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80例临床分析

张平平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 临床分析, 贲门
摘要:目的 观察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探讨手术适应证、手术佳时机及进行手术的有效方式.方法 回顾我院80例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脾功能亢进症状、肝功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手术时机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80例患者痊愈74例,死亡6例,治愈率达92.5%.结论 该术式对肝炎后肝硬化所致门脉高压有确切的疗效,掌握好手术时机及要点,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吸入性损伤的呼吸道管理

    总结吸入性损伤呼吸道管理的要点.对31例烧伤伴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实施从护理人员的配置到呼吸道管理责任化、严格化.成立应激特护小组,进行呼吸道护理,感染预防及控制,心理护理.收到31例患者有3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2例转院救治,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的效果.

    作者:高旭平;白永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雾化吸入与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在AECOPD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对比全身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不良反应和经济成本.方法 70例中AECOPD患者随机分为雾化吸入组(34例)和全身应用组(38例),分别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3mg/d(1mg/次,次/8h),后改为2mg/d(1mg/次,次/12h)共15d;和甲泼尼龙静滴第1~3d,40mg/d,第4d开始口服泼尼松30mg/d,然后每3d减10mg,减至10mg后每3d减5mg至停药,共15d.记录治疗前和治疗15d后动脉血气PaO2和PaCO2;FEV1、FEV1/FVC,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经济成本.结果 治疗后15d FEV1、FEV1/FVC 雾化吸入组和静脉应用组分别上升了6.72%和8.30%(P<0.05),PaO2分别上升7.0mmHg和8.0mmHg,PaCO2分别下降7.3mmHg和8.1mmHg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不良反应雾化吸入组主要为声嘶,全身应用组为血糖升高及消化道出血.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成本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AECOPD与全身应用甲泼尼龙疗效一致,全身不良反应轻,短期治疗费用无明显增加.

    作者:王艳飞;薛燕;王红燕;何新霞;崔朝勃;肖荷妹;李锦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COPD患者血清sE-SLT、sICAM-1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E-选择素(sE-SLT)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69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给予抗炎、平喘、解痉等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总疗程10d.观察治疗前、后血清sICAM-1和sE-SLT水平变化.血清sICAM-1和sE-SLT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 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COPD患者缓解率为27.5%、总有效率为91.3%.COPD患者治疗前血清sICAM-1和sE-SL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OPD患者治疗后血清sICAM-1和sE-SL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COPD急性期患者存在血清sICAM-1和sE-SLT水平异常表达,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安全有效,且能够显著降低血清sICAM-1和sE-SLT水平,测定血清sICAM-1和sE-SLT水平可作为COPD患者病情判定和疗效评定的一个良好指标.

    作者:荣林;杨文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主动脉球囊反搏支持下高危患者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术时常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IABP) 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选择20例行介入治疗的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结果 本组20例患者应用IABP 治疗时间1~7d,平均(2.25±1.40)d.应用IABP 治疗后血压均明显增高(P<0.05),心率明显减慢(P<0.05).结论 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可增加治疗的安全性、降低病死率、减少血管再闭塞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宋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病人的护理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术中配合及护理.方法 采用十二指肠镜在X线下切开乳头取石.结果 40例患者成功取石36例,1例2次成功.结论 此方法取石风险小,并发症低,住院时间短,费用低.

    作者:卜红然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80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探讨手术适应证、手术佳时机及进行手术的有效方式.方法 回顾我院80例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脾功能亢进症状、肝功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手术时机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80例患者痊愈74例,死亡6例,治愈率达92.5%.结论 该术式对肝炎后肝硬化所致门脉高压有确切的疗效,掌握好手术时机及要点,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作者:张平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178例严重胸部创伤的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胸部严重创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通过对178例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的创伤原因、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分别给予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术,开胸探查修补术等相应处理.结果 178例患者治愈171例,死亡6例,病死率3.3%.结论 严重胸部创伤多为急症、危重症和多发伤,诊断应快速、准确、全面,治疗应主次分明,准确到位,开胸探查是治疗极危重患者的可靠方法.

    作者:吴俊华;亚俊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微创技术下兔急性心房颤动模型的建立

    目的 探索在药物诱导下经食管高频刺激左心房建立兔急性心房颤动动物模型的效果及机制.方法 4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对照组一(n=15)、对照组二(n=15).对照组一经耳缘静脉持续泵入混合药物(2g/L氯乙酰胆碱56ml、去乙酰毛花苷2ml、异丙肾上腺素2ml),经食管置入电极(冠状窦10极电极)但不予Burst刺激.对照组二单纯经食管电极给予左心房Burst刺激.实验组通过耳缘静脉持续泵入混合药物,并经食管电极Burst刺激左心房建立兔急性房颤模型.根据心室率变化调整药物剂量,当心室率控制为基础心室率1/3时,经食管电极行S1S11000次/min的Burst刺激,观察房颤情况,将>30min的房颤视为诱发成功.统计食管电极深度及诱发房颤时药物浓度,监测房颤发生情况、持续时间、房颤前后心室率及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变化.结果 实验组15只兔中11只成功诱发出持续时间>30min的房颤,诱发率73%;两对照组均未诱发出房颤.房颤持续时间(44±10)min,分别与两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时心室率(133±7)次/min明显快于Burst刺激诱发前(经静脉应用混合药物将心室率控制于基础心室率1/3,未行Burst刺激前)心室率(109±5)次/min,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后AERP(75±8)ms明显短于基础(未应用药物时测定)AERP(116±8)ms,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诱发房颤混合药物剂量(18.6±1.7)ml/h,食管电极深度(16.8±0.5)cm.结论 经静脉持续泵入混合药物(2g/L乙酰胆碱56ml、去乙酰毛花苷2ml、异丙肾上腺素2ml),并结合食管电极给予左心房Burst刺激方法构建兔急性房颤模型成本低、诱发率高、重复性好、创伤小、建模周期短、操作简单,运用微创技术建立了一种新的房颤模型的制作方法.

    作者:张荣君;黄卫斌;李源;李煜;林晨晖;戴增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布洛芬在儿科的临床运用

    布洛芬以其抗炎、解热和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口服易吸收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尤其在对儿科多种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增鑫;吴时光;史学凯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四肢多功能康复训练器的研制与应用

    脊柱骨折、四肢骨折、断肢(指、趾)再植术后、脑外伤后、脑卒中偏瘫后等患者的功能康复时间长,常需要护士及家属的协助进行较长时间的被动功能锻炼,由此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功能的恢复是各种疾病治疗护理后的终目的,及时适当的康复训练能使患者达到好的社会功能.因此,我们研制出一种四肢多功能康复训练器,2008年10月开始应用于临床病人至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温连英;蒋旭萍;张小英;谢可萍;周建国;赵剑洁;陈晨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美迪康联合力平脂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美迪康联合力平脂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符合诊断标准的96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迪康、力平脂口服.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力平脂口服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尿酸(UA)、血脂、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血尿酸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血脂、血糖、尿酸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美迪康联合力平脂不仅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还能降低血尿酸.

    作者:史耀勋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脉冲射频配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n euralgia,PHN)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疼痛,其临床特征为持续性、自发性灼痛或深在性疼痛、跳痛,自发性刀割样疼痛或阵发性灼痛,异常性疼痛和感觉过敏及难以忍受的痰痒.PHN多为早期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所致,且多发生在中老龄人,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病程多≥3月,临床治疗困难.脉冲射频(Pulsedradiofrequency,PRF)不会对神经造成损伤,是一种非毁损的微创治疗方法.2009-2010年,笔者收集了4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经脉冲射频配合神经阻滞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犹云德;付德佳;余红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焦虑水平和术后疼痛感知的影响研究

    目的 比较不同护理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焦虑水平和术后疼痛感知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9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前焦虑水平和术后疼痛感知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前焦虑水平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术后疼痛感知情况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法,能够缓解患者的术前焦虑,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感知,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汪德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颈内外动脉血管病变与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症状相关侧颈内外动脉血管病变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将24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进展组60例)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非进展组188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比较两组病人症状相关侧血管病变的程度、斑块性质的差异.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组颈内外动脉血管存在中、重度狭窄为78.3%,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仅为5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侧斑块性质与脑梗死的进展无相关性(P>0.05).结论 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与症状相关侧颈内外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王怀敏;张聚斓;杨伟;邢素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处理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原因、分型及处理.方法 对我院2001年-2010年施行的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42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移植物释放定位成功后进行主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术后行螺旋三维CT,分别评估内漏的来源及量的多少,决定内漏的处理.结果 6例近端内漏中,3例少量近端内漏未处理,随访后复查内漏消失,2例多量内漏经球囊充分扩张,1例附加延伸移植物将内漏封闭.2例远端内漏均再次植入覆膜支架后内漏消失,无死亡病例.结论 通过术前的准确评估、腔内移植物的正确选择、移植物设计的改进、手术者的经验提高可以降低EVGE术后内漏的发生率.

    作者:孙玉桂;黄保堂;于晋;庄敏彦;李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易感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分泌物培养发现单一病原菌感染者42例(62.7%),有两种及其以上病菌感染者25例(37.3%),合并真菌感染13例(19.4%).经过治疗,39例(58.2%)肺炎得到控制,其中,32例(37.8%)脱离呼吸机,2例(3.0%)无法脱机,5例(7.5%)死亡.28例(41.8%)肺炎未愈或原发病加重导致死亡.结论 VAP发病率较高,但是有效的防范措施和治疗措施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作者:贾长海;刘建华;温天明;钟兴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选用甲氨蝶呤,观察组应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融合蛋白,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相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8.89 P<0.05),且起效快.结论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因此比甲氨蝶呤起效快、效果更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伍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胃癌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

    总结临床工作中46例胃癌患者的护理,探讨胃癌患者术后的有效护理方法,从而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病死率.通过对以往46例胃癌患者术后护理的回顾,总结出通过积极有效的全方位基础和专业护理,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患者的病死率,促进了胃癌患者的康复,提高了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冒秋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6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门诊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眩晕宁片,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能互相取长补短,提高远期疗效,减少不良反应迅速控制病情,明显缩短病程,易为患者接受.

    作者:罗继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中西医结合护理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的疾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逐年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成为临床常见的损伤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PVP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见效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开创了新途径.我院于2009-2010年共收治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7例,精心的治疗,配合细致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均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文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