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荣朝
中华传统文化中,中医是有魅力的瑰宝之一.这既在于她神奇的医疗效果,也在于其深奥神秘的医学理论.中医要发展,要走向世界,离不开现代科学的渗入,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如何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在继承中发展,却存在着认识上,操作上和理论构建上的困难.
作者:李翠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近十年来,笔者对慢性乙肝的治疗,借鉴现代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对乙肝研究的新认识和新进展,依据患者的免疫状态,强调扶正固本,分型分期施治,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乔振刚;乔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陈某,女,68岁,2004年9月10日初诊.患者1月前出现口腔灼热干涩,食后疼痛,口粘.口腔医院检查提示:口腔内未见明显病损,舌苔中剥脱似菱形,真菌(-).诊断为:灼口症.西药治疗无效,中药屡用清热泻火(泻黄散加减)、养阴清热等法亦未效,遂求诊于我院赵进喜教授.症见口腔灼热,干涩发粘,夜甚,舌暗苔腻,脉沉.考虑患者口干涩夜甚、舌暗,皆为血瘀之征,治以活血化瘀,用血府逐瘀汤加清热生津药,处方:赤白芍、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知母各12g,柴胡、川牛膝、枳壳各9g,藿香、防风、黄连、桔梗各6g,葛根25g,丹参、玄参、天花粉各15g,甘草6g.每天1剂,水煎服.二诊,服7剂,口干涩减,灼热稍缓解,药已中的,原方加枸杞子30g,石斛10g,泽泻15g,14剂.三诊,患者自述无口干,舌暗如前.继服上方14剂,诸症悉除.随访3月无复发.
作者:杨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不孕的研究是生命科学的一部分,是人类共同关注的常见疑难病症,目前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近年生物-心理-社会新医学模式形成,不孕症已被公认为典型的心身性疾病.本病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尽管其结局仅仅是不能生育,但其病因相当复杂,既有器质性病变,也有功能性障碍,往往与情志有密切关系.
作者:李爱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综观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其中对内科常见之急症作了较详细的论述,包括辨证求同,审因论治,依证立法,以方遣药,理法方药一线贯穿的指导思想,为中医急救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兹就其治疗内科急症的方法述要如下.
作者:袁静;李艳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苓桂薏苡白术散治疗血脂异常的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苓桂薏苡白术散治疗,对照组用辛伐他汀治疗,60天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复查血脂,并做相关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86.8%,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苓桂薏苡白术散治疗血脂异常疗效满意.
作者:段姝伟;何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辨证分型治疗经期头痛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为门诊病例,年龄大43岁,小19岁,平均30岁,病程长8年,短1.5年.60例患者均于月经来潮前后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经1个周期后可再次复发.1.2诊断标准[1]:头痛随月经周期呈规律性发作2次以上,头痛大多为单侧,或左或右,亦可见于两侧太阳穴或头顶部.痛如锥刺,或掣痛,或绵绵作痛.须排除经期外感,高血压及颅内占位病变引起的头痛.
作者:于水永;管淑彩;范广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涉及人体所有主要的组织器官,有效的治疗对病人重要.本文根据作者长期的临床诊治体会及研究心得,提出以清热凉血法、滋阴清热法、益气养阴法、活血化瘀法、痰瘀同治法、补肾填精法、温补脾肾法、补肾固摄法、软坚散结法等九法治疗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可助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衡先培;杨柳清;陈霞;吴丽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150例中女93例,男57例;年龄小17岁,大67岁;椎间盘突出症伴骨质增生108例,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42例.其中有下支症状者98例,腰骶部疼痛者52例:
作者:卢长(氵国);马铃;邓霞;刘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加味大承气汤对家兔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0只白兔随机分为观察组(加味大承气汤)、对照组(四磨汤组)及空白组(生理盐水组),胃肠减压、禁食,全麻后行肠切除肠端吻合术,假手术组行假手术,术后观察并记录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肠音恢复情况、肠肌电图、血浆胃肠激素改变及动物小肠推进率;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P<0.05).术后BER及EMG立即出现,但治疗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与空白组.加味大承气汤能增加兔胁胃肠激素的分泌,增加兔小肠的推进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5).结论:加味大承气汤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增加胃肠蠕动,明显缩短胃排空时间.
作者:尹兆均;刘应金;梁伯进;骆宇戟;马佛根;李智勇;陈卫民;陈镜沛;曾丽萍;孙江萍;扬克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老年人无论在生理功能还是病理表现都有不同于其它年龄阶段的特点.认真研究这些特点,是提高诊治老年病水平的关键,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健康长寿.
作者:王悦信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测定肺气虚证模型大鼠血清细胞间粘附因子(ICAM-1)、白介素8(IL-8)的水平,探讨ICAM-1、IL-8在肺气虚证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的造模方法建立肺气虚证大鼠模型,经鼻腔注入肺炎克雷伯杆菌反复感染造模.采用ELISA测定血清ICAM-1、IL-8的水平.结果:肺气虚证模型组ICAM-1、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ICAM-1、IL-8可能趋化和介导中性粒细胞参与了肺气虚证慢性气道炎症反应,在肺气虚证的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李泽庚;张杰根;彭波;张念志;韩明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本文以中极、关元、中脘、气穴等腹针标准化取穴为基本处方治疗月经不调,气虚不摄血加脾俞、足三里,血虚加血海、三阴交,肝郁气滞加期门、内关,血热妄行者加行间、太溪,虚寒症可在主穴或神阙穴温灸,总有效率为96%,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黄丽;卢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除湿1号洗剂外用治疗婴儿渗出型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以3%硼酸溶液、尤卓尔软膏西药外用治疗为对照组,除湿1号洗剂外用治疗为治疗组.治疗观察92例婴儿渗出型湿疹患者.结果:治疗组的痊愈显效率为89.13%,与对照组的65.22%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治疗后随访2周,治疗组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除湿1号洗剂外用治疗婴儿渗出型湿疹效果良好,且复发率低,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若缨;杨曙东;廖颖钊;王丽珣;丁娜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运气学说是中国古代的医学气象学,它不仅揭示了气象的变化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还论述了气象因素对人体心理情绪的影响,这些当今世界上新兴的研究课题,在古代医学那里已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很值得我们珍视.本文试图结合现代医学的一些研究结果,初步归纳分析一下运气七大篇中有关气象心理的内容,以作进一步研究参考.
作者:王永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药外治法的起源应先于内治,成熟于清代,它以程鹏程的<集救广生集>、吴尚先的<理瀹骈文>两部外治专著为标志,作为特殊的给药途径和治疗措施,补充了内治的不足,而形成独特的治疗体系.笔者从医30年,在临床中发现,一些肢体病如各种椎体病变、关节的增生,风湿、类风湿以及软组织损伤等病,由于传统单一的内服给药,须经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再进入血液,沿途中又受到化学物质和体内酶的分解破坏,药理作用达到皮肤、关节、肌肉部位时,其疗效则大为降低.
作者:王红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前国内外中西医对外阴白斑之病名、病因、病机、治疗均无系统论述及统一认识,并缺乏有效治疗措施,笔者通过长期临床观察,深深体会到本病虽系外阴局部病变,但和人体五脏六腑、经络气血以及气候、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临证中如果只是见痒止痒、对症治疗,则获良效者甚少.
作者:李春英;王蕾;周杰;张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隐翅虫皮炎是人体接触隐翅虫的毒液而引起的一种毒性皮炎.每年夏季皮科门诊均有散发病例.2003年9月我省某管理学院出现小流行,我们对此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珊;谢为民;阮爱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循证医学,即遵循科学依据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即医生处理患者、制定治疗措施、政府制定医疗卫生政策等,都应根据现有客观的、可靠的科学依据进行.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将个人的临床专业知识与现有好的临床科学研究证据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为每个病人作出佳的诊疗决策.下面就循证医学在中医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简称膝OA)研究中的应用,谈点认识和体会.
作者:沈钦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块璀璨国宝,它的使用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几千年来,以之作为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作者:郭焕;窦忠健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