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府逐瘀汤》治疗心绞痛临床观察

张晓殷

关键词:心绞痛, 血府逐瘀汤, 辛代他汀
摘要: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血府逐瘀汤>加减,对照组单行常规治疗.两组以20d为1疗程.结果 治疗组30例中,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30例中,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两组有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治疗心绞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颈内外动脉血管病变与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症状相关侧颈内外动脉血管病变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将24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进展组60例)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非进展组188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比较两组病人症状相关侧血管病变的程度、斑块性质的差异.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组颈内外动脉血管存在中、重度狭窄为78.3%,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仅为5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侧斑块性质与脑梗死的进展无相关性(P>0.05).结论 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与症状相关侧颈内外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王怀敏;张聚斓;杨伟;邢素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微创技术下兔急性心房颤动模型的建立

    目的 探索在药物诱导下经食管高频刺激左心房建立兔急性心房颤动动物模型的效果及机制.方法 4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对照组一(n=15)、对照组二(n=15).对照组一经耳缘静脉持续泵入混合药物(2g/L氯乙酰胆碱56ml、去乙酰毛花苷2ml、异丙肾上腺素2ml),经食管置入电极(冠状窦10极电极)但不予Burst刺激.对照组二单纯经食管电极给予左心房Burst刺激.实验组通过耳缘静脉持续泵入混合药物,并经食管电极Burst刺激左心房建立兔急性房颤模型.根据心室率变化调整药物剂量,当心室率控制为基础心室率1/3时,经食管电极行S1S11000次/min的Burst刺激,观察房颤情况,将>30min的房颤视为诱发成功.统计食管电极深度及诱发房颤时药物浓度,监测房颤发生情况、持续时间、房颤前后心室率及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变化.结果 实验组15只兔中11只成功诱发出持续时间>30min的房颤,诱发率73%;两对照组均未诱发出房颤.房颤持续时间(44±10)min,分别与两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时心室率(133±7)次/min明显快于Burst刺激诱发前(经静脉应用混合药物将心室率控制于基础心室率1/3,未行Burst刺激前)心室率(109±5)次/min,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后AERP(75±8)ms明显短于基础(未应用药物时测定)AERP(116±8)ms,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诱发房颤混合药物剂量(18.6±1.7)ml/h,食管电极深度(16.8±0.5)cm.结论 经静脉持续泵入混合药物(2g/L乙酰胆碱56ml、去乙酰毛花苷2ml、异丙肾上腺素2ml),并结合食管电极给予左心房Burst刺激方法构建兔急性房颤模型成本低、诱发率高、重复性好、创伤小、建模周期短、操作简单,运用微创技术建立了一种新的房颤模型的制作方法.

    作者:张荣君;黄卫斌;李源;李煜;林晨晖;戴增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静脉输液药物配制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静脉输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是医院治疗疾病和抢救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临床医疗工作中一项常用,基本,重要的工作.而药液的配制是保证静脉输液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用药目的、治疗安全及治疗效果,同时也影响到医护患关系的融洽.笔者根据二十余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将药液配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总结如下,供同仁在工作中作一参考.

    作者:李珊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肺段支气管异物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肺段支气管异物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 发生于肺段的支气管异物一般较小且病史较长,临床症状隐匿或表现为肺部反复感染、肺不张和肺气肿等,对3例肺段支气管异物患者实施电视监控带鼻内镜检查,辅助应用气管内镜、纤维支气管镜,观察异物的形态、位置、大小及与气管壁的关系,并取异物.结果 3例肺段支气管异物全部一次成功取出,其中2例行气管切开术,术后无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结论 对于异物较小、临床症状复杂的肺段支气管异物,要做详细的术前检查,术中要选择应用适宜的异物钳、气管内镜、纤维支气管镜等,必要时辅助气管切开以缩短手术路径,并注意防止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邓碧凡;杨杰;杨声灼;邱荣敏;徐名开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治疗儿童咳嗽疗效观察

    目的 评估氨溴特罗口服溶液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止咳、化痰、祛痰效果.方法 将2009年7月-2010年6月间确诊为急性呼吸道感染有咳嗽、咳痰症状的2岁以上小儿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对照组90例,比较氨溴特罗口服溶液、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两种药物5d有效率.结果 氨溴特罗口服溶液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咳嗽90%,痰量及黏稠度71.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氨溴特罗口服溶液用于儿童呼吸道感染止咳、祛痰疗效可靠.

    作者:厉君;岳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非洛地平缓释片对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首剂非洛地平缓释片5mg/d早餐前服药,2周后根据血压情况调整为2.5~10.0mg,疗程3个月,治疗期间不加用其他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3月后,140例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显效率80.7%,有效率19.3%,总有效率100%.2例出现头痛、1例踝部水肿、3例面部潮红,均能耐受,2周后症状消失均不影响治疗.140例患者用药前后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可作为治疗老年高血压的首选药物之一.

    作者:傅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肝外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DCS)在治疗严重肝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10年1月我院19例严重肝外伤患者临床资料及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应用情况.结果 19例患者均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其中痊愈16例,死亡3例.术后并发症4例.结论 符合DCS指征的严重肝外伤患者,应积极实施DCS,分次手术治疗,可有效地降低严重肝外伤病死率.

    作者:王国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脑心通与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脑心通与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诊断为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3粒,3次/d,辛伐他汀40mg,每晚1次,疗程为14d,分别于治疗前后查血脂、血液流变学、对比治疗后心绞痛改善情况,同时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脂、血液流变学水平相似,治疗后治疗组TC、LDL-C明显下降(P<0.05),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心绞痛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心通与辛伐他汀治疗UAP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谢秋福;叶阿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心源性肺间质水肿的CT表现

    目的 探讨心源性肺间质水肿的CT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19例经临床证实的心源性肺间质水肿的CT表现.结果 19例心源性肺间质水肿均可见心影增大和肺血增多、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增厚、小叶间隔增厚,其中合并肺泡渗出6例,合并胸腔积液15例,心包积液9例.结论 心源性肺间质水肿有其典型的CT表现,HRCT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肺间质改变,结合临床能做出准确诊断.

    作者:高正义;孙宏勋;刘国龙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方法共同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及转归.方法 对50例诊断明确的心肌炎患者应用中西医治疗采取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一个疗程即治愈25例,占50%;显效18例,占36%;无效7例,占14%;总有效率86%;除治愈患者外,有20例患者进行第二个疗程治疗,治愈15例,占75%;显效4例,占20%;1例未坚持服完中药.5例患者失去联系.结论 对诊断明确或可疑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应及早给予中西医方法治疗,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降低费用.

    作者:杜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2007-2009年两院分娩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分娩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现状.方法 对2007年-2009年在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和大新县人民医院住院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7年-2009年两院住院分娩新生儿11563例,早接触早吸吮9720例,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率为84.06%;其中,2007年住院分娩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率为90.47%,2008年为82.91%;2009年为79.87%.年度间早接触早吸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率呈下降趋势,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作者:李氏天;肖相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56例救治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病历资料.结果 抢救成功51例,24h内死亡5例.结论 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病情复杂,必须及早诊断,正确处理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任雪静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美迪康联合力平脂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美迪康联合力平脂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符合诊断标准的96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迪康、力平脂口服.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力平脂口服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尿酸(UA)、血脂、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血尿酸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血脂、血糖、尿酸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美迪康联合力平脂不仅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还能降低血尿酸.

    作者:史耀勋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老年人的社区护理服务需求及对策

    本文通过分析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存在的健康问题,探讨老年人对社区护理的需求,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老年人社区护理提供可行性对策.

    作者:闫玉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护理

    临床中发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病死率与患者的情绪紧张与否、就诊是否及时、知识缺乏程度、生活护理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加强对AMI患者的健康指导对提高治愈率、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湛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的若干问题

    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危重病患者重要手段之一.传统意义上的机械通气是指有创通气,是通过气管插管连接患者与呼吸机,这种连接方式能确保机械通气的效果,但同时也造成了气道损伤、脱机困难,患者耐受性差等缺点.近年来,通过鼻罩或面罩连接呼吸机和患者的无创正压通气(non- 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技术得到广泛使用,并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心源性肺水肿、重症哮喘等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重要呼吸支持手段[1].本文就无创正压通气在临床治疗呼吸衰竭存在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李佳;李雪梅;刘金丽;尚晓霞;郝雪莉;鹿翠香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178例严重胸部创伤的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胸部严重创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通过对178例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的创伤原因、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分别给予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术,开胸探查修补术等相应处理.结果 178例患者治愈171例,死亡6例,病死率3.3%.结论 严重胸部创伤多为急症、危重症和多发伤,诊断应快速、准确、全面,治疗应主次分明,准确到位,开胸探查是治疗极危重患者的可靠方法.

    作者:吴俊华;亚俊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对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目的 调查糖尿病患者对本病的知识掌握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普及程度,发现存在的误区,进行纠正,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结果 97%的糖尿病患者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结论 糖尿病患者对于放在治疗首位的健康教育没有足够重视,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和治疗依从性,使患者能正确掌握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治疗的目的和方法,自觉地进行自身管理和控制,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杨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心电图对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作用探讨

    目的 评价心电图在诊断急性肺栓塞(PE)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结果 窦性心动过速5例占17%,ST-T改变4例占14%,房性期前收缩2例占7%,SⅠQⅢTⅢ征4例占14%,心房颤动2例占7%,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占7%,室性期前收缩1例占3%,电轴右偏3例占11%,肢导低电压2例占7%,顺钟向转位1例占3%,肺型P波2例占7%.结论 急性PE时心电图改变多为一过性,应紧密结合临床,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对筛选急性肺栓塞有帮助.

    作者:李靖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美迪康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研究

    2型糖尿病(T2DM)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在不断增加,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T2DM的危害不在糖尿病本身,关键在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主要是口服降糖药,必要时加用胰岛素,早诊断、早治疗,按照五驾马车的治疗原则,是可以有效控制血糖的.只要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不出现并发症,是可以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享受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现将临床上用深圳市中联制药有限公司的盐酸二甲双胍片(美迪康国药准字H44024853),治疗T2DM500例的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刘景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