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爱琴;郭占军;杨焕云;张慧;李旭东
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上引起呼吸道,伤口及大面积烧伤病人感染的较为多见的假单胞菌.近年来,由于三代头孢菌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本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增强.亚胺培南是目前用于治疗G-杆菌感染的强抑菌效能的抗生素,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G-杆菌有效.
作者:王金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们对半年来我院检测血液分析及微量元素铁(Fe)的幼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6~12个月的幼儿中,轻度贫血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为36.9%.结合其所测微量元素Fe的结果,分析其原因,应多为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作者:刘兴莉;历建芝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尿蛋白检测是诊断肾脏疾病的重要参考指标,以往传统的检测方法,无论定性或定量测定均有其局限性,为满足临床快速诊断和治疗的需要,我们于1999年11月~2001年9月采用十二磺基硫酸钠-琼脂糖凝胶(SDS-AGE)进行非浓缩尿琼脂糖电泳方法,对217例肾病患者快速分析尿蛋白组成成份测定,为临床肾脏疾病的鉴别诊治提供了可靠依据.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淑华;赵会元;陈月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电解质对于人体生命特征及维持体液酸碱平衡和渗透压是不容忽视的.现将VITROS 250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与M-921电解质分析仪对同一标本所测得的电解质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柳渊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为探讨血糖、果糖胺与糖化血红蛋白之间的关系,更好的控制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现对已经确定为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GLU-HK)果糖胺(FA)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进行定量测定,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
作者:徐炳鑫;浦周昆;杨洪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们对2002年9月至2003年3月期间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中选取135例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了脂蛋白(a)测定,结果显示脂蛋白(a)的升高与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作者:杨德胜;郭亮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联合检测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BA21-1)、癌胚抗原(CEA)、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免、化学发光及生化方法检测198例恶性肿瘤病人血清CYFRA21-1、CEA、TSGF的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组的血清CYFRA21-1、CEA、TSGF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YFRA21-1、CEA、TSGF测定的阳性率分别为29.7%、8.0%、53.6%,各组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联检阳性率明显提高.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YFRA21-1、CEA、TSGF能明显提高恶性肿瘤的诊断阳性率,同时,CYFRA21-1、TSGF对肿瘤普查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马万山;孙涛;赵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病例简介患者,女,28岁,于2002年12月27日因中药药物中毒入我院.病人因严重贫血申请输血,查血型时发现,病人红细胞正定型为AB型,反定型病人血清与A、B、O型红细胞均发生凝集,自身对照阳性,故不能正确判定血型.
作者:王谦;赵明旭;邓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测定脂肪肝患者血清中的Ⅳ型胶原蛋白的含量,了解肝脂肪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正常对照组30例,脂肪肝伴HBsAg(+)组50例,脂肪肝HBsAg(-)组280例,非脂肪肝HBsAg(+)组20例血清Ⅳ型胶原蛋白.结果(1)正常对照组均正常,(2)脂肪肝伴HBsAg(+)组阳性率24%,(3)脂肪肝伴HBsAg(-)组阳性率20.7%,(4)非脂肪肝伴HBsAg(+)组阳性率15%,结论脂肪肝可引起血清Ⅳ型胶原蛋白的增高,而且随着病程延长而逐渐加重.其测定可做为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
作者:王显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一组在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并与某些自身免疫和肿瘤有关.慢性肝炎患者细胞因子网络及某受体之间的调节失常可导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我们观察了32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IL-6、IL-8和TNF-α的活性,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衍胜;伊继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随着白细胞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引进,血细胞分析仪的档次提高了,与之配套的试剂,不论在试剂的种类,还是在试剂的技术要求方面都进了一步,进口试剂的垄断性也就大大地加强了.为克服进口试剂价格昂贵、运输不便、不利于工作的缺点,我们查阅了大量相关性文献,根据血细胞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和血细胞的结构特点等,研制成功了可应用于全自动白细胞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全套试剂.
作者:赵庆昌;燕东海;王金兰;韦技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图像分析系统(Image Analysis System)是指用于图像测试、图像处理及分析的仪器、设备和方法.粗略地说,图像是任一二维或三维景物呈现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像.更确切地说,图像是用各种观测系统以不同形式和手段观测客观世界而获得的,可以直接或间接作业于人眼并进而产生视知觉的实体.
作者:陈跃;杨建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多种细胞因子在病毒感染过程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它们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探讨IL-12、IL-18在轮状病毒感染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相互关系,了解患儿免疫功能状态,以便为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我们对患儿感染轮状病毒时血清中IL-12及IL-18的含量变化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梅;黄友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检测尿微量蛋白含量以探讨早期诊断高血压病肾脏损伤的方法.方法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免疫球蛋白G(IgG)、尿转铁蛋白(TRF)、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75例尿蛋白定性阴性高血压病患者尿IgG、TRF、mALB、α1-MG、β2-MG、R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将尿IgG、TRF、mALB、α1-MG、β2-MG、RBP联合检测在尿蛋白定性阴性的高血压病中阳性率可达90.67%,大大提高了阳性检出率.结论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是诊断肾脏早期损伤灵敏、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作者:孟庆松;宋淑荷;杨宜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乳腺肿块的术前诊断在基层医院一直沿用活体组织检查,由于其外伤性大,给病人造成痛苦和一定的经济负担,多年来临床医师着力寻找一种较好的诊断方法.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C)经过实践证明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的突出特点是细针与穿刺吸取活检组织不同,即规格为针头外径小于0.9mm,我们采用10ml注射器,针头为0.7mm(通常的7号针头).
作者:李才功;潘宝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输血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一些病原体能在血液中存活,不当输血必然会传播疾病,如乙肝、丙肝、梅毒或爱滋病等,所以献血者会受到相当严格的筛选.目前筛选方法已相当成熟,输入经过筛选后的血液也相当安全,但笔者发现由于临床医师不重视对受血者(患者)的输血前检测及不注意分病种合理成分输血,而导致医疗纠纷及增加病人负担.
作者:赵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Apo2.7抗体原位检测细胞凋亡的新方法,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方法采集40例SLE病人和2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后,分别采用Apo2.7抗体原位检测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种方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无显著差异(t=1.57,P>0.05);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为12.4±1.3%,明显高于对照组(t'=28.51,P<0.001).结论Apo2.7抗体原位检测法可替代流式细胞仪用于检测淋巴细胞的凋亡;SLE的发生与淋巴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作者:张旋;吕维红;安志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前列腺为人体一重要性腺器官,日常工作中前列腺疾病患者较多常见(如前列腺癌,前列腺肥大,急慢性前列腺炎等).作者通过检测前列腺分泌液中锌离子浓度的变化,来诊断及鉴别诊断前列腺炎,前列腺癌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耿海燕;纪利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对围产期妇女这一特定人群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B,HBV)血清标志物普查,了解围产期妇女HBV血清学标记的表现模式,采取有效措施,阻断HBV的母婴传播(maternal-fetal transmission,MFT).方法共1100例围产期妇女血清标本,均以Multiskan自动酶标仪检测HBV血清学五项指标.为表述方便,设定HBV血清学五项指标的排列顺序为①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②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③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④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⑤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并以出现阳性项目的序号为该模式的代码[1].结果本组血清HBV血清学五项指标检测共出现14种模式,以是否检出HBsAg,将14种模式分为:感染期模式组(1~5),恢复期模式组(6~13)和五项指标全部阴性组.〈见表1〉结论经统计,本组1100例围产期妇女的HBsAg阳性率为4%,明显低于第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HBsAg阳性率为10%的结果[2];主、被动免疫后,保护性抗体抗-HBs的出现率为15.82%;五项指标检测全阴性血清标本805份,占总人数的71.36%,对这一易感人群进行了乙肝疫苗的主动免疫注射(0、1、6方案).
作者:纪新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骶髂关节和脊柱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症,是一种结缔组织病.多发生于青年男性,发病高峰年龄在15~30岁[1].临床诊断除根据临床体征、病史、家族史外,主要实验室依据是HLA-27的检测和有关部位X线摄片检查.实践中我们发现,AS患者HLA-B27的表达与X线诊断的符合率,随着年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现报告如下:
作者:浦淑英;王慜杰;车至香;尚旭明;张怡;李俊武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