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采收期山茱萸总有机酸的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陈磊磊;陈随清;王静

关键词:山茱萸, 总有机酸, 电位滴定法
摘要:山茱萸是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除去果核的干燥成熟果肉[1],主产于我国的河南、浙江、陕西等省,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为常用中药材.现代研究证明:山茱萸中含有多种成分,如环烯醚萜苷类、有机酸类、鞣质类、多糖、氨基酸、维生素及矿质元素等.其中有机酸种类多、含量丰富,如熊果酸、齐墩果酸等[2].目前发现多种有机酸均有生理活性,如齐墩果酸具有清热、保肝、消炎、抑菌、强心、利尿等作用[3].研究不同采收期山茱萸总有机酸含量变化,可以为山茱萸佳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
世界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痹痛灵颗粒对肺痹类风湿性关节炎肺组织IL-17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痹痛灵颗粒对胶原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肺组织微血管密度及IL-17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胶原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测量微血管密度,实时荧光PCR法测量肺组织IL-17 mRNA表达量,评价痹痛灵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肺组织血管新生的作用机理.结果:痹痛灵颗粒可降低造模大鼠肺组织微血管密度,下调IL-17 mRNA过量表达.结论:痹痛灵颗粒对胶原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肺组织血管新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下调IL-17 mRNA高表达有关.

    作者:樊任珠;汪悦;徐建亚;桑锋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谷云飞治疗克罗恩病肛瘘经验

    谷云飞教授从事结直肠外科临床工作近30载,擅长诊治肛肠科疑难杂症,在中西医结合诊治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肛瘘方面有独到见解.笔者随师学习期间,亲聆教诲,受益良多,现将谷教授诊治克罗恩病肛瘘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王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浅谈留针的时效关系

    针灸效应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其中时间条件是影响针灸效应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1],尤以留针时间与疗效的关系甚为密切.留针是针刺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指进针并行针施术后,将针留置经穴内以加强针感和发挥针刺的持续作用增强针刺效应的一种方法.作为针刺治疗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能否正确掌握留针的时间,寻求佳的留针时限,将直接影响着针灸治疗的疗效,恰当的留针时间无疑能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是,不恰当的留针却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探讨留针时间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意义重大.

    作者:陈钰;寇晓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痰饮病的辨治

    痰与饮都是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致津液气化失常,因而水湿停聚,凝结于机体而形成的病理产物.痰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是指呼吸道的分泌物,咳吐出的痰液,广义是指体内的津液不循常道逐渐积聚,停积在体内的经络、脏腑各处,表现为不同的症候,水聚成饮,饮凝而成痰.痰主要是由于外感、内伤等引起肺脾肾等脏腑的气化功能障碍,三焦水道通调失常,导致体内津液代谢紊乱,影响津液的正常输布或排泄,以致体内津液停聚而形成.痰本身是一种病理产物,但在形成之后,又成为致病因素,损伤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损害人体,发生疾病.痰可随气升降,病及不同脏腑经络或滞留于机体某些部位,表现为多种临床征象.

    作者:开赛尔江·太外库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慢性肝炎脾阴虚证证治初探

    阴虚是慢性肝炎的常见证候之一,临床辨治非常棘手.我们通过理论学习和临床观察,认为其中脾阴虚证相当常见.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不仅伤及脾气,也易损及脾阴.但肝病相关文章书籍多述及肝肾阴虚或脾气虚,很少提及脾阴虚.为引起同道关注,抛砖引玉,就慢性肝炎脾阴虚证的因机证治初探如下.

    作者:马冠军;胡浩;牛海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不同采收期山茱萸总有机酸的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除去果核的干燥成熟果肉[1],主产于我国的河南、浙江、陕西等省,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为常用中药材.现代研究证明:山茱萸中含有多种成分,如环烯醚萜苷类、有机酸类、鞣质类、多糖、氨基酸、维生素及矿质元素等.其中有机酸种类多、含量丰富,如熊果酸、齐墩果酸等[2].目前发现多种有机酸均有生理活性,如齐墩果酸具有清热、保肝、消炎、抑菌、强心、利尿等作用[3].研究不同采收期山茱萸总有机酸含量变化,可以为山茱萸佳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陈磊磊;陈随清;王静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黄芪多糖对TNF-α诱导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基因转录及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机体在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几乎不产生黏附作用,在前炎症因子刺激后,两者黏附增加,从而对血管内皮造成严重伤害.黄芪多糖是中药黄芪的主要活性物质,前期研究发现,黄芪多糖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并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的炎症级联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本研究从基因转录水平观察黄芪多糖干预TNF-α诱导的HCEMC中P-选择素、E-选择素转录的影响,同时观察p38MAPK信号通路的变化,进一步探讨黄芪多糖干预内皮细胞炎症黏附作用的可能机制.

    作者:刘蓓;朱海燕;高永红;徐冰;朱陵群;陈立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干眼症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及健康指导

    干眼症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泪膜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眼表状态.患者开始症状是烧灼感、异物感、干燥、畏光,随病情进展而加重[1].目前,由于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的不断变化,干眼症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且趋向于年轻化[2].为了探讨干眼症发病的相关因素,给不同人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效指导,笔者对确诊的224例干眼症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魏立新;杨威;王宏才;丁瑞庆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宫颈炎康栓治疗宫颈糜烂320例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的常见疾病,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在我国育龄妇女中发生率为26.7%~47.9%[1-2],在农村发病率更高,可达35.8%~85.1%[3],在我国妇科生殖道感染中居首位.宫颈糜烂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有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我们采用宫颈炎康栓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羽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圣愈超微粉颗粒中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圣愈超微粉颗粒系应用超微粉碎技术将古方圣愈汤(含白芍、生地黄、当归、川芎、黄芪、人参)制成超微粉颗粒.鉴于方中当归、川芎所含挥发油具丰富的化学成分和广泛的药理作用,为大限度地保留有效成分,将其制为超微粉入药,制得颗粒.与传统中药汤剂相比,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可明显提高制剂的药效学活性[1].临床研究发现,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有较好的疗效[2-3].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冯善涛;张媛媛;任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紧张性头痛80例

    紧张性头痛是神经内科门诊中为常见的疾病,表现为慢性头部紧束样或压迫性疼痛,通常为双侧头痛,起病时可能与心理应激有关,转为慢性后常没有明显的心理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休息.近年来,我们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本病,收到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单亚利;吴宏生;张元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大活络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笔者在临床中遇到以四肢冰冷麻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活络丹,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晶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摇拔戳手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34例

    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多由急性踝关节扭伤后失治、误治或积劳成疾所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我们运用宫廷摇拔戳手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3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景华;高春雨;孙树椿;赵国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糜烂性胃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糜烂性胃炎(CEG)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是炎症性的不破坏胃黏膜肌层的组织缺损,系指以胃黏膜的多发性糜烂、出血和充血水肿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胃黏膜损害性病变,糜烂面发红或覆盖有黄白苔、灰白苔,常有新鲜出血或血痂.

    作者:俞芹;娄莹莹;史纯纯;崔建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深刺腰夹脊穴治疗椎间盘突出症40例

    笔者从2008年3月-2009年3月运用腰夹脊穴深刺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0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40例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小20岁,大64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长4年,短2天,平均3.1个月.

    作者:温金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健脾止泻方治疗艾滋病相关慢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健脾止泻方治疗艾滋病相关性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实用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43例艾滋病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中医药治疗组96例,以健脾止泻中药配方颗粒加减治疗;对照组以易蒙停治疗47例,易蒙停胶囊(2mg/次,3次/日);疗程均为2周.分别在试验进行的第0天、第3天、第1周、第2周进行相应指标的观测,评估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慢性腹泻的疗效和安全性.疗效的主要指标为腹泻量表评分及每日大便总量、大便次数相对患者基线的变化,以药物不良事件记录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血尿便常规、便潜血、病毒学指标(HIV-RNA)等实验室检测指标监测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腹泻量表积分差异在疗程结束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2组的大便总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健脾止泻方治疗艾滋病慢性腹泻安全有效,疗效优于易蒙停.

    作者:田明;倪量;万钢;杨小平;高辉;谭行华;孙丽君;王玉光;王融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0例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及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中应用中医药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临床病例为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门诊、急诊和住院CHF患者40例,均符合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对心功能的分类方法确定心功能Ⅰ~Ⅲ级,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50%.Ⅱ、Ⅲ度AVB,低血压支气管痉挛不作为入选对象.入选病例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4~89岁,平均年龄(52.4±10.5)岁;原发病为冠心病15例,扩张性心肌病12例,肺心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肥厚性心肌病2例;心功能Ⅰ级14例,Ⅱ级17例,Ⅲ级9例.

    作者:马建海;刘余友;王道义;杜辉;邓奇;彭松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褥疮治疗和护理中的中成药选择

    褥疮,是因长期卧床,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常见皮肤性病变,好发于易受压迫及摩擦的部位,如背脊、尾骶、足跟等处,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常见病之一,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因而治疗和护理颇为棘手.经临床实践发现,在加强营养、积极护理的前提下,采用中成药治疗褥疮可以取得理想效果.现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李亚芳;李兆武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血管性痴呆(VD)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后天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患者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理解力等智能减退,可伴有语言能力下降、情感及性格改变等.据近年来国内关于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V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由于该病多继发于中风,又称为中风后痴呆,是老年人致残的三大疾病之一.中医学者在研究整理文献基础上,发掘传统中医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和药物,也开展了针灸在血管性痴呆方面的疗效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汤敬一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温肺平喘颗粒联合固本温肺贴膏治疗支气管哮喘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温肺平喘颗粒联合固本温肺贴膏治疗支气管哮喘(中医分型为冷哮证)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吸入布地奈德吸入剂和茶碱缓释片治疗.治疗组采用温肺平喘颗粒联合固本温肺贴膏贴敷治疗,2组疗程均为10天.观察比较临床疗效、肺功能FEV1%、ACT评分和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7%,2组治疗后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FEV1%和ACT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FEV1%、ACT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哮喘证候积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肺平喘颗粒联合固本温肺贴膏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确切,并能改善肺功能.

    作者:马进;于雪峰;崔英海;乔铁;郭振武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世界中医药杂志

世界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