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睿;陈龙;林金祥;杨胜生;刘道明;徐驰
目的:探讨红细胞表面补体受体(CR1)、CD58抗原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发病的作用.方法:选择OSAS住院患者20例,同年龄组健康对照组15例.取清晨空腹新鲜全血3ml,测定肿瘤红细胞花环率(ECR1)代表红细胞膜CR1活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膜表面CD58表达,以此评价红细胞免疫功能在疾病发病中的调节作用.结果:OSAS患者研究组肿瘤红细胞花环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OSAS患者研究组红细胞CD58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直线相关性检验分析显示OSAS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CR1活性、CD58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红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OSAS发病机制中,尤其是免疫网络的相互作用中,具有一定的调节意义.
作者:李艳;温雪萍;王忠慧;陈学奎;颜志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研究胰腺囊实性肿瘤(CSTP)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6例胰腺囊实性肿瘤进行临床分析、大体观察、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hionF二步法标记,测定α-1AT、ⅥM、SYN、NSE、CK、CHA、Insulin、SMA的表达.结果:6例CSTP患者,年龄14~21岁,平均17.5岁.女性5例,男性1例.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肿块位于胰尾部4例,胰头和胰体各1例.肿瘤10 cm×9 cm×9cm~7 cm× 5 cm× 5 cm大小有纤维包膜与胰腺分隔,呈实性及囊性变区.组织学:肿瘤细胞中等大小,形态较一致,细胞间界限清楚,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无异型,肿瘤组织广泛出血坏死,可见明显乳头样结构.免疫组化:α-1AT、VIM 6例阳性,SYN、NSE 3例阳性,CK、CHA 2例阳性,Insulin、SMA阴性.结论:胰腺囊实性肿瘤(CSTP),发生于年轻人,多见于女性,男性非常少见,组织学显示实性和假乳头两种排列方式,肿瘤细胞围绕血管排列形成假乳头结构为其特征性改变,这种独特的病理学特征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肿瘤属于潜在恶性~低度恶性.
作者:丁永玲;朱忠信;周洁;王磊;刘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它参与到多种肾脏疾病中,如急慢性肾衰、移植后急慢性排斥反应[1].其机制涉及到细胞膜损伤、氧自由基的产生、细胞坏死和凋亡、细胞内钙超载、高能磷酸酯的耗竭、线粒体失功能、细胞内pH下降、中性粒细胞损伤与浸润等多种病理生理改变.
作者:李金锋;朱同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会厌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成人急性会厌炎的性别与年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全部采用抗生素和地塞米松或强的松治愈,无一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结论:对成人急性会厌炎应及时,首选氨苄青霉素及地塞米松或强的松治疗.对伴有呼吸困难者应作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准备.
作者:关永良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回顾分析70岁以上老年人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适应性.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128例70岁以上老年人采用EBS-40富士能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并根据需要进行活检、刷检、穿刺抽吸、防污毛刷采样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进行病理学、细胞学和细菌学检查.结果:128例患者确诊为肺癌56例(43.75%),其中鳞癌30例(53.57%),腺癌22例(39.29%),小细胞癌4例(7.14%);支气管肺部炎症病变37例(28.91%),其中30例经防污毛刷采样、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行细菌学培养,病原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0%(15例)和40%(12例);肺结核12例(9.38%),其中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3例(25%),刷检涂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找到结核杆菌分别为11例(91.67%)和5例(41.67%),病理确诊为结核性干酪样肉芽肿2例(16.67%);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2例(1.56%),肺淋巴瘤1例(0.78%).术中患者血压升高16例(12.5%),心动过速14例(10.94%),术后发热10例(7.81%),小量咯血6例(4.69%),中量咯血1例(0.78%),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70岁以上老年人接受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肺癌,肺结核的重要手段,也是支气管肺部炎症性疾病病原学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方法安全可靠,患者易于耐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温雪萍;颜志军;李艳;王忠慧;丁梅芬;张丽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凋亡机制在风湿性心脏病单纯二尖瓣狭窄(RHD MS)所致肺动脉高压(PH)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缺口末端DNA标记技术检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重度肺动脉高压者肺动脉活检标本,检测肺动脉血管壁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RHD患者肺动脉的结构发生明显改建,RHD及对照组肺动脉内都有增殖与凋亡的细胞,但RHD组增殖细胞多而凋亡细胞明显减少.bcl-2在RHD组中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bax在对照组中的表达高于RHD组.结论:在肺血淤滞、缺氧等因素作用下,bcl-2和bax两种基因表达比例发生变化,使肺动脉壁细胞凋亡减少,造成细胞堆积,参与引起肺血管结构改建,从而参与导致肺动脉高压.
作者:杨成;赵强;夏利民;王宜青;陈安清;王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本文探讨子宫肉瘤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产科1993年1月~2004年3月11年期间20例子宫肉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并追踪随访.结果:随访率75%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3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子宫增大,阴道异常出血,腹胀或腹痛.MRI对于确诊具有优越性.病理类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其次为临床分期.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出现子宫增大,伴阴道异常出血,腹胀或腹痛症状要警惕子宫肉瘤可能,MRI对于术前诊断具有优越性.
作者:阿瓦古丽;杨丹;韩立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对采用半月节穿刺射频热凝术治疗358例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及产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采用侧方入路或前侧入路穿刺半月节进行射频热凝术治疗,效果欠佳者加用眶下孔或颏孔射频治疗,对合并第Ⅰ支痛的加用眶上孔射频治疗.结果:术后疗效优258例(占72%),良72例(占20%),无效28例(占8%),总有效率为92%.共285例随访3个月~5年.1年内复发16例(5.6%);2年内复发25例(8.8%);5年内复发29例(10.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顽固性三叉神经痛采用半月节穿刺温控射频治疗的效果满意,加用外周支组合治疗可提高疗效,该方法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孙为群;王国栋;韩韬;丁峰;曲元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东菱克栓酶为主治疗和川芎嗪+胞二磷胆碱为主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所获数据采用x2检验和t检验.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4%,对照组有效率80.2%,两组基本痊愈和显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P<0.05).结论: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肯定,能明显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减少了并发症和后遗症,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薛建中;陆建明;周厚广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血透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分别把接受促血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的16例血透患者与不接受EPO治疗的9例血透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降压治疗,对照组则给予钙通道阻滞剂或加用α-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前及6个月后分别测定EPO浓度及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应用ACEI组Hb及血清EPO浓度明显下降.结论:ACEI可导致血透患者EPO浓度及Hb水平的下降,影响EPO的疗效.
作者:周盾;贾艳秋;孙洞箫;冯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急性心包填塞是心脏手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及时,可导致患者死亡.本文就心脏手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予以讨论.
作者:王文睿;陈龙;林金祥;杨胜生;刘道明;徐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CD44v6的表达及与其分型和颅内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7例NSCLC组织标本中CD44v6的表达,以小细胞肺癌(SCLC)为对照,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CD44v6高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及颅内转移有关(P<0.05),是NSCLC颅内转移的独立风险因子.结论:检测CD44v6蛋白的表达,有可能为判断NSCLC淋巴结转移、颅内转移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徐健;顾瑜蓉;周范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组织内的局限性肿块,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内分泌腺疾病.据上海市普查资料统计,其发病率男性为612/10万;女性为2501/10万[1].能被触及的甲状腺结节约为4%~7%,女性比男性多10~20倍,其中多发性结节是单发性结节的3倍左右[2].朱明炜等综合分析了国内2299例甲状腺结节的手术病理报告,发现其中以甲状腺腺瘤为多,达64.4%;其次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占22%;再次为甲状腺癌,约10.6%;另有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约占3%[3].
作者:张惠健;张轶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10月~2004年12月PEG/PEJ共治疗16例患者,其中15例行PEG胃肠营养;1例行PEG胃肠减压加PEJ小肠内营养.结果:手术成功率100%.3/16例次出现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1/16例次出现造瘘口出血.1/16例次出现造瘘管滑脱导致堵塞.所有患者造瘘管置入后营养迅速恢复,停止静脉补液.16例患者随访1~38个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EG/PEJ是作为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替代鼻饲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并发症少.
作者:梁正;姚礼庆;徐南飞;夏加增;孙晓光;周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淋巴管脂肪复合组织移植在治疗阻塞性淋巴水肿中的作用.方法:单侧阻塞性淋巴水肿患者1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以及术后半年进行肢体周径测定、同位素淋巴管造影检查.5例应用大隐静脉淋巴管复合组织结合负压抽吸治疗(A组),5例行单纯肢体淋巴水肿负压抽吸治疗(B组).结果:A组术后2周肢体周径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半年后肢体周径与术前比较亦明显改善(P<0.05);而术后2周与术后半年的肢体周径无明显变化(P>0.05).同位素淋巴管造影显示淋巴回流有不同程度改善.B组肢体周径半年内改善较明显,但淋巴回流改善不明显.结论:采用带蒂大隐静脉淋巴管复合组织瓣移植结合负压抽吸治疗单侧肢体继发性淋巴水肿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施越冬;张学军;徐剑炜;顾建英;亓发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999~2003年我科用VATS治疗42例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性气胸38例,血气胸4例;右侧23例,左侧18例,双侧1例;首次发作的2例,2次发作12例,3次以上发作8例;手术方式均为松解胸膜粘连+切除或闭合大疱+胸膜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术中出血30~120ml,术后胸腔引流量267±96ml,均未输血,平均住院时间6.7 d,各例均能早期起床活动,术后X线胸片显示肺部无气胸征象.随访10~24个月无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及符合美学要求等优点.手术成功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彻底处理肺大疱和胸膜固定术.
作者:管宏俊;陈云琦;陈光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单纯性血尿患儿开展尿微量蛋白系列检测的意义,探讨其在单纯性血尿患儿肾活检时机选择中的参考作用.方法:回顾分析82例单纯性血尿住院病例,检测患者尿微量蛋白系列:尿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所有患者均进行肾活检.对IgA肾病组和薄基底膜病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82例单纯性血尿患儿中薄基底膜病52例(63.4%),IgA肾病18例(22%),IgA肾病组尿微量蛋白系列总阳性率高于薄基底膜病组,但无显著性.两组间ALB、IgG、TRF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IgG有显著差异(P<0.01);ALB、TRF无差异;NAG、RBP阳性率和数值比较无差异.结论:在单纯性血尿患儿中尿微量蛋白有明显升高,特别是IgG升高时,提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严重,应尽早建议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以便早期干预治疗.
作者:方晓燕;曹琦;徐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动脉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总结42例主动脉弓动脉瘤患者手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情况,分析其原因及治疗效果,并与42例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置换术(Bentall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42例主动脉弓动脉瘤患者,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12例,其中单纯肺部并发症7例,同时并发其它脏器病变5例.经过治疗,绝大多数患者情况改善,其中37例康复出院,5例死亡,死亡率11.9%.结论:降低主动脉弓动脉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主要在于对术前高危因素的重视及术中、术后积极的防治措施.
作者:赵东;王春生;洪涛;丁文军;杨守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前肝脏病变的影像诊断中,除超声(ultrasound,US)检查外,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CT和MRI机已发展成为多螺旋CT(64层/周扫描)与高场强MRI机(3T),其扫描速度、组织对比度和空间分辨率均显著改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明显提高,在肝癌(主要是小肝癌[≤3.0 cm]和微小肝癌[≤1.0 cm])的诊治和随访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3].
作者:曾蒙苏;严福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在食管平滑肌瘤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我院在2000年1月~2004年12月共施行电视胸腔镜食管平滑肌瘤切除术8例.术前均经胃镜及食道X线钡餐造影确诊为食管中下段平滑肌瘤.结果:8例患者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胸患者,无死亡患者及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均证实为食管平滑肌瘤.结论:胸腔镜下行食管平滑肌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术式.
作者:冷云华;夏洪;施向荣;姚宇清;季灿平;陈宏俊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