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

贾长海;刘建华;温天明;钟兴美

关键词:呼吸机, 肺炎, 发病率,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易感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分泌物培养发现单一病原菌感染者42例(62.7%),有两种及其以上病菌感染者25例(37.3%),合并真菌感染13例(19.4%).经过治疗,39例(58.2%)肺炎得到控制,其中,32例(37.8%)脱离呼吸机,2例(3.0%)无法脱机,5例(7.5%)死亡.28例(41.8%)肺炎未愈或原发病加重导致死亡.结论 VAP发病率较高,但是有效的防范措施和治疗措施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例

    目的 观察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难治性ITP诊断标准的20例患者,给予环孢素A 3~4mg/kg·d,分2~3次口服,维持量泼尼松5~10mg/d,口服,联合治疗4个月,判定疗效.结果 显效例5(25%),良效8例(40%),进步3例(15%),无效例4(20%),总有效率为80%.结论 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ITP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桂香;张静;张登晓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四肢多功能康复训练器的研制与应用

    脊柱骨折、四肢骨折、断肢(指、趾)再植术后、脑外伤后、脑卒中偏瘫后等患者的功能康复时间长,常需要护士及家属的协助进行较长时间的被动功能锻炼,由此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功能的恢复是各种疾病治疗护理后的终目的,及时适当的康复训练能使患者达到好的社会功能.因此,我们研制出一种四肢多功能康复训练器,2008年10月开始应用于临床病人至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温连英;蒋旭萍;张小英;谢可萍;周建国;赵剑洁;陈晨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胸腺肽-α1对反复肺部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胸腺肽-α1对反复肺部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选择58例反复肺部感染老年患者、分为胸腺肽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28例),两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 胸腺肽组有效率93%高于对照组;胸腺肽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升高(P<0.05);治疗前后两组CRP均明显降低(P<0.05),胸腺肽组与对照组相比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胸腺肽-α1可提高反复肺部感染老年患者CD+3、CD+4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CD+4/CD+8比值,有利于感染控制.

    作者:胡立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病人的护理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术中配合及护理.方法 采用十二指肠镜在X线下切开乳头取石.结果 40例患者成功取石36例,1例2次成功.结论 此方法取石风险小,并发症低,住院时间短,费用低.

    作者:卜红然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肾上腺素联合苯海拉明在抢救海洛因中毒并急性肺水肿的应用体会

    海洛因中毒并急性肺水肿临床并非罕见,由于其病情凶险,进展急骤,一旦延误诊治,常危及生命,甚至死亡.现回顾分析本科收治的18例该类病例的诊治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罗汉萍;杨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血必净治疗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ml静滴,2次/d.疗程均为10d.结果 治疗组病人使用血必净注射液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总数均较使用前有明显降低,发热显著缓解.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干湿啰音均较用药前有明显减少.而且治疗中及治疗后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配合常规治疗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

    作者:马蕾;李兴德;张红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吸入性损伤的呼吸道管理

    总结吸入性损伤呼吸道管理的要点.对31例烧伤伴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实施从护理人员的配置到呼吸道管理责任化、严格化.成立应激特护小组,进行呼吸道护理,感染预防及控制,心理护理.收到31例患者有3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2例转院救治,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的效果.

    作者:高旭平;白永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50例疗效分析

    目的 对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进行评述.方法 我院自2006年6月-2009年6月共用此方法治疗了5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对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给予综合阐述.结果 用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死率低、致残率下降;明显缩短患者意识恢复时间,缩短住院日.结论 用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明显.

    作者:张守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心电图对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作用探讨

    目的 评价心电图在诊断急性肺栓塞(PE)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结果 窦性心动过速5例占17%,ST-T改变4例占14%,房性期前收缩2例占7%,SⅠQⅢTⅢ征4例占14%,心房颤动2例占7%,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占7%,室性期前收缩1例占3%,电轴右偏3例占11%,肢导低电压2例占7%,顺钟向转位1例占3%,肺型P波2例占7%.结论 急性PE时心电图改变多为一过性,应紧密结合临床,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对筛选急性肺栓塞有帮助.

    作者:李靖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血府逐瘀汤》治疗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血府逐瘀汤>加减,对照组单行常规治疗.两组以20d为1疗程.结果 治疗组30例中,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30例中,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两组有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治疗心绞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晓殷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中心静脉导管每日引流法治疗难治性腹水的护理

    目的 探讨采用腹腔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每日引流法治疗难治性腹水的护理方法.方法 采用单腔腹腔中心静脉导管内置每日腹水引流.结果 35例置管成功,置管深度8~12cm,每日放腹水量1000~2500ml,留置时间5~7d,无脱管及感染.结论 腹腔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每日引流,能均匀地呈梯度连续性降低腹压,减少引流的并发症.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感染几率小,安全,减轻患者痛苦,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微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2007-2009年两院分娩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分娩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现状.方法 对2007年-2009年在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和大新县人民医院住院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7年-2009年两院住院分娩新生儿11563例,早接触早吸吮9720例,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率为84.06%;其中,2007年住院分娩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率为90.47%,2008年为82.91%;2009年为79.87%.年度间早接触早吸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率呈下降趋势,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作者:李氏天;肖相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方法 对62例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高压氧治疗.结果 治疗组完全恢复8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完全恢复5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4例,恶化5例,总有效率为70.97%.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使重残、病死率减低,后遗症减少.因此,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进行高压氧治疗.

    作者:吴洪财;盛晓;黑君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作用研究

    探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方法,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建设,研究社区卫生服务在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动向.采用归纳法和实际工作论证法,对宿迁市宿城区慢性病防治工作进行论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上居于不荣忽略的地位.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是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方面.

    作者:陈胜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护理

    临床中发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病死率与患者的情绪紧张与否、就诊是否及时、知识缺乏程度、生活护理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加强对AMI患者的健康指导对提高治愈率、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湛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稳心颗粒对老年性心律失常的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取87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疗治组和对照组,疗治组44例,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43例,口服胺碘酮,疗程均为4周,一疗程后复查动态心电图并观察疗效.结果 疗治组有效率90.9%,对照组有效率79.1%,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步长稳心颗粒是一种有效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的药物,能有效抑制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对伴随症状疗效也较好.

    作者:肖化仁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80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探讨手术适应证、手术佳时机及进行手术的有效方式.方法 回顾我院80例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脾功能亢进症状、肝功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手术时机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80例患者痊愈74例,死亡6例,治愈率达92.5%.结论 该术式对肝炎后肝硬化所致门脉高压有确切的疗效,掌握好手术时机及要点,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作者:张平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选用甲氨蝶呤,观察组应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融合蛋白,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相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8.89 P<0.05),且起效快.结论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因此比甲氨蝶呤起效快、效果更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伍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稳心颗粒治疗房颤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房颤的不良反应及疗效,并与胺碘酮作比较.方法 选择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39例,随机分为A组(稳心颗粒组)71例,服用稳心颗粒5g/次,3次/d.B组(胺碘酮组)68例,服用胺碘酮600mg/d,连服2周后,减量为400mg/d,再服两周后减量为200mg/d,8周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和B组转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A组心室控制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症状改善明显高于B组(P<0.05).不良反应则少于B组(P<0.05).结论 稳心颗粒转律率小于胺碘酮,心室率的控制基本等同于胺碘酮,且不良反应小,可以作为治疗房颤的一线用药.

    作者:李琴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脑心通与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脑心通与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诊断为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3粒,3次/d,辛伐他汀40mg,每晚1次,疗程为14d,分别于治疗前后查血脂、血液流变学、对比治疗后心绞痛改善情况,同时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脂、血液流变学水平相似,治疗后治疗组TC、LDL-C明显下降(P<0.05),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心绞痛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心通与辛伐他汀治疗UAP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谢秋福;叶阿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