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外治法在肢体病中的应用

王红岩

关键词:中药外治法/肢体病, 临床应用
摘要:中药外治法的起源应先于内治,成熟于清代,它以程鹏程的<集救广生集>、吴尚先的<理瀹骈文>两部外治专著为标志,作为特殊的给药途径和治疗措施,补充了内治的不足,而形成独特的治疗体系.笔者从医30年,在临床中发现,一些肢体病如各种椎体病变、关节的增生,风湿、类风湿以及软组织损伤等病,由于传统单一的内服给药,须经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再进入血液,沿途中又受到化学物质和体内酶的分解破坏,药理作用达到皮肤、关节、肌肉部位时,其疗效则大为降低.
光明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活血利水法的临床应用

    血与水,在祖国医学基础理论中是密切相关的.活血法和利水法配合应用,临床上治疗各科多种疾病,疗效显著.就此本人略陈管见,供同道参考.

    作者:杨士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循证医学在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研究中的应用

    循证医学,即遵循科学依据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即医生处理患者、制定治疗措施、政府制定医疗卫生政策等,都应根据现有客观的、可靠的科学依据进行.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将个人的临床专业知识与现有好的临床科学研究证据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为每个病人作出佳的诊疗决策.下面就循证医学在中医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简称膝OA)研究中的应用,谈点认识和体会.

    作者:沈钦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功能性不孕与情志关系

    不孕的研究是生命科学的一部分,是人类共同关注的常见疑难病症,目前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近年生物-心理-社会新医学模式形成,不孕症已被公认为典型的心身性疾病.本病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尽管其结局仅仅是不能生育,但其病因相当复杂,既有器质性病变,也有功能性障碍,往往与情志有密切关系.

    作者:李爱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药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综合征

    颈椎综合征系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等原因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颈部交感神经而导致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2002年4月~2004年3月,笔者运用中药补肝益肾、活血通络为主,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本病76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管荣朝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益气养阴通脉方治疗Ⅱ型糖尿病52例

    应用益气养阴通脉方治疗Ⅱ型糖尿病52例,并随机设立优降糖对照组5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98%.对照组总有效率66%,两组比较有效率有非常显著差异.轻、中型患者有空腹血糖,血脂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说明中医在控制血糖和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有明显疗效.

    作者:刘杰祥;徐慧敏;杨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张仲景治疗内科急症方法探要

    综观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其中对内科常见之急症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包括辨证求同,审因论治,依证立法,以方遣药,理法方药一线贯穿的指导思想,为中医急救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兹就其治疗内科急症的方法述要如下.

    作者:袁静;李艳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力通胶囊治疗前列腺摘除术后逼尿肌无力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力通胶囊对前列腺摘除术后逼尿肌无力的疗效.方法:60例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逼尿肌无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于术后两周起加服力通胶囊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残余尿量(PVR)和大尿流率逼尿肌压(Pdet at Qmax)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组内PVR及Pdet at Qmax均有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后治疗组PVR和Petat Qmax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力通胶囊对前列腺摘除术后逼尿肌无力疗效显著.

    作者:苏永权;李成忠;张继峰;林运开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血府逐瘀汤治愈灼口综合征1例报告

    陈某,女,68岁,2004年9月10日初诊.患者1月前出现口腔灼热干涩,食后疼痛,口粘.口腔医院检查提示:口腔内未见明显病损,舌苔中剥脱似菱形,真菌(-).诊断为:灼口症.西药治疗无效,中药屡用清热泻火(泻黄散加减)、养阴清热等法亦未效,遂求诊于我院赵进喜教授.症见口腔灼热,干涩发粘,夜甚,舌暗苔腻,脉沉.考虑患者口干涩夜甚、舌暗,皆为血瘀之征,治以活血化瘀,用血府逐瘀汤加清热生津药,处方:赤白芍、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知母各12g,柴胡、川牛膝、枳壳各9g,藿香、防风、黄连、桔梗各6g,葛根25g,丹参、玄参、天花粉各15g,甘草6g.每天1剂,水煎服.二诊,服7剂,口干涩减,灼热稍缓解,药已中的,原方加枸杞子30g,石斛10g,泽泻15g,14剂.三诊,患者自述无口干,舌暗如前.继服上方14剂,诸症悉除.随访3月无复发.

    作者:杨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脾胃病识

    脾胃同居中宫,脾为阴脏,胃为阳腑,相互滋助,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胃为阳明多气多血,胃气是中气的主力,脾阳与胃气合,汇成中气.阳与气分之为二,合之则一.言阳是指其有温煦之能,言气是指其有运动之功.

    作者:赵霞;邢舸;薛星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肺气虚证模型大鼠血清ICAM-1、IL-8的水平变化

    目的:测定肺气虚证模型大鼠血清细胞间粘附因子(ICAM-1)、白介素8(IL-8)的水平,探讨ICAM-1、IL-8在肺气虚证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的造模方法建立肺气虚证大鼠模型,经鼻腔注入肺炎克雷伯杆菌反复感染造模.采用ELISA测定血清ICAM-1、IL-8的水平.结果:肺气虚证模型组ICAM-1、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ICAM-1、IL-8可能趋化和介导中性粒细胞参与了肺气虚证慢性气道炎症反应,在肺气虚证的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李泽庚;张杰根;彭波;张念志;韩明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腹针治疗月经不调78例

    本文以中极、关元、中脘、气穴等腹针标准化取穴为基本处方治疗月经不调,气虚不摄血加脾俞、足三里,血虚加血海、三阴交,肝郁气滞加期门、内关,血热妄行者加行间、太溪,虚寒症可在主穴或神阙穴温灸,总有效率为96%,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黄丽;卢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圣和散对恶性胶质瘤术后放疗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圣和散对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放疗预后的影响.方法:62例恶性脑胶质瘤(分级Ⅲ-Ⅳ级)手术全切41例,次全切21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31例采用圣和散联合放射治疗,b组采用单纯放射治疗.结果:随访2年以上.1、2、3年生存率,a组依次为87.1%、67.7%和61.3%,明显优于b组的71.0%、41.9%和25.8%(P<0.05或P<0.01)结论:SHP能增强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效果,延长生存期.

    作者:夏跃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疏利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疏利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运用疏利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0例,并设对照组.结果:治疗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0%.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疏利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满意.

    作者:胡卫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炙甘草汤的临床应用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出自<伤寒论>,由炙甘草、桂枝、生姜、人参、阿胶、大枣、麻仁、麦冬、生地黄等加清酒和水共煎而成.方中炙甘草甘温补中,以资脉之本源,又能通利血脉,为本方之君药.人参补气,桂枝通阳,生地、麦冬、麻仁、阿胶养阴补血,生姜、大枣调和营卫.更加清酒,藉其辛热以匡药势而行气血.合而用之,则气血充达,阴阳调和,故有补虚复脉之用.

    作者:洪菲;洪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治疗九法

    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涉及人体所有主要的组织器官,有效的治疗对病人重要.本文根据作者长期的临床诊治体会及研究心得,提出以清热凉血法、滋阴清热法、益气养阴法、活血化瘀法、痰瘀同治法、补肾填精法、温补脾肾法、补肾固摄法、软坚散结法等九法治疗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可助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衡先培;杨柳清;陈霞;吴丽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周天心治疗小儿癫痫临证经验

    家父周天心,生前是我省著名的名老中医,副主任医师.一生从事中医事业,医术精湛,有着高尚的医德医风,精通内外、妇儿诸科,尤长于儿科病的诊治.家父在临证时,辨证准确,用药精良,疗效卓著.现将其诊疗小儿癫痫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周金兰;周宾堂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药治疗经行头痛60例

    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辨证分型治疗经期头痛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为门诊病例,年龄大43岁,小19岁,平均30岁,病程长8年,短1.5年.60例患者均于月经来潮前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经1个周期后可再次复发.1.2诊断标准[1]:头痛随月经周期呈规律性发作2次以上,头痛大多为单侧,或左或右,亦可见于两侧太阳穴或头顶部.痛如锥刺,或掣痛,或绵绵作痛.须排除经期外感,高血压及颅内占位病变引起的头痛.

    作者:于水永;管淑彩;范广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与中西药联用的优势

    中华传统文化中,中医是有魅力的瑰宝之一.这既在于她神奇的医疗效果,也在于其深奥神秘的医学理论.中医要发展,要走向世界,离不开现代科学的渗入,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如何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在继承中发展,却存在着认识上,操作上和理论构建上的困难.

    作者:李翠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对外阴白斑之病因、病机、证治探讨

    目前国内外中西医对外阴白斑之病名、病因、病机、治疗均无系统论述及统一认识,并缺乏有效治疗措施,笔者通过长期临床观察,深深体会到本病虽系外阴局部病变,但和人体五脏六腑、经络气血以及气候、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临证中如果只是见痒止痒、对症治疗,则获良效者甚少.

    作者:李春英;王蕾;周杰;张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朴炳奎主任医师治疗肿瘤经验

    朴炳奎主任医师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传统医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经验宏富.作者有幸随师3年,现将粗浅心得,介绍如下:

    作者:孙宏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光明中医杂志

光明中医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