、类风湿以及软组织损伤等病,由于传统单一的内服给药,须经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再进入血液,沿途中又受到化学物质和体内酶的分解破坏,药理作用达到皮肤、关节、肌肉部位时,其疗效则大为降低.

    作者:王红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小儿闻声知病述要

    听取儿童的声音和语言变化,可以辨识外感和内伤及病情的寒热虚实情况.这在儿科医生中是一个起码的知识.诊察小儿的方法之一,就是仔细地闻听声音,以诊察病情的变化.五声是从相应的五脏发生的.从五音的变化可以了解到五脏的病情.如心病有时声音急促多语多笑;肺有病时声悲浊不清;肝有病时多狂叫呼喊;脾有病时声音轻微颤抖;肾有病时声音长细呻吟.

    作者:王业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病毒性肝炎辨治杂谈

    1肝病利胆,肝胆并举肝炎患者引起胆系病理改变,临床并不鲜见.因为从生理上讲,肝胆之间通过经脉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而肝主疏泄功能直接控制和调节着胆汁的排泄,故有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之说.

    作者:张馥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现代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思路探讨

    现代肿瘤的治疗更加注重以宿主为主体,注重个体化治疗和提高生活质量,中医药的整体观念、辨病辨证、摄生保健以及预防为主的思想与之不谋而合.因此,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并与西医的治疗手段相结合,可以使中医药在防治肿瘤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李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新、旧龙胆泻肝汤的毒理学实验比较研究

    目的:通过对新、旧龙胆泻肝汤的毒理学实验比较研究,评价二者的安全性.方法:主要采用测LD50或MTD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实验则以二药大浓度、大容量进行小鼠灌胃,每日两次,连续28天,检测体重、肾功能及肾脏病理变化.结果:二者测得MTD均为180g/kg.反复毒性实验发现旧龙胆泻肝汤明显抑制体重增长,对肾脏有一定损害,而新汤没有发现明显异常改变.结论:大剂量、长期使用旧龙胆泻肝汤对体重、肾脏有一定的影响.而新龙胆泻肝汤则安全范围大,可代替旧龙胆泻肝汤.

    作者:苑述刚;阮时宝;吴符火;宫健伟;饶捷嫒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脾胃病识

    脾胃同居中宫,脾为阴脏,胃为阳腑,相互滋助,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胃为阳明多气多血,胃气是中气的主力,脾阳与胃气合,汇成中气.阳与气分之为二,合之则一.言阳是指其有温煦之能,言气是指其有运动之功.

    作者:赵霞;邢舸;薛星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张仲景治疗内科急症方法探要

    综观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其中对内科常见之急症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包括辨证求同,审因论治,依证立法,以方遣药,理法方药一线贯穿的指导思想,为中医急救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兹就其治疗内科急症的方法述要如下.

    作者:袁静;李艳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知柏地黄丸治疗春季鼻衄验案析

    患者,男,60岁,工人,2005年3月6日.患者自诉半月来两侧鼻腔出血,每日必发,发无定时.求治某五官科,检查发现鼻腔黏膜红染,小血管破裂,并嘱检查血小板、血象,均无异常.随后给予止血药和压塞棉条,暂时有效,随后再发.无奈求治某中医,不做细查,便以春季多风多热,风热犯肺,而发鼻衄.给予清疏风热之药,银翘散、黄连上清片等,服药一周,症状不除,反而加重.

    作者:孟长海;王治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浅谈活血利水法的临床应用

    血与水,在祖国医学基础理论中是密切相关的.活血法和利水法配合应用,临床上治疗各科多种疾病,疗效显著.就此本人略陈管见,供同道参考.

    作者:杨士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远端点穴治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体会

    1临床资料150例中女93例,男57例;年龄小17岁,大67岁;椎间盘突出症伴骨质增生108例,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42例.其中有下支症状者98例,腰骶部疼痛者52例:

    作者:卢长(氵国);马铃;邓霞;刘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老年生理病理特点及治疗原则

    老年人无论在生理功能还是病理表现都有不同于其它年龄阶段的特点.认真研究这些特点,是提高诊治老年病水平的关键,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健康长寿.

    作者:王悦信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试论运气学说中气象因素对人心理情绪的影响

    运气学说是中国古代的医学气象学,它不仅揭示了气象的变化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还论述了气象因素对人体心理情绪的影响,这些当今世界上新兴的研究课题,在古代医学那里已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很值得我们珍视.本文试图结合现代医学的一些研究结果,初步归纳分析一下运气七大篇中有关气象心理的内容,以作进一步研究参考.

    作者:王永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丹鸡逍遥散治疗血虚肝郁之糖尿病机制探讨

    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有增高,并且往年轻人发展之趋势,给社会、家人、患者造成沉重经济和心理负担.糖尿病阴虚为本,血亦属阴,阴血虚加之心理负担,日久形成血虚肝郁.治疗亦补血活血,舒肝解郁,丹鸡逍遥散应运而生.

    作者:李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疏利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疏利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运用疏利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0例,并设对照组.结果:治疗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0%.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疏利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满意.

    作者:胡卫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血府逐瘀汤治愈灼口综合征1例报告

    陈某,女,68岁,2004年9月10日初诊.患者1月前出现口腔灼热干涩,食后疼痛,口粘.口腔医院检查提示:口腔内未见明显病损,舌苔中剥脱似菱形,真菌(-).诊断为:灼口症.西药治疗无效,中药屡用清热泻火(泻黄散加减)、养阴清热等法亦未效,遂求诊于我院赵进喜教授.症见口腔灼热,干涩发粘,夜甚,舌暗苔腻,脉沉.考虑患者口干涩夜甚、舌暗,皆为血瘀之征,治以活血化瘀,用血府逐瘀汤加清热生津药,处方:赤白芍、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知母各12g,柴胡、川牛膝、枳壳各9g,藿香、防风、黄连、桔梗各6g,葛根25g,丹参、玄参、天花粉各15g,甘草6g.每天1剂,水煎服.二诊,服7剂,口干涩减,灼热稍缓解,药已中的,原方加枸杞子30g,石斛10g,泽泻15g,14剂.三诊,患者自述无口干,舌暗如前.继服上方14剂,诸症悉除.随访3月无复发.

    作者:杨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老年性痴呆辨治五法

    论述了老年性痴呆的分型及辨证施治,应用中医药补肾益精、补肾健脾、健脾化浊、清心泻火、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老年性痴呆.

    作者:刘晓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肺气虚证模型大鼠血清ICAM-1、IL-8的水平变化

    目的:测定肺气虚证模型大鼠血清细胞间粘附因子(ICAM-1)、白介素8(IL-8)的水平,探讨ICAM-1、IL-8在肺气虚证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的造模方法建立肺气虚证大鼠模型,经鼻腔注入肺炎克雷伯杆菌反复感染造模.采用ELISA测定血清ICAM-1、IL-8的水平.结果:肺气虚证模型组ICAM-1、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ICAM-1、IL-8可能趋化和介导中性粒细胞参与了肺气虚证慢性气道炎症反应,在肺气虚证的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李泽庚;张杰根;彭波;张念志;韩明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周天心治疗小儿癫痫临证经验

    家父周天心,生前是我省著名的名老中医,副主任医师.一生从事中医事业,医术精湛,有着高尚的医德医风,精通内外、妇儿诸科,尤长于儿科病的诊治.家父在临证时,辨证准确,用药精良,疗效卓著.现将其诊疗小儿癫痫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周金兰;周宾堂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92例隐翅虫皮炎调查报告

    隐翅虫皮炎是人体接触隐翅虫的毒液而引起的一种毒性皮炎.每年夏季皮科门诊均有散发病例.2003年9月我省某管理学院出现小流行,我们对此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珊;谢为民;阮爱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