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64例

沈云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 老年, 现报道如下, 糖尿病患者, 治疗方法, 运用, 疗效
摘要:笔者自1986年6月~1998年10月,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6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64例

    笔者自1986年6月~1998年10月,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6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云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防治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据文献报道占透析人数10%,女性多于男性,症状有头昏、眼花、烦躁不安、恶心、呕吐、神情淡漠,重者可发生抽搐,甚至危及生命.笔者白1981年1月~1999年12月,共收治血透患者4389例,行25292次透析共发生低血压2280例次,占9.0%.发生原因有,醋酸盐不耐受者380例次(占16.6%),超滤过多者830例次(占6.4%),心功能不稳定者87例次(占3.8%),体质量增加过多者970例次(42.5%),低蛋白血症者13例次占0.7%).

    作者:屠筠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浅论PPA

    2000年11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暂停使用康泰克等15种含PPA的药品制剂.许多人心存疑虑:平时胃肠道用药的PPA是否也在停用之列.其实这两种PPA是化学结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完全不同的两种药物.

    作者:陈强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测定的意义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的变化.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41例,对照组20例,将不同类型脑梗死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监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对其进行调控,对脑血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董曼丽;张金章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立体定向切除颅内病灶的围手术期护理

    立体定向技术指通过定向仪确定手术靶点,进而将手术器械导入靶点实施手术的方法.在CT的导引下结合立体定向技术进行脑肿瘤活检及切除术,具有切口小,损伤少,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脑水肿,可直接摘除脑内病灶,手术效果满意.本组立体定向治疗颅内病灶12例,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尹荣华;李希芹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含锌凤雏膏治疗皮肤溃疡

    皮肤溃疡是临床一种常见多发病症,笔者应用自拟的含锌凤雏膏治疗后,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凤声;李进芝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呼吸病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

    目的:对我院呼吸病区分离的7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方法:15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并使用Nitrocefin纸片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呼吸病区致病菌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为12.68%.7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性相对低的有丁胺卡那霉素(12.8%)、复方新诺明(15.2%)、菌克单(15.7%)、氧哌嗪青霉素(15.7%)、泰能(21.4%)、环丙沙星(22.9%)及凯复定(24.3%).结论:应重视当前病房致病菌的变化及耐药性监测,抗菌药物的选择应在体外细菌药敏试验指导下进行,定期监测耐药性对临床用药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高堂玲;李惠华;伍春蓉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颌面大型手术患者的术后支持疗法

    总结我院130例颌面大型手术患者术后支持疗法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彩娟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La细胞用于脊髓灰质炎病毒分离鉴定的研究

    脊髓灰质炎(AFP)病毒,是一种人类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可以分为三种稳定的血清型(即Ⅰ,Ⅱ,Ⅲ型的野病毒和疫苗病毒),它们均可作用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细胞而引起麻痹.然而,能够引起麻痹症的肠道病毒除脊灰病毒疫苗株及野毒株的3个型外,还有Cox,Echo病毒的某些型别[1].为了实现消灭脊灰的目标,必须建立完善的实验室检测设备,从而从所有可疑病例中分离出病毒来,以确定是否为脊灰病毒所致麻痹.目前,笔者主要使用的是WHO推荐的RD和Hep-2两种细胞株来做病毒的分离鉴定工作[2].由于RD和Hep-2不仅支持脊灰病毒的生长,而且还支持其它肠道病毒的生长,这给实验者带来了更大的工作量.于是,S.Koike教授建立了一种La细胞株,它对脊灰病毒有着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作者:刘文利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湿润烧伤膏治疗手部烧伤的体会

    手部深度烧伤常常导致手部瘢痕畸形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因此,手部烧伤一直受到重视.笔者在1995~1999年用暴露疗法(MEBT)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手部烧伤79例,效果满意.该疗法具有止痛、抗感染和减少瘢痕形成作用,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春妹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自拟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高热52例

    笔者自1996年12月以来,应用自拟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高热5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丽萍;王海霞;戴常梅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45例临床分析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多发生于1~3月小婴儿,又称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我院1994~1999年收治此类患儿45例,总结如下.

    作者:张一星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0例救治体会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率日渐增高,危害性大,治疗上有其特殊性.笔者自1993~1998年共收治该类患儿10例,现就抢救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周玮;王加林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重症监护网络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临床评价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协作网络系统对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APACHEⅡ系统对1994,1995及1999年312例报病重患者进行评分,带入死亡率预防方程预测死亡风险率,并比较各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结果:网络建立前后胸外科患者及网络建立后网络内外之各科患者的群体死亡风险率均大致相同,无显著差异,即群体疾病危重程度各自相近.网络建立前胸外科患者抢救成功率67.6%,明显低于建立后的90%(P<0.01);网络内术后患者抢救成功率97.3%,明显高于网络外的87%(P<0.01);内科组网络内外抢救成功率分别为88.1%和67.6%,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重症监护协作网络系统对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春梓;马继红;刘宏;刘晓明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恶性肿瘤T淋巴细胞亚群与血清sIL-2R的检测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血清SIL-2R的变化.方法:采取SAP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sIL-2R水平.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淋巴亚群中CD3,CD4明显下降,CD8增高,CD4/CD8比值下降.结论:肿瘤患者免疫抑制状态可能与高水平sIL-2R及T淋巴亚群异常有关.

    作者:邹吉敏;吴俊艳;袁宝军;安新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笔者于1997年6月~1998年12月对本院门诊经胃镜检查、病理活检等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300例,其中200例患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00例患者用西医治疗作对比,观察疗效.

    作者:吴国光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152例腔隙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腔隙性脑梗死(简称腔梗)是指直径为100~400μm的脑深穿支闭塞而产生的微梗死.晚期因微小的软化灶内的坏死组织被清除后而遗留下小的囊腔,因而得此名称,直径为1~20mm.临床上可出现或不出现症状.自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应用以来,腔隙性脑梗死的检出率显著提高,现已成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一类.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52例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彭玉华;庞善军;鲍金会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交通心肾法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62例

    笔者自1996年以来,用传统医学辨证施治采用交通心肾法治疗该病62例,并与对照组36例比较,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立根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流行性出血热尿蛋白与异形淋巴细胞关系探讨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尿蛋白的检出程度与血液淋巴细胞异形百分率,其关系对该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是否具有参考价值?为此笔者将黄岛区第二人民医院历年收治的该类患者做一对照.

    作者:唐晓春;顾维乐;吕咸进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仙人掌加冰片治疗带状疱疹

    近5年来,笔者采用新鲜仙人掌加冰片外敷患处,治疗带状疱疹82例,疗效极佳,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月娥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