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秋娜;向晶
脂蛋白(a)(Lp(a))是一种受遗传因素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AS)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或家族聚集和种族差异[1].Lp(a)与低密度脂蛋白(LDL)有一相似的特殊脂蛋白颗粒,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密切,Lp(a)浓度升高是冠心病、脑血管管、心肌梗死和外周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2].现将其生物化学特性、有关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常玉梅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清代名医吴鞠通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大量实践著成《温病条辨》,其中透邪思想贯穿于温病卫、气、营、血辨治的整个过程.在温病学中,透邪的含意已不仅仅局限于透发郁于卫表的温热病邪,而是一种因势利导使内郁之温热病邪由深出浅,由里向外透达的治疗方法.
作者:尹标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总结颅脑损伤合并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治体会.方法 选择确诊颅脑损伤合并中枢性尿崩症患者19例,分别予双氢克尿噻、垂体后叶素、长效尿崩停(鞣酸加压素)、弥柠针(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结果 19例患者均得到缓解,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 颅脑损伤合并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经过体液电解质检测,合理补充体液,以及相应的药物治疗,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降低病死率.
作者:邵波;滕灵方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LASIK治疗高度近视381例(635眼),按术前屈光度分成2组,A组-6.00~9.75 D 285例(467眼),B组-10.0~20.0 D 96例(168眼).观察术后视力、角膜厚度、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及并发症等.结果 术后3个月,2组的裸眼视力达0.5以上者分别为459眼(98.3%)和145眼(86.3%);1.0以上者分别为318眼(68.1%)和18眼(10.7%).结论 应用LASIK方式矫治高度近视效果良好,但仍有并发症发生,值得注意.
作者:王华灿;华浓利;刘晓军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1],严重影响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2.5%~70%[2].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对减少肩-手综合征的症状,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本院2004年9月-2005年9月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雅文;梁小平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先天性无阴道是因胚胎时期副中肾管的中部或尾部发育异常所致,此种病例较为罕见,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吴淑芬;季庆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复发性口疮是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一般人群患病率不低于17%,居口腔黏膜病首位.溃疡反复发生,间歇期不定,严重者此起彼伏,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它以口腔黏膜和舌面糜烂、疼痛为主症,是急、慢性溃疡并存且反复不愈的一组症候群.笔者用甘草泻心汤为主,结合西药治疗复发性口疮患者8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奕;薛蓓云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麻醉中并发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于麻醉中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24例次,给予胺碘酮150mg缓慢静脉注射,然后100~150mg以1~1.5mg/min缓慢静滴,必要时重复,观察症状、心率、心律及QT间期变化,并与20例非麻醉患者对照比较疗效.结果 麻醉组显效14例次,有效7例次,无效3例次.对照组显效11例次,有效6例次,无效3例次.2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复律前后QT间期无明显变化.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对麻醉中并发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有效且安全.
作者:万海方;黄丽霞;陶凡;郑汉光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随着医学水平的迅速提高,中风抢救成功率也随之提高,从而降低了病死率,但脑卒中的残疾率却有所增加,因此,早期进行康复治疗有利于训练患者达到大限度的功能独立、心理应对,有利于对社会的再适应,防止继续残疾,并利用残留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1].2003年1-12月本院对入住的50例脑卒中患者实施了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取得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葛球芳;王风莲;龚婵英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益心解毒合剂对阿霉素(ADR)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61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化疗加益心解毒合剂组(A组)和单纯化疗组(B组),2组患者于治疗前和使用ADR累积量达240,300,360mg/m2时记录心电图,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ΔFS%)、左室舒张期E点至室间隔距离(EPSS) 及E峰、A峰比值(E/A).结果 B组在ADR各累积剂量时心电图异常率及左心功能各项参数异常程度与A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益心解毒合剂对ADR所致心脏毒性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蒋太生 刊期: 2007年第19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及环境的变化,急性荨麻疹在皮肤科就诊人群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部分有演变为慢性化的趋势.现对2004-2005年内地和沿海2所医院治疗急性荨麻疹使用口服H1受体拮抗剂情况进行分析,以利药物使用更安全有效、合理经济,让患者获得佳的治疗效果,更好地服务临床.
作者:王慧丽;邬运学 刊期: 2007年第19期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是指患者无心绞痛或心肌缺血相关主观症状,而经检查发现有客观证据的一过性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又称无痛性心肌缺血或隐匿性心肌缺血.由于SMI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不易被患者感知,心肌缺血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导致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及生命[1].因此SMI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这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现将SMI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华恩;王兴丽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前流产次数多的患者逐渐增多,且初次流产年龄小,易引起宫颈损伤而导致宫颈功能不全,到正常妊娠时常常引起流产、早产 .本院自1990-2004年采用宫颈环扎方法治疗因宫颈功能不全引起的流产及早产患者5例,均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敏晰;李武峰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女性不孕则是子宫肌瘤常见的并发症,子宫肌瘤因素造成的不孕占整个不孕症因素的3%~4%,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约有25%合并不孕症,有时可达40%[1].现将子宫肌瘤引起不孕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罗锦花;齐荣义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以心境低落、兴趣下降等为特征的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
作者:周秀云;徐敏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现今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病症.目前,溶解血栓是治疗这一类疾病的重要手段,当今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包括链激酶(strep tkinase,SK)、尿激酶(Urokinase,U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单链尿激酶型血纤溶酶原活剂(SCUPA)、化学修饰的血纤溶酶-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APSAC)等.
作者:邓立新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为妇科常见病,临床上约85%为无排卵性功血,多发生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过长是绝经过渡期无排卵性功血中常见的病理类型,2000-2006年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患者3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津 刊期: 2007年第19期
脑梗死是一种高发和高致病率的脑血管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增高,发病年龄也有年轻化的趋势.笔者选用晴尔与低分子量肝素钙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87例,临床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文英;张秀玲;王志敏 刊期: 200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诊断继发性不孕症的价值.方法 对68例继发性不孕症者行宫腔镜检查的同时行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观察宫腔形态及子宫内膜和输卵管通畅度.结果 宫腔镜诊断子宫异常率74%,输卵管不通率28.9%.结论 继发性不孕者应常规行宫腔镜检查,并行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以降低输卵管不通的假阳性率.
作者:张逢红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唇腭裂是常见的颜面部畸形,我国近统计资料显示为1.8%[1].由于颜面部结构复杂,加之受胎位影响很大,产前超声诊断比较困难,仍常见唇腭裂胎儿足月分娩,给患者、亲人及社会都带来很大负担.本研究通过对胎儿唇腭部正常图像及唇腭畸形的观察,探讨超声在唇腭裂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铭东;杨建红 刊期: 200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