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本院脑外科共收治外伤性脑梗死患者18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5例;年龄25~66岁,平均40岁;受伤原因:坠落伤4例,车祸伤14例.所有患者CT扫描证实有脑梗死灶,检查时间为发病后3h~4d.其中4例发病后24h内未见脑梗死灶,24h后复查发现病灶.
作者:方黎晓;王晓;胡少玄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气胸是常见病,胸腔穿刺抽气和胸腔闭式引流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胸腔闭式引流或反复穿刺抽气患者比较痛苦.2003年5月-2007年6月,本院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对7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抽气及闭式引流,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惠芳;王耀勇;胡小红;王锡英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复发性口疮是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一般人群患病率不低于17%,居口腔黏膜病首位.溃疡反复发生,间歇期不定,严重者此起彼伏,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它以口腔黏膜和舌面糜烂、疼痛为主症,是急、慢性溃疡并存且反复不愈的一组症候群.笔者用甘草泻心汤为主,结合西药治疗复发性口疮患者8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奕;薛蓓云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总结颅脑损伤合并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治体会.方法 选择确诊颅脑损伤合并中枢性尿崩症患者19例,分别予双氢克尿噻、垂体后叶素、长效尿崩停(鞣酸加压素)、弥柠针(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结果 19例患者均得到缓解,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 颅脑损伤合并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经过体液电解质检测,合理补充体液,以及相应的药物治疗,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降低病死率.
作者:邵波;滕灵方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近几年由于吸毒人员的增多,因拒绝戒毒劳教而吞食异物者明显增多.本院1996-2005年共收治消化道异物患者54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凌小富;陶雪峰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高龄患者行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并发症较多,麻醉风险高.本院在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中应用联合阻滞麻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于有波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前列腺增生症有多种手术治疗的方法,近年来本院对118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用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智尚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本院1997年10月-2004年10月共收治外伤性肠破裂患者54例,其中腹部闭合损伤引起小肠破裂35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登峰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为妇科常见病,临床上约85%为无排卵性功血,多发生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过长是绝经过渡期无排卵性功血中常见的病理类型,2000-2006年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患者3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津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前流产次数多的患者逐渐增多,且初次流产年龄小,易引起宫颈损伤而导致宫颈功能不全,到正常妊娠时常常引起流产、早产 .本院自1990-2004年采用宫颈环扎方法治疗因宫颈功能不全引起的流产及早产患者5例,均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敏晰;李武峰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小儿肺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各型肺炎中常见的一种,好发于婴幼儿.2004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采用酚妥拉明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玉玲 刊期: 2007年第19期
2000年1月-2005年6月,本院应用巴曲酶治疗50例老年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晓琴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1999年5月-2000年5月,笔者应用派瑞松霜治疗湿疹患者5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2例,女19例;年龄4~78岁;病程3d~3a.临床表现为自觉不同程度的瘙痒,皮损有丘疹、丘疱疹、鳞屑、痂皮、轻度糜烂、苔藓样变、色素沉着等.湿疹皮损面积均不超过体表面积的10%.
作者:王涛 刊期: 2007年第19期
2005年,笔者用补中益气丸结合西药治疗糖尿病患者36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建飞;沙夕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传统的腺样体手术为腺样体刮除术,为非直视下的手术,这样增加了腺样体残留和周围组织损伤的机会,也增加了术中、术后出血和术后症状复发的机会.为了改进传统手术的不足,2005年1-12月本院耳鼻喉科在间接鼻咽镜下采用鼻电动切割器对56例患者行腺样体切除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玉兰;王翰青;李栋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女性不孕则是子宫肌瘤常见的并发症,子宫肌瘤因素造成的不孕占整个不孕症因素的3%~4%,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约有25%合并不孕症,有时可达40%[1].现将子宫肌瘤引起不孕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罗锦花;齐荣义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留置针由于其外套管柔软无尖,置于血管内不易刺破或划破血管,可在血管内保留数天,便于静脉给药,减少穿刺次数和液体外渗而保护血管[1],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几年留置针采血在临床也有应用[2],特别是在儿科.但是由于绝大部分的患儿对医院有惧怕心理,特别是3岁以下的患儿,多不能很好地配合,在穿刺时多需要多个人协助来提高穿刺成功率.近年笔者逐步探索出留置针单手退针芯置管方法,其成功率得到提高,减少了物力、人力的浪费,也减轻了患儿的痛苦,现总结如下.
作者:易发锦;赵群珍;龚华庸;李淑兰;刘秋红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我科2001年3月-2003年3月对28例重型颅脑手术后患者早期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燕芬;董继斌;蒋淑蓉;孙莉莉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以心境低落、兴趣下降等为特征的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
作者:周秀云;徐敏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深静脉置管术是危重病抢救中的重要措施,常用于ICU患者,它具有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活动不受限制,能够快速补充液体,改善血容量不足,药物起效快等特点.但深静脉置管是有创操作且导管保留时间长,尤其是用于高营养治疗,易造成医源性导管感染.据统计,美国每年约200万住院患者发生医源性导管感染,其中1/3是静脉导管感染所致[1].由此可见,深静脉置管术后如何预防导管感染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难题,现将笔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裴育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较严重者如未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有可能发展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又称核黄疸).光照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一种简便、疗效好、见效快的方法.2005年6月-2006年6月本院对35例新生儿黄疸采用光照疗法,并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卫利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先天性无阴道是因胚胎时期副中肾管的中部或尾部发育异常所致,此种病例较为罕见,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吴淑芬;季庆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恶性胸水是一种常见的肿瘤并发症,约50%的乳腺癌或肺癌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将出现胸腔积液.恶性胸水系疾病进展或复发的结果,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1].因此,对恶性胸水应及时治疗、护理,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本院2004年4月-2006年3月采用热疗联合腔内化疗方法治疗恶性胸水患者20例,并给予相应护理,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雪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目的是切除病灶,消除疼痛,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原有的功能[1].本院为1例左肘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关节强直患者实施了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淑萍;吴爱琴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静脉输液给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而拔针后疼痛、皮下淤血是常见的不良反应.门诊输液患者拔针后多要回家或单位进行工作,若拔针及按压不当,会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和精神上的负担,同时影响患者输液穿刺部位静脉的完整性,影响下一次静脉输液的顺利进行[1],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降低,甚至引起护患纠纷.笔者对2006年1-3月在本院门诊输液而发生拔针后出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爱华;章月照;潘红英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其创口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及美容效果等优点已成为外科新技术之一.本院自1999年开展LC手术以来,至2006年12月已累计手术500例,效果肯定.由于施术者经验的积累,手术适应范围也由早期的单纯性胆囊炎、胆囊息肉扩展到现在的急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等疾病.现将LC患者手术前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周英娣;童志琴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脑梗死是一种高发和高致病率的脑血管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增高,发病年龄也有年轻化的趋势.笔者选用晴尔与低分子量肝素钙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87例,临床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文英;张秀玲;王志敏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脾破裂是腹部创伤中常见的腹内脏器损伤,随着对脾功能认识的深化,在彻底止血的前提下尽量保脾的方针已被绝大多数外科医生所接受[1].本院1995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住创伤性脾破裂患者286例,其中非手术治疗46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蒋兰英;金如燕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因上消化道疾病而行内窥镜检查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多.从临床护理实践中,笔者发现研究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从而制定一套身心合一的护理对策,对于顺利做好这一人群的胃镜检查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佩琼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老年性白内障是目前世界上常见的老年人致盲疾病,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高.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紫外线辐射、机体代谢功能低下、动脉硬化、晶体氧化损伤有关,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治疗,临床上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手术具有组织损伤小,愈合快,住院时间短,视力恢复快、稳定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老年人因其组织器官趋向老化,生理功能趋向衰退,心理活动比较复杂,因此做好这些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非常重要.2004年6月-2005年12月本院对156例患者进行了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蔡蒋缘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原位再生疗法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利用原位再生技术,对57例62指缺损部位组织进行修复.结果 全部实现缺损部位皮肤软组织的再生修复.结论 原位再生疗法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价廉的方法.
作者:刘英祥;何仁亮;李欣其;程鹏;王聪敏;刘尉;王家瑞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麻醉中并发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于麻醉中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24例次,给予胺碘酮150mg缓慢静脉注射,然后100~150mg以1~1.5mg/min缓慢静滴,必要时重复,观察症状、心率、心律及QT间期变化,并与20例非麻醉患者对照比较疗效.结果 麻醉组显效14例次,有效7例次,无效3例次.对照组显效11例次,有效6例次,无效3例次.2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复律前后QT间期无明显变化.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对麻醉中并发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有效且安全.
作者:万海方;黄丽霞;陶凡;郑汉光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益心解毒合剂对阿霉素(ADR)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61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化疗加益心解毒合剂组(A组)和单纯化疗组(B组),2组患者于治疗前和使用ADR累积量达240,300,360mg/m2时记录心电图,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ΔFS%)、左室舒张期E点至室间隔距离(EPSS) 及E峰、A峰比值(E/A).结果 B组在ADR各累积剂量时心电图异常率及左心功能各项参数异常程度与A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益心解毒合剂对ADR所致心脏毒性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蒋太生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瘦素(LP)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血浆LP及CRP浓度,分析LP、CRP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LP与CRP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UA组患者血浆LP、CRP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2组患者血浆LP与CRP浓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AMI组血浆LP、CRP浓度比UA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血浆LP及CRP浓度与ACS病情严重性呈正相关,且LP与CRP浓度呈正相关.说明LP与CRP共同参与组织炎症反应,是ACS重要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因子.
作者:罗艳利;刘翠平;李彦朝;魏娟红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LASIK治疗高度近视381例(635眼),按术前屈光度分成2组,A组-6.00~9.75 D 285例(467眼),B组-10.0~20.0 D 96例(168眼).观察术后视力、角膜厚度、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及并发症等.结果 术后3个月,2组的裸眼视力达0.5以上者分别为459眼(98.3%)和145眼(86.3%);1.0以上者分别为318眼(68.1%)和18眼(10.7%).结论 应用LASIK方式矫治高度近视效果良好,但仍有并发症发生,值得注意.
作者:王华灿;华浓利;刘晓军 刊期: 2007年第19期
乳腺肿瘤是女性常见肿瘤之一,其在我国发病率正逐年上升.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措施,且乳腺癌根治术须切除患侧乳腺、胸大肌、胸小肌、腋窝淋巴结及结缔组织,因切除范围广,可造成某种程度的患侧上肢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心理、生活等方面不同程度的负性影响.及时而正确的功能锻炼,不仅可使术后上肢的功能得到康复,并能减少淋巴水肿的发生[1].2003年10月-2004年10月,本院肿瘤科对乳腺癌术后的患肢功能锻炼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系统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红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或死亡[1].
作者:王雪仙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力倡导的科学育儿方法,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根本措施.但有调查表明,我国的母乳喂养并不容乐观.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纯母乳喂养率为24.35%[1].
作者:王晓芳;诸葛苏必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随着医学水平的迅速提高,中风抢救成功率也随之提高,从而降低了病死率,但脑卒中的残疾率却有所增加,因此,早期进行康复治疗有利于训练患者达到大限度的功能独立、心理应对,有利于对社会的再适应,防止继续残疾,并利用残留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1].2003年1-12月本院对入住的50例脑卒中患者实施了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取得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葛球芳;王风莲;龚婵英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护士人性化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彰显.护理操作贯穿于护士日常工作的始终,护理人员借此与患者密切接触,而长期以来护理教育者、管理者和操作者只重视操作的正确性和动作的规范化,缺乏与患者交流和沟通,忽略了患者的主观感受.自2003年以来,本院护理部将护理操作与礼仪相结合,推出了护理礼仪操作这一服务举止,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奚琼霄;沈莉萍;刘聪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1],严重影响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2.5%~70%[2].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对减少肩-手综合征的症状,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本院2004年9月-2005年9月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雅文;梁小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护理干预又称行为纠正,是指干预的重点放在可观察到的外在行为,可具体描述心理状态,通过学习调整或改变个体异常心理病态和躯体症状,以建立健康行为[1].本院2003年5月-2006年5月对124例行脑脊液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爱萍 刊期: 2007年第19期
主查人:今天组织这次查房,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首先请大家看一下查房教案,①查房目标:掌握腮腺癌的术前、术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放疗前的准备,了解国内外有关腮腺癌的治疗、护理新进展.②重点分析内容:责任护士对病史的熟悉程度,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是否得当、有效,放疗前口腔的准备,如何进行出院指导.③拟提的问题:腮腺癌的术前、术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该患者有可能出现的是哪一个?为什么?下一步的护理重点?下面请责任护士汇报病史.
作者:卢爱金;尹美女;卢平丽;刘玲芬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基层医院因条件限制,在抢救大面积烧伤时,多使用静脉留置针或进行静脉切开置管术,以保证畅通的给药通道.现将1例静脉切开采用留置针置管的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杨汝苹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现今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病症.目前,溶解血栓是治疗这一类疾病的重要手段,当今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包括链激酶(strep tkinase,SK)、尿激酶(Urokinase,U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单链尿激酶型血纤溶酶原活剂(SCUPA)、化学修饰的血纤溶酶-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APSAC)等.
作者:邓立新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脂肪肝是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与脂肪肝关系密切的致病因素有高血脂症、酗酒、肥胖症、糖尿病等[1].
作者:崔璨;闫永彬;彭勃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脂蛋白(a)(Lp(a))是一种受遗传因素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AS)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或家族聚集和种族差异[1].Lp(a)与低密度脂蛋白(LDL)有一相似的特殊脂蛋白颗粒,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密切,Lp(a)浓度升高是冠心病、脑血管管、心肌梗死和外周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2].现将其生物化学特性、有关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常玉梅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是指患者无心绞痛或心肌缺血相关主观症状,而经检查发现有客观证据的一过性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又称无痛性心肌缺血或隐匿性心肌缺血.由于SMI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不易被患者感知,心肌缺血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导致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及生命[1].因此SMI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这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现将SMI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华恩;王兴丽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是一类以炎症反应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由于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治疗仅停留在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方面,疗效不佳,不良反应大,且复发率高,病程无法逆转.
作者:董孟华;刘志学;张笑吟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胡桃夹现象亦称胡桃夹综合征,因其临床表现为无症状、直立性蛋白尿及发作性或持续性肉眼(镜下)血尿,常被误诊为肾不球肾炎或不能明确论断.
作者:孙终霞;洪晓平;齐信王;冯雅琴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诊断继发性不孕症的价值.方法 对68例继发性不孕症者行宫腔镜检查的同时行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观察宫腔形态及子宫内膜和输卵管通畅度.结果 宫腔镜诊断子宫异常率74%,输卵管不通率28.9%.结论 继发性不孕者应常规行宫腔镜检查,并行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以降低输卵管不通的假阳性率.
作者:张逢红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并不罕见,但不易被内镜或钡剂X线检查确诊.超声内镜(EUS)是目前公认的诊断SMT的佳手段.2003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对38例经内镜或X线检查诊断为SMT者行EUS检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亚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是一种并不少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占脑血管畸形的5%~16%.由于CA易反复出血,导致病灶进行性增大,因此早期诊断、治疗十分重要,特别是手术效果较好.2005-2006年本院对16例脑内CA患者进行了MRI及CT检查,其中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亦辉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小腿骨筋膜前室厚度在诊治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OCS)中的价值.方法 对19例OCS患者的小腿进行超声检查,测量其前室厚度和前室压力,两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其相关性.结果 前室厚度变化与前室压力变化相关性好,随着前室厚度测量值增大,前室压力亦增高,OCS病变程度加重.结论 超声检查测量小腿前室厚度可为临床早期诊治OCS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吴美艳;樊静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唇腭裂是常见的颜面部畸形,我国近统计资料显示为1.8%[1].由于颜面部结构复杂,加之受胎位影响很大,产前超声诊断比较困难,仍常见唇腭裂胎儿足月分娩,给患者、亲人及社会都带来很大负担.本研究通过对胎儿唇腭部正常图像及唇腭畸形的观察,探讨超声在唇腭裂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铭东;杨建红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肝细胞癌是成人常见的肝原发性恶性肿瘤,占原发性肝恶性肿瘤的73%~85%,多发生于40~49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1].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男性占第3位,在女性占第4位,近年世界各地肝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为此肝癌的研究受到全世界的重视[2].CT是目前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2003年4月-2005年12月,28例患者在本院经CT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并均经病理证实,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陈钟杰;李武峰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野甘草乙醇提取物对胃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醋酸烧灼法制成大鼠胃溃疡模型,按照同窝同性、体质量配对分为2组,实验组每只以野甘草乙醇提取物1g/(kg·d)喂养,共喂30d;对照组不喂药.30d后剖腹取胃,测定溃疡体积.结果 实验组大鼠胃溃疡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野甘草乙醇提取物对大鼠胃溃疡有治疗作用,应对其药理作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作者:刘波;陆明;刘凡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康胃颗粒的和胃健脾作用.方法 通过实验性大鼠脾虚模型,进行体液免疫、肠蠕动、健脾等实验,观察免疫、肠蠕动和体质量、症状等改善情况.结果 康胃颗粒可以有效地提高大黄所致脾虚大鼠的免疫力,加快胃、肠道的蠕动速度,提高墨汁在小肠中的推进率;对于喂饲猪油脂及卷心菜所致饮食失节脾胃损伤大鼠,可促进大鼠的体质量增长,改善其泄泻、纳呆、反应迟钝、被毛枯槁等症状及增加饮食量.结论 康胃颗粒具有明显的和胃健脾作用和改善胃肠道功能的作用.
作者:周可军;杨振华;王希锋;张治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锁骨骨折是骨科常见病,本院以往多采用手法复位锁骨带外固定或切开复位钢针内固定的方法治疗,二者均出现较多的并发症.2001年4月-2004年8月,本院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56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更军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锁骨骨折首选非手术治疗,但近年来选择手术内固定治疗病例日益增多.2005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采用髓内克氏针、克氏针加钢丝捆扎、记忆合金接骨板、锁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12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颜贻站;谢作完;周明客;黄友翰 刊期: 2007年第19期
2001-2005年本院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锁骨骨折患者9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玉江 刊期: 2007年第19期
2000年1月-2005年3月本院采用改良带螺纹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3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廖玮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锁骨骨折临床上较常见,复位容易,固定相对困难.克氏针内固定符合生物力学要求,能促进骨折愈合[1],确切固定骨折端,又便于在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物.笔者现将73例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李志刚 刊期: 2007年第19期
中医实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对实验命题的设计,熟悉中医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通过运用所学的中医药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进一步促进其科学思维活动.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立题、设计、预备、正式实验、实验结果的整理、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和完成论文等步骤.
作者:李荣群;庄爱文;范丽丽;庄爱民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清代名医吴鞠通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大量实践著成《温病条辨》,其中透邪思想贯穿于温病卫、气、营、血辨治的整个过程.在温病学中,透邪的含意已不仅仅局限于透发郁于卫表的温热病邪,而是一种因势利导使内郁之温热病邪由深出浅,由里向外透达的治疗方法.
作者:尹标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较常见的慢性肠功能紊乱疾病,其临床特点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便秘、腹泻和便秘与腹泻交替)和性状改变常持久存在或反复发作,且经查无器质性病变.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普遍加快,职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IBS发病率不断上升,但由于IB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故目前临床上治疗较为棘手.笔者采用辨证加辨病的方法治疗IBS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治疗心得介绍如下.
作者:邱冰峰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更年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而逐渐进入老年期的过渡时期,一般在45~55岁之间.在更年期间,约有1/3的妇女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而无自觉症状,2/3的妇女则可出现一系列性激素减少所致的症状,称为更年期综合征(现称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
作者:何志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傅青主(1607-1684)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中医妇科医家,其所著《傅青主女科》一书,理法严谨,用药纯和,备受历代医家推崇,对中医妇科学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笔者在学习其代表作《傅青主女科》的过程中,对其运用活血化瘀药物的情况做了探讨,并将其归纳为清热泻火化瘀、凉血活血化瘀、舒肝理气化瘀、温经化瘀、补气血化瘀5法.
作者:尹绍峰;田虎;王学文;王素改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在祖国医学属喘证、哮证、肺胀等范畴,其急性发作期证候复杂,不但虚实夹杂,且常常表里相兼,或寒热并见,辨证起来较为困难,具体到分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现对肺心病急性期辨证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策,供同道参考.由于临床所见肺心病主要是由慢支、肺气肿或哮喘发展而来,故由胸背畸形、肺毁损、先天性肺动脉高压等少见原因所致者在此不作讨论.对于其严重的并发症(相当于中医的变证),如肺性脑病、严重消化道出血等,在此也不作讨论.
作者:张清奇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肝硬化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不断上升.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在增加患者的防治知识和促进康复方面的效果已众所周知.随着对肝硬化的深入研究,其健康教育的对象、内容、方法也在不断改进.2004-2005年本院对肝硬化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匡丽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提高,它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有效治疗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是医务人员共同探讨的问题.而健康教育是现代治疗糖尿病的5项措施之一,因此了解糖尿病患者对入出院健康教育需求情况非常必要,从而使工作做到有的放矢,这对减轻或避免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我科对部分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后,给予了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收到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晓玲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又称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系与病毒和自身免疫疾病有关的以周围神经和脑神经损害为主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以四肢对称性无力为首发症状,严重者可因累及肋间内肌和膈肌而致呼吸麻痹.当出现呼吸肌麻痹致气体交换障碍时,常危及生命,须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2002年2月-2005年7月本院ICU科共收治学龄期重症GBS患儿28例,现将健康教育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张凤飞;张丹如;温润姑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深入发展,社区护理越来越被重视,由于护理工作深入患者家庭,可具体解决患者实际问题,在糖尿病的康复及日常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将社区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崔琴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因长期受疼痛的折磨,其心情通常是焦虑和烦躁的.同时因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较大,患者对手术危险性、关节的稳定性、术后功能恢复存在着担忧,从而影响其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整体护理[1],而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1月-2006年5月,本院对收治的51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接受教育组)进行了健康教育,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春英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近年来,肺结核在世界各国又有蔓延之势,发病率普遍增高.目前我国结核菌感染人数约为3.3亿,其中有80%的患者在农村.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大多数患者经过抗结核治疗可以治愈或使病情稳定,但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对肺结核相关知识的缺乏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干扰和影响了正常的治疗和效果[1].尤其随着广大外来农民进入城市打工,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结核的传染趋于扩大.因此重视对外来农民工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给予保健措施、防止结核的扩大传播显得尤其重要.现将本院对其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晓燕 刊期: 2007年第19期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来势凶猛,病死率极高的血管疾病,主要是因为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进入动脉壁内形成血肿引起[1],未经治疗的患者,约21%于24h、60%于2周、90%于3个月内死亡[2].通过对主动脉夹层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实施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在身心各个方面都得到护理,从而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本院心内科2000年1月-2006年8月收治1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现将其健康教育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叶筱红;叶伟红;陈永红 刊期: 2007年第19期
为提高肺结核患者的发现水平,加强对结核病的管理,国家疾病控制中心于2005年1月1日启动了《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网络技术,实施了结核病的网络专报,现将普兰店市1 a来的运行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张垚;李锋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高血压已经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农村地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是整个高血压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2006年,笔者开展了农村地区老年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的调查,目的是了解青田地区老年农民的高血压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为我省农村地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洪元红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血液透析方面的专科知识掌握情况,以便作为临床护理的参考与借鉴.方法 采用经本院资深肾科专家和高级护理人员审定设计的自编调查问卷,对60例住院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15例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日常健康知识水平高,29例文化程度高于大专水平的患者专业知识水平较高,而33例公费医疗患者关于饮食对健康影响的知识水平高.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知识不够全面,但大部分患者很愿意了解和学习血液透析及其疗效的知识.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对于主动配合透析治疗,从而取得满意的透析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许秋娜;向晶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及环境的变化,急性荨麻疹在皮肤科就诊人群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部分有演变为慢性化的趋势.现对2004-2005年内地和沿海2所医院治疗急性荨麻疹使用口服H1受体拮抗剂情况进行分析,以利药物使用更安全有效、合理经济,让患者获得佳的治疗效果,更好地服务临床.
作者:王慧丽;邬运学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骨质疏松症在全球常见病中居第6位[1],是一种多发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入防治重点.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中老年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尤以中老年妇女更甚.为预防骨质疏松,减少骨质疏松引起的伤害,本研究以中老年妇女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老年妇女对骨质疏松知识掌握情况、获取知识途径、具体预防措施实施情况和需求状况,旨在为寻求中老年妇女预防骨质疏松、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和途径提供依据.
作者:周望京;金丽霞 刊期: 2007年第19期
Miles氏术是直肠癌根治的主要方法,下段直肠癌距肛缘8cm内触及的癌肿,宜行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Miles氏术),切除范围包括部分乙状结肠、全部直肠、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提肛肌、坐骨直肠窝组织、肛门周围5 cm直径的皮肤及肛管括约肌.切除后结肠断端在腹部做永久性人工肛门,会阴伤口缝闭.手术时经腹游离,腹会阴部同时手术.近年来,人们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而自尊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因此,自尊水平的高低影响这类患者的心理应激能力,进而对Miles氏术患者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为此笔者对61例Miles氏术患者自尊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文琴 刊期: 2007年第19期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的方针政策.在现实条件下,两种在不同文化背景中产生的医学体系既有相互矛盾斗争和不协调的一面,也有相互渗透、相互吸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一面.医学发展史和当代中医研究的情况都一再表明,运用多学科交叉和移植方法有助于深化传统课题的研究,开拓新视野.
作者:苗凌娜;李文占 刊期: 200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