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军
静脉输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是医院治疗疾病和抢救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临床医疗工作中一项常用,基本,重要的工作.而药液的配制是保证静脉输液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用药目的、治疗安全及治疗效果,同时也影响到医护患关系的融洽.笔者根据二十余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将药液配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总结如下,供同仁在工作中作一参考.
作者:李珊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愈酚甲麻那敏在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了11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服愈酚甲麻那敏;对照组加服伤风止咳冲剂.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控制率(73.21%)明显高于对照组(48.21%)(P<0.01),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愈酚甲麻那敏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启富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探讨护士心肺复苏(CPR)操作培训的方法,提高护士的急救技能和医护配合能力.对护士CRP的理论与技能进行了总结.护士必须熟练掌握CRP操作技术,密切观察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和护理措施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王爱文;李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导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加肛垫悬吊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我院2009年9月-2010年8月66例患者施行此手术的临床护理过程.结果 66例患者术后疼痛轻微,平均住院时间6d,无并发症.结论 PPH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特点.做好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作者:陆红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10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加强围手术期的宣教、治疗、护理等相应措施.结果 100例均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结论 通过预防和治疗、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刘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53例气管异物小儿,采取氯胺酮、咪唑安定、异丙酚复合麻醉相结合,以支气管镜侧孔供氧,以保证患儿充分通气、供氧,确保患儿术中生命安全.结果 所有患儿均安全完成手术,未发现喉痉挛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该麻醉方法是安全可行的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法.
作者:段小素;孙麦青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n euralgia,PHN)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疼痛,其临床特征为持续性、自发性灼痛或深在性疼痛、跳痛,自发性刀割样疼痛或阵发性灼痛,异常性疼痛和感觉过敏及难以忍受的痰痒.PHN多为早期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所致,且多发生在中老龄人,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病程多≥3月,临床治疗困难.脉冲射频(Pulsedradiofrequency,PRF)不会对神经造成损伤,是一种非毁损的微创治疗方法.2009-2010年,笔者收集了4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经脉冲射频配合神经阻滞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犹云德;付德佳;余红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危重病患者重要手段之一.传统意义上的机械通气是指有创通气,是通过气管插管连接患者与呼吸机,这种连接方式能确保机械通气的效果,但同时也造成了气道损伤、脱机困难,患者耐受性差等缺点.近年来,通过鼻罩或面罩连接呼吸机和患者的无创正压通气(non- 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技术得到广泛使用,并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心源性肺水肿、重症哮喘等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重要呼吸支持手段[1].本文就无创正压通气在临床治疗呼吸衰竭存在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李佳;李雪梅;刘金丽;尚晓霞;郝雪莉;鹿翠香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必净治疗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ml静滴,2次/d.疗程均为10d.结果 治疗组病人使用血必净注射液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总数均较使用前有明显降低,发热显著缓解.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干湿啰音均较用药前有明显减少.而且治疗中及治疗后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配合常规治疗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
作者:马蕾;李兴德;张红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精神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0例,按照精神状态分为精神障碍组48例和精神正常组72例,分析并比较其肺功能状态.结果 和精神正常组相比,精神障碍组肺功能损害程度较重,以重度和极重度者居多,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精神障碍者肺功能损害更为严重,对这类患者的临床诊治,更应考虑其肺功能特点,制定科学完善的方案.
作者:廖卫平;朱丽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本文从尿毒症患者的心理问题出发,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进而提出了符合新的医学模式的对尿毒症患者的心理辅导方法,期望充分发挥社区医院的优势,提高尿毒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及诊治效果.
作者:康乃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在药物诱导下经食管高频刺激左心房建立兔急性心房颤动动物模型的效果及机制.方法 4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对照组一(n=15)、对照组二(n=15).对照组一经耳缘静脉持续泵入混合药物(2g/L氯乙酰胆碱56ml、去乙酰毛花苷2ml、异丙肾上腺素2ml),经食管置入电极(冠状窦10极电极)但不予Burst刺激.对照组二单纯经食管电极给予左心房Burst刺激.实验组通过耳缘静脉持续泵入混合药物,并经食管电极Burst刺激左心房建立兔急性房颤模型.根据心室率变化调整药物剂量,当心室率控制为基础心室率1/3时,经食管电极行S1S11000次/min的Burst刺激,观察房颤情况,将>30min的房颤视为诱发成功.统计食管电极深度及诱发房颤时药物浓度,监测房颤发生情况、持续时间、房颤前后心室率及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变化.结果 实验组15只兔中11只成功诱发出持续时间>30min的房颤,诱发率73%;两对照组均未诱发出房颤.房颤持续时间(44±10)min,分别与两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时心室率(133±7)次/min明显快于Burst刺激诱发前(经静脉应用混合药物将心室率控制于基础心室率1/3,未行Burst刺激前)心室率(109±5)次/min,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后AERP(75±8)ms明显短于基础(未应用药物时测定)AERP(116±8)ms,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诱发房颤混合药物剂量(18.6±1.7)ml/h,食管电极深度(16.8±0.5)cm.结论 经静脉持续泵入混合药物(2g/L乙酰胆碱56ml、去乙酰毛花苷2ml、异丙肾上腺素2ml),并结合食管电极给予左心房Burst刺激方法构建兔急性房颤模型成本低、诱发率高、重复性好、创伤小、建模周期短、操作简单,运用微创技术建立了一种新的房颤模型的制作方法.
作者:张荣君;黄卫斌;李源;李煜;林晨晖;戴增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氨溴特罗口服溶液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止咳、化痰、祛痰效果.方法 将2009年7月-2010年6月间确诊为急性呼吸道感染有咳嗽、咳痰症状的2岁以上小儿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对照组90例,比较氨溴特罗口服溶液、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两种药物5d有效率.结果 氨溴特罗口服溶液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咳嗽90%,痰量及黏稠度71.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氨溴特罗口服溶液用于儿童呼吸道感染止咳、祛痰疗效可靠.
作者:厉君;岳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美迪康联合力平脂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符合诊断标准的96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迪康、力平脂口服.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力平脂口服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尿酸(UA)、血脂、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血尿酸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血脂、血糖、尿酸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美迪康联合力平脂不仅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还能降低血尿酸.
作者:史耀勋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骨科便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8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针对患者的个体需求差异,实施生理、心理及环境的舒适护理,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对便秘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患者积极配合,明显降低了便秘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舒适护理使患者获得生理、心理、社会的和谐统一,为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作者:贺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用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1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常规组和依达拉奉联用辛伐他汀组.常规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加用辛伐他汀20mg口服.联用组加用0.9%氯化钠溶液100ml+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d,其余治疗同常规组.比较两组的hs-CRP及血脂和NIHS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hs-CRP的浓度均显著下降(P<0.05),但依达拉奉联用辛伐他汀组下降更明显(P<0.05).联用组NIHSS显著下降(P<0.05).而两组血脂水平下降幅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用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不影响辛伐他汀降脂作用的同时,还能更有效降低hs-CRP水平,减轻了神经系统的损害.
作者:戴建武;谭敏;曹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E-选择素(sE-SLT)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69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给予抗炎、平喘、解痉等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总疗程10d.观察治疗前、后血清sICAM-1和sE-SLT水平变化.血清sICAM-1和sE-SLT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 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COPD患者缓解率为27.5%、总有效率为91.3%.COPD患者治疗前血清sICAM-1和sE-SL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OPD患者治疗后血清sICAM-1和sE-SL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COPD急性期患者存在血清sICAM-1和sE-SLT水平异常表达,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安全有效,且能够显著降低血清sICAM-1和sE-SLT水平,测定血清sICAM-1和sE-SLT水平可作为COPD患者病情判定和疗效评定的一个良好指标.
作者:荣林;杨文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易感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分泌物培养发现单一病原菌感染者42例(62.7%),有两种及其以上病菌感染者25例(37.3%),合并真菌感染13例(19.4%).经过治疗,39例(58.2%)肺炎得到控制,其中,32例(37.8%)脱离呼吸机,2例(3.0%)无法脱机,5例(7.5%)死亡.28例(41.8%)肺炎未愈或原发病加重导致死亡.结论 VAP发病率较高,但是有效的防范措施和治疗措施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作者:贾长海;刘建华;温天明;钟兴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探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方法,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建设,研究社区卫生服务在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动向.采用归纳法和实际工作论证法,对宿迁市宿城区慢性病防治工作进行论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上居于不荣忽略的地位.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是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方面.
作者:陈胜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胸部肿瘤放化疗后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10年7月采用对胸部肿瘤放疗/放疗合并化疗的312例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监测,捕捉心脏损伤的早期心电图改变.结果 312例胸部肿瘤放化疗患者共出现130例心电图异常,占41.7%.不同治疗方式发生的异常率分别为:RT 60%、RT+蒽环类34%、RT+CTX 33.3%、ADM±RT 41.4%.结论 早期发现心脏放化疗损伤的心电图改变,有利于后续肿瘤治疗方案的及时调整,以及干预措施的及时实施.对于预防胸部放疗引起的心脏晚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唐满玉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