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精神病药物配伍联用品种与剂量关系的图谱分析

余皖琴;蒲玉春;甘郁文;李福球;陈龙涛;阮淑芳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 抗精神病药, 配伍联用品种, 图谱分析
摘要:目的 对抗精病药物配伍联用品种与剂量关系的图谱进行分析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350例已出院的精神病患者的用药情况,用图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总共涉及的治疗方案有31种.其中,单用1种抗精神病药治疗方案有13种172例(49.15%);联用2种药的方案有19种139例(39.72%);联用3种药的方案有10种38例(10.85%);联用4种药的方案有1种1例(0.28%).抗精神病药物二联用药例数居前5位的为喹硫平56例(34.26%),氯氮平48例(30.80%),利培酮45例(28.47%),奥氮平41例(26.07%),阿立哌唑36例(22.17%).结论 随着联用品种类增加,平均用药剂量成逐步减少,用量少于单用剂量,符合配伍使用基本原则.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杂志相关文献
  •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cIVC)与循环衰竭患者的容量反应相关性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塌陷指数(cIVC)预测急性循环衰竭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15例自主呼吸急性循环衰竭患者资料,分为对照组(65例)主动脉流速时间指数(VIT)< 15%,即无变化;研究组(50例)VIT≥15%,即有变化.再根据相应cIVC绘制出两组患者ROC曲线,评估cIVC对患者的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补液实验后VIT与cIVC平均值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IVC预测急性循环衰竭患者容量反应性ROC曲线面积为0.84(95% CI 0.62 ~0.84),佳界值为40%,特异性、敏感度分别为72%、69%.结论 用cIVC预测急性循环衰竭患者的容量反应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当cIVC ≥40%时,提示可能发生容量反应,应积极给予液体复苏治疗,当cIVC< 40%,在补液过程需提高警惕,以防发生意外.

    作者:何志权;伍伟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药理作用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药理作用.方法 选择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全部患者均实施临床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剂量(20 mg/d)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大剂量(40mg/d)辛伐他汀治疗.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DN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DN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 (38/40),对照组为80.0% (32/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时,给予大剂量(40 mg/d)辛伐他汀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效降低,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不会显著提高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巫朝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老年肺癌患者合并肺结核复治健康教育

    目的 分析老年肺癌患者合并肺结核健康教育对策.方法 选取21例老年肺癌患者合并肺结核复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复治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与老年肺癌患者合并肺结核复治相关的因素:治疗依从性较差、健康教育不到位、心理疏导缺乏、免疫功能降低、合并症频发;健康教育的实施:提高治疗依从性、普及用药知识、心理疏导、咯血护理、常规检查、生活护理、指导饮食、家庭关怀.结论 治疗依从性较差、健康教育不到位、心理疏导缺乏、免疫功能降低、合并症频发等因素均可导致老年肺癌患者合并肺结核复发,因此,为降低复治率,需进行一系列健康教育.

    作者:刁燕颜;罗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麻疹IgM抗体行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对麻疹患者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IgM抗体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种麻疹疫苗的100例儿童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中和抗体试验测定血清IgM抗体水平,比较两者的符合率;同时统计ELISA与NT诊断的耗时、费用和阳性率.结果 浓度≥200 IU/L样品ELISA检测与NT的符合率明显高于< 200 IU/L样品,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手段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ELISA法的耗时和费用明显低于NT法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检测麻疹IgM抗体时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且耗时和费用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湘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谈医院全成本核算的认识和思考

    全成本核算,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真正实现走“优质、低耗、高效、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医院加强自身约束,提高效益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必须要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运行机制,依靠于计算机网络对所需要资料进行收集,按照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兼顾公平的原则,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从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全成本核算是是医院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提高医院为社会服务水平和综合保障能力,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让病人享受高质量、高技术的医疗服务,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医院的全面建设和发展.

    作者:周好杨;任晓敏;杨捷;唐荣高;罗志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横机平面阻滞和手术部位局部浸润麻醉在经下腹横切口子宫全切术后镇痛中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两种术后镇痛方式,即腹横机平面阻滞和手术部位局部浸润麻醉在经下腹横切口子宫全切术中的效果,并与对照组比较两种镇痛方式的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及药物副作用.方法 将行经下腹部横切口子宫全切术的109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术后采用腹横机平面阻滞进行术后镇痛;B组采用手术部位局部利多卡因浸润麻醉进行术后镇痛;C组为对照组手术部位局部注射生理盐水.比较术后1、2、4、6、8、12、20、24 h的疼痛评分等级及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A、B两组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C组,B组术后1 h(3.2±2.0)、2 h(3.3±1.9)的疼痛评分等级小于A组(4.4±2.1,4.3±2.0).B组的前4h吗啡用量(3.7±1.6 mg)小于A组(5.2±1.5 mg),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B两组,而A、B两组的并发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经下腹横切口子宫全切术后采用手术部位局部浸润麻醉的方法镇痛安全有效方便,并可明显减少患者的术后疼痛分级,并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曾振横;毛沙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基因多态性与小儿流感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轻症和重症流感患儿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基因(IFITM3) rs12252T/C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点,探讨其基因多态性与小儿流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符合流感诊断标准的患儿60例,其中重症流感患儿和轻症流感患儿各30例,通过从患儿外周血提取DNA扩增相应的目的片段并测序,检测IFITM3基因rs12252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布情况,统计学分析小儿流感遗传易感性、严重程度相关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结果 IFITM3基因rs12252 CC基因型在重症组患儿中占70.00%而在轻症组仅占26.67%;在隐形遗传模型中,CC纯合子比TT纯合子和CT杂合子有6倍大的风险患重症流感(OR =6.42,95%CI为2.08 ~ 19.76).结论 IFITM3基因rs12252T/C基因多态性对中国人群流感的流行病学具有重要影响,CC基因型可能与儿童流感的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郑健斌;张剑珲;陶建平;司徒勋;黄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抗精神病药物配伍联用品种与剂量关系的图谱分析

    目的 对抗精病药物配伍联用品种与剂量关系的图谱进行分析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350例已出院的精神病患者的用药情况,用图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总共涉及的治疗方案有31种.其中,单用1种抗精神病药治疗方案有13种172例(49.15%);联用2种药的方案有19种139例(39.72%);联用3种药的方案有10种38例(10.85%);联用4种药的方案有1种1例(0.28%).抗精神病药物二联用药例数居前5位的为喹硫平56例(34.26%),氯氮平48例(30.80%),利培酮45例(28.47%),奥氮平41例(26.07%),阿立哌唑36例(22.17%).结论 随着联用品种类增加,平均用药剂量成逐步减少,用量少于单用剂量,符合配伍使用基本原则.

    作者:余皖琴;蒲玉春;甘郁文;李福球;陈龙涛;阮淑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下锁骨下喙突旁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对比

    目的 对比研究超声引导下锁骨下喙突旁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选取行手臂或者手部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肌间组(32例)和喙突组(30例),肌间组采取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喙突组采取锁骨下喙突旁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喙突组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起效时间短于肌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喙突组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的显效率均高于肌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锁骨下喙突旁阻滞的效果优于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是更加优秀的麻醉方法.

    作者:杨春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在老年患者心血管MR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应用于老年患者心血管MR检查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心血管MR检查的120例老年患者资料,分为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6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心理状态、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研究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依从性92.31%显著优于对照组74.55%,并且满意度90.77%显著优于对照组72.73% (P<0.05).结论 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在老年患者心血管MR检查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消除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并且能够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

    作者:黄奕梅;李晖;曹彭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小型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对FDA例行检查的准备

    该文针对中小型医疗器械制造企业首次接受美国FDA常规检查所需做的准备工作展开讨论,结合实际工作经历对FDA常规检查流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针对从提交FDA常规检查申请到检查通知的接收以及问题的识别和解决,再到检查的陪同及完成检查全过程的准备工作提出建议.该文特别强调参照QRS820中“应对措施”部分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补救.文中引入了美国企业应对FDA检查的主流方法,旨在对处于国际化背景下的国内中小型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有所帮助和启示.

    作者:苗萌;宋成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低频超声联合微泡输送药物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血脑屏障保护大脑内环境稳定的同时,也阻挡了大部分治疗药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严重影响颅内疾病的治疗效果.恶性脑胶质瘤由于高复发率和致死率,是常见且治疗棘手的脑肿瘤之一,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目前治疗方法首选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手术切除后病人容易复发,化疗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疗效不佳,低频聚焦超声联合微泡的方法能够可逆,有效、靶向地开放血脑屏障,为脑部输送药物,给治疗脑胶质瘤提供了很有潜力的途径.该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利用低频聚焦超声联合微泡输送药物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皮兆柯;李芳芳;李粤;黄纬键;陈依玲;沈圆圆;陈思平;陈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基于EOS的医院库房运输与指派问题研究

    库存管理是指在物流过程中商品数量的管理,其衡量指标为“库存周转率”.库存周转率的提高有助于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和物资的损耗,从而提高库存管理工作的效率.在医疗服务行业中,如何引进先进的方法管理医用耗材的运输,并使之与临床业务的需求紧密结合,对于减少医院运营成本、提高医院工作效率、特别是使时间效用和经济效用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罗志勇;周好杨;任晓敏;唐荣高;杨捷;孙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究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对其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中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62例结合护理干预,探究两组间预后、日常生活能力及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KPS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日常生活能力水平比对照组有所好转,P<0.05.研究组总满意率87%比对照组60%有所提高,P<0.05.结论 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明显提高了患者满意程度、预后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水平.

    作者:范德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急救中的运用与护理

    目的 探究采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急救中的效果以及护理配合.方法 选择行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患者53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内行开放性气管切开术的53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伤口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在急救中实施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提高治疗安全性.在围术期间还需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以确保治疗顺利进行,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作者:黄慧;叶碧红;彭蓉;蔡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基于医联大数据系统基础下的医用耗材全程动态监管公示平台创新与应用

    医用耗材原有静态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医院管理需求,为实现上海市级医院区域性医用耗材采购、使用、收费的医院间横向、医院内纵向各环节动态监管,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在国内创新性地建设了市级医院医用耗材全程动态监管公示平台,该文介绍了该平台的开发背景,功能开发,实现方式以及实施效果.

    作者:曹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子宫动脉超声多普勒血流监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分析在妊娠期高血压管理过程中采用子宫动脉超声多普勒血流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8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8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监测子宫动脉超声多普勒实施血流,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血流监测过程中的阻力指数、收缩-舒张流速比值以及搏动指数方面,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管理过程中采用子宫动脉超声多普勒实施血流监测,可明确患者的血流指标异常情况,从而在妊娠早期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处理,从而改善产妇以及新生儿的结局,提高我国新生儿的出生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凌晓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妊娠不良结局孕妇孕期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分析

    目的 分析妊娠不良结局孕妇孕期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方法 选取的80例妊娠不良结局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妊娠时间分为研究A组(≤12周)24例、研究B组(> 12 ~ <28周)32例、研究C组(≥28周)24例,另选取同期非妊娠健康妇女38例设为对照组.各组均予以血清微量元素检测,对比各组微量元素水平及微量元素缺乏情况.结果 研究A、B、C组Mg、Zn、Ca含量均比对照组低,且Cu含量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A组Fe含量比对照组高,但研究C组Fe含量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A、B、C组Fe、Zn、Ca含量缺乏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微量元素异常均可能导致孕妇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孕妇需注意摄入富含Fe、Zn、Ca等微量元素的动、植食物,这对预防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具积极意义.

    作者:饶雪飞;赵东;刘建雷;黄可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杂志

主管: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