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腺囊实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形态学观察

丁永玲;朱忠信;周洁;王磊;刘爽

关键词:胰腺囊实性肿瘤,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通过病例分析研究胰腺囊实性肿瘤(CSTP)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6例胰腺囊实性肿瘤进行临床分析、大体观察、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hionF二步法标记,测定α-1AT、ⅥM、SYN、NSE、CK、CHA、Insulin、SMA的表达.结果:6例CSTP患者,年龄14~21岁,平均17.5岁.女性5例,男性1例.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肿块位于胰尾部4例,胰头和胰体各1例.肿瘤10 cm×9 cm×9cm~7 cm× 5 cm× 5 cm大小有纤维包膜与胰腺分隔,呈实性及囊性变区.组织学:肿瘤细胞中等大小,形态较一致,细胞间界限清楚,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无异型,肿瘤组织广泛出血坏死,可见明显乳头样结构.免疫组化:α-1AT、VIM 6例阳性,SYN、NSE 3例阳性,CK、CHA 2例阳性,Insulin、SMA阴性.结论:胰腺囊实性肿瘤(CSTP),发生于年轻人,多见于女性,男性非常少见,组织学显示实性和假乳头两种排列方式,肿瘤细胞围绕血管排列形成假乳头结构为其特征性改变,这种独特的病理学特征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肿瘤属于潜在恶性~低度恶性.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CU可调节人工晶体的初步观察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植入Humanoptics 1CU可调节人工晶体的视觉效果.方法:39例(46眼)白内障或半透明晶体超声乳化术后植入1CU可调节人工晶体,分别在术后第1 d、第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观察远近视力、晶体居中情况、后囊膜混浊情况、近点距离和眩光、光晕、复视等.结果:术后早期角膜透明,前房反应不明显.整个随访过程中后囊膜透明,晶体居中,眼压正常,角膜散光情况与术前无明显差别.54.4%的裸眼视力≥0.7,63.1%的裸眼近视力≥0.7.100%患者对手术后视力满意,没有眩光、光晕、复视等现象.结论:1CU可调节人工晶体可以提供一定范围内预期远近视力,近期效果满意,但也存在有待改进的不足.

    作者:袁非;黎蕾;王历阳;严翔;陈旭;袁源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血透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血透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分别把接受促血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的16例血透患者与不接受EPO治疗的9例血透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降压治疗,对照组则给予钙通道阻滞剂或加用α-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前及6个月后分别测定EPO浓度及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应用ACEI组Hb及血清EPO浓度明显下降.结论:ACEI可导致血透患者EPO浓度及Hb水平的下降,影响EPO的疗效.

    作者:周盾;贾艳秋;孙洞箫;冯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合并糖尿病对冠脉搭桥手术近期结果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人与非糖尿病人冠脉搭桥手术术前、术后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糖尿病人行冠脉搭桥手术的高危因素、效果和风险.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月行冠脉搭桥手术1469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人(A组)375例,非糖尿病人(B组)1094例.比较两组病人的术前情况:年龄,性别构成,既往史,冠脉病变程度,左室EF值;术中情况:术中合并瓣膜手术、室壁瘤切除和IABP使用情况,使用动脉桥和静脉桥数;术后情况:术后近期引流量,未输血率,监护室时间和术后总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死亡率,房颤发生率,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心衰;围手术期情况:围手术期心梗,出血重新开胸止血,胸骨裂开重新清创缝合以及下肢伤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结果:2型糖尿病组(A组)IABP使用率,平均搭桥数平均引流量,监护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死亡率,二次开胸止血,术后发生房颤,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中风发生率,心衰发生率,围手术期心梗发生率,略大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1),胸骨裂开重新固定率,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A组明显大于B组(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冠脉搭桥手术,具有较高的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夏利民;赵强;王宜青;杨成;刘岚;孙勇新;朱丹;刘子雄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20例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肺叶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20名中度以上COPD肺癌患者进行静态肺功能评估,并行适当的围手术期处理,研究其对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结果:3例术后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12例哮喘发作予支气管扩张药并静脉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缓解,8例术后早期即给予口鼻面罩支持,所有患者术后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呼吸减退的COPD肺癌患者并非外科手术的绝对禁忌症,术前锻炼和围手术期无创正压通气(NPPV)支持有助于术后呼吸功能的锻炼和康复.

    作者:吴新天;张胜辉;王轶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816例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造影剂肾病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造影剂肾病危险因素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7月~2005年3月期间住院的816例接受PCI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资料,回顾分析造影剂肾病各危险因素的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均应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结果:816例患者中,男性572例,女性244例;平均年龄63.5±11.6岁;肾功能不全61例(7.5%),糖尿病90例(11.0%),既有糖尿病又有肾功能不全11例(1.34%),充血性心衰55例(6.7%),用大剂量造影剂208例(25.5%),老年人397例(48 7%),蛋白尿(>2g/d)11例(1.3%),高血压407例(49.9%),高脂血症154例(18.9%),高尿酸血症69例(8.5%).816例患者中无上述危险因素者共147例(18.0%),存在1项危险因素者296例(36.4%),存在2项危险因素者232例(28.4%),存在3项危险因素者104例(12.7%),存在4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37例(4.5%),老年病人肾功能不全和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老年人(P<0.05),肾功能不全组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5).结论:行冠脉造影和PCI术的患者,存在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十分普遍,早期给予积极而有效的预防措施十分必要.

    作者:吉俊;丁小强;邹建洲;方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胆道术后胆漏的原因和防治(附10例报告)

    目的:总结胆道术后胆漏的原因、预防和治疗经验,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例各种类型的胆漏资料.结果:10例胆漏(男7例,女3例)中有8例经非手术引流后治愈,2例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充分引流是胆道术后胆漏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彭保国;童洪飞;刘厚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14例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的误诊原因,提高对甲减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对误诊的14例甲减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误诊病种及主要相关实验室检查资料作比较分析,并针对每一种误诊病种分析误诊原因.结果:14例甲减患者误诊为贫血5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结核性心包炎各2例,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慢性肝炎、单纯甲状腺肿、风湿性心脏病各1例.结论:甲减误诊原因主要是对本病认识不足、思维局限,对病情进展缺乏全面、深入分析和整体观念,满足于个别症状和体征酷似其他疾病的诊断而误诊.

    作者:张敏;李琴;李琼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维A酸治疗伴色素沉着的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维胺酯胶囊口服合并0.025%维A酸霜外用治疗伴色素沉着的脂溢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对不同剂量的维胺脂胶囊口服其临床疗效进行了比较.方法:117例伴色素沉着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A、B和C 3组.A、B两组为治疗组,口服维胺酯胶囊并外用0.025%维A酸霜治疗,同时口服杞菊地黄丸、VitC;但在治疗1个月后,A组口服维胺酯胶囊剂量减少,B组维持原剂量不变.C组为对照组,仅口服杞菊地黄丸、VitC等一般药物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评价各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A组与B组临床疗效均优于C组(P<0.05);A组与B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维A酸治疗组局部出现紧崩感及潮热感,能耐受.117例患者均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维胺酯胶囊口服合并0.025%维A酸霜外用治疗伴异常色素沉着的脂溢性皮炎患者疗效肯定,耐受性好.

    作者:王侃;吴惠琍;秦立模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妇科联合胆囊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妇科联合胆囊腹腔镜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8例患子宫肌瘤、子宫脱垂、卵巢肿瘤、异位妊娠合并结石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多脏器腹腔镜手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8例患者全部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55例在腹腔镜下行子宫、附件、输卵管切除及卵巢囊肿剥除,3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结论:多脏器联合腹腔镜手术,既体现了切口创伤小、灵活机动、多病联治,又减少重复开支,其潜在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而易见.

    作者:徐苑苑;王双;张魁;周建兴;李天秀;庄玉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方法:2002年7月~2004年7月,采用右腋下小切口(3.5~8.0cm)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92例,年龄10个月~63岁(平均32.7±12.4岁);体重7~67 kg(平均36.3±15.4 kg).先天性心脏病患者73例,其中房间隔缺损22例,室间隔缺损35例,肺动脉瓣狭窄6例,法洛四联症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10例,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8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7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9例,其中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12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6例,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1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0例.结果:全组死亡2例,死亡率2.2%.随访1~20个月,90例患者恢复良好,切口瘕痕小且隐蔽,无胸骨畸形.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可行,适用于大多数心内直视手术;其操作简便、创伤小、显露好、恢复快、瘢痕小、切口美观,是安全的治疗方式.

    作者:刘兵;汪钢;王伟宪;杨学永;王振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主动脉弓动脉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动脉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总结42例主动脉弓动脉瘤患者手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情况,分析其原因及治疗效果,并与42例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置换术(Bentall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42例主动脉弓动脉瘤患者,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12例,其中单纯肺部并发症7例,同时并发其它脏器病变5例.经过治疗,绝大多数患者情况改善,其中37例康复出院,5例死亡,死亡率11.9%.结论:降低主动脉弓动脉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主要在于对术前高危因素的重视及术中、术后积极的防治措施.

    作者:赵东;王春生;洪涛;丁文军;杨守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胆道再手术33例分析

    胆道再手术是普通外科临床较为突出和特殊的问题.本文结合33例胆道再手术病例对基层医院胆道再手术的原因以及如何降低再手术率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林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胰腺囊实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形态学观察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研究胰腺囊实性肿瘤(CSTP)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6例胰腺囊实性肿瘤进行临床分析、大体观察、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hionF二步法标记,测定α-1AT、ⅥM、SYN、NSE、CK、CHA、Insulin、SMA的表达.结果:6例CSTP患者,年龄14~21岁,平均17.5岁.女性5例,男性1例.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肿块位于胰尾部4例,胰头和胰体各1例.肿瘤10 cm×9 cm×9cm~7 cm× 5 cm× 5 cm大小有纤维包膜与胰腺分隔,呈实性及囊性变区.组织学:肿瘤细胞中等大小,形态较一致,细胞间界限清楚,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无异型,肿瘤组织广泛出血坏死,可见明显乳头样结构.免疫组化:α-1AT、VIM 6例阳性,SYN、NSE 3例阳性,CK、CHA 2例阳性,Insulin、SMA阴性.结论:胰腺囊实性肿瘤(CSTP),发生于年轻人,多见于女性,男性非常少见,组织学显示实性和假乳头两种排列方式,肿瘤细胞围绕血管排列形成假乳头结构为其特征性改变,这种独特的病理学特征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肿瘤属于潜在恶性~低度恶性.

    作者:丁永玲;朱忠信;周洁;王磊;刘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成人急性会厌炎(附72例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会厌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成人急性会厌炎的性别与年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全部采用抗生素和地塞米松或强的松治愈,无一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结论:对成人急性会厌炎应及时,首选氨苄青霉素及地塞米松或强的松治疗.对伴有呼吸困难者应作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准备.

    作者:关永良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空气胃张力计在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空气胃张力计在失血性休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失血性休克病人入外科ICU后给予积极复苏治疗,用空气胃张力计来测定24h的胃粘膜pH值(pHi),同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资料.结果:空气胃张力计可连续自动测量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平衡时间短,不需要特定的血气分析仪;存活组和死亡组病人入ICU后24h内pHi值有极显著性差异(7.38±0.09vs7 25±0.07,P<0.01);pHi≤7.32的病人的死亡率明显高于pHi>7.32的病人(48%vs 10%,P<0.01).结论:空气胃张力计使用方便,其测得的pHi可作为早期评估休克复苏效果的良好指标.

    作者:徐亚军;管向东;陈娟;曹云开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凋亡机制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凋亡机制在风湿性心脏病单纯二尖瓣狭窄(RHD MS)所致肺动脉高压(PH)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缺口末端DNA标记技术检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重度肺动脉高压者肺动脉活检标本,检测肺动脉血管壁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RHD患者肺动脉的结构发生明显改建,RHD及对照组肺动脉内都有增殖与凋亡的细胞,但RHD组增殖细胞多而凋亡细胞明显减少.bcl-2在RHD组中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bax在对照组中的表达高于RHD组.结论:在肺血淤滞、缺氧等因素作用下,bcl-2和bax两种基因表达比例发生变化,使肺动脉壁细胞凋亡减少,造成细胞堆积,参与引起肺血管结构改建,从而参与导致肺动脉高压.

    作者:杨成;赵强;夏利民;王宜青;陈安清;王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手术部位选择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比较在鼻烟窝与前臂部位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应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54例自体动静脉内瘘中,鼻烟窝动静脉内瘘192例(54.2%),前臂动静脉内瘘162例(45.8%);鼻烟窝和前臂内瘘患者的平均血管吻合口内径,透析时的平均血流量,内瘘的平均成熟时间,内瘘用于透析的平均时间,内瘘4周、1年、2年和3年通畅率,血栓形成和窃血综合征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前臂内瘘患者动脉瘤的发生率和肿胀手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鼻烟窝内瘘显著增加.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为血液透析的佳选择;鼻烟窝内瘘较前臂内瘘有更多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汪年松;乔勇;薛勤;盛晓华;范瑛;俞岗;崔勇平;唐令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经口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在急性肺栓塞合并低氧血症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经口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栓塞合并低氧血症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例确诊的肺栓塞患者在给予抗凝、解痉、消炎等对症处理的同时,经口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纠正低氧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无创通气治疗后1 d,患者的PaO2、呼吸频率和心率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3 d后PaO2、呼吸频率和心率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上述数值较治疗后1 d有进一步的改善,特别是治疗3 d后的PaO2较治疗1 d后数值有进一步的改善(P<0.01).结论:无创通气应用于急性肺栓塞伴低氧血症者可以明显纠正低氧血症,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减少心肺意外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林群英;陈挺剑;戴文森;林庆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横断面调查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059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2型糖尿病MAU的发生率为12.84%.MAU危险因素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MAU与糖尿病发病时间、收缩压、胆固醇、血肌酐呈明显的独立正相关,而与年龄、BMI、DBP、FBG、HbA1c、BUN、UA等无明显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MAU的发生率为12.84%,糖尿病发病时间、收缩压、胆固醇、血肌酐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MAU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闻杰;陆志强;殳雪怡;滕香宇;谭燕;杨永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门诊风湿病就诊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和分析

    目的:了解风湿科门诊的常见病种、发病危险因素和诊治状况等.方法:对2005年7月18日~7月27日就诊于中山医院风湿科门诊的98例患者以问卷的形式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就诊患者以中年者居多,职业多为工人,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类风关)比例在一半以上.患者多在就诊后2年应用改变病情药物(DMARDs).痛风患者以工人、科研工作者、经商者居多.类风关患者平均在关节痛出现3年后服用DMARDs,有81.48%的患者服用该类药物,其中绝大多数患者服用甲氨蝶呤(MTX),其次为MTX与青霉胺或与柳氮磺胺吡啶联合用药.类风关患者HAQ分值高.结论:风湿疾病的疾病谱较前有所改变,痛风成为常见病种.DMARDs的应用率较广,但未被早期应用.风湿疾病中以类风关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较差,痛风者相对较好.

    作者:薛如意;姜林娣;于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