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国安;王义明;范雪梅;谢媛媛
太子参是一味滋补类中药材,近年来人们对其需求量逐渐增多,然而太子参栽培过程中一直存在种源混乱、连作障碍、病虫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太子参种植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无公害栽培是促进太子参种植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方式.本文探讨了无公害太子参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宜产区选择、优良品种选育、无公害规范种植、科学的田间管理方法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通过优化太子参无公害栽培技术,以促进其种植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达到减少农残、重金属含量,生产优质中药材的目的.
作者:王磊;赵锋;沈亮;梁从莲;张永清;徐江;李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本文立足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与特色,详细阐述了中医疗效评价方法的古今演变以及中医证侯疗效评价研究的原则和理念,并具体介绍了本团队通过系统复习、采纳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等方法分别在病证结合模式和单一证候模式下研制中医证候疗效评价量表的构想与结果,同时对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冀以为证候类新药疗效评价研究带来更多的启示.
作者:何浩强;陈光;高嘉良;王阶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基于极速成像技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脉象客观化研究.方法:对6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63例健康人(对照组)行颈动脉极速成像技术检测及桡动脉脉象检测.应用法国Supersonic Aixplorer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内置UltraFast极速成像技术检测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包括收缩期起始(beginning of the systole,BS)时及收缩期结束(ending of the systole,ES)时的PWV;应用DDMX-100脉象仪检测桡动脉脉象参数,包括h1、h3、h4、h5、h3/h1、h4/h1、h5/h1、w1、w2、w1/t、w2/t;分析两组数据,并采用Spearman非参数法对两种技术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h1、h3、h3/h1、h4/h1、w2/t增高,h5/h1降低(P<0.05).BS和ES时,高血压组的PW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BS、ES时的PWV与h3/h1、h4/h1呈正相关(P<0.05),原发性高血压组BS、ES时的FWV与h4、h3/h1、h4/h1呈正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象参数与极速成像技术参数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进一步完善了脉象的客观化研究.
作者:许轶君;高东雯;肖沪生;徐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以科技创新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是实现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评价的有效导向作用,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和有效可行的中医药科技评价体系,是保证中医药科技创新方向、提高中医药科技创新效率、保障中医药科技创新质量的必要前提.目前,中医药科技评价基本照搬或套用了现代医学等其它学科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未能充分体现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已成为制约中医药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都提出了要“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技评价体系和管理体制”.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和规律的科技评价体系,助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迫在眉睫.
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提取液在慢性创面修复中细胞凋亡基因及细胞基质中透明质酸与蛋白聚糖的表达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美洲大蠊提取液实验组、贝复济阳性组(n=15),造模成功后使用相应试剂换药,各组于第3天、第8天、第15天、第20天随机取3只大鼠麻醉后取造模区创面组织,应用Real-Time PCR检测凋亡基因bcl-2/bax、Caspase-3 mRNA的2-△△CT表达差异,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聚糖及透明质酸灰度值.结果:bax、caspase3mRNA中,模型组表达高于阳性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低(P<0.01),实验组与阳性组比较统计差异不明显;Bcl-2 mRNA中,对照组表达高于模型组、阳性组及实验组,模型组表达较低,阳性组及实验组两者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1);实验组的透明质酸与蛋白聚糖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美洲大蠊提取液可优化细胞凋亡机制,有效调控蛋白聚糖及透明质酸的表达,从而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
作者:曾娟妮;李文华;刘筱;杨敏;周雯婷;刘越飞;沈咏梅;何永恒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系统梳理国内外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概况,剖析存在的问题.英美两国是期刊评价理论发源和实践的先行者,尤以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的贡献为突出,我国则以吸收总结国外经验为主,同时保持多元化发展.在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体系研究方面,目前国内外的期刊评价指标体系颇多,可供科研管理部门更多选择,同时也存在评价体系之间未统一;过分依赖定量评价方法和结果;评价时滞长;缺乏监督机制等问题.此外,几乎每个单一的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均存在局限性,而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中指标的权重问题也一直是期刊评价的难点和重点.亟需在吸收总结国内外期刊评价中有益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分析与专家咨询论证,建立以学术价值为核心,以创新性为基石的,更为科学、公正、合理的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王传池;胡镜清;江丽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高雄血症和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作用,以及该联合疗法对患者妊娠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西药组、中药组.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5.29%,显著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结论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可显著提高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治疗有效率,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高雄血症症状并有调节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此外,可提高患者的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京;杨改红;安俊丽;贾小红;丁先娥;杨志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通过色度计对甘草的颜色性状测定,对甘草断面颜色特性与甘草质量评价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运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甘草颜色数字化测量值,并对甘草止咳药效进行评价.将甘草止咳药效与甘草断面颜色数字化测量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阳性对照组、杭锦旗野生、玉门野生甘草大剂量组与空白组相比,小鼠咳嗽潜伏期时间延长,2分钟内咳嗽次数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杭锦旗栽培大中小剂量组、玉门栽培大、中剂量组2分钟内咳嗽次数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指标值L*、a*和甘草止咳作用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指标值b*和止咳作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b*值越大,药材的感官颜色越黄,甘草止咳效果越好.结论:可以通过颜色数字化信息推断甘草止咳作用的趋势,颜色测量在甘草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得到了常用质量评价方法的支持.
作者:曹光昭;林相龙;俞越童;陈慧荣;闫永红;邹慧琴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应用2001牛津循证医学中心临床证据分级评价2011-2015年中医类双核心期刊杂志文章中药治疗脑卒中的证据等级分布情况,对临床应用中药治疗脑卒中临床研究证据进行详细评价,以期为临床治疗脑卒中循证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新北大图书馆中国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和新2015-2016年CSCD目录共有的双核心中医类期刊共计19种为目标期刊,以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的形式检索,包括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网络版、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在内的国内各大中文数据库,交叉检索以防漏检或误检.全部数据库检索时间从201 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由2位研究员依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按照2001牛津循证医学中心临床证据水平分级进行证据分级评价,独立评价完成后,进行交叉核对,对有分歧者通过讨论或者第三者协调终达成共识.后分别计算各证据等级文章数目、百分比.结果:研究所纳入的目前中药治疗脑卒中临床研究证据主要集中在Ⅱb类、Ⅲb类,分别占36.4%和51.6%,而证据等级级别高的Ⅰ类证据仅占9%,包括Ⅰa类6%,Ⅰb类3%,此外还包括少量Ⅳ类证据,占3%.所有纳入文献中干预措施使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的文章有7篇,使用益气活血类中药的文章有5篇,使用凉血通瘀方的文章有7篇.结论:基于2001牛津证据等级分级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中药治疗脑卒中临床研究证据等级级别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活血化瘀仍然是治疗脑卒中不可忽视的方法.
作者:王娅妮;张淑芳;马雯雯;盘晓芳;吕光耀 刊期: 2018年第07期
伴随AlphaGo Zero称霸围棋领域,谷歌公司宣布全力转向智慧医疗方向发展,深度学习训练虚拟老鼠可以模拟人类大脑空间导航能力的飞跃式进展,全球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人工智能为西医的体外诊断技术、手术导航等方面提供了极大帮助,也通过专家系统、大数据、辅助诊断设备等方面协助中医诊断,规范中医诊疗.
作者:李洪峥;高嘉良;王阶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名老中医姚梅龄运用六经辨证体系辨证哮喘发作期的病因、病机及其证候类型的特征.方法:运用Apriori算法对姚梅龄教授哮喘诊疗医案中病因、病所、病机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哮喘发作期病所以手太阴肺经为主;病因均涉及痰饮,主要合并热邪、风邪;主导证型有手太阴肺风湿饮郁热证7种证候类型.结论:姚梅龄教授辨治哮喘发作期时注重辨别痰、饮之邪,分清六经表里,认为哮喘发作期病所主要在手太阴肺之表里;证候类型以痰饮病因为核心,共有手太阴肺风湿饮郁热证等7种.
作者:陈聪;谌松霖;王永华;陈孝红;石强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桔梗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发生造成桔梗减产、品质下降,传统的病害防治导致农残及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危害人体健康及桔梗产业.无公害桔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是保障其产量和品质的有效策略.文章综述了桔梗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及其发病规律、防治方法,综述了无公害桔梗的病虫害防治原则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依据桔梗病虫害发生种类、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将农业综合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化学防治方法相结合,减少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依照无公害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建立桔梗无公害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保障桔梗药材安全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作者:王欢欢;王瑀;李孟芝;李刚;董林林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检测北京市零售药店僵蚕饮片表面所含真菌的种类,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培养僵蚕表面真菌,进行纯化,获得单一菌株.结合真菌菌落形态、显微结构特征、DNA条形码三种方法鉴定僵蚕表面真菌.结果:从僵蚕饮片表面共获得真菌227株,共计10种.其中的8种真菌得到准确鉴定结果,2种真菌为未知菌株.结论:初步了解北京市零售药店僵蚕表面真菌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红霞;徐清;张帆;罗雪梅;芦海生;刘春生;杨瑶珺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本文概述了罗汉果无公害栽培的关键环节:罗汉果产地环境、基于合理轮作和土壤消毒的罗汉果综合土壤改良技术、新品种选育、栽培期间的综合农艺管理技术及安全、低毒的病虫害防治技术.通过合理轮作模式、新品种的选育、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为罗汉果无公害生产提供保障.
作者:许亚茹;李孟芝;尉广飞;李刚;董林林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山莱萸作为一种常用大宗中药材,其市场需求量较大.然而管理不善及滥用化肥农药等问题导致山茱萸药材质量参差不齐.为生产优质山茱萸药材,本文在常规山茱萸栽培技术基础上,对其栽培选地、优良种质选育、种植管理、合理施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山茱萸适宜生态因子及潜在种植产区,汇总了山茱萸优良品种,系统总结了山茱萸科学施肥及种植方法,并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构建了山茱萸无公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研究结果以期为优质山茱萸药材的生产提供参考.
作者:梁从莲;侯典云;王蕾;王磊;沈亮;徐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本文对中医药现代化之路朝向何方之问,提出了新药研发重点将从新化学实体(NCE)转向复方新药(innovative compound drug,ICD)的观点.在分析新化学实体研究开发模式的缺陷——从动物模型和从靶点出发的新药研究开发的局限性基础上,指出“病”(西医)和“证”(中医)具有统一的生物学意义和生物物质基础(基因、蛋白质、代谢物等).本文提出了基于“系统-系统”(人体系统-药物系统)模式的复方药物的定义和特点,给出了从临床出发,以信号通路为靶标的复方新药(包括中药复方、西药复方和中西药复方)研发策略.以中药方剂糖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研究为例,阐述了研究途径和实例.后,再次提出设立中国“新医药学发展计划”的倡议.
作者:罗国安;王义明;范雪梅;谢媛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结合中医药学术期刊“读者/受众少”、“传播范围有限”、“理论创新类论文发表时滞、出版周期以及被引半衰期较长”、“影响力难以评价”等特点,探析SCI期刊分区方法在中医药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解决办法.如坚持“同类相聚,同级相比”基本原则,放弃以大类学科为单位进行期刊分区的做法,至少在二级学科分类基础上进行分区;个别领域根据“20种期刊分区原则”进行单独划分;根据不同学科文献类型的实际特点,采用适宜的科学计量学指标进行期刊评价;根据不同学科期刊数量,适当调整分区比例等.
作者:王传池;胡镜清;江丽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对制黄精的高压蒸制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单因素实验作为基础,以HPLC法和紫外分光光度(UV)法测定制黄精中总皂苷、5-HMF和多糖含量、结合醇浸出物和饮片外观性状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对炮制压力、闷润时间、炮制时间、黑豆用量4个因素进行响应面实验研究,优化制黄精高压蒸制工艺.结果:高压蒸制制黄精的响应面法得出佳工艺条件为炮制压力0.17 Mpa,闷润时间1.5 h,炮制时间50 min,黑豆用量9%,总皂苷、5-HMF、多糖、浸出物含量和外观评分分别为3.85%、0.024%、4.49%、72.91%、92.结论:优选得到的制黄精炮制工艺合理、稳定、可行,可为制黄精饮片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宋艺君;郭涛;马存德;彭秀娟;刘世军;王志彦;孙静;王昌利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完善的科研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高效地促进科学研究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形成良性竞争科研环境,从而推动科技事业的不断进步.科研机构评价是科研评价体系的重要部分部分,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并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督查评价指标体系为例,为中医药科研机构的评价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申力;胡镜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随着毁林栽参在我国被禁止,农田栽参将成为人参种植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为建立无公害人参农田栽培技术体系,减少药材农残及重金属含量,本文在多年农田栽参研究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农田栽参种植基地调研结果,制订了无公害人参农田栽培技术规范和药材农残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限量标准.提出了依据GIS指导生态适宜性栽培选地,分子标记技术辅助抗性品种选育,利用绿肥进行土壤改良,精细种植及田间管理,进行无公害病虫害综合防治,发布无公害人参农残及重金属团体标准等.本文为无公害人参农田栽培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徐江;沈亮;陈士林;李刚;李西文;董林林;近藤健儿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