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临床分析及对策

丁淑玲;王俊华

关键词:老年, 脑卒中患者, 吸入性肺炎, 临床分析, 现报告如下, 治疗, 生命健康, 护理对策, 功能恢复, 肺部感染, 针对性, 非直接, 发病率, 并发症, 威胁, 死亡, 杀手
摘要: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然而许多患者并非直接死于卒中本身,而是其并发症--肺部感染,其中吸入性肺炎是导致患者死亡和影响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全面、有效的护理十分重要,我科近年来针对老年吸入性肺炎,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实施了针对性护理对策,临床上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Cystatin C在评价CKD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中的作用

    目的 比较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血清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在慢性肾病(CKD)患者各期与简化MDRD方程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符合率.方法 血清胱抑素C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Scr和尿肌酐采用酶法测定,估算的eGFR采用简化MDRD方程进行计算,CKD患者临床分期采用美国NFK-K/DOQI指南分期.结果 109例CKD患者各期Cystatin C、Scr随eGFR的降低而逐渐升高,Ccr随eGFR的降低而逐渐降低,三者在各期间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eGFR≤29ml/min时,CystatinC、Scr、Ccr均为100%的异常,CystatinC、Scr平均水平是参考范围上限的5倍左右,Ccr下降4~6倍,三者呈平行性改变;在eGFR 30~59ml/min组,CystatinC、Scr、Ccr的平均水平分别为2.54mg/L、144.6μmol/L和50.6ml/min,异常率分别为95%、83%和85%,三者之间异常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eGFR 60~89ml/min组,CystatinC、Ccr 异常率为84%和63%,Scr异常率为5.9%,三者之间异常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GFR≥90ml/min组,CystatinC、Ccr 异常率为51%和40%,Scr异常率为1%.结论 eGFR<59ml/min时,CystatinC、Scr、Ccr的结果一致好,与诂算的结果符合率高,基本可以诊断肾小球滤过功能中度下降;当eGFR在60~89ml/min时,CystatinC、Ccr可以检出2/3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异常,且CystatinC更敏感,而Scr不能反应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下降;当eGFR≥90ml/min时,MDRD方程过高估计eGFR值,需检测CystatinC和Ccr以及时发现eGFR的下降.

    作者:姚敏;汤宝祥;段前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随着检测技术的改进,特别是随着生化试剂盒的推广,临床对同型半胱氨酸的研究使用取得很大进展.近年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梗死的关系受到人们重视.本文旨在探讨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季沈杰;宋健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骨髓小粒在鉴别儿童AA、MDS、增生性贫血及ITP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骨髓小粒在AA、MDS的诊断及非典型AA、MDS、增生性贫血(简称增贫)及ITP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增贫、20例MDS、20例ITP及10例典型AA与10例非典型AA及20例正常人骨髓小粒中的细胞进行细胞成分及形态学分析.结果 AA患者的骨髓小粒的非造血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MDS、增贫、ITP及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MDS患者的骨髓小粒中出现多个系统的病态造血;增贫患者的骨髓小粒仅表现为红系的增生和红系的病态造血.结论 骨髓小粒观察对AA、MDS的诊断及非典型AA、MDS、增贫及ITP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唐云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强生VITROS350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的临床应用

    强生VITROS350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因其开展的检测项目多,抗干扰能力强,准确度高,从而使得该仪器在临床急诊生化检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尽管VITROS350分析仪具有诸多优点,但仪器的运转状态是否良好,样本检测结果是否准确,一方面取决于仪器本身的性能,另一方面与操作人员的规范化使用和日常保养也有很大关系.怎样更好地使用和维护好该仪器,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确保检验结果的质量,是我们广大检验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问题,现将近几年来在日常工作中应用该型仪器的体会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作者:徐龙强;倪国顺;王汝琨;王珊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两种血液分析仪性能评价

    目的 评价两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KX-21与ABX PENTRA 60)的性能,以验证不同仪器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 按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有关规定,对KX-21与ABX PENTRA 60KX-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从携带污染率、精密度、线性、及与ABX PENTRA 60A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相关性和白细胞分类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KX-21的批间、批内精密度及总精密度变异系数(CV%)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各分析参数的携污带染率均<1.0%;与ABX PENTRA 60对比分析,各项参数相关性良好;白细胞分类准确性符合要求.结论 KX-21与ABX PENTRA 60血液分析仪性能良好,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在临床应用中结果可以互认.

    作者:朱林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病房微生物检测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调查导致医院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的来源、构成和耐药情况,分析病房微生物检测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以便制订防控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方法 使用微生物检测技术,以我院感染患者的各类标本行检验分离及鉴定并行药敏试验.结果 致病菌以真菌居首,占41.1%,其次是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结论 及时掌握导致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的构成及变化,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和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企业健康投资的对策与模式研究

    目的 探讨企业健康投资的对策与模式,运用员工的健康投资,提高企业的生产力、经济效益和人力资本管理水平.方法 选择5个不同企业,先后分析了5876例企业员工的健康信息,研究了企业员工的一般健康状况;对员工进行了健康体检,分析了企业员工的的健康水平;选择1个企业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和为期一年的风险干预和健康教育.然后分析了其身心健康的改善情况以及对企业提高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结果 企业有51.3%的员工存在各种疾病.经过健康投资后,各种疾病和健康风险20.83%~78.5%的得到改善、60%以上的人处于低风险状态、医疗费用支出降低了60%,效益比值1:0.34、病假(工作日)损失减少了90.48%、产值提高14.72%、残次品率下降了41.3%、企业健康投资所获得的增值效益是健康投资额的100倍.结论 由此,初步建立了企业健康投资的模式,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建立长效的健康投资机制,健康投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健康风险评价及干预,终将企业员工的健康信息参与企业人力资本管理体系.这对企业提高劳动者健康素质、增加企业效益、提升管理水平均具有重大价值.

    作者:赵会元;初开秋;王进庆;任立日升;杨均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LC-MS串联色谱分析技术在检验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LC-MS联用的快速三聚氰胺残留的检测方法.方法 对样品进行适当处理后,利用建立的LC-MS法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建立了HPLC/MS/MS方法测定奶和奶制品中三聚氰胺残留的色谱学方法.结论 该方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为该类物质的残留的限量检查提供了参考.

    作者:曾秋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早期骨髓细胞学等指标探讨

    目的 探讨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IAHS)的早期骨髓细胞学特点及常用实验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1例IAHS患者的临床特征、骨髓细胞形态学、外周血细胞、DIC、生化及血清铁蛋白等进行动态综合分析.结果 IAHS患者起病急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以高热、进行性衰竭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点.血细胞单系或二系、三系进行性下降.骨髓涂片中可见数量不一的吞噬型组织细胞,找到吞噬完整的红细胞及吞噬多个血小板的吞噬细胞具有重要价值,主要特点是成熟的组织细胞伴有活跃的吞噬血细胞现象.而出现较多吞噬细胞,胞浆内出现大量空泡且见有吞噬多个红细胞或多个血小板现象时,提示患者病情危重.血清铁蛋白升高,早期甘油三酯正常或升高,血清乳酸脱氢酶及谷丙、谷草转氨酶升高.纤维蛋白原正常或降低,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增高或正常.结论 持续或间歇性高热,血清铁蛋白增高,外周血细胞进行性下降,乳酸脱氢酶升高,骨髓涂片中可见数量不一的吞噬型组织细胞,找到吞噬完整的红细胞及吞噬多个血小板的吞噬细胞,可作为IAHS早期初步诊断依据;可为IAHS的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提供证据.

    作者:孙培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280例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对人体具有致病性的支原体主要为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1],它可引起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感染,可经口腔、鼻分泌物在空气中传播,常可引起咽炎、支气管、肺炎及各种肺外病变等.MP感染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多样,缺少特异性,易与临床上其它类型的呼吸道感染相混淆,因而对该病的实验室诊断尤为重要.

    作者:徐卫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UA)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 检测正常对照组和T2DM组hs-CRP、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项目,分析各检测指标与T2DM的关系.结果 T2DM无高尿酸血症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2DM并高尿酸血症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高尿酸血症组和对照组(P<0.05).hs-CRP与UA、FBG呈明显相关性.结论 hs-CRP水平在T2DM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明显升高,炎症可能与T2DM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相关.

    作者:董丽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免疫细胞化学与液基薄片结合在肺穿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免疫细胞化学与液基薄层细胞涂片结合在肺穿细胞学分型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肺部肿物CT引导下穿刺,利用液基薄层细胞涂片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现察抗体的表达,进一步判断癌细胞的类型.结果 320例病例中,300例与组织病理学相符,符合率为94.7%,其中鳞癌的诊断符合率提高到91.3%,腺癌的诊断符合率提高到94.2%,小细胞癌的诊断符合率提高到96.2%.结论 肺穿抽吸物液基薄层涂片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在细胞学诊断肺癌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提高细胞学在肺癌分型中的诊断率.

    作者:张慧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360株非发酵菌医院感染的分布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临床分离到的360株非发酵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方法 采用VITEK-Ⅱ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常见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前4位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48.6%)、鲍曼不动杆菌(22.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3%)和洛菲不动杆菌(6.4%),其它非发酵菌检出率较低.标本检出率高的是痰液(56.4%)、其次是创口分泌物(16.4%)、尿液(9.4%)、血液(4.7%)、胸腹水(3.3%),其它标本检出率较低.10种抗生素中头孢他定、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曲松、环丙沙星耐药率都在40%以上,耐药率较高.哌拉西林(27.7%)、阿米卡星(33.0%)、亚胺培南(17.9%)、头孢吡肟(35.6%)耐药率较低,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结论 了解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病原菌的分离率,标本的检出率,熟悉非发酵阴性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率有助于临床医生和理应用抗生素,制定正确的抗感染方案,提高感染治愈率.

    作者:刘成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梅毒检测结果分析和方法学比较

    目的 了解泸州市龙马潭区梅毒感染情况,对梅毒检测方法学进行评价,为制定相应的干预和实验室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ELISA试验(TP-ELISA)方法进行检测,阳性结果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结果 2010年共893份血清样本(上半年485份,下半年408份),在TPPA法确诊的79例阳性标本中,RPR法检出阳性25份,敏感性为31.65%;ELISA法检出阳性76份,敏感性为96.20%.RPR法共检出阳性29例,有4例确诊为阴性,特异性为97.20%;ELISA法共检出阳性79例,有3例确诊为阴性,特异性为99.66%.RPR和TPPA阳性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ELISA与TPPA阳性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LISA检测法比RPR检测法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可作为梅毒感染的一种理想检测方法,对控制梅毒的性传播有重要意义.但对ELISA阳性标本应做TPPA确认.

    作者:卢如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血细胞分析仪和镜检比值法检测血小板计数结果的比较分析

    众所周知,血小板计数对于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外科手术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1].其中血细胞分析仪以其结果快捷准确、工作效率高、重复性好等特点备受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欢迎,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某些条件下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会出现误差,为此还需要进行镜检[2].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血细胞分析仪和镜检比值法检测血小板计数结果的比较,希望为临床检验提供参考.

    作者:陈国琴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巨核细胞形态及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骨髓象中的巨核细胞数量、分类、形态变化,血小板聚集功能在ITP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骨髓细胞学计数巨核细胞数量、分类,应用血小板聚集试验,检测20名正常人和24例ITP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活性.结果 ITP患者的巨核细胞数量、分类、形态与正常人之间有明显差异;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活性有明显差异.结论 ITP患者的出血倾向与血小板数量、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下降有关,治疗后可以通过改善血小板数量和质量,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功能,纠正ITP患者的出血倾向.

    作者:孙慧;李元堂;武焕玲;张之芬;王倩;田文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多规则控制方法在实验室室内质控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12.5s/40.6s/8x/21.6s和13s/41s/10x/22s两种多规则控制方法的实用性及性能,以提高误差的检出能力.方法 应用常用的13s/41s/10x/22s多规则控制方法和修改的12.5s/40.6s/8x/21.6s多规则控制方法分别对HBsAg、HCV抗体、HI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四项ELISA试验获得的控制数据进行检验,比较两种多规则控制方法对四项ELISA试验的误差检出概率.结果 12.5s/40.6s/8x/21.6s多规则控制方法对HBsAg、HCV抗体、HIV抗体、TP抗体四项ELISA试验的误差检出概率分别为7.69%、4.54%、8.33%、9.04%;13s/41s/10x/22s多规则控制方法的误差检出概率分别为0、0、2.38%、4.22%.结论 变异系数小于15%时,12.5s/40.6s/8x/21.6s多规则控制方法的误差检出概率高于13s/41s/10x/22s多规则控制方法,可用于误差较小时需较高的误差检出概率的质控情况;变异系数大于15%时,两种多规则控制方法的误差检出概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李交;夏传友;刘志泉;冼世安;龙展;贾璋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2008-2010大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感染分布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大连地区2008~2010年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感染情况,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阻断梅毒经血液传播.方法 收集大连市2008~2010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经ELISA方法两种试剂检测,对不同年份、年龄、性别、献血者检测梅毒抗体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大连市155949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抗体阳性率0.46%,其中男性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49%略高于女性梅毒抗体阳性率0.44%,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年龄段在26~35及36~45的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65%,0.52%高于18~25及45以上两个年龄段的0.40%,0.24%.结论 2008~2010年大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的梅毒阳性率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确保从低危人群采集血液,并建立固定的无偿的献血者队伍,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作者:陈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人员操作差异对便携式血气分析仪结果的分析

    近年来,随着各类检测仪器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气分析的检测日趋简便,结果更加精确.与此同时,不少公司研发了小型POCT设备,可用于急症室、ICU和呼吸内科危重病人的床旁检测.然而由于POCT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检测结果可能出现较大误差.本研究利用美国Instrument Laboratory公司生产的GEM Premier 3000血气分析仪,对不同专业人员使用血气分析仪检测PO2、PCO2后的结果进行比较,了解人员因素是否对血气分析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作者:夏蔚珉;类承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Mcl-1基因和Bcr/Abl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人Mcl-1基因和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41例CML病人(包括慢性期15例、加速期6例、急变期6例、伊马替尼治疗后遗传学完全缓解8例及非伊马替尼治疗的未缓解的CML病人6例)骨髓标本Mcl-1基因、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以1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CML各组Mcl-1和Bcr/Abl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χ2 = 19.12~36.08,p<0.05).伊马替尼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Mcl-1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各组(z=2.547~3.254,p<0.05);加速期、急变期及非伊马替尼治疗组之间Mcl-1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z=0.481~1.922,p>0.05),但均明显高于慢性期(z=2.65~3.465,p<0.05).Bcr/Abl mRNA在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及非伊马替尼治疗组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z=0.48~1.196,p>0.05).CML患者Mcl-1与Bcr/Abl 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8,p<0.05).结论 Mcl-1和Bcr/Abl与CML的病情密切相关,参与CML的发生和发展,是判断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作者:于素清;苗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