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癌中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意义

廖小明;王昌明;曾锦荣;陈梅唏

关键词:肺癌, 肿瘤细胞, 细胞增殖, 增殖细胞核抗原, 动力学研究, 增殖状态, 原位检测, 实验应用, 免疫组化, 临床意义, 方法研究, 新技术, 活动
摘要: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能真实地反映细胞增殖活动 [1].近年来,PCNA作为原位检测肿瘤细胞增殖状态的一种新技术开始应用于肿瘤细胞动力学研究,并实验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研究PCNA在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第45讲兼症病学(各论部分)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依那普利和尼群地平治疗Ⅱ型糖尿病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我们选择了40例Ⅱ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高血压者随机分为两组,单一用依那普利或尼群地平进行8周的治疗,观察其降压作用,尿清蛋白排泄量、糖代谢的影响.

    作者:张惠英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普通肝素(S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疗效早有报道:SH能进一步预防和降低用阿司匹林和常规药物治疗U AP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及加速控制胸痛症状[1].低分子量肝素(LMWH)是由SH 通过解聚和分离所得[2].我们应用LMWH治疗UAP,并以SH作对照,观察其疗效.

    作者:张澍;徐伟;张湘;马红雨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蝮蛇抗栓酶治疗高凝血症27例疗效观察

    1993年6月起,我们用蝮蛇抗栓酶治疗高凝血症27例,另以27例作对照,治疗期间观察血液流变学变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琦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激素替代与胃肠动力药联合治疗更年期功能性消化不良

    鉴于更年期女性的消化道症状可有与卵巢功能低下,雌激素分泌减少有关,我院于1999年1 月至1999年6月试用小剂量乙艹底粉与西沙比利、Vit B1联合治疗更年期功能性消化不良49例,经临床对照观察,其疗效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高正义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汉族和维吾尔族子痫发病率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汉族和维吾尔族(维族)间子痫发生率差异及其母婴预后与产科处理间的关系,探讨子痫患者中终止妊娠的时机与方式的重要性.方法:对5年来分娩的5 031例汉、维两族中子痫发生率及母婴预后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①汉维两族子痫发生率分别为4.2‰和13.5‰,两组差异十分显著(P<0.05);②围产儿预后在终止妊娠的时机,选择于子痫发生后24小时以内者较24小时以后者良好,前组围产儿窒息率30%,新生儿病死率11.8%,后组分别为7 7.8%和66.7%(P<0.05);③不同的分娩方式对母婴预后无明显差异.剖宫产与阴道产两组比较,产后出血量、产(术)后病死率和新生儿结局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①子痫发生率维族明显高于汉族;②子痫患者中终止妊娠的时机直接影响围产儿预后;③子痫患者的母婴预后与分娩方式无明显相关.

    作者:张映艳;朱必新;王宏;张振均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咳嗽变异型哮喘32例临床分析

    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又称过敏性咳嗽,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哮喘,由于临床上以持续或反复发作性咳嗽和(或)发作性胸闷为主要症状,无喘息和哮鸣音, 因而常易误诊为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及时诊断和恰当治疗为避免和减少发展为典型的支气管哮喘有重要意义.

    作者:蔡培泉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衰竭临床分析

    急性肾衰竭(ARF)是临床各科常见的急重病症之一.近年来,应用血液净化疗法能有效的防治ARF的各种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我院自1990~1999年间收治了42例ARF患者,行血液净化 (HD)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黄世阳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奥美拉唑、西米替丁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观察

    奥美拉唑是H +-K+-ATP酶抑制剂.我院于1996年7月至1999年12月期间对奥美拉唑、西咪替丁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进行临床对比.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九玲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非早期溶栓治疗的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下称心梗)溶栓治疗,经50多年的临床实践证实能使致心肌梗死的相应闭塞冠脉血管再通,恢复血流灌注,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范围、降低病死率.目前公认溶栓疗法能发挥大作用的时间是发病后6小时以内,此期只要方案正确可达满意的治疗效果,这是抢救濒死心肌的黄金时间.

    作者:杨光武;王琪丽;王朝富;刘颖;黎发茂;许均智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老年人自发性气胸81例临床分析

    我院在1984~1998年共收治了81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现将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虹;苏伟强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中间型临床状态 ,选择适当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我们对经常规治疗症状缓解不理想的38例 UAP患者加用小剂量国产尿激酶(UK)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国华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组织多肽抗原的检测及临床价值

    本院自1998年4月在国内引进首台德国Byk-Sangtec公司S300全自动开放式免疫发光分析仪( Immunoluminometric assay,LIA),对数10种(Tumor Marker,TM)的临床价值,尤其是对组织多肽抗原(TPA)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玉章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半自动限位安全颅钻(小发明)

    神经外科医生在手术中所使用的开颅钻具现有技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电动式,一类是手动式,这两类开颅钻具均靠手术医生的经验操作来达到开颅的目的.由于本身没有任何的安全保护装置,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安全性和可靠性较差,尤其是年轻医生,易出现钻入脑内的严重后果.

    作者:孟琦;刘丽娟;李桂芳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鉴别诊断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近年来逐渐被我国临床工作者认识 ,它作为一种独立性疾病,首先由日本学者发现,在日本、韩国、朝鲜多发,以两肺弥漫性存在的呼吸性细支气管领域慢性炎症为特征,引起严重呼吸功能障碍,与遗传及体质特异性因素有关[1],目前误诊率仍很高.

    作者:吴爱芳;李海波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多年来已发现肝硬化患者血小板数是减少的.近年来,我们观察发现了肝硬化患者血小板的其他参数亦明显降低.现将我们已检测的64例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袁嫒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未使用退热剂临床结局分析

    我们通过对58例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未使用退热剂治疗,发现病程普遍缩短,转归也优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文芳;段森林;范江鸿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重症肝炎1例

    患儿,男,6岁.因纳差、乏力、恶心、呕吐10余天加重1天就诊,10天前患儿无明显原因地出现厌食,尤其厌油腻食物,恶心、呕吐呈非喷射状,伴腹胀、无力、尿黄,查肝功能示GP T1 50U,HBSAg(-),按急性肝炎给予云芝肝泰、肝泰乐、肌苷、辅酶Q10治疗,1天前患儿出现头痛、躁动不安、语无伦次,急来院就诊.

    作者:张翠玲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典型球部溃疡综合征患者615例分析

    典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odenal uleer,Du)综合征指上腹部空腹痛或夜间痛,进食后或口服制酸剂后缓解.其常系典型Du表现,但Moynihan认为不一定是Du,而将非Du具有典型Du综合征者称为Moynihan综合征[1]或溃疡样综合征,无溃疡性溃疡病、假性球部溃疡.现将我院近2年所收集具有典型Du综合征患者615例报道如下.

    作者:邓媛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58例临床分析

    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SAH可分为损伤性和非损伤性两类,前者是指颅脑外伤引起,后者又称自发性SAH,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 ,由各种原因引起脑底面或脑表面的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为原发性SAH;因脑实质内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继发性SAH.

    作者:周敬初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