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新安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以下简称乙肝肝纤维化)是临床常见疑难症,现代医学无明显疗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中医药不但能阻断肝纤维化,还能达到肝纤维化的逆转,且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对乙肝纤维化的中医诊治现状作一浅述,以便对其病名诊断、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赵明志;牛卫理;侯瑞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概述厚朴麻黄汤载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其药物组成为: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因其条文叙证过简,给临床应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历代医家对其认识也各有心得.
作者:黄河清;严桂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节育术是指目前较为常见的宫内放置节育环术,输卵管结扎术、输精管结扎术及早期妊娠人工流产术.节育后遗症是指节育术后而出现的一系列病症,如下腹部胀痛、腰骶部迫痛、月经周期紊乱、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头晕耳鸣、神疲乏力、腰膝痠冷、四肢麻木、性功能障碍等,而各项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节育术后遗证的发病机理,主要有创伤性、粘连性、机体排异性及内分泌失调4个方面;对于节育术后遗症的综合治疗,方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苏洁;翟凤霞;韩永梅;魏素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们采用自拟乳癖汤治疗乳腺增生10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文观察的108例均系我院门诊患者,其中已婚84例,未婚24例:年龄20~30岁者38例;31~40岁者56例;41~50岁14例;病程0.5年以内者26例;0.5~1年者52例;2年以上者30例;单侧乳房发病者43例;双侧者65例;肿块所在象限以外上象限为多,其形态片块型62例;结节型38例,混合型8例.
作者:潘星宇;王小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在温病过程中怫郁壅滞的病理是广泛存在的.既有无形之气运行受阻,更存在着痰、滞、瘀诸有形之邪内留,或在气,或在血,与邪热相互交结,而使险证叠出.故历代温病学家,阐怫郁壅滞之理,详开泄疏通之治,虽用寒以清热而不滞,虽用甘以生津而不腻,注重斡旋枢机,运通经络,宣畅气机,开导邪热外出之路,常有事半功倍之效.
作者:刘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1.1临床资料:患者年龄大72岁,小16岁,年龄集中在28~55岁,病程在5天到10年之间.治疗过程中有9名患者因疗效不佳而终止治疗,全为西医对照组,按无效处理.诊断标准:典型病例根据临床特征:外阴瘙痒,波及肛周,奇痒难忍,甚至灼热疼痛,便可确诊,不典型病例需结合阴道分泌物悬液镜检、宫颈分泌物涂片检查.霉菌性阴道炎170例(占44.2%)(外洗组110,西医组60)、滴虫性阴道炎135例(占35.0%)(外洗组90,西医组45)、其它原因80例(占20.8%)(外洗组50,西医组30).
作者:李少娟;陈奕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整体观是完整性和统一性,这就中医药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部分,在组成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辅相成,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还与人体健康和四季、气候、地区条件等自然环境及其社会环境有关.因此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养生康复等理论,无不贯穿着整体观的思想.
作者:金渊真;金渊光;吴秉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因病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是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微血管病变主要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血管病变主要为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神经病变可涉及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皆以血管损伤微循环障碍为重点.
作者:胥改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2002年11月~2003年11月我科共收治肺癌病人71例,男48人,女23人,年龄小20岁,大78岁,平均年龄55岁.肺叶切除术65例,全肺切除术3例,肺袖状切除术2例,探查术1例.住院天数短13d,长32d,平均住院21d.治愈66例,好转5例.
作者:徐梅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自2001年以来运用捏脊、针刺疗法、治疗小儿积症66例均为0~6岁儿童,其中男35例,女31例,年龄结构是0~1岁23例;2~3岁31例;4~6岁12例;母乳喂养是48例;混合喂养12例;人工喂养6例,66例中3例是体弱儿.临床症状:不思饮食;乳食不化,腹胀天气,呕吐酸馊食物,体重不增或日益消瘦,精神不振,烦躁多啼,大便不调,大便镜检有不消化食物和少量脂肪球.
作者:马绪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女性外阴营养不良为外阴皮肤及粘膜组织营养障碍性疾病,由于其多没有生命之虞,因此,我国临床尚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并且,中西医临床与病理对此缺乏充足的统一的认识,也没有统一的诊断治疗标准,临床治疗也颇为困难.中西药联合应用可收到良好效果,对此作一探讨.
作者:杨小花;张新华;魏素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80例,随机分2组.治疗组110例,男,53例,女57例;年龄30~70岁,平均51.4岁;糖尿病病程:1~15年,平均7.8年.对照组70例,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32~71岁,平均50.5岁;糖尿病病程1~16年,平均7.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毛振营;魏艳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6例患者中,男26例,女30例;年龄小48岁,大67岁,病程短1月,长26年.临床分型:神经根型22例,椎底脉型15例,交感神经型11例,混合型颈椎病8例.所有病例均以临床症状,体征或CT检查为依据.
作者:俞竹青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梅国强,湖北武汉市黄陂区人.湖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治学严谨,用药精纯,擅长运用经方辨治临床各种疑难杂症.现将梅师辨治心系疾病的经验整理总结如下,以馈于同道.
作者:吕文亮;刘松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月经期口服异位痛经散,非经期口服化瘀消癞汤并保留灌肠,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结果:在所治疗的31例患者中,1疗程后临床治愈11例(35.5%),显效9例(28%),有效7例(22.6%),无效4例(12.9%),总有效率87.1%.结论: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显著疗效.
作者:何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认知障碍及痴呆综合征,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西医对该病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防治具有一定优势,尤其以补肾醒脑法为主的治疗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现概述如下.
作者:封银曼;胡久略;任小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中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将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复方丹参注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查血脂,做心电图.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缺血性心电图的恢复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活血祛瘀中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肯定.
作者:罗新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自1996年5月~2003年3月共治疗颈椎病78例,男53例,女36例,小者28岁,大者69岁,平均48.5岁,病程短者35天,病程长者12年.病例诊断标准参照1992年第二届全国颈椎病座谈会拟定的诊断标准.具有颈椎病主证,且西医诊断明确(局部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符合中医辨证(风寒湿痹,气滞血瘀,痰阻经络,肝肾阴虚,气血亏虚),排除患者颈部肿瘤.结核及心脏疾患.
作者:黄性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106例脑血管病人,男60例,女46例,年龄50~81岁,平均65±8岁,均有明确糖尿病史,病程半年~20年,经生化及临床检查,符合WHO 1985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均为2型糖尿病.
作者:王金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前,小儿患反复上感发烧、咳嗽病症,临床上多见,每次发病的时间不等,多则一个月,少则10余天,多数小儿上感患者滴注青霉素、激素等药物治疗,疗效快,但是患者复发病率高;本人运用中医的传统理论,采取标本兼治的方法,把银翘散与玉屏风散合用,临症加减,治疗数十例小儿反复上感患者,治愈率高,不再复发,效果比较显著.
作者:张中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