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LC-MS串联色谱分析技术在检验分析中的应用

曾秋展

关键词:液质联用, 三聚氰胺, 残留, 纯化, 含量测定
摘要:目的 建立LC-MS联用的快速三聚氰胺残留的检测方法.方法 对样品进行适当处理后,利用建立的LC-MS法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建立了HPLC/MS/MS方法测定奶和奶制品中三聚氰胺残留的色谱学方法.结论 该方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为该类物质的残留的限量检查提供了参考.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523例白带常规结果分析

    白带是阴道分泌物的俗称,由阴道粘膜、前庭大腺、宫颈腺体和子宫内膜的分泌物混合而成.阴道本身有自净作用,形成自然防御功能,当此功能遭到破坏,易受病原体的侵袭,导致阴道炎症.通过观察白带常规检查,可为临床诊断妇科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对来我院就诊的523例已婚女性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

    作者:王汉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急性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患者饮食的护理干预

    急性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发生率为22%~65%[1],可引起营养不良、感染、内环境紊乱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早期饮食干预可缓解卒中后营养状况的恶化,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终全面改善机体状况,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作者:张静;柳建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UA)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 检测正常对照组和T2DM组hs-CRP、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项目,分析各检测指标与T2DM的关系.结果 T2DM无高尿酸血症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2DM并高尿酸血症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高尿酸血症组和对照组(P<0.05).hs-CRP与UA、FBG呈明显相关性.结论 hs-CRP水平在T2DM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明显升高,炎症可能与T2DM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相关.

    作者:董丽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两种不同型号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的比对及校正

    目的 通过对Olympus 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Vitros350干片式生化分析仪进行方法比对,探讨不同型号仪器间检测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 以Olympus AU5400作为参考仪器,Vitros350作为比对仪器,随机收集100例新鲜血清标本,分别在两台仪器上测定尿素(Urea)、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三个项目,参照NCCLS的EP9-A文件分析两台仪器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并对偏差进行校正.结果 两种仪器检测Urea的结果一致,LDH和CK结果需进行比对校正.结论 当同一项目在不同仪器上检测时,结果应进行比对和校准,以保证检测测结果的一致性.

    作者:郭晏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125例SLE患者血清抗核抗体及抗核抗体谱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及抗核抗体谱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25例确诊的SLE患者血清ANA及ANA谱进行检测分析.ANA和抗双链DNA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NA谱采用欧蒙印迹法.结果 ①125例SLE患者血清ANA阳性共121例,阳性率为96.8%.②患者血清ANA谱大多为抗体二联及以上共同出现阳性,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抗-u1-nRNP/Sm:48.8%、抗-Sm:15.2%、抗-SS-A:36%、抗-Ro-52:54.4%、抗-SS-B:14.4%、抗-Scl-70:0.8%、抗-dsDNA:55.2%、抗-Neukleosmone:39.2%、抗-Histone:37.6%、抗-Rib-Prot:12%、抗-Jo-1和抗-CENP-B未检出.结论 ANA和ANA谱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具有互补性,可提高检出率,对SLE的诊断分型、治疗、预后判断和病情随访等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艳;孙家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山东省血液中心2006~2010年机采成分血和献血者队伍分析

    目的 对山东省血液中心2006~2010年机采成分血和机采献血者队伍状况进行分析,为今后的机采成分血采集及其献血者招募提供指导与参考.方法 用唐山计算机软件中的统计模块统计2006~2010年的机采成分血和献血者资料,用EXCEL、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机采血小板的采集量逐年增长,机采粒细胞的采集量逐年减少;机采血小板血型比例A型、B型、O型和AB型之间基本保持在3:3:3:1;除2006~2007年外,2007~2010年单次捐献双份成分血的比例逐年升高,各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6年有机采成分献血者1512名,2007年达到2329名,2008~2009年献血者均在2100名以上,2010年又降为1624名;每年多次(≥3次)献成分血的献血者比例由2009年的31.75%(723/2277)上升到2010年46.06%(748/1624),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6~2009年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济南市省级医院临床机采成分血需求明显增加;机采无偿献血者队伍建设取得了部分成效,多次献血及单次双份献血比例增加,因而献血者队伍需求趋势明显,今后工作形势不容乐观.

    作者:于媛;梁文华;王淑荣;周娟;孙桂芝;林明;王嘉利;许建红;张志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随着检测技术的改进,特别是随着生化试剂盒的推广,临床对同型半胱氨酸的研究使用取得很大进展.近年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梗死的关系受到人们重视.本文旨在探讨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季沈杰;宋健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同时测定临床疑为急性胰腺炎的99例患者的淀粉酶、脂肪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别计算出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并比较.结果 淀粉酶与脂肪酶联合测定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明显优于单独测定淀粉酶或脂肪酶.结论 联合测定有利于实验室对AP的早期诊断.

    作者:黄泽伟;朱钰钰;陈伟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儿童全血微量元素结果分析

    目的 测定本市14岁以下不同年龄段儿童全血微量元素的含量,对各年龄段锌,钙,铁,镁,铜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600例14岁以下儿童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全血中锌,钙,铁,镁,铜5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 本市14岁以下儿童全血微量异常的结果显示,缺锌45.2%,缺铁35.6%.5岁以下的儿童缺钙较少(3.1%),甚至低于该年龄段的高钙儿童比例(9.5%);5~14岁年龄段的儿童缺钙者占的比例较高(26.3%):各年龄组儿童全血中5种微量元素全部正常的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主要表现在0~2岁组和其他年龄组的差异上,5岁以下儿童全血中5种微量元素全部正常的合格率低于50%.结论 对孕产妇及儿童应强化锌和铁的补给,且不能盲补钙;对婴幼儿要倡导丰富,合理,营养全面的饮食.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要有侧重地合理补充微量元素.

    作者:程永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不同人群与儿科病人血清肌酐测定比较

    目前测定肌酐的主要方法有苦味酸法、酶法、高效液相层析法、拉曼散射法、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及电极法等.由于苦味酸法和酶法操作简单快速,适合临床诊疗要求,故目前常用作为临床常用检测方法.

    作者:易元杰;陈勇;邓敏;程渝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同型半胱氨酸及肿瘤坏死因子-α与HDCP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

    目的 通过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血液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HCY和TNF-α与HDCP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浆HCY和血清TNF-α水平,与正常晚孕妇女和正常非孕妇女各30名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正常晚孕组和HDCP组血浆HCY和血清TNF-α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正常非孕组(P<0.01),HDCP组显著高于正常晚孕组(P<0.01),又中重度HDCP组显著高于轻度HDCP组(P<0.01).②HDCP患者外周血血浆HCY与血清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74,P<0.01).结论 HDCP患者血浆HCY及血清TNF-α水平均较正常孕妇显著升高,与HDCP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病情相关,两者也具有相关一致性,联合检测血浆HCY和血清TNF-α水平,可有助于监测、判断HDCP的发生发展.

    作者:秦卫胜;杨文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360株非发酵菌医院感染的分布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临床分离到的360株非发酵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方法 采用VITEK-Ⅱ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常见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前4位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48.6%)、鲍曼不动杆菌(22.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3%)和洛菲不动杆菌(6.4%),其它非发酵菌检出率较低.标本检出率高的是痰液(56.4%)、其次是创口分泌物(16.4%)、尿液(9.4%)、血液(4.7%)、胸腹水(3.3%),其它标本检出率较低.10种抗生素中头孢他定、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曲松、环丙沙星耐药率都在40%以上,耐药率较高.哌拉西林(27.7%)、阿米卡星(33.0%)、亚胺培南(17.9%)、头孢吡肟(35.6%)耐药率较低,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结论 了解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病原菌的分离率,标本的检出率,熟悉非发酵阴性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率有助于临床医生和理应用抗生素,制定正确的抗感染方案,提高感染治愈率.

    作者:刘成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梅毒检测结果分析和方法学比较

    目的 了解泸州市龙马潭区梅毒感染情况,对梅毒检测方法学进行评价,为制定相应的干预和实验室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ELISA试验(TP-ELISA)方法进行检测,阳性结果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结果 2010年共893份血清样本(上半年485份,下半年408份),在TPPA法确诊的79例阳性标本中,RPR法检出阳性25份,敏感性为31.65%;ELISA法检出阳性76份,敏感性为96.20%.RPR法共检出阳性29例,有4例确诊为阴性,特异性为97.20%;ELISA法共检出阳性79例,有3例确诊为阴性,特异性为99.66%.RPR和TPPA阳性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ELISA与TPPA阳性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LISA检测法比RPR检测法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可作为梅毒感染的一种理想检测方法,对控制梅毒的性传播有重要意义.但对ELISA阳性标本应做TPPA确认.

    作者:卢如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480例母婴ABO血型不合者血型血清学检测及分析

    新生儿溶血病(HDN)是由于母体内存在着与其胎儿红细胞不配合的IgG性质的血型抗体引起的同种被动免疫性疾病,是新生儿期常见病之一.其病症轻重一般取决于母体IgGA(B)效价高低的程度、抗体与红细胞结合程度、胎儿代偿性造血能力及免疫功能等诸多因素.笔者对2006年11月~2011年6月480例来本院妇产科门诊保健查体的孕妇,进行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测,及对136例出生3~5天产生黄疸的新生儿进行血清学检测及分析,现将检测结果及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杨伟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多规则控制方法在实验室室内质控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12.5s/40.6s/8x/21.6s和13s/41s/10x/22s两种多规则控制方法的实用性及性能,以提高误差的检出能力.方法 应用常用的13s/41s/10x/22s多规则控制方法和修改的12.5s/40.6s/8x/21.6s多规则控制方法分别对HBsAg、HCV抗体、HI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四项ELISA试验获得的控制数据进行检验,比较两种多规则控制方法对四项ELISA试验的误差检出概率.结果 12.5s/40.6s/8x/21.6s多规则控制方法对HBsAg、HCV抗体、HIV抗体、TP抗体四项ELISA试验的误差检出概率分别为7.69%、4.54%、8.33%、9.04%;13s/41s/10x/22s多规则控制方法的误差检出概率分别为0、0、2.38%、4.22%.结论 变异系数小于15%时,12.5s/40.6s/8x/21.6s多规则控制方法的误差检出概率高于13s/41s/10x/22s多规则控制方法,可用于误差较小时需较高的误差检出概率的质控情况;变异系数大于15%时,两种多规则控制方法的误差检出概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李交;夏传友;刘志泉;冼世安;龙展;贾璋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78例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后血糖控制水平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

    本文通过观察胰岛素治疗与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阐述了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重要性.

    作者:王淑惠;张磊;江秀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病房微生物检测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调查导致医院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的来源、构成和耐药情况,分析病房微生物检测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以便制订防控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方法 使用微生物检测技术,以我院感染患者的各类标本行检验分离及鉴定并行药敏试验.结果 致病菌以真菌居首,占41.1%,其次是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结论 及时掌握导致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的构成及变化,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和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血清前白蛋白和血清亮氨酸氨肽酶检测对肝病诊断的意义

    血清前白蛋白(PA)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由4个相同的亚基组成相对分子量为54kD的蛋白质,其半寿期很短,仅约12小时[1].是反映肝脏蛋白质合成的敏感指标,对肝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血清亮氨酸氨肽酶(LAP)是一种蛋白酶,肝、胆内含量很丰富,当这些组织发生病变时,可导致血清亮氨酸氨肽酶增高.为进一步探讨血清前白蛋白和血清亮氨酸氨肽酶检测对肝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本文分析和比较了315例肝病患者以及92例正常血清标本,具体如下.

    作者:甘立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在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与冠心病(CHD)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164例,其中急性心梗(AMI)7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58例,稳定性心绞痛(SA)35例,并对UA患者进行Braunwald分级,对AMI患者进行Killip分级,另选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对以上所有受试者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的含量,采用循环酶法检测Hcy,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hs-CRP、Hcy、D-D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AMI组>UA组>SA组;hs-CRP、Hcy、D-D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良好的相关性:随着Braunwald分级增高,UA患者hs-CRP、Hcy、D-D逐渐升高,Hcy、D-D三级间每两者之间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Killip分级增高,AMI患者血清hs-CRP、Hcy、D-D也逐渐逐渐升高,Hcy、D-D三级间每两者之间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和UA组的hs-CRP、Hcy、D-D明显高于SA组(P<0.05).结论 hs-CRP、Hcy、D-D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常规检测hs-CRP、Hcy、D-D对冠心病的辅助诊断及其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并能早期预测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危急事件的发生.

    作者:刘金贵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企业健康投资的对策与模式研究

    目的 探讨企业健康投资的对策与模式,运用员工的健康投资,提高企业的生产力、经济效益和人力资本管理水平.方法 选择5个不同企业,先后分析了5876例企业员工的健康信息,研究了企业员工的一般健康状况;对员工进行了健康体检,分析了企业员工的的健康水平;选择1个企业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和为期一年的风险干预和健康教育.然后分析了其身心健康的改善情况以及对企业提高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结果 企业有51.3%的员工存在各种疾病.经过健康投资后,各种疾病和健康风险20.83%~78.5%的得到改善、60%以上的人处于低风险状态、医疗费用支出降低了60%,效益比值1:0.34、病假(工作日)损失减少了90.48%、产值提高14.72%、残次品率下降了41.3%、企业健康投资所获得的增值效益是健康投资额的100倍.结论 由此,初步建立了企业健康投资的模式,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建立长效的健康投资机制,健康投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健康风险评价及干预,终将企业员工的健康信息参与企业人力资本管理体系.这对企业提高劳动者健康素质、增加企业效益、提升管理水平均具有重大价值.

    作者:赵会元;初开秋;王进庆;任立日升;杨均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