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知识掌握情况和需求状况调查分析

周望京;金丽霞

关键词:中老年妇女, 骨质疏松, 健康教育
摘要:骨质疏松症在全球常见病中居第6位[1],是一种多发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入防治重点.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中老年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尤以中老年妇女更甚.为预防骨质疏松,减少骨质疏松引起的伤害,本研究以中老年妇女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老年妇女对骨质疏松知识掌握情况、获取知识途径、具体预防措施实施情况和需求状况,旨在为寻求中老年妇女预防骨质疏松、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和途径提供依据.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胡桃夹现象45例

    胡桃夹现象亦称胡桃夹综合征,因其临床表现为无症状、直立性蛋白尿及发作性或持续性肉眼(镜下)血尿,常被误诊为肾不球肾炎或不能明确论断.

    作者:孙终霞;洪晓平;齐信王;冯雅琴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体会

    前列腺增生症有多种手术治疗的方法,近年来本院对118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用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智尚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血液科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或死亡[1].

    作者:王雪仙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过长功能性子宫出血30例

    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为妇科常见病,临床上约85%为无排卵性功血,多发生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过长是绝经过渡期无排卵性功血中常见的病理类型,2000-2006年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患者3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津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46例创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脾破裂是腹部创伤中常见的腹内脏器损伤,随着对脾功能认识的深化,在彻底止血的前提下尽量保脾的方针已被绝大多数外科医生所接受[1].本院1995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住创伤性脾破裂患者286例,其中非手术治疗46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蒋兰英;金如燕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酚妥拉明治疗小儿肺炎疗效观察

    小儿肺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各型肺炎中常见的一种,好发于婴幼儿.2004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采用酚妥拉明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玉玲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宫腔镜诊断继发性不孕症的价值

    目的 探讨宫腔镜诊断继发性不孕症的价值.方法 对68例继发性不孕症者行宫腔镜检查的同时行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观察宫腔形态及子宫内膜和输卵管通畅度.结果 宫腔镜诊断子宫异常率74%,输卵管不通率28.9%.结论 继发性不孕者应常规行宫腔镜检查,并行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以降低输卵管不通的假阳性率.

    作者:张逢红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1例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术的观察与护理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目的是切除病灶,消除疼痛,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原有的功能[1].本院为1例左肘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关节强直患者实施了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淑萍;吴爱琴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试论傅青主化瘀疗法

    傅青主(1607-1684)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中医妇科医家,其所著《傅青主女科》一书,理法严谨,用药纯和,备受历代医家推崇,对中医妇科学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笔者在学习其代表作《傅青主女科》的过程中,对其运用活血化瘀药物的情况做了探讨,并将其归纳为清热泻火化瘀、凉血活血化瘀、舒肝理气化瘀、温经化瘀、补气血化瘀5法.

    作者:尹绍峰;田虎;王学文;王素改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螺旋CT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28例

    肝细胞癌是成人常见的肝原发性恶性肿瘤,占原发性肝恶性肿瘤的73%~85%,多发生于40~49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1].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男性占第3位,在女性占第4位,近年世界各地肝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为此肝癌的研究受到全世界的重视[2].CT是目前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2003年4月-2005年12月,28例患者在本院经CT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并均经病理证实,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陈钟杰;李武峰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巴曲酶治疗老年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2000年1月-2005年6月,本院应用巴曲酶治疗50例老年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晓琴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治体会

    2000年以来,本院脑外科共收治外伤性脑梗死患者18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5例;年龄25~66岁,平均40岁;受伤原因:坠落伤4例,车祸伤14例.所有患者CT扫描证实有脑梗死灶,检查时间为发病后3h~4d.其中4例发病后24h内未见脑梗死灶,24h后复查发现病灶.

    作者:方黎晓;王晓;胡少玄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麻醉中并发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麻醉中并发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于麻醉中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24例次,给予胺碘酮150mg缓慢静脉注射,然后100~150mg以1~1.5mg/min缓慢静滴,必要时重复,观察症状、心率、心律及QT间期变化,并与20例非麻醉患者对照比较疗效.结果 麻醉组显效14例次,有效7例次,无效3例次.对照组显效11例次,有效6例次,无效3例次.2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复律前后QT间期无明显变化.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对麻醉中并发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有效且安全.

    作者:万海方;黄丽霞;陶凡;郑汉光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子宫肌瘤引起不孕症病因病机分析及中西医治疗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女性不孕则是子宫肌瘤常见的并发症,子宫肌瘤因素造成的不孕占整个不孕症因素的3%~4%,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约有25%合并不孕症,有时可达40%[1].现将子宫肌瘤引起不孕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罗锦花;齐荣义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野甘草乙醇提取物治疗大鼠胃溃疡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野甘草乙醇提取物对胃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醋酸烧灼法制成大鼠胃溃疡模型,按照同窝同性、体质量配对分为2组,实验组每只以野甘草乙醇提取物1g/(kg·d)喂养,共喂30d;对照组不喂药.30d后剖腹取胃,测定溃疡体积.结果 实验组大鼠胃溃疡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野甘草乙醇提取物对大鼠胃溃疡有治疗作用,应对其药理作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作者:刘波;陆明;刘凡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胎儿唇裂及唇裂伴腭裂畸形的超声诊断价值

    唇腭裂是常见的颜面部畸形,我国近统计资料显示为1.8%[1].由于颜面部结构复杂,加之受胎位影响很大,产前超声诊断比较困难,仍常见唇腭裂胎儿足月分娩,给患者、亲人及社会都带来很大负担.本研究通过对胎儿唇腭部正常图像及唇腭畸形的观察,探讨超声在唇腭裂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铭东;杨建红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改变留置针置管方法提高小儿血管穿刺成功率的体会

    留置针由于其外套管柔软无尖,置于血管内不易刺破或划破血管,可在血管内保留数天,便于静脉给药,减少穿刺次数和液体外渗而保护血管[1],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几年留置针采血在临床也有应用[2],特别是在儿科.但是由于绝大部分的患儿对医院有惧怕心理,特别是3岁以下的患儿,多不能很好地配合,在穿刺时多需要多个人协助来提高穿刺成功率.近年笔者逐步探索出留置针单手退针芯置管方法,其成功率得到提高,减少了物力、人力的浪费,也减轻了患儿的痛苦,现总结如下.

    作者:易发锦;赵群珍;龚华庸;李淑兰;刘秋红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LASIK治疗高度近视381例(635眼),按术前屈光度分成2组,A组-6.00~9.75 D 285例(467眼),B组-10.0~20.0 D 96例(168眼).观察术后视力、角膜厚度、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及并发症等.结果 术后3个月,2组的裸眼视力达0.5以上者分别为459眼(98.3%)和145眼(86.3%);1.0以上者分别为318眼(68.1%)和18眼(10.7%).结论 应用LASIK方式矫治高度近视效果良好,但仍有并发症发生,值得注意.

    作者:王华灿;华浓利;刘晓军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结核病网络专报对综合医疗机构患者发现情况的影响

    为提高肺结核患者的发现水平,加强对结核病的管理,国家疾病控制中心于2005年1月1日启动了《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网络技术,实施了结核病的网络专报,现将普兰店市1 a来的运行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张垚;李锋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肠易激综合征的几点中医学认识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较常见的慢性肠功能紊乱疾病,其临床特点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便秘、腹泻和便秘与腹泻交替)和性状改变常持久存在或反复发作,且经查无器质性病变.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普遍加快,职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IBS发病率不断上升,但由于IB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故目前临床上治疗较为棘手.笔者采用辨证加辨病的方法治疗IBS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治疗心得介绍如下.

    作者:邱冰峰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