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诺昔康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人流术的效果

邱爱军;史永胜;刘高望;刘友刚

关键词:氯诺昔康, 芬太尼, 异丙酚, 麻醉静脉内, 人工流产
摘要:目的:评价氯诺昔康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人流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门诊行人流术的早孕妇,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L组,n=30)和芬太尼组(F组,n=30),静脉注射氯诺昔康16mg(L组)、芬太尼1μg·kg-1(F组)后2min,两组均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意识消失及恢复时间、离院时间、异丙酚总量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2min,两组MAP、SpO2均明显低于用药前(P<0.01);该时点SpO2 F组明显低于L组(P<0.01);意识消失时间F组早于L组(P=0.032);两组意识恢复时间(P=0.427)及异丙酚总量(P=0.134),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离院时间L组明显早于F组(P<0.01).清醒后眩晕L组明显少于F组(P<0.01).结论:氯诺昔康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人流术镇痛效果相似,但前者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轻,有利于病人早期离院.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药物治疗方案转换的经济性分析

    药物治愈疾病的有效性很重要,用药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同样重要.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崛起发达,人们物资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上涨的同时,医疗费用、药品价格也有了相应的提高.而上涨的医药费用、治疗成本比例一旦超过社会消费基本水平比例时,就会给社会、消费者的防病治病带来沉重负担,负面影响颇重.

    作者:杜小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囊性肾癌的诊治体会(附13例报告)

    囊性肾癌临床上较少见,从2000年~2004年,我院共收治囊性肾癌13例,为提高对囊性肾癌的认识,我们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征等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荣福;陈实新;邢金春;庄严阵;陈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妇科联合胆囊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妇科联合胆囊腹腔镜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8例患子宫肌瘤、子宫脱垂、卵巢肿瘤、异位妊娠合并结石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多脏器腹腔镜手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8例患者全部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55例在腹腔镜下行子宫、附件、输卵管切除及卵巢囊肿剥除,3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结论:多脏器联合腹腔镜手术,既体现了切口创伤小、灵活机动、多病联治,又减少重复开支,其潜在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而易见.

    作者:徐苑苑;王双;张魁;周建兴;李天秀;庄玉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空气胃张力计在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空气胃张力计在失血性休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失血性休克病人入外科ICU后给予积极复苏治疗,用空气胃张力计来测定24h的胃粘膜pH值(pHi),同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资料.结果:空气胃张力计可连续自动测量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平衡时间短,不需要特定的血气分析仪;存活组和死亡组病人入ICU后24h内pHi值有极显著性差异(7.38±0.09vs7 25±0.07,P<0.01);pHi≤7.32的病人的死亡率明显高于pHi>7.32的病人(48%vs 10%,P<0.01).结论:空气胃张力计使用方便,其测得的pHi可作为早期评估休克复苏效果的良好指标.

    作者:徐亚军;管向东;陈娟;曹云开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颗粒复位手法中的体位限制对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作用

    目的:评价颗粒复位手法(PRM)中的体位限制在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中的作用.方法:将后半规管BPPV患者随机分成2组,复位组33例给予PRM治疗加体位限制;对照组32例仅给予体位限制治疗.结果:治疗后第4天复位组和对照组的成功率分别为75.8%(25/33)和15.6%(5/32),两者差异显著(x2=21.28,P<0.005);治疗后第7天两者的成功率分别为87.9%(29/33)和28.1%(9/32),具有显著差异(x2=21.49,P<0.005).结论:PRM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体位限制治疗,凡后半规管BPPV诊断明确者均应给予PRM治疗.

    作者:吴大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CU可调节人工晶体的初步观察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植入Humanoptics 1CU可调节人工晶体的视觉效果.方法:39例(46眼)白内障或半透明晶体超声乳化术后植入1CU可调节人工晶体,分别在术后第1 d、第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观察远近视力、晶体居中情况、后囊膜混浊情况、近点距离和眩光、光晕、复视等.结果:术后早期角膜透明,前房反应不明显.整个随访过程中后囊膜透明,晶体居中,眼压正常,角膜散光情况与术前无明显差别.54.4%的裸眼视力≥0.7,63.1%的裸眼近视力≥0.7.100%患者对手术后视力满意,没有眩光、光晕、复视等现象.结论:1CU可调节人工晶体可以提供一定范围内预期远近视力,近期效果满意,但也存在有待改进的不足.

    作者:袁非;黎蕾;王历阳;严翔;陈旭;袁源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等效剂量舒芬太尼或芬太尼术后硬膜外或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效应的观察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用于肝脏术后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或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效应.方法:80例ASA Ⅰ~Ⅱ择期行肝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n=20).术后行PCEA(背景剂量4ml/h+PCA 4ml/次,锁定时间8min)或PCIA(背景剂量为2.5ml/h+PCA 5ml/次,锁定时间8min).Bf组镇痛用药为硬膜外0.125%布比卡因+2mg/ml芬太尼;Bs组镇痛用药为硬膜外0.125%布比卡因+0.4mg/ml舒芬太尼;S组镇痛用药为静脉0.8mg/ml舒芬太尼;F组镇痛用药为静脉4mg/ml芬太尼.观察术后2,4,8,12,24,48h镇痛(VAS)和镇静效果、镇痛泵使用情况;记录血压、脉搏和呼吸频率的变化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4组患者均镇痛良好.Bs组各时点的镇痛评分低,与S组相比2、4、48h镇痛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与Bf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S组较F组8、12、24h镇痛评分低(P<0.05),Bs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和镇痛药物使用量少,与其它三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四组生命体征稳定.结论:舒芬太尼镇痛是可行、安全、有效的,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沈霞;葛宁花;缪长虹;薛张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半月节穿刺温控热凝射频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358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采用半月节穿刺射频热凝术治疗358例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及产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采用侧方入路或前侧入路穿刺半月节进行射频热凝术治疗,效果欠佳者加用眶下孔或颏孔射频治疗,对合并第Ⅰ支痛的加用眶上孔射频治疗.结果:术后疗效优258例(占72%),良72例(占20%),无效28例(占8%),总有效率为92%.共285例随访3个月~5年.1年内复发16例(5.6%);2年内复发25例(8.8%);5年内复发29例(10.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顽固性三叉神经痛采用半月节穿刺温控射频治疗的效果满意,加用外周支组合治疗可提高疗效,该方法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孙为群;王国栋;韩韬;丁峰;曲元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葛根素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血中氧化/抗氧化指标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健康成人34例,检测静脉血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和丙二醛(MDA)的浓度,然后与难治性心力衰竭组治疗前的此5项指标进行比较;选择76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前均监测静脉血全血SOD、GSH-Px和CAT的活性及血浆LPO和MDA的浓度并评价心功能,然后试验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合并给予葛根素注射液300mg/d,稀释后静脉滴注,疗程2周;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2周后,复测上述指标,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全血SOD、全血GSH-Px和CAT的活性比健康对照组低,而血浆LPO及MDA的浓度比健康对照组高,均P<0.01;2)葛根素组试验前后比较,全血SOD、全血GSH-Px和CAT活性明显增高,且血浆LPO和全血MDA浓度明显降低,均P<0.05;而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3)葛根素组心力衰竭纠正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机体的抗氧化防御能力降低,葛根素可通过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消除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起到纠正心力衰竭的作用.

    作者:刘振威;薛渊;樊帆;黄培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脉冲震荡技术诊断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目的:应用脉冲震荡(impulse oscillation system,IOS)技术检测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ce asthma CVA)患儿的肺功能状况,以探讨其临床应用和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于治疗前予脉冲震荡法检测肺功能,其中25例患儿采用脉冲震荡法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同期检测本市某幼儿园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健康组与CVA组的呼吸阻抗测定值比较,CVA组呼吸阻抗各项测定值均较健康组增高,尤以Zre%,R5%,R20%,X5%为甚(均P<0.01);CVA组采用IOS技术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其呼吸阻抗测定值的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各项测定值较舒张前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IOS技术适用于幼儿肺功能检测并可用于支气管舒张试验,是辅助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检测指标之一.

    作者:谢娟娟;钱俊;王文建;项红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情况的初步调查

    目的:明确社区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率及其严重程度.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市某社区40岁以上居民进行肺功能测定和居民一般情况、COPD临床症状和危险因素等的调查.结果:共调查624例,COPD患者65例,患病率为10.4%.其中早期患者占72.3%,有临床症状者占18.5%.COPD患者中风的患病率显著高于肺功能正常的居民(12.3%vs.2.7%,P<0.05).结论:该社区COPD患病率较高,以早期患者为主,部分无呼吸道症状的居民中已有不同程度的气流阻塞存在.社区全科医师应加强居民肺功能的监测.

    作者:江孙芳;祝墡珠;周云;阮美娟;陆嘉;孙宇;曾恒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血透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血透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分别把接受促血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的16例血透患者与不接受EPO治疗的9例血透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降压治疗,对照组则给予钙通道阻滞剂或加用α-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前及6个月后分别测定EPO浓度及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应用ACEI组Hb及血清EPO浓度明显下降.结论:ACEI可导致血透患者EPO浓度及Hb水平的下降,影响EPO的疗效.

    作者:周盾;贾艳秋;孙洞箫;冯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流式细胞术分析卵巢癌患者术前术后免疫功能的变化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术前术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卵巢良性肿瘤和卵巢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液中CD4、CD8、CD56、CD16的变化.结果:卵巢癌患者术前、术后免疫功能有差异.结论:细胞减灭术有利于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晓慧;彭芝兰;杨永秀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胆道再手术33例分析

    胆道再手术是普通外科临床较为突出和特殊的问题.本文结合33例胆道再手术病例对基层医院胆道再手术的原因以及如何降低再手术率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林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肝细胞癌肝移植现状

    肝移植由实验室走向临床历经40余年.1963年Starzl施行首例原位肝移植,揭开了人类肝移植的序幕.开展初期的适应证中肝细胞癌(HCC)占多数.世界上初11例临床肝移植中的9例是各种肝癌,HCC占一半以上,术式均为原位肝移植.先存活1年之久的是上述第11位HCC受体.与国外相似,我国的肝移植起步阶段也选择中晚期HCC患者为主.HCC一直是肝移植试图解决的疾患之一,并在充满争论和挑战的进程中不断发展、完善.

    作者:黄修燕;周俭;樊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东菱克栓酶为主治疗和川芎嗪+胞二磷胆碱为主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所获数据采用x2检验和t检验.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4%,对照组有效率80.2%,两组基本痊愈和显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P<0.05).结论: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肯定,能明显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减少了并发症和后遗症,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薛建中;陆建明;周厚广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直肠类癌的内镜诊断和治疗

    直肠类癌发生于直肠粘膜内APUD(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细胞,其组织学结构像癌,具有潜在恶性的特点,但生长缓慢,临床少见.近年来文献[1,2]报道直肠类癌占胃肠道类癌的首位,可能与肠镜广泛应用有关.

    作者:周平红;姚礼庆;秦新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利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技术探索阴道成形术的理想术式.方法:对2001年11月~2004年8月收治的38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施行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总结分析其手术情况及手术效果.结果:38例手术中,除2例中转开腹改行乙状结肠阴道成形术外,其余36例均获成功.术后随访近3年,再造阴道深8~10cm,可容窥阴器,阴道粘膜粉红色、湿润、其柔软度、弹性及走向符合解剖结构及生理要求.结论: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手术简单、安全、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临床效果好,是一种较理想的阴道成形术术式,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廖莳;杜敏;许可可;王春平;周明;秦成路;黄志欣;龙隽;罗光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静脉淋巴管复合组织瓣移植在治疗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淋巴管脂肪复合组织移植在治疗阻塞性淋巴水肿中的作用.方法:单侧阻塞性淋巴水肿患者1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以及术后半年进行肢体周径测定、同位素淋巴管造影检查.5例应用大隐静脉淋巴管复合组织结合负压抽吸治疗(A组),5例行单纯肢体淋巴水肿负压抽吸治疗(B组).结果:A组术后2周肢体周径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半年后肢体周径与术前比较亦明显改善(P<0.05);而术后2周与术后半年的肢体周径无明显变化(P>0.05).同位素淋巴管造影显示淋巴回流有不同程度改善.B组肢体周径半年内改善较明显,但淋巴回流改善不明显.结论:采用带蒂大隐静脉淋巴管复合组织瓣移植结合负压抽吸治疗单侧肢体继发性淋巴水肿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施越冬;张学军;徐剑炜;顾建英;亓发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胰腺损伤59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断方法、手术中应对措施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分析59例胰腺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9例中治愈54例,死亡5例,死亡率8.5%.单纯胰腺损伤7例,合并其他脏器伤52例.发生损伤性胰腺炎3例,胰瘘7例,假性胰腺囊肿5例,消化道出血3例,小肠梗阻1例.结论:剖腹探查是胰腺损伤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时、合理的手术治疗及术后通畅引流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索文军;王保玲;张海林;巩有方;王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