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柳建芬
目前测定肌酐的主要方法有苦味酸法、酶法、高效液相层析法、拉曼散射法、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及电极法等.由于苦味酸法和酶法操作简单快速,适合临床诊疗要求,故目前常用作为临床常用检测方法.
作者:易元杰;陈勇;邓敏;程渝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骨髓象中的巨核细胞数量、分类、形态变化,血小板聚集功能在ITP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骨髓细胞学计数巨核细胞数量、分类,应用血小板聚集试验,检测20名正常人和24例ITP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活性.结果 ITP患者的巨核细胞数量、分类、形态与正常人之间有明显差异;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活性有明显差异.结论 ITP患者的出血倾向与血小板数量、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下降有关,治疗后可以通过改善血小板数量和质量,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功能,纠正ITP患者的出血倾向.
作者:孙慧;李元堂;武焕玲;张之芬;王倩;田文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对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进行调查与分析,为控制下呼吸道患者感染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 采用VITEK 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2010年10月至2010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65例病人的痰标本进行培养.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182株,其中G-菌152株,G+菌30株;G-菌前六位的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别占22%、11%、9.3%、8.8%、7.1%、6.6%;G+菌前三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D群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7.1%、6.6%和1.6%.G-菌中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严重,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也普遍耐药严重,尤其近几年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有上升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感染主要的G+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率高达76%,万古霉素仍是治疗金葡菌敏感药物.结论 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抗菌药物使用制度,减少对病原菌耐药的抗菌药物压力;按照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和保护易感者的原则对耐药菌感染患者实行隔离治疗; 严格执行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管理等措施达到控制耐药菌传播和聚集流行.
作者:栗振;赵安成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强生VITROS350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因其开展的检测项目多,抗干扰能力强,准确度高,从而使得该仪器在临床急诊生化检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尽管VITROS350分析仪具有诸多优点,但仪器的运转状态是否良好,样本检测结果是否准确,一方面取决于仪器本身的性能,另一方面与操作人员的规范化使用和日常保养也有很大关系.怎样更好地使用和维护好该仪器,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确保检验结果的质量,是我们广大检验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问题,现将近几年来在日常工作中应用该型仪器的体会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作者:徐龙强;倪国顺;王汝琨;王珊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糖类抗原199(CA199)属低聚糖肿瘤相关抗原,为一种新的肿瘤标记物[1],近年来,该项目的检测对消化系统的肿瘤诊断、监视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并优于AFP[2]。本文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糖类抗原199的检测结果及其探讨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到如下。
作者:张志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近年来,因患者在住院期间跌倒后发生骨折、外伤甚至死亡等导致的医疗纠纷屡见不鲜.神经内科高龄患者较多,疾病导致的意识、感觉、运动障碍等,使跌倒的危险性较正常人群增高.据有关数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30%都经历过跌倒事件,其中50%是8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是老年患者常见的意外事件之一,更是老老年患者常见的问题.
作者:柳建芬;张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本文通过观察胰岛素治疗与非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阐述了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重要性.
作者:王淑惠;张磊;江秀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女性不孕患者血清中不孕五项相关自身抗体在免疫性不孕症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168例女性不孕患者血清中的抗精子抗体、抗HCG抗体、抗卵巢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和抗子宫内膜抗体,同时测定健康已育者6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在168例女性不孕患者中,血清抗精子抗体、抗HCG抗体、抗卵巢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和抗子宫内膜抗体的阳性例数分别为29、3、6、2和5,阳性率分别为17.3%、1.8%、3.6%、1.2%和3.0%.在66例对照组中,上述抗体的阳性例数分别为2、0、0、0和1,阳性率分别为3.0%、0、0、0和1.5%.经卡方分析,不孕组抗精子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 ).不孕组抗HCG抗体、抗卵巢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和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精子抗体是女性重要的免疫性不孕因素.检测血清不孕五项相关自身抗体有助于临床免疫性不孕症的诊断.
作者:黄泽棋;周少雄;谢伟贤;江志兰;邓爱红;沈永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ALK阴性的原发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中Bcl-2、caspase-3及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7例确诊的ALK阴性的ALCL作观察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cl-2、caspase-3及Ki-67的表达,与同期15例ALK阳性ALCL作对照,分析Bcl-2、caspase-3及Ki-67在ALK阴性的原发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形态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的关系.结果 ALK-ALCL较ALK+ALCL发病年龄高,EMA表达率低,Ki-67、Bcl-2表达高,caspase-3表达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者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ALK阴性ALCL中Ki-67、Bcl-2高表达,caspase-3低表达,与高度恶性程度有关,三者有望成为ALK阴性ALCL的的生物学标志物,三项联合检测可作为ALCL判断预后的指标以及有可能成为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
作者:田玉峰;田胜花;张岚;许京中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液基薄层涂片的免疫细胞化学在针吸细胞形态学诊断淋巴结肿瘤性病变中的应用.方法 在116例针吸淋巴结涂片中,利用波基薄层细胞涂片分组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AE1/AE3、CK7、CK8/18、CK17、CK10/13、CD56、SYN、LCA、CD20、NSE、Vmentin、Sar-Actiu、Myglobin、S-100、HMB-45等15种抗体.观察抗体的表达,进一步判断肿瘤细胞的类型.结果 与组织病理学比较,38例恶性淋巴瘤,35例与组织病理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提高到92%,64例淋巴结转移癌,58例分型与组织病理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提高到93.8%,淋巴结转移性其它肿瘤共14例,12例与组织病理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提高到92.9%.结论 针吸淋巴结标本的液基薄层细胞涂片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对于细胞学鉴别淋巴结肿瘤性病变的类型,其结果与组织病理结果符合率高,可以提高针吸细胞学在淋巴结肿瘤性病变中的诊断率,特别适合于淋巴结中恶性肿瘤细胞的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刘桂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经纤支镜针吸活检术(TBNA)是支气管镜检查的一项辅助方法,是通过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除钳检、刷检外的另一种主要手段.其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创伤大、费用高的纵膈镜和开胸探查.做好经电子支气管镜下针吸活检的护理配合,对提高肺癌诊断率,避免并发症具有重大意义.我院呼吸科腔镜室对20例患者在局麻下行电子支气管镜下TBNA检查.经医生熟练操作及护士科学、严格周密的护理配合,均顺利完成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明霞;王明英;吕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测定本市14岁以下不同年龄段儿童全血微量元素的含量,对各年龄段锌,钙,铁,镁,铜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600例14岁以下儿童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全血中锌,钙,铁,镁,铜5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 本市14岁以下儿童全血微量异常的结果显示,缺锌45.2%,缺铁35.6%.5岁以下的儿童缺钙较少(3.1%),甚至低于该年龄段的高钙儿童比例(9.5%);5~14岁年龄段的儿童缺钙者占的比例较高(26.3%):各年龄组儿童全血中5种微量元素全部正常的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主要表现在0~2岁组和其他年龄组的差异上,5岁以下儿童全血中5种微量元素全部正常的合格率低于50%.结论 对孕产妇及儿童应强化锌和铁的补给,且不能盲补钙;对婴幼儿要倡导丰富,合理,营养全面的饮食.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要有侧重地合理补充微量元素.
作者:程永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急性呼吸道细菌感染组89例、病毒感染组7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组84例及健康儿童60例的CRP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细菌感染组和肺炎支原体感染组CPP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细菌感染组比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升高明显(P<0.05),而病毒感染组则无明显升高(P>0.05).细菌感染组和肺炎支原体感染纲治疗前后CRP水平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时,血清CRP水平检测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动态检测其变化对疗效判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徐建利;吴志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LC-MS联用的快速三聚氰胺残留的检测方法.方法 对样品进行适当处理后,利用建立的LC-MS法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建立了HPLC/MS/MS方法测定奶和奶制品中三聚氰胺残留的色谱学方法.结论 该方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为该类物质的残留的限量检查提供了参考.
作者:曾秋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急性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发生率为22%~65%[1],可引起营养不良、感染、内环境紊乱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早期饮食干预可缓解卒中后营养状况的恶化,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终全面改善机体状况,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作者:张静;柳建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导致医院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的来源、构成和耐药情况,分析病房微生物检测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以便制订防控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方法 使用微生物检测技术,以我院感染患者的各类标本行检验分离及鉴定并行药敏试验.结果 致病菌以真菌居首,占41.1%,其次是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结论 及时掌握导致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的构成及变化,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和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IAHS)的早期骨髓细胞学特点及常用实验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1例IAHS患者的临床特征、骨髓细胞形态学、外周血细胞、DIC、生化及血清铁蛋白等进行动态综合分析.结果 IAHS患者起病急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以高热、进行性衰竭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点.血细胞单系或二系、三系进行性下降.骨髓涂片中可见数量不一的吞噬型组织细胞,找到吞噬完整的红细胞及吞噬多个血小板的吞噬细胞具有重要价值,主要特点是成熟的组织细胞伴有活跃的吞噬血细胞现象.而出现较多吞噬细胞,胞浆内出现大量空泡且见有吞噬多个红细胞或多个血小板现象时,提示患者病情危重.血清铁蛋白升高,早期甘油三酯正常或升高,血清乳酸脱氢酶及谷丙、谷草转氨酶升高.纤维蛋白原正常或降低,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增高或正常.结论 持续或间歇性高热,血清铁蛋白增高,外周血细胞进行性下降,乳酸脱氢酶升高,骨髓涂片中可见数量不一的吞噬型组织细胞,找到吞噬完整的红细胞及吞噬多个血小板的吞噬细胞,可作为IAHS早期初步诊断依据;可为IAHS的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提供证据.
作者:孙培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方法 选择从未接受系统糖尿病健康教育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在系统健康教育前后空腹、餐后2h血糖水平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教育后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水平,更好地进行血糖控制.
作者:徐冬梅;周叶英;王建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新生儿脐部细菌定植及感染的情况,为制定控制新生儿感染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每位新生儿生后第三天脐部进行病原学监测,了解脐部定植菌及感染菌的情况,并对其感染12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46例新生儿脐部有细菌定植327例,定植率为94.51%,脐部感染39例,感染率11.27%,主要为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它肠道杆菌及耐药菌等.脐带残端长度、脐带直径、脐带脱落时间、脐带贴卫生、手卫生对脐部感染有影响(P<0.05).结论 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细菌定植,抑制致病病原体生长,避免发生新生儿脐部感染.
作者:侯明良;张聪;刘凤琴;吕健;程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12.5s/40.6s/8x/21.6s和13s/41s/10x/22s两种多规则控制方法的实用性及性能,以提高误差的检出能力.方法 应用常用的13s/41s/10x/22s多规则控制方法和修改的12.5s/40.6s/8x/21.6s多规则控制方法分别对HBsAg、HCV抗体、HI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四项ELISA试验获得的控制数据进行检验,比较两种多规则控制方法对四项ELISA试验的误差检出概率.结果 12.5s/40.6s/8x/21.6s多规则控制方法对HBsAg、HCV抗体、HIV抗体、TP抗体四项ELISA试验的误差检出概率分别为7.69%、4.54%、8.33%、9.04%;13s/41s/10x/22s多规则控制方法的误差检出概率分别为0、0、2.38%、4.22%.结论 变异系数小于15%时,12.5s/40.6s/8x/21.6s多规则控制方法的误差检出概率高于13s/41s/10x/22s多规则控制方法,可用于误差较小时需较高的误差检出概率的质控情况;变异系数大于15%时,两种多规则控制方法的误差检出概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李交;夏传友;刘志泉;冼世安;龙展;贾璋林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