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议中药药理学中的血液流变学

廖福龙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 中药药理学, 活血化瘀药, 补气药, 血管内皮细胞
摘要:血液流变学药物研究应是血液流变学在中药药理学应用的重要领域,包括活血化瘀药与补气药等方面的研究.血管-血液系统可能出现的高粘、高凝和血小板聚集的倾向是否会转入病理状态,一方面取决于血液、血流与血管间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也受药物等外加因素的干预.所以,研究活血化瘀药和补气药对于剪应力依赖性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如何干预老年化血液流变学变化应予特别的重视.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相关文献
  • 20世纪中医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编者按:医学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就从法律上确定了西医药的唯一合法性,使中医药在日本断线百年;今天,日本只有中药(汉方制剂)而没有中医,甚至没有一所中医药高等学府,出现小柴胡汤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我国,尽管国民党政府1929年提出<废止旧医案>,但由于华侨及中医药界的反对而中止.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中医药的发展,近年尤为重视,才使得中医药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佘靖副部长在文中较详细地回顾了我国中医药在本世纪的进展,特别提出了中医药的5大特色与优势,充分表明中医药学必将迅速走向世界,成为与西医药平起平坐、相互补充而又不能相互取代的人类另一医疗保健体系.佘部长后指出的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提出要加强中医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要为中医药学术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条件和政策环境等,为中药产业链上工作的人们提出了方向和要求.

    作者:佘靖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网上中医方剂信息分析处理系统

    网上中医方剂信息分析处理系统是一种基于网络的集查询与分析处理功能于一体的中医方剂数据库.其系统的建立需要有功能强大的方剂数据库做为基础,以及开发出相应的网上程序.本文简要地描述了系统建立的基础,可实现的功能,以及实际应用范例.

    作者:刘晓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好时期

    近10余年,中医药在英国经历了崛起、高潮,继而平稳发展的过程.90年代以来,由于中医药的参与和影响,英国针灸从业人员已发展成为仅次于西式正骨疗法的第二补充医学队伍.现在英国针灸协会注册的针灸师近3000人,中医诊所几乎遍布英国各大中城市,英国人对中医药的认识和了解日益广泛和普及.

    作者:周颖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从专利保护的角度看中药新药研制的方法学

    本文从专利保护角度分析了当前中药新药研制在选题和立项方法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作者提出,为达到市场垄断性目标,新药研制必须注重立项前专利文献检索和开发后获得专利保护,而选题原则应改变当前所奉行的注重以往所公开的课题研究,忽视专利保护可能性研究的做法,努力把选题的目标投向开创性的新药开发.

    作者:郑永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浅议中药药理学中的血液流变学

    血液流变学药物研究应是血液流变学在中药药理学应用的重要领域,包括活血化瘀药与补气药等方面的研究.血管-血液系统可能出现的高粘、高凝和血小板聚集的倾向是否会转入病理状态,一方面取决于血液、血流与血管间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也受药物等外加因素的干预.所以,研究活血化瘀药和补气药对于剪应力依赖性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如何干预老年化血液流变学变化应予特别的重视.

    作者:廖福龙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生物芯片技术在中药鉴定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本文在概述了生物芯片技术的基础上,就该技术初步探讨并展望了基因芯片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李绍平;李萍;董婷霞;詹华强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补肾益智方对老年性痴呆模型鼠NOS1表达的影响

    探讨天然促智药复方--补肾益智方对基底前脑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synthase 1,NOS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鹅膏蕈酸(Ibotenic acid,IBO)损毁老年大鼠双侧基底核作为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治疗组行补肾益智方灌胃,用药对照组用石杉碱甲(Hup A)灌胃,正常对照组为青年组和老年正常组.各组Morris水迷宫检测,之后取各组受试大鼠脑组织冠状切片进行NOS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逃避潜伏期中药组大鼠较模型组、Hup A组明显缩短.NOS1阳性细胞数中药组较模型组、Hup A组明显增加,明显低于青年组扣老年正常组.灰度值中药组较青年组、老年正常组明显降低,斜角带水平支(horizonal diagonal band of Broca,hDB)较模型组有明显增加.胞体面积中药组较模型组、Hup A组显著增加.结论:补肾益智方可增加基底前脑NOS1表达.

    作者:王怀星;赖世隆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中药的研究与开发

    本文探讨了中药研究和开发过程中若干理论问题和实际操作问题.如:中药的开发途径;研制安全有效、质量稳定可控的中药的重要性;提高制剂和工艺水平的重要性;中药二次开发的方法学等.作者在论述中强调了应用现代科技的重要性.

    作者:姜廷良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中药制剂现代化的目标要求

    本文从药品的基本要求、中药复方的处方科学性、生产工艺的合理性、质量标准的规范化及中成药质量稳定性等方面对中药制剂现代化的目标作了阐述.认为中成药现代化对其有效成分在总量上应有要求,建议对中药方剂进行科学研究,通过对有效成分的定量检测确定制备工艺和药品有效期.

    作者:王大林;陆伟根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浅析中医与信息科学

    本文以中医现代化研究的论题为出发点,从中医学的思维方式与信息活动规律的相似之处,信息科学的内容和形式适应中医学系统思维的需求,信息技术对实现中医学现代化的可行性和实践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医学和信息科学之间的联系,阐明了信息科学是促进中医学术发展的有力手段之一,是中医理论进行现代化研究的一个切入点.

    作者:任廷革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竹子在中医药和保健品开发中的潜力

    中国地处亚太竹区的分布和起源中心,有竹50属500余种,竹林面积约700万hm2,分别占世界竹林资源相应项的71%、42%、35%.竹类资源除传统的药用得到发展外,国内外在黄酮类成分开发、多糖体效能研究、活性成分应用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保健品开发领域除大规模开发笋制品外,在竹汁饮料、竹炭脱臭、保鲜防腐和色素利用方面已有所突破,小试、中试产品屡见报道,竹资源利用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作者:张佐玉;张喜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实证医学与中医药研究和开发

    临床疗效是衡量一切防治措施价值的高准则,也是决定一个医疗卫生体系效益的基本因素.实证医学的核心就是任何有关疾病防治的整体策略和具体措施的制定都应基于现有严谨的关于其临床疗效的科学证据之一.使用无效甚至有害的防治措施在伦理上是不能接受的,更是对人类宝贵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中医药研究和开发应从临床疗效的验证开始.机理的研究、有效成份的探索和剂型的改进是重要的,但应以证实临床有效为前提.本文从4个方面进行了论证:1、一个防治措施若没有防治作用,就没有其相关的作用机理可被发现,也没有其相关的有效成份可被探索,更没有改进剂型的必要.2、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为从中医药中开发新药提供一个经济的、快捷的途径.因为它节省了用于无临床疗效的药物的临床前研究所需要的大量资源.同时也大大缩短了一个新药从开发到临床使用的时间.3、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临床上无效的防治措施被淘汰,而有效的被进一步推广.从而一个医疗体系会因减少使用无效的防治措施而提高效益.4、对中医药临床疗效的评价也是对其理论体系在实践上的检验.

    作者:唐金陵;祁国明;陈可冀;李川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主任尾身茂博士论传统医药面临三大挑战

    传统医学是对关于整体卫生保健的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因其在保健和治疗方面发挥着作用而得到社会的承认和接受.传统医学以不同文化的信仰和经验为基础,已经流传了一代又一代.

    作者:熊昌彪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试论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基因调控的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基因调控的研究进展.

    作者:邱德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主管: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主办: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