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引发癫痫发作风险:一项荟萃分析

肖广辉(摘译);汪复(审校)

关键词:
摘要:碳青霉烯类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于复杂和严重的细菌感染。多数患者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受性良好。临床医师通常认为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中亚胺培南易引发癫痫发作,这一点在文献中尚存在争议。根据美国FDA 批准的药物说明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诱发癫痫发作的频率分别为0.4%、0.7%和0.5%。文章荟萃分析碳青霉烯类引发癫痫发作的随机对照研究,以评估不同品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导致癫痫发作的风险,直接比较各碳青霉烯类引发癫痫发作的风险。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相关文献
  • 口服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深度感染

    临床上采用长疗程静脉给药(如万古霉素)治疗许多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感染,如骨关节感染。如有可能采用口服给药,避免静脉给药则更为理想。利奈唑胺的生物利用度高,因此口服给药可替代静脉给药,但长期给药产生毒性反应的风险较高,并且药品费用增加。很多M RS A菌株对其他传统的口服抗菌药物如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仍然敏感,因此选择该类药物性价比更高。

    作者:范亚新(摘译);张菁(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第三期不明原因发热诊治进展学习班(会议预告)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达托霉素在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耐药革兰阳性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MRSA)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是医院内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1],可引起血流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肺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耐药菌引发的医院感染增加了临床治疗和预防交叉感染的难度。

    作者:袁莉莉;李光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临产妇宫颈分泌物临床分离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临产妇宫颈分泌物中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对1519例临产妇宫颈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1519例临产妇宫颈分泌物标本中共分离出239株细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多,计82株,占34.3%。各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临产妇宫颈分泌物中临床分离菌菌群分布较广,以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临产妇宫颈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对于临床医师及时进行抗感染控制,减少母婴感染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芊;华川;李苏利;李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万古霉素治疗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万古霉素治疗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4月应用万古霉素治疗的80例医院获得性MRSA肺炎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细菌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变化,同时观察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80例MRSA肺炎患者治愈41例,显效19例,进步15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75.0%(60/80);治疗后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MRSA清除率为8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结论万古霉素是治疗医院获得性MRSA肺炎有效、安全的药物。

    作者:陆晓凤;吴建祥;徐少毅;蔡继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产KPC酶肺炎克雷伯菌9株的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产K 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和基因型及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该类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5月自临床科室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9株,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菌株的KPC酶基因型,E试验法检测替加环素对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所分离的9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所测试的19种抗菌药物均显耐药,7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9株肺炎克雷伯菌均扩增出KPC目的基因条带,均为KPC‐2型基因。9株耐药菌对替加环素均敏感。结论产K PC酶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形势严峻,替加环素作为新一代抗生素对其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作者:靳颖;王俊妨;刘冀琴;周鑫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万古霉素耐药B组链球菌

    至少已发现13株携带 v anA基因的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该基因被认为来自金黄色葡萄球菌。现在,又发现携带v anG基因的B组链球菌。

    作者:盛滋科(摘);王明贵(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重组溶葡萄球菌酶体外诱导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生物学特征

    目的:探究重组溶葡萄球菌酶体外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耐药发生规律和机制。方法用3株临床分离金葡菌,体外以亚抑菌浓度重组溶葡萄球菌酶一步法诱导耐药,观察耐药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改变情况,测序分析肽聚糖甘氨酸五肽桥联的关键合成酶编码基因 femABX。并观察其中1株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1株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的生长曲线、小鼠感染毒力情况。结果金葡菌耐药发生频率为10-4~10-8水平,与原代株比较,耐药株体外生长速率和小鼠体内毒力显著降低,对β内酰胺类敏感性提高2~4000倍。测序结果显示耐药株 f emA编码基因存在突变,可致终止密码子提前。结论重组溶葡萄球菌酶体外可诱导金葡菌耐药性产生,但耐药株生长繁殖力、致病力及抵抗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能力显著降低。

    作者:卢曦;任志涛;李聪然;胡辛欣;聂彤颖;黄青山;陆海荣;李雪;李国庆;蒋建东;游雪甫;杨信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磷霉素耐药性及f os耐药基因的检测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对磷霉素的耐药性及其相关耐药基因 f os分布。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分离金葡菌109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药敏,聚合酶链反应(PCR )检测磷霉素耐药基因fosA、fosB、fosC。筛选得到的 fos基因阳性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并采用步移测序法分析磷霉素耐药基因周边序列。结果109株金葡菌临床株中,磷霉素耐药菌株(M IC>32 mg/L )44株。计有13株 f osB基因阳性金葡菌,均对磷霉素耐药。未检出 fosA及 fosC基因。 fosB基因阳性的金葡菌以ST1型为主,3株磷霉素MIC>512 mg/L的金葡菌分属于3个不同的ST型别。耐药基因周边序列分析结果显示,f osB基因位于一含转座酶基因的移动元件。结论磷霉素耐药金葡菌中耐药基因 f osB检出率高,可能与金葡菌磷霉素耐药性形成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傅祝英杰;吴湜;郭燕;马莹;杨洋;林东昉;胡付品;朱德妹;刘杨;徐晓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被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核心期刊

    经过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 ,简称CSCD)的定量遴选、专家定性评估的评议,《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成为2015-2016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核心期刊。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重症监护病房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研究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探讨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升高的原因。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320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应用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与药敏测定,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和OXA碳青霉烯酶基因。WHONET 5.4统计软件: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变化。结果研究期间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显著增加,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从10.8%升至80.4%,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13.5%升至83.5%。 blaOXA‐23及 IS A ba1相关 blaOXA‐23阳性率均从25.0%升至97.1%。未检测到blaOXA‐24和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该院ICU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升高,可能与IS A ba1相关blaOXA‐23的扩散相关。

    作者:毛璞;李建春;邱桂霞;叶丹;刘晓青;黎毅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

    1国内外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变迁及治疗困境细菌耐药性是21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2012年,由国内知名专家发起和起草的《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将鲍曼不动杆菌列为我国目前重要的“超级细菌”[1]。

    作者:陈代杰;郭蓓宁;杨信怡;钱峰;刘笑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胸腺瘤切除术后伴发空洞型肺结核1例并文献复习

    胸腺瘤(thymoma)是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肿瘤,具有形态多样性、异质性以及独特的生物学行为[1],其预后情况与病理组织类型以及手术切除程度相关[2‐3]。胸腺瘤术后伴发肺结核,需与胸腺瘤术后复发相鉴别。现将我院1例胸腺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文献讨论,以提高对胸腺瘤术后伴发肺结核诊断的认识。

    作者:周剑平;项轶;时国朝;李庆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炎性反应和免疫应答在肺曲霉病中的作用

    自然界中的曲霉属有200多种,其中10%对人类有致病性,在呼吸道总孢子中曲霉占相当大比重。吸入的曲霉孢子肿胀、菌丝浸润可引起轻到超敏反应、重到侵袭性疾病等一系列严重程度不同的病变[1]。肺曲霉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吸入的分生孢子与免疫效应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

    作者:吴婷;孙禾;苏欣;施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132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发生的213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结果腹膜透析液病原菌培养阳性132例次,阴性81例次,培养阳性率62.0%。共培养得细菌140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84株(60.0%),革兰阴性杆菌37株(26.4%),真菌10株(7.1%),革兰阳性杆菌9株(6.4%)。革兰阳性菌中常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4株),革兰阴性菌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15株)。葡萄球菌属中检出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19株,检出率43.2%,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1株,检出率14.3%,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8株,检出率44.4%。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均敏感,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高,达90.0%,其次为氨苄西林(76.7%),苯唑西林(71.2%),青霉素(69.7%),对氯霉素、莫西沙星、利福平等的耐药率低,分别为6.3%、8.5%和9.8%。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达托霉素均敏感,对头孢唑林和氨苄西林均耐药,对青霉素、苯唑西林耐药率分别为91.9%、82.5%,对利福平耐药率仅7.5%。革兰阴性杆菌对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耐药率均为0,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高,分别达80.6%、65.5%。其中,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敏感,对氨苄西林(81.3%)和哌拉西林(71.4%)耐药率高。结论革兰阳性菌中的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菌中的大肠埃希菌仍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病原菌;提高腹透液培养阳性率,针对病原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是治愈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关键。

    作者:赵珉;戴宏;沈继录;张伯科;吴永贵;卢文;徐星铭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2012年中国CHINET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2012年中国不同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全国15所医院2012年临床分离的7270株铜绿假单胞菌按照统一方案,采用统一材料、方法(K‐B法或自动化仪器)和判断标准(CLSI2013版),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并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2年15所医院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7270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92.3%分离自住院患者,71.1%分离自呼吸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为13.5%。分离自门诊患者的菌株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7.5%~20.5%,分离自内科患者的菌株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8.7%~23.4%,分离自外科患者的菌株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2.2%~26.8%。分离自成人患者的菌株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3.5%~35.6%,而分离自儿童患者的菌株耐药率为12.9%~29.7%。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平均为1.11%。结论我国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但近年耐药性增长趋势稳定。分离自不同年龄、标本类型及科室的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相差较大,医疗机构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陈越;孙景勇;倪语星;孙自镛;陈中举;胡志东;李金;徐英春;张小江;汪复;朱德妹;胡付品;蒋晓飞;胡云建;艾效曼;卓超;苏丹虹;褚云卓;田素飞;徐元宏;沈继录;张朝霞;季萍;俞云松;林洁;魏莲花;吴玲;张泓;孔菁;单斌;杜艳;王传清;王爱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2013年上海市青浦地区革兰阴性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2013年上海市青浦地区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对该地区2所医院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菌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 2013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总计1376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 )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66.7%、28.7%和12.5%。产ESBL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菌株。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的总耐药率分别为4.2%和6.8%。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7.1%、36.0%。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中有少数菌株对所有测试的药物耐药。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应引起临床关注。

    作者:蔡红妹;唐之俭;费凤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试验,比较法罗培南3d与7d疗程治疗急性单纯性膀胱炎

    氟喹诺酮类耐药或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等的耐药菌所致的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日益增多。法罗培南属青霉烯类抗生素,对需氧和厌氧菌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对很多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

    作者:范亚新(摘译);张菁(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利奈唑胺治疗急性感染时导致血浆谷浓度过低的危险因素

    利奈唑胺是时间依赖性抗生素,与临床疗效相关的药动学参数包括血药浓度高于低抑菌浓度(M IC )的时间百分比(% T>M IC )和用药达稳态时24 h血药时曲线下面积与M IC的比值(A U C24/M IC )。一项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如果利奈唑胺血药浓度在整个给药间期均维持在M IC之上,或者AUC24/MIC为80至120,临床治疗成功率更高。但近一些研究结果显示,部分患者利奈唑胺谷浓度低于利奈唑胺对葡萄球菌属的M IC90(2 mg/L )。

    作者:宋晓蕾(摘译);黄海辉(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肺炎克雷伯菌中 K1、K2血清型菌株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K1、K2血清型肺炎克雷伯菌、毒性因子 rmpA 在临床感染中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拉丝试验确定144株肺炎克雷伯菌黏液表型,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K1、K2和 rmpA基因。结果144株不同感染来源的肺炎克雷伯菌中,黏液型菌株占62.5%(90/144);K1、K2血清型阳性率为52.1%(75/144),rmpA阳性率为65.3%(94/144),其中K1、K2血清型与 rmpA共同阳性菌株占K1、K2血清型总数的90.7%(68/75)。K1、K2血清型、rmpA基因黏液型和非黏液型菌株分别为63.3%(57/90)、85.6%(77/90)和33.3%(18/54)、31.5%(17/54)。K1、K2血清型肺炎克雷伯菌在有无 rmpA基因肺炎克雷伯菌中分别为72.3%(68/94)和14.0%(7/50)。黏液型菌株在42例肝脓肿、16例其他部位脓肿、37例血流感染、1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 A P )、21例尿路感染(U T I )和14例胆道感染中分别占85.7%(36/42)、81.3%(13/16)、40.5%(15/37)、85.7%(12/14)、52.4%(11/21)和21.4%(3/14)。K1、K2血清型分别为88.1%(37/42)、56.3%(9/16)、29.7%(11/37)、64.3%、(9/14)、38.1%(8/21)和7.1%(1/14)。K1血清型在肝脓肿占61.9%(26/42);K1、K2血清型在其他部位脓肿、CAP、UTI和血流感染中比例相近;非‐K1、K2血清型则多见于胆道感染。黏液型和非黏液型菌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率分别为5.6%和33.3%。前者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低于后者。结论 rmpA基因与肺炎克雷伯菌黏液表型密切相关,并多与K1、K2血清型肺炎克雷伯菌共存,K1、K2血清型肺炎克雷伯菌是肝脓肿和CAP的重要病原菌,在其他部位脓肿、U T I、血流感染也较常见,K1血清型肺炎克雷伯菌在肝脓肿多见,K1、K2血清型肺炎克雷伯菌在其他感染中比例相近。黏液型菌株产ESBL率和对多数抗菌药耐药率低于非黏液型菌株。

    作者:马荣;刘科芳;聂大平;李瑞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