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肿瘤CT和MRI诊断与鉴别

曾蒙苏;严福华

关键词:肝肿瘤, 诊断与鉴别,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微小肝癌, 算机断层扫描, 空间分辨率, 磁共振成像, 影像诊断, 随访工作, 扫描速度, 检查技术, 肝脏病变, 准确性, 无创性, 特异性, 敏感性, 高场强, 多螺旋, 对比度, 组织
摘要:目前肝脏病变的影像诊断中,除超声(ultrasound,US)检查外,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CT和MRI机已发展成为多螺旋CT(64层/周扫描)与高场强MRI机(3T),其扫描速度、组织对比度和空间分辨率均显著改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明显提高,在肝癌(主要是小肝癌[≤3.0 cm]和微小肝癌[≤1.0 cm])的诊治和随访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3].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816例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造影剂肾病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造影剂肾病危险因素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7月~2005年3月期间住院的816例接受PCI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资料,回顾分析造影剂肾病各危险因素的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均应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结果:816例患者中,男性572例,女性244例;平均年龄63.5±11.6岁;肾功能不全61例(7.5%),糖尿病90例(11.0%),既有糖尿病又有肾功能不全11例(1.34%),充血性心衰55例(6.7%),用大剂量造影剂208例(25.5%),老年人397例(48 7%),蛋白尿(>2g/d)11例(1.3%),高血压407例(49.9%),高脂血症154例(18.9%),高尿酸血症69例(8.5%).816例患者中无上述危险因素者共147例(18.0%),存在1项危险因素者296例(36.4%),存在2项危险因素者232例(28.4%),存在3项危险因素者104例(12.7%),存在4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37例(4.5%),老年病人肾功能不全和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老年人(P<0.05),肾功能不全组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5).结论:行冠脉造影和PCI术的患者,存在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十分普遍,早期给予积极而有效的预防措施十分必要.

    作者:吉俊;丁小强;邹建洲;方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胆道术后胆漏的原因和防治(附10例报告)

    目的:总结胆道术后胆漏的原因、预防和治疗经验,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例各种类型的胆漏资料.结果:10例胆漏(男7例,女3例)中有8例经非手术引流后治愈,2例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充分引流是胆道术后胆漏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彭保国;童洪飞;刘厚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改良Muscle-Sparing剖胸切口在治疗周围型肺部肿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Muscle-Sparing(MS)切口在治疗周围型肺部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1年4月~2004年5月,应用此切口治疗周围型肺部肿块共62例,另选择同期月常规切口行肺部手术者62例为对照(SP),对两组病例的开关胸时间、手术时间、术野面积等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均无大出血、肺不张、肺部感染、胸腔感染或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平均开胸时间:改良MS组11min,SP组13 min;平均关胸时间:改良MS组14 min,SP组22 min ;施行肺叶切除术时,改良MS组术中操作时间平均为142 min,长于SP组;改良MS组术后引流量平均为550ml,少于SP组;改良MS组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7.8 d,短于SP组.结论:只要注意病例的选择,对肺楔形切除术和中、下肺叶切除术,改良Muscle-sparing切口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具有美观、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范虹;王群;蒋伟;徐松涛;郭卫刚;冯明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流式细胞术分析卵巢癌患者术前术后免疫功能的变化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术前术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卵巢良性肿瘤和卵巢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液中CD4、CD8、CD56、CD16的变化.结果:卵巢癌患者术前、术后免疫功能有差异.结论:细胞减灭术有利于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晓慧;彭芝兰;杨永秀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子宫肉瘤的临床分析(附20例报告)

    目的:本文探讨子宫肉瘤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产科1993年1月~2004年3月11年期间20例子宫肉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并追踪随访.结果:随访率75%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3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子宫增大,阴道异常出血,腹胀或腹痛.MRI对于确诊具有优越性.病理类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其次为临床分期.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出现子宫增大,伴阴道异常出血,腹胀或腹痛症状要警惕子宫肉瘤可能,MRI对于术前诊断具有优越性.

    作者:阿瓦古丽;杨丹;韩立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巨大阑尾黏液囊肿1例报告

    1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56岁,因右下腹间隙性疼痛5年加重48h急诊入院.体检:急性痛苦面容,T38.8℃,P 84次/min,BP135/75 mmHg.

    作者:王建球;陈跃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N-去硫酸肝素对胃癌血管生成及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N-去硫酸肝素对人胃癌裸鼠模型肿瘤生长抑制、血管生成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胃癌皮下移植裸鼠模型,随机分成4组.移植1周后,分别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卡铂(5 mg·kg-1·d-1),N-去硫酸肝素(10 mg·kg-1·d-1),及卡铂(5 mg·kg-1·d-1)与N-去硫酸肝素(10 mg·kg-1·d-1),每周3次,共3周.第7周处死动物,测量肿瘤大小与重量、抑瘤率、微血管密度(MVD)、胃癌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对照组、卡铂组、N-去硫酸肝素组、卡铂与N-去硫酸肝素联合组的肿瘤重量(mg)分别为1750.4±144.2、1655.0±157.4、1118.0±116.2与725.6±130.0,抑瘤率分别为5.6%、36.1%和58.5%.MVD分别为14.8±4.5、13.2±4.1、3.8±1.7与3.4±1.8.凋亡指数分别为1.37±0.19、3.85±0.22、11.81±2.9与18.85±3.24.与对照组、卡铂组相比,N-去硫酸肝素组、卡铂与N-去硫酸肝素联合组的胃癌生长、微血管密度明显抑制,细胞凋亡明显增高.结论:N-去硫酸肝素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N-去硫酸肝素无明显出血等不良反应.

    作者:陈金联;陈维雄;朱金水;陈尼维;罗小蓉;耿建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腹腔镜和手辅助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DR)的理想治疗手段.由于尸肾来源匮乏,活体供肾移植的比例逐年增加.与尸肾移植相比,活体供肾移植的植肾功能和存活率均优于尸肾移植,人/肾存活率高,对病人和移植物长期存活有利.

    作者:孙立安;朱同玉;王国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在烧伤整形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烧伤后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新的修复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4年16例26个部位深度烧伤及烧伤后期瘢痕整形患者的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手术效果.结果:复合皮成活良好,成活率95%以上,外观及功能接近正常皮肤,取得良好效果.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可有效保证移植部位外观及功能,减轻供皮区瘢痕.

    作者:李卫;陆平言;吴晓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14例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的误诊原因,提高对甲减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对误诊的14例甲减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误诊病种及主要相关实验室检查资料作比较分析,并针对每一种误诊病种分析误诊原因.结果:14例甲减患者误诊为贫血5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结核性心包炎各2例,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慢性肝炎、单纯甲状腺肿、风湿性心脏病各1例.结论:甲减误诊原因主要是对本病认识不足、思维局限,对病情进展缺乏全面、深入分析和整体观念,满足于个别症状和体征酷似其他疾病的诊断而误诊.

    作者:张敏;李琴;李琼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CT引导经肺穿刺活检临床体会

    在临床工作中,有一些肺部占位病变经抗炎、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痰脱落细胞学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获得明确诊断,且无浅表淋巴结转移的表现,此时通过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于明确病理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湘农;刘华煌;林朝晖;李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多发性硬化患者中乙肝病毒感染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其它神经科疾病、非神经科疾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乙肝标志物的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65例多发性硬化患者,71例其它神经科疾病患者和42例非神经科疾病患者分成3组,每例患者各取血液和脑脊液2 ml,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和脑脊液中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统计各组的阳性率并进行分析.结果:血清中多发性硬化组的乙肝总感染率,HBeAb和HBeAg阳性率以及HBsAg、HBeAg和HBcAb同时阳性的比例高于其它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脑脊液中三组各有8例,11例和4例患者有乙肝标志物阳性,不仅有乙肝抗体成分,也有抗原成分,但3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乙肝病毒与多发性硬化是否相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毛悦时;乔健;吕传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干细胞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它参与到多种肾脏疾病中,如急慢性肾衰、移植后急慢性排斥反应[1].其机制涉及到细胞膜损伤、氧自由基的产生、细胞坏死和凋亡、细胞内钙超载、高能磷酸酯的耗竭、线粒体失功能、细胞内pH下降、中性粒细胞损伤与浸润等多种病理生理改变.

    作者:李金锋;朱同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维A酸治疗伴色素沉着的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维胺酯胶囊口服合并0.025%维A酸霜外用治疗伴色素沉着的脂溢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对不同剂量的维胺脂胶囊口服其临床疗效进行了比较.方法:117例伴色素沉着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A、B和C 3组.A、B两组为治疗组,口服维胺酯胶囊并外用0.025%维A酸霜治疗,同时口服杞菊地黄丸、VitC;但在治疗1个月后,A组口服维胺酯胶囊剂量减少,B组维持原剂量不变.C组为对照组,仅口服杞菊地黄丸、VitC等一般药物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评价各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A组与B组临床疗效均优于C组(P<0.05);A组与B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维A酸治疗组局部出现紧崩感及潮热感,能耐受.117例患者均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维胺酯胶囊口服合并0.025%维A酸霜外用治疗伴异常色素沉着的脂溢性皮炎患者疗效肯定,耐受性好.

    作者:王侃;吴惠琍;秦立模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髋关节翻修成形术的骨缺损处理原则

    髋关节翻修术的目标是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但由于摩擦以及摩擦碎屑和炎症引起的严重骨溶解,使置入假体初期稳定性和解剖关系的恢复受到影响.

    作者:林建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肝移植病人的营养支持分析

    目的:探讨制定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以提高肝移植病人的手术耐受力和促进术后的恢复.方法:对3例肝移植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状况和营养支持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各自代谢特点,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在术后早期1~3 d采用全肠外营养(TPN),并辅以人血白蛋白以维持血浆白蛋白水平;在术后3~4 d开始肠内营养(EN)结合肠外营养(PN),并逐渐过渡为完全经口饮食.结果:3例病人随访10个月,一般情况良好.结论:术前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可提高手术耐受力.术后视肝功能恢复程度,进行肠外营养(PN),适当控制营养供给量,当肝功能恢复后,应尽早开始EN,可辅以PN,并尽快过渡到完全经口饮食.

    作者:邵春海;干兆琴;徐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情况的初步调查

    目的:明确社区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率及其严重程度.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市某社区40岁以上居民进行肺功能测定和居民一般情况、COPD临床症状和危险因素等的调查.结果:共调查624例,COPD患者65例,患病率为10.4%.其中早期患者占72.3%,有临床症状者占18.5%.COPD患者中风的患病率显著高于肺功能正常的居民(12.3%vs.2.7%,P<0.05).结论:该社区COPD患病率较高,以早期患者为主,部分无呼吸道症状的居民中已有不同程度的气流阻塞存在.社区全科医师应加强居民肺功能的监测.

    作者:江孙芳;祝墡珠;周云;阮美娟;陆嘉;孙宇;曾恒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分离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踝关节闭合性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分析1998年2月~2004年8月手术治疗43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9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5.6岁.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21例;旋前外旋型15例;旋前外展型7例.28例未行下胫腓联合固定.急诊手术17例;伤后3~7 d手术24例,2例为陈旧性骨折(伤后3个月手术).结果:术后随访8~35个月,平均18个月.下胫腓固定15例中,10例在术后8~12周取钉;3例因术后1~2年断钉而取出.另2例在术后2年内取钉.使用可吸收性螺钉中2例发生再分离,未固定者均未出现骨性连接和再分离.术中应力位(Mortise)发现下胫腓分离6例,外旋侧位发现3例后踝小骨片.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评分:优20例、良17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86 05%.结论:影响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有骨折类型与软组织损伤程度、术中判断与内固定物选择、下胫腓联合固定与否、陈旧性骨折及术后功能锻炼等因素.

    作者:俞瑞传;刘栋;张键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10月~2004年12月PEG/PEJ共治疗16例患者,其中15例行PEG胃肠营养;1例行PEG胃肠减压加PEJ小肠内营养.结果:手术成功率100%.3/16例次出现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1/16例次出现造瘘口出血.1/16例次出现造瘘管滑脱导致堵塞.所有患者造瘘管置入后营养迅速恢复,停止静脉补液.16例患者随访1~38个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EG/PEJ是作为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替代鼻饲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并发症少.

    作者:梁正;姚礼庆;徐南飞;夏加增;孙晓光;周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腹腔镜结合阴道B超早期诊治异位妊娠2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合阴道B超早期诊治异位妊娠原因,以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对2003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20例腹腔镜下治疗的异位妊娠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异位妊娠中早期未破裂输卵管妊娠12例,陈旧性异位妊娠4例,宫角妊娠2例,输卵管流产2例,均在腹腔镜下手术治愈.结论:应用腹腔镜能早期诊治输卵管妊娠,降低异位妊娠病灶破裂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作者:吴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