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细胞癌肝移植现状

黄修燕;周俭;樊嘉

关键词:肝细胞癌, 原位肝移植, 临床肝移植, 中晚期, 适应证, 实验室, 选择, 图解, 术式, 受体, 首例, 进程, 患者, 肝癌
摘要:肝移植由实验室走向临床历经40余年.1963年Starzl施行首例原位肝移植,揭开了人类肝移植的序幕.开展初期的适应证中肝细胞癌(HCC)占多数.世界上初11例临床肝移植中的9例是各种肝癌,HCC占一半以上,术式均为原位肝移植.先存活1年之久的是上述第11位HCC受体.与国外相似,我国的肝移植起步阶段也选择中晚期HCC患者为主.HCC一直是肝移植试图解决的疾患之一,并在充满争论和挑战的进程中不断发展、完善.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并与单纯牵引治疗相比较.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牵引配合推拿治疗组和单纯牵引治疗组.腰椎牵引采用仰卧位电脑间隙牵引法,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的得分,对其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腰椎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评分分值有显著差异(P<0.0D)牵引配合推拿治疗后腰椎功能改善优于单纯牵引治疗.2组治疗后评分均与其治疗前评分值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牵引疗效佳.

    作者:朱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维A酸治疗伴色素沉着的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维胺酯胶囊口服合并0.025%维A酸霜外用治疗伴色素沉着的脂溢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对不同剂量的维胺脂胶囊口服其临床疗效进行了比较.方法:117例伴色素沉着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A、B和C 3组.A、B两组为治疗组,口服维胺酯胶囊并外用0.025%维A酸霜治疗,同时口服杞菊地黄丸、VitC;但在治疗1个月后,A组口服维胺酯胶囊剂量减少,B组维持原剂量不变.C组为对照组,仅口服杞菊地黄丸、VitC等一般药物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评价各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A组与B组临床疗效均优于C组(P<0.05);A组与B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维A酸治疗组局部出现紧崩感及潮热感,能耐受.117例患者均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维胺酯胶囊口服合并0.025%维A酸霜外用治疗伴异常色素沉着的脂溢性皮炎患者疗效肯定,耐受性好.

    作者:王侃;吴惠琍;秦立模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Rh阴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接受Rh阳性供心移植1例

    我院于2004年4月7日为1例Rh阴性B型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施行Rh阳性供心移植,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昊;王春生;洪涛;宋凯;张颖;朱仕杰;姜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应用巴曲酶对脑梗死和TIA的预防作用

    目的:观察在合并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和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和间断使用巴曲酶预防脑梗死和TIA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伴有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急性脑梗死和(或)TIA患者依治疗情况分为单纯阿司匹林治疗组和巴曲酶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根据随访资料观察患者脑梗死和出血性疾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内脏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筛选共有93例符合标准的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入组,其中阿司匹林组52例,巴曲酶和阿司匹林联合组41例.在平均3.3±2.5年的随访期内,阿司匹林组有17例(32.7%)患者发生脑梗死和(或)TIA,巴曲酶和阿司匹林联合组有6例(14.6%)发生脑梗死和(或)TIA,经卡方检验,巴曲酶和阿司匹林联合组再发脑梗死和(或)TIA的比例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阿司匹林组有1例患者发生脑出血,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内脏出血发生,巴曲酶和阿司匹林联合组有1例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无内脏出血发生.结论: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相比,间断使用巴曲酶使血液纤维蛋白原水平保持在较低水平,可有效减少脑梗死和TIA的发生.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组相比,巴曲酶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不明显增加出血性疾病的发生率.

    作者:徐格林;刘新峰;张申宁;陈开明;吴文涛;朱武生;张仁良;殷勤;张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颗粒复位手法中的体位限制对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作用

    目的:评价颗粒复位手法(PRM)中的体位限制在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中的作用.方法:将后半规管BPPV患者随机分成2组,复位组33例给予PRM治疗加体位限制;对照组32例仅给予体位限制治疗.结果:治疗后第4天复位组和对照组的成功率分别为75.8%(25/33)和15.6%(5/32),两者差异显著(x2=21.28,P<0.005);治疗后第7天两者的成功率分别为87.9%(29/33)和28.1%(9/32),具有显著差异(x2=21.49,P<0.005).结论:PRM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体位限制治疗,凡后半规管BPPV诊断明确者均应给予PRM治疗.

    作者:吴大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柴桂合剂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浆促炎症细胞因子、IgG亚类的影响

    目的:探讨柴桂合剂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RRTI)血浆促炎症细胞因子(PIC)及IgG亚类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RTI患儿急性期和柴桂合剂治疗后血浆IL-6、IL-8、TNF-α和IgG亚类等指标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部分指标间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RRTI组急性期血浆IL-6、IL-8、TNF-α、IgG1均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IgG亚类缺陷检出率为33.33%.柴桂合剂治疗后RRTI组血浆IL-6、TNF-α均值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IL-8无显著变化;IgG1均值则较急性期明显升高;IgG亚类缺陷纠正率达78.57%.结论:IL-6、IL-8、TNF-α在RRTI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柴桂合剂可能具有抑制RRTI患儿PIC产生和提高血浆IgG1水平的作用.

    作者:冯学斌;刘德尧;刘凤;袭柱婷;孙丰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CU可调节人工晶体的初步观察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植入Humanoptics 1CU可调节人工晶体的视觉效果.方法:39例(46眼)白内障或半透明晶体超声乳化术后植入1CU可调节人工晶体,分别在术后第1 d、第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观察远近视力、晶体居中情况、后囊膜混浊情况、近点距离和眩光、光晕、复视等.结果:术后早期角膜透明,前房反应不明显.整个随访过程中后囊膜透明,晶体居中,眼压正常,角膜散光情况与术前无明显差别.54.4%的裸眼视力≥0.7,63.1%的裸眼近视力≥0.7.100%患者对手术后视力满意,没有眩光、光晕、复视等现象.结论:1CU可调节人工晶体可以提供一定范围内预期远近视力,近期效果满意,但也存在有待改进的不足.

    作者:袁非;黎蕾;王历阳;严翔;陈旭;袁源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静脉内曲马多病人自控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究静脉内病人自控镇痛(PCIA)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所致应激反应的调制作用.方法:30例拟在全麻下行选择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静脉内曲马多病人自控镇痛组(T组)和对照组(C组).采用LCP镇痛模式,即负荷量+持续量+冲击量.分别于围术期不同时点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胰岛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和镇静程度,同时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48h内,T组病人VAS评分较低,Ramsay评分则较高,所测各项内分泌应激激素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呼吸功能参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后静脉内曲马多病人自控镇痛具有良好的镇痛和镇静效果,副作用较少,且对呼吸功能无明显影响.术后良好的PCIA可通过减轻疼痛刺激而部分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从而对乳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应激激素水平及代谢水平的稳定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张中军;梁启恒;瞿舜贤;李亚丽;李菡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肝移植病人的营养支持分析

    目的:探讨制定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以提高肝移植病人的手术耐受力和促进术后的恢复.方法:对3例肝移植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状况和营养支持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各自代谢特点,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在术后早期1~3 d采用全肠外营养(TPN),并辅以人血白蛋白以维持血浆白蛋白水平;在术后3~4 d开始肠内营养(EN)结合肠外营养(PN),并逐渐过渡为完全经口饮食.结果:3例病人随访10个月,一般情况良好.结论:术前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可提高手术耐受力.术后视肝功能恢复程度,进行肠外营养(PN),适当控制营养供给量,当肝功能恢复后,应尽早开始EN,可辅以PN,并尽快过渡到完全经口饮食.

    作者:邵春海;干兆琴;徐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10月~2004年12月PEG/PEJ共治疗16例患者,其中15例行PEG胃肠营养;1例行PEG胃肠减压加PEJ小肠内营养.结果:手术成功率100%.3/16例次出现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1/16例次出现造瘘口出血.1/16例次出现造瘘管滑脱导致堵塞.所有患者造瘘管置入后营养迅速恢复,停止静脉补液.16例患者随访1~38个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EG/PEJ是作为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替代鼻饲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并发症少.

    作者:梁正;姚礼庆;徐南飞;夏加增;孙晓光;周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 --附42例报告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999~2003年我科用VATS治疗42例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性气胸38例,血气胸4例;右侧23例,左侧18例,双侧1例;首次发作的2例,2次发作12例,3次以上发作8例;手术方式均为松解胸膜粘连+切除或闭合大疱+胸膜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术中出血30~120ml,术后胸腔引流量267±96ml,均未输血,平均住院时间6.7 d,各例均能早期起床活动,术后X线胸片显示肺部无气胸征象.随访10~24个月无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及符合美学要求等优点.手术成功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彻底处理肺大疱和胸膜固定术.

    作者:管宏俊;陈云琦;陈光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盐酸头孢吡肟治疗急性中、重度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评价国产头孢吡肟治疗急性中、重度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比较35例患者用药前后临床指标评分、影像学改善,并分析综合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临床指标(咳嗽、咯痰、痰液性状、呼吸困难、干啰音及湿啰音)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失,消失率为62.86%~100%,临床指标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01).发病时有影象学改变的32例患者中:吸收21例,部分吸收11例,吸收率为21/32(65.63%).35例患者的临床疗效:痊愈13例,显效16例,进步6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29/35(82.86%).总体细菌清除率为75.00%.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为5.88%.结论:国产头孢吡肟治疗中重度呼吸道感染患者疗效可靠,安全性较好.

    作者:吴晓丹;李善群;励雯静;白春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单纯性血尿患儿中尿微量蛋白系列检测的意义探讨

    目的:分析单纯性血尿患儿开展尿微量蛋白系列检测的意义,探讨其在单纯性血尿患儿肾活检时机选择中的参考作用.方法:回顾分析82例单纯性血尿住院病例,检测患者尿微量蛋白系列:尿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所有患者均进行肾活检.对IgA肾病组和薄基底膜病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82例单纯性血尿患儿中薄基底膜病52例(63.4%),IgA肾病18例(22%),IgA肾病组尿微量蛋白系列总阳性率高于薄基底膜病组,但无显著性.两组间ALB、IgG、TRF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IgG有显著差异(P<0.01);ALB、TRF无差异;NAG、RBP阳性率和数值比较无差异.结论:在单纯性血尿患儿中尿微量蛋白有明显升高,特别是IgG升高时,提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严重,应尽早建议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以便早期干预治疗.

    作者:方晓燕;曹琦;徐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腹腔镜手术加用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激素依赖性疾病及免疫性疾病.大量的资料已证明[1],近20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痛经、不孕症作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还没有根治的方法.自2001年6月~2004年6月对我院收治的8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以腹腔镜手术配合GnRH-A药物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瑛;李宝艳;周维;周丽萍;陈云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干细胞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它参与到多种肾脏疾病中,如急慢性肾衰、移植后急慢性排斥反应[1].其机制涉及到细胞膜损伤、氧自由基的产生、细胞坏死和凋亡、细胞内钙超载、高能磷酸酯的耗竭、线粒体失功能、细胞内pH下降、中性粒细胞损伤与浸润等多种病理生理改变.

    作者:李金锋;朱同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腹腔镜肾囊肿切除术两种不同径路的比较 (附56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囊肿切除术两种不同入路优越性.方法:采用经腹腔及后腹腔路径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56例,其中经由腹腔途径25例,后腹腔途径31例.对两种手术途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中转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腹腔途径:平均手术时间56 min,平均术中出血35ml,平均引流时间1.8 d,未中转开腹,平均术后住院时间5.2 d;后腹腔途径:平均手术时间61 min,平均术中出血42ml,平均引流时间2.2 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8 d,1例中转开放手术.两种手术途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肾囊肿切除术已经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肾囊肿治疗,可作为一项常规术式,取代大部分肾囊肿开放手术.

    作者:张杰;陈永昌;孙利国;马俊;张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东菱克栓酶为主治疗和川芎嗪+胞二磷胆碱为主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所获数据采用x2检验和t检验.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4%,对照组有效率80.2%,两组基本痊愈和显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P<0.05).结论: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肯定,能明显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减少了并发症和后遗症,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薛建中;陆建明;周厚广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CT引导经肺穿刺活检临床体会

    在临床工作中,有一些肺部占位病变经抗炎、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痰脱落细胞学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获得明确诊断,且无浅表淋巴结转移的表现,此时通过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于明确病理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湘农;刘华煌;林朝晖;李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红细胞免疫功能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目的:探讨红细胞表面补体受体(CR1)、CD58抗原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发病的作用.方法:选择OSAS住院患者20例,同年龄组健康对照组15例.取清晨空腹新鲜全血3ml,测定肿瘤红细胞花环率(ECR1)代表红细胞膜CR1活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膜表面CD58表达,以此评价红细胞免疫功能在疾病发病中的调节作用.结果:OSAS患者研究组肿瘤红细胞花环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OSAS患者研究组红细胞CD58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直线相关性检验分析显示OSAS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CR1活性、CD58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红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OSAS发病机制中,尤其是免疫网络的相互作用中,具有一定的调节意义.

    作者:李艳;温雪萍;王忠慧;陈学奎;颜志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凋亡机制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凋亡机制在风湿性心脏病单纯二尖瓣狭窄(RHD MS)所致肺动脉高压(PH)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缺口末端DNA标记技术检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重度肺动脉高压者肺动脉活检标本,检测肺动脉血管壁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RHD患者肺动脉的结构发生明显改建,RHD及对照组肺动脉内都有增殖与凋亡的细胞,但RHD组增殖细胞多而凋亡细胞明显减少.bcl-2在RHD组中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bax在对照组中的表达高于RHD组.结论:在肺血淤滞、缺氧等因素作用下,bcl-2和bax两种基因表达比例发生变化,使肺动脉壁细胞凋亡减少,造成细胞堆积,参与引起肺血管结构改建,从而参与导致肺动脉高压.

    作者:杨成;赵强;夏利民;王宜青;陈安清;王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