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东林;张启明;张磊;王义国;张伟
目的:研究蒙药珍宝丸对Fas、FasL及p53蛋白在家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影响,探讨珍宝丸对家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通过升高眼内压法造成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卵白素一生物素复合体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95只家兔视网膜中Fas、Fasl和P53蛋白表达进行测定.结果:1.组织病理学改变:6~48 h水肿逐渐加重,神经节细胞和内核层细胞数量减少,内外核层密度降低、排列紊乱.72 h视网膜明显变薄,水肿减轻,神经节细胞数量稀少,内核层明显变薄.2.相关因子表达情况:Fas在正常视网膜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在缺血再灌注6h开始表达,24h达到高峰,48 h开始下降,延续至缺血再灌注后72 h仍有表达;FasL在正常视网膜组织中低表达,于缺血再灌注12 h表达升高,24h达到高峰,48 h开始下降;再灌注72 h表达较24h降低,但仍维持高表达.P53在正常视网膜组织中无表达,缺血再灌注后6h开始表达,24h达高峰,48 h仍持续强表达,72 h已明显下降.珍宝丸治疗组各观察指标表达变化规律与缺血再灌注组基本一致,但均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下降.其中Fas表达在6h、12 h、24h、48 h组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下降(P<0.05);FasL表达在12 h、24h、48 h组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下降(P<0.05);P53在6h、12 h、24h、48 h组表达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视网膜组织中Fas/Fasl和P53蛋白表达的增高.珍宝丸可以抑制其增高,可用于临床上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
作者:吴萨日娜;乌仁图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穿龙薯蓣无支架、树枝支架、木杆支架和网状支架等不同采光结构对药材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从而确定适宜栽培方法.方法:比较不同采光结构下穿龙薯蓣的叶片大小、叶绿素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药材的产量以及药材中薯蓣皂苷、原薯蓣皂苷含量.结果:4种采光结构中,木杆支架和网状支架叶片较大,叶绿素含量较低,SOD、CAT和PPO的活性较高,而PPO活性较低.无支架、树枝支架、木杆支架和网状支架产量分别是0.70、1.13、1.34和1.51 kg·m-2,薯蓣皂苷、原薯蓣皂苷总含量分别是3.04%、3.95%、5.33%和4.86%,而野生穿龙薯蓣含量为4.04%.产量主要是通过改善光照条件而实现,质量提高与光照强度增加有关.结论:网状支架提高穿龙薯蓣的产量和质量,为其他藤本类药材栽培提供良好借鉴.
作者:孟祥才;刘石磊;杨国辉;孙晖;王喜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随着信息载体的变革,中医古籍承载的信息需要转化成方便用户利用和具有广泛传播功能的数字化形式.利用搜索引擎技术,对针灸古文献进行整理和数字化,建立一个快捷、准确、动态的索引平台,以便检索和利用文献中蕴涵的信息,将对有效利用针灸古文献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陈楚云;李丽霞;周蔚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全面了解道地产区阳春砂水提液的止泻作用,为阳春砂品种鉴定和良种选育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番泻叶致小鼠腹泻模型,比较道地产区不同区域产的同一栽培品种阳春砂(长果)、道地产区不同栽培品种阳春砂(长果、圆果、春选)以及道地产区不同炮制方法制得的阳春砂的止泻药效;还进行了新选育品种春选水提液止泻的量-时-效关系实验.结果:在3 g·kg-1或4g·kg-1剂量时,12个阳春砂水提液样品中11个有止泻作用;春选水提液量效与时效的实验结果提示其止泻的佳剂量为4.8g·kg-1,且在4h时止泻效果好.结论:道地产区阳春砂水提液有较好的止泻作用.
作者:潘怀耿;李茹柳;宁鑫;徐晖;詹若挺;陈蔚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草果是重要的香料及药用植物,云南是我国草果的主产区,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90%以上.基于对云南省草果种植现状的调查,提出了评价栽培种质,筛选与选育新品种;加大病虫危害研究,控制和降低病虫害;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高坐果率和单产;提升加工工艺,生产绿色安全草果;扶持重点龙头企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认定地理标志产品,培育云南草果品牌等发展对策.
作者:张薇;杨生超;魏翔;谢世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考察保肾片的佳包衣材料、薄膜包衣工艺及其稳定性.方法:选用不同包衣材料,在相同条件下包衣,常温放置3个月后,观察其外观和崩解时限,选择外观无变化,崩解时限相对较短的包衣剂作为本品的衣材;采用正交试验探寻适合薄膜包衣的佳工艺;并对样品进行稳定性考察.结果:欧巴代是保肾片薄膜包衣的佳包衣材料;适合保肾片薄膜包衣的工艺条件是包衣至片芯增重约4%,片床温度50C,包衣材料浓度8%;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保肾片经过包衣后防潮性能有较大提高.结论:该包衣工艺简便高效,科学合理,适合保肾片的薄膜包衣.
作者:王正宽;王振中;徐连明;萧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建立活络效灵颗粒中5种乳香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为控制和评价其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Agilent S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0.1%磷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和250 nm;柱温30℃.结果:α-乳香酸、β-乳香酸、3-乙酰-β-乳香酸、11-羰基-β-乳香酸、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078~0.390 μg、0.512~6.656 μg、0.574~7.462μg、0.084~0.420 μg和0.296~1.480 μg,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分别为97.1%、100.4%、99.8%、99.6%和103.4%.结论: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活络效灵颗粒中5种乳香酸成分含量测定.
作者:刘元艳;王超;夏磊;宋志前;李青;曾林燕;刘振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进一步确定乌头碱的代谢产物结构.方法: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在B3LYP/6-31G(d)水平上,对代谢产物的结构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计算反应物和产物的能量,用以比较水解反应能量,并采用IEFPCM方法进行了溶剂效应计算.结果:分别比较4种可能产物的反应能量,确定乌头碱代谢产物有16-O-去甲基乌头碱和16-O-去甲基乌头次碱,水溶液中不同产物的能量差增大,进一步证实了产物的合理性.结论:量子化学计算的代谢产物与根据多级质谱裂解规律推测的结果相同,量子化学计算与HPLC-MSn结合,可为乌头碱代谢产物和代谢规律的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谭鹏;关君;刘永刚;李飞;乔延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额尔敦-乌日勒对动脉粥样硬化消退的影响,并检测相关炎症因子,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高胆固醇喂养方法复制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予额尔敦-乌日勒干预治疗12w.于实验结束时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LD-C)和血清中炎性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PCR)含量,以及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的水平;观察各组家兔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检测主动脉中VCAM-1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自然消退组比较,额尔敦-乌日勒治疗组的血清TC、TG、LDL-C水平降低,HLD-C变化不明显;主动脉斑块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及内膜/中膜厚度比减小;血清中hs-PCR含量和VCAM-1水平降低,主动脉VCAM-1mRNA表达水平下降.结论:额尔敦-乌日勒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消退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脂、抗炎有关.
作者:麻春杰;董平;韩雪梅;王滨;图门巴雅尔;李志茹;温都苏毕力格;都格尔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热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温热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放化疗联合可有明显的增敏作用,虽然和中医药的联合应用报导还不多,但是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尤其热疗和中医药本身都具有副反应小的特点,因而此方面的研究值得大力提倡.本文简要介绍了热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和作用机制,以及联合放化疗的生物学基础,重点论述了联合中医药辨证治疗肿瘤的优势,同时也提出热疗与中医药联合应用研究的相对滞后.相信随着热状态下中医药生物学研究的不断完善,将为肿瘤治疗开辟新的领域.
作者:韩大跃;张晨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界定中医症状单元的内涵.方法:以历代医案数据库关于症状的原文描述和当代中、西医学权威著作关于症状的定义作为研究资料,基于哲学和逻辑学关于事物的属性和概念的定义,探讨了427个症状单元的多重属性.结果:中医症状单元有6种特有属性,分别是观察者、观察工具、观察对象、观察角度、观察结果、对应的正常生命现象,并具有4种偶有属性,分别是症状单元的派生部位、派生性质、限定因素、伴随症状.结论:症状单元是实体概念,而非属性概念,症状单元的内涵应具有多重属性.
作者:于东林;张启明;张磊;王义国;张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医七情致病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七情中的怒是负性情绪中不可忍受、对人际关系与社会和谐影响大、与疾病发生关系为密切的情绪反应之一,怒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活事件”是个体愿望受阻、行为受挫而导致怒产生的主要原因,也是怒的始发因素,而个体心理特点、体质特征、机能状态是怒情志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心理应激原理探讨生活事件引发怒情志反应的中介因素,分析个体心理特点、体质特征、机能状态在怒情志产生过程中的影响作用,为正确认识和预防怒对人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为怒致病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
作者:刘玉国;乔明琦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脾阴虚痴呆大鼠不同脑区树突棘相关的Rap -特异性GTPase -活化蛋白和血清诱导激酶mRNA表达的变化及滋补脾阴方药对其调控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脑区SPAR、Snk mRNA表达变化.结果:痴呆组和脾阴虚痴呆组大鼠各脑区SPAR mRNA表达明显减弱(P<0.05),Snk mRNA表达呈上调趋势;脾阴虚痴呆+ZBPYR组大鼠各脑区SPAR 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Snk mRNA表达呈下调趋势.结论:ZBPYR能使脾阴虚痴呆组大鼠各脑区SPARmRNA表达增强,Snk mRNA表达下调,提示ZBPYR具有保护并维持突触和树突棘正常形态的作用,这一作用机制可能与Snk-SPAR信号途径传递有关.
作者:战丽彬;宫晓洋;刘莉;稽征鸿;隋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化橘红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并比较这些化学成分在毛橘红与光橘红中组成和含量的异同.方法:采用HPLC-DAD-MS/MS对化橘红中一些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性研究.色谱柱为Dikma Diama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0.5%甲酸水-甲醇,流速为350 μL·min-1,进样量为10μL.质谱的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采用了正负离子模式两种扫描方式.结果:通过样品、对照品及文献中相应成分的质谱数据、紫外光谱信息归属了柚皮苷、野漆树苷等13个化合物,毛橘红中柚皮苷、野漆树苷、水合氧化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光橘红.结论:HPLC-DADMS/MS分析可以获得黄酮类及香豆素类化学物丰富的结构信息,为化橘红化学成分的定性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也为化橘红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作者:刘群娣;谢春燕;闫李丽;徐新军;杨得坡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寻找慢性硬膜下血肿十二正经能量值变化的规律,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中医病因病机.方法:应用中医经络检测仪对2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钻孔引流手术前后及25例健康受试者十二经原穴能量值进行检测,观察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手术前后异常正经的变化.结果:术前血肿组与对照组十二经原穴能量值比较,两者左右两侧数值的平均数都基本相等,呈对称平衡状态,左右各项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前血肿组能量值较对照组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经、脾经、肾经、肝经左右两侧的原穴能量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焦经、大肠经、小肠经原穴与同侧原穴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肿组左右两侧原穴能量值比较,肾经、小肠经左右两侧的原穴能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焦经、膀胱经原穴与同侧原穴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中医病因病机是:阳气亏虚,津液失布,痰饮内生,郁久生热,热伤脑络,血溢络外,痰瘀互结,内迫脑髓.测定十二正经24个原穴的能量值,可以了解脏腑阴阳气血和邪气性质,为辨证论治提供了客观指征.
作者:宋良鹏;葛丽丽;孙西周;杜福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本文分析了天然药物和中药的密切关系以及其不同的内涵和本质,提出应强调天然药物与中药属于不同的药物类别.并通过对中药、天然药物的发展带来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从概念和范畴上将天然药物和中药明确区别开来的重要性.此举对明确中药现代化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此外,还探讨了将天然药物和中药实施分别管理的可能性.
作者:张永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通过对认知心理学问题解决、动态认知逻辑、中医辨证论治等研究现状的回顾,提出中医学“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思维过程可以从认知心理学问题解决来分析,可以动态认知逻辑中公开宣告、信念变化来刻画.认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即是确定问题、表征问题;“随证治之”即计划解决方案、执行计划.病人服药后效果如何、如何调整处方正是问题解决中的评估计划、评估解决方案.在辨证论治这一系列有目的指向的认知操作的动态过程,中医师的信念会随着治疗前后信息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完善.既然辨证论治是一系列有目的指向的认知操作的动态过程,那么就可以认知心理学问题解决的立场去研究它、以动态认知逻辑来刻画它.
作者:周琳琳;贾春华;刘奋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本文研究分析了甘肃主产大宗中药材在中药产业及不同环节中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上游中药种植业,虽在主产区种植中药材整体效益高于当地主栽作物和蔬菜,但不同种类药材间差异很大,有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提高效益的空间;中药材加工业效益与药材种类和加工环节长短密切相关.在整个中药产业中,种植业占整个产业利润微小,不足2%;中药材加工增值率高可达10%左右;在制药环节所占利润近整个产业的90%,其中高端产品增值率能达到90%以上.因此,建议加强中药产业一体化建设,树立产业整体观念,是确保中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作者:晋小军;任应宗;晋昕;张欣旸;唐文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药性理论的物质基础研究一直是中医药科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也面临一些困境.本文在中药药性“性-效-物质三元论”假说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药药性及其成分结构之间的关联关系,提出中药“性-构关系”研究的构想,讨论在分子结构层次利用系统论的思想与信息论的科学方法从宏观角度解析中药药性,以期从中药“性-构关系”研究中探索寒热药性成分要素表征体系的构建,并对其研究方法做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Gibbs Free Energy等结构参数与中药寒热药性间存在非常强的关联关系,提示中药药性与相关成分的结构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从中药“性-构关系”探索构建寒热药性成分要素表征体系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可以为中药药性理论现代研究和科学诠释探索一条新的思路.
作者:付先军;王鹏;王振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随着人类社会快速的由“信息时代”向“概念时代”的转变,一个崇尚创造性思维的“高概念”时代即将到来.大中药产业作为富原创性思维的中医药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是整个业界面临的问题.本文从高概念时代对大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实现大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并给出了8点措施,即理顺规范管理体制,加大产业整合布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做强做大中药品牌;加快基本医保研究,拓展中药产业发展空间;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做大做强中药产业;加大加快创新引导,促进成果有效转化;制定资源保护战略,应对“洋中药”的冲击;推进多学科联合体,发挥人才引智优势;鼓励企业国际发展,提升中药国际竞争能力.
作者:徐世军;赵宜军;辛文锋;张文生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