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移植病人的营养支持分析

邵春海;干兆琴;徐近

关键词:肝移植, 营养,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摘要:目的:探讨制定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以提高肝移植病人的手术耐受力和促进术后的恢复.方法:对3例肝移植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状况和营养支持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各自代谢特点,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在术后早期1~3 d采用全肠外营养(TPN),并辅以人血白蛋白以维持血浆白蛋白水平;在术后3~4 d开始肠内营养(EN)结合肠外营养(PN),并逐渐过渡为完全经口饮食.结果:3例病人随访10个月,一般情况良好.结论:术前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可提高手术耐受力.术后视肝功能恢复程度,进行肠外营养(PN),适当控制营养供给量,当肝功能恢复后,应尽早开始EN,可辅以PN,并尽快过渡到完全经口饮食.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诱导骨髓基质细胞表达神经细胞标记物Nestin,NSE和GFAP:脑源性神经节苷脂定向诱导细胞分化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节苷脂诱导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的作用.方法: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传代纯化后,分别在无血清、无外源性生长因子、含2%B27的Neurobasal-A培养基及含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添加脑源性神经节苷脂作为诱导物,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在无血清、无外源性生长因子、含2%B27的Neurohasal-A培养基中,脑源性神经节苷脂能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其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胞体逐渐变小、折光性增强,突起逐渐增多、延长,部分细胞间可见突起连接、细胞核和核仁;诱导第5 d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显示,神经前体细胞标记物Nestin染色阳性,同时部分细胞可见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NSE及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染色阳性,而少突胶质细胞标记物Nogo-A染色阴性.在含20%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中,脑源性神经节苷脂的这种诱导、分化作用明显被抑制,表现为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Nestin、NSE及GFAP染色均为阴性.两组对照组细胞形态无变化、上述染色均为阴性.结论:脑源性神经节苷脂具有诱导骨髓基质细胞成为神经前体细胞的作用,这种作用不需要外源性生长因子存在,血清可抑制这种作用,脑源性神经节苷脂在成体干细胞可塑性研究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钟春玖;王志军;金莉蓉;汪洋;费国强;胡美玉;刘康达;洪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脏手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的预防和诊治

    急性心包填塞是心脏手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及时,可导致患者死亡.本文就心脏手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予以讨论.

    作者:王文睿;陈龙;林金祥;杨胜生;刘道明;徐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研究经面罩机械通气(FMMV)对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肺功能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CHF的患者FMMV后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片和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FMMV后,12例患者在30 min内皆能较好耐受FMMV,呼吸困难减轻;2 h后症状明显改善,RR从(35±7)次/min降至(22±4)次/min(P<0.05),HR从(129±15)次/min降至(108±10)次/min(0.05);24 h后继续改善;3~5 d基本缓解,自然呼吸时的RR(16±3)次/min(P<0.05),HR(87±9)次/min(P<0.05).在吸氧流量相同的情况下,2 h后PaO2从(74±8)mmHg升至(96±22)mmHg(P<0.05),24 h后升至(114±18)mmHg(P<0.05).脱机后吸空气时,PaO2为(79±6)mmHg.无明显副作用.结论:FMMV可较快改善顽固性CHF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

    作者:朱蕾;侯静静;王齐兵;周京敏;钮善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格列奇特控释片与格列奇特片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目的:对Ⅱ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应用格列奇特控释片和格列奇特普通片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方法:4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1:1随机分入格列奇特控释片组(A)和格列奇特普通片组(B),两组各24例,分别服用格列奇特控释片30mg+早餐前2片+安慰剂晚餐前2片和格列奇特普通片80mg+安慰剂,每日2次.所有患者均随访血糖、C肽、HbA1c,记录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h静脉血糖和HbA1c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001),C肽水平有明显升高(P<0.01);降糖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5.83%,所有临床参数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所有不良事件均为轻度,无患者因不良事件退出研究.结论:格列奇特控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格列奇特普通片相似,安全性良好.

    作者:余丹菁;姚君厘;殳雪怡;吴丹;姜林娣;高鑫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维A酸治疗伴色素沉着的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维胺酯胶囊口服合并0.025%维A酸霜外用治疗伴色素沉着的脂溢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对不同剂量的维胺脂胶囊口服其临床疗效进行了比较.方法:117例伴色素沉着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A、B和C 3组.A、B两组为治疗组,口服维胺酯胶囊并外用0.025%维A酸霜治疗,同时口服杞菊地黄丸、VitC;但在治疗1个月后,A组口服维胺酯胶囊剂量减少,B组维持原剂量不变.C组为对照组,仅口服杞菊地黄丸、VitC等一般药物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评价各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A组与B组临床疗效均优于C组(P<0.05);A组与B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维A酸治疗组局部出现紧崩感及潮热感,能耐受.117例患者均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维胺酯胶囊口服合并0.025%维A酸霜外用治疗伴异常色素沉着的脂溢性皮炎患者疗效肯定,耐受性好.

    作者:王侃;吴惠琍;秦立模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情况的初步调查

    目的:明确社区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率及其严重程度.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市某社区40岁以上居民进行肺功能测定和居民一般情况、COPD临床症状和危险因素等的调查.结果:共调查624例,COPD患者65例,患病率为10.4%.其中早期患者占72.3%,有临床症状者占18.5%.COPD患者中风的患病率显著高于肺功能正常的居民(12.3%vs.2.7%,P<0.05).结论:该社区COPD患病率较高,以早期患者为主,部分无呼吸道症状的居民中已有不同程度的气流阻塞存在.社区全科医师应加强居民肺功能的监测.

    作者:江孙芳;祝墡珠;周云;阮美娟;陆嘉;孙宇;曾恒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和抗体阳性血浆治疗乙型脑炎的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静脉输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阳性血浆治疗乙脑的疗效.方法:对42例发病5 d内的乙脑患儿入院当日及次日各静脉给予1次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阳性血浆,每次每公斤体重给予5ml,同时给予综合治疗;对照组38例患儿仅给予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有无并发症、有无恢复期症状、死亡人数及有无后遗症的发生.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退热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及死亡人数显著减少.治疗3 d后惊厥消失例数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半年后复查有后遗症者治疗组为0,对照组4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阳性血浆可显著改善乙脑患儿临床症状,加快病情恢复,降低病死率及后遗症率,可作为治疗乙脑的新方法.

    作者:李亚利;张连涛;杨克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干细胞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它参与到多种肾脏疾病中,如急慢性肾衰、移植后急慢性排斥反应[1].其机制涉及到细胞膜损伤、氧自由基的产生、细胞坏死和凋亡、细胞内钙超载、高能磷酸酯的耗竭、线粒体失功能、细胞内pH下降、中性粒细胞损伤与浸润等多种病理生理改变.

    作者:李金锋;朱同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柴桂合剂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浆促炎症细胞因子、IgG亚类的影响

    目的:探讨柴桂合剂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RRTI)血浆促炎症细胞因子(PIC)及IgG亚类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RTI患儿急性期和柴桂合剂治疗后血浆IL-6、IL-8、TNF-α和IgG亚类等指标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部分指标间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RRTI组急性期血浆IL-6、IL-8、TNF-α、IgG1均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IgG亚类缺陷检出率为33.33%.柴桂合剂治疗后RRTI组血浆IL-6、TNF-α均值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IL-8无显著变化;IgG1均值则较急性期明显升高;IgG亚类缺陷纠正率达78.57%.结论:IL-6、IL-8、TNF-α在RRTI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柴桂合剂可能具有抑制RRTI患儿PIC产生和提高血浆IgG1水平的作用.

    作者:冯学斌;刘德尧;刘凤;袭柱婷;孙丰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预防(附356例报告)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着重讨论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的防护.方法:对35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甲状腺手术,且对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声音嘶哑5例,发生率1.4%;低钙血症4例,发生率为1.12%;术后出血、呼吸困难、呛咳及声音低沉各1例,发生率均为0.28%;皮瓣下积液2例,发生率为0.56%.结论:预防甲状腺手术并发症,关键在于熟悉其解剖并有正确的操作技巧,从而使手术并发症降至低.

    作者:赖炎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门诊风湿病就诊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和分析

    目的:了解风湿科门诊的常见病种、发病危险因素和诊治状况等.方法:对2005年7月18日~7月27日就诊于中山医院风湿科门诊的98例患者以问卷的形式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就诊患者以中年者居多,职业多为工人,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类风关)比例在一半以上.患者多在就诊后2年应用改变病情药物(DMARDs).痛风患者以工人、科研工作者、经商者居多.类风关患者平均在关节痛出现3年后服用DMARDs,有81.48%的患者服用该类药物,其中绝大多数患者服用甲氨蝶呤(MTX),其次为MTX与青霉胺或与柳氮磺胺吡啶联合用药.类风关患者HAQ分值高.结论:风湿疾病的疾病谱较前有所改变,痛风成为常见病种.DMARDs的应用率较广,但未被早期应用.风湿疾病中以类风关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较差,痛风者相对较好.

    作者:薛如意;姜林娣;于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空气胃张力计在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空气胃张力计在失血性休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失血性休克病人入外科ICU后给予积极复苏治疗,用空气胃张力计来测定24h的胃粘膜pH值(pHi),同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资料.结果:空气胃张力计可连续自动测量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平衡时间短,不需要特定的血气分析仪;存活组和死亡组病人入ICU后24h内pHi值有极显著性差异(7.38±0.09vs7 25±0.07,P<0.01);pHi≤7.32的病人的死亡率明显高于pHi>7.32的病人(48%vs 10%,P<0.01).结论:空气胃张力计使用方便,其测得的pHi可作为早期评估休克复苏效果的良好指标.

    作者:徐亚军;管向东;陈娟;曹云开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胰腺损伤59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断方法、手术中应对措施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分析59例胰腺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9例中治愈54例,死亡5例,死亡率8.5%.单纯胰腺损伤7例,合并其他脏器伤52例.发生损伤性胰腺炎3例,胰瘘7例,假性胰腺囊肿5例,消化道出血3例,小肠梗阻1例.结论:剖腹探查是胰腺损伤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时、合理的手术治疗及术后通畅引流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索文军;王保玲;张海林;巩有方;王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妇科联合胆囊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妇科联合胆囊腹腔镜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8例患子宫肌瘤、子宫脱垂、卵巢肿瘤、异位妊娠合并结石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多脏器腹腔镜手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8例患者全部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55例在腹腔镜下行子宫、附件、输卵管切除及卵巢囊肿剥除,3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结论:多脏器联合腹腔镜手术,既体现了切口创伤小、灵活机动、多病联治,又减少重复开支,其潜在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而易见.

    作者:徐苑苑;王双;张魁;周建兴;李天秀;庄玉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红细胞免疫功能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目的:探讨红细胞表面补体受体(CR1)、CD58抗原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发病的作用.方法:选择OSAS住院患者20例,同年龄组健康对照组15例.取清晨空腹新鲜全血3ml,测定肿瘤红细胞花环率(ECR1)代表红细胞膜CR1活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膜表面CD58表达,以此评价红细胞免疫功能在疾病发病中的调节作用.结果:OSAS患者研究组肿瘤红细胞花环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OSAS患者研究组红细胞CD58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直线相关性检验分析显示OSAS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CR1活性、CD58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红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OSAS发病机制中,尤其是免疫网络的相互作用中,具有一定的调节意义.

    作者:李艳;温雪萍;王忠慧;陈学奎;颜志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CD44v6的表达及与其分型和颅内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7例NSCLC组织标本中CD44v6的表达,以小细胞肺癌(SCLC)为对照,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CD44v6高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及颅内转移有关(P<0.05),是NSCLC颅内转移的独立风险因子.结论:检测CD44v6蛋白的表达,有可能为判断NSCLC淋巴结转移、颅内转移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徐健;顾瑜蓉;周范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胰腺囊实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形态学观察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研究胰腺囊实性肿瘤(CSTP)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6例胰腺囊实性肿瘤进行临床分析、大体观察、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hionF二步法标记,测定α-1AT、ⅥM、SYN、NSE、CK、CHA、Insulin、SMA的表达.结果:6例CSTP患者,年龄14~21岁,平均17.5岁.女性5例,男性1例.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肿块位于胰尾部4例,胰头和胰体各1例.肿瘤10 cm×9 cm×9cm~7 cm× 5 cm× 5 cm大小有纤维包膜与胰腺分隔,呈实性及囊性变区.组织学:肿瘤细胞中等大小,形态较一致,细胞间界限清楚,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无异型,肿瘤组织广泛出血坏死,可见明显乳头样结构.免疫组化:α-1AT、VIM 6例阳性,SYN、NSE 3例阳性,CK、CHA 2例阳性,Insulin、SMA阴性.结论:胰腺囊实性肿瘤(CSTP),发生于年轻人,多见于女性,男性非常少见,组织学显示实性和假乳头两种排列方式,肿瘤细胞围绕血管排列形成假乳头结构为其特征性改变,这种独特的病理学特征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肿瘤属于潜在恶性~低度恶性.

    作者:丁永玲;朱忠信;周洁;王磊;刘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分离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踝关节闭合性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分析1998年2月~2004年8月手术治疗43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9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5.6岁.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21例;旋前外旋型15例;旋前外展型7例.28例未行下胫腓联合固定.急诊手术17例;伤后3~7 d手术24例,2例为陈旧性骨折(伤后3个月手术).结果:术后随访8~35个月,平均18个月.下胫腓固定15例中,10例在术后8~12周取钉;3例因术后1~2年断钉而取出.另2例在术后2年内取钉.使用可吸收性螺钉中2例发生再分离,未固定者均未出现骨性连接和再分离.术中应力位(Mortise)发现下胫腓分离6例,外旋侧位发现3例后踝小骨片.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评分:优20例、良17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86 05%.结论:影响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有骨折类型与软组织损伤程度、术中判断与内固定物选择、下胫腓联合固定与否、陈旧性骨折及术后功能锻炼等因素.

    作者:俞瑞传;刘栋;张键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直肠类癌的内镜诊断和治疗

    直肠类癌发生于直肠粘膜内APUD(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细胞,其组织学结构像癌,具有潜在恶性的特点,但生长缓慢,临床少见.近年来文献[1,2]报道直肠类癌占胃肠道类癌的首位,可能与肠镜广泛应用有关.

    作者:周平红;姚礼庆;秦新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Rh阴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接受Rh阳性供心移植1例

    我院于2004年4月7日为1例Rh阴性B型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施行Rh阳性供心移植,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昊;王春生;洪涛;宋凯;张颖;朱仕杰;姜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