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化痰祛瘀方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李敏敏;孙建;魏铭;张文青;康文;路玉良

关键词:化痰祛瘀方, 高脂血症, 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观察和评价化痰祛瘀方对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探讨从痰瘀互结及肝 、脾 、肾三脏功能失调为主要病机的角度论治高脂血症.方法 收集痰瘀互结型的高脂血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服用化痰祛瘀方,对照组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片(可定),总疗程为60 d.然后分析比较各组患者服药前后血脂 、中医病情 、中医证候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化痰祛瘀方对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TC、TG LDL-C)方面具有明显降脂作用,其中在降低密度脂蛋白(LDL-C)方面与瑞舒伐他汀钙片(可定)相当,降胆固醇(TC)方面稍逊于瑞舒伐他汀钙片(可定);降甘油三脂(TG)和改善痰瘀互结证中医总体症状方面明显优于瑞舒伐他汀钙片(可定);化痰祛瘀方对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且在降TG及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化痰祛瘀方对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治疗在症状改善 、血脂及蛋白水平调节 、伴随疾病治疗方面优于对照组,说明化痰祛瘀方对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有显著疗效.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上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 )是常见的前庭系统疾病 ,其主要表现为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 ,出现持续时间短暂约 1 min 以内的眩晕 ,恢复体位眩晕好转 ,是具有自限性的疾病 . 该病在人群中发病率约为 2.4% [1] . 早 Barany (1921)阐述 ,Hallpike (1952)首次阐述了 BPPV 的特征 . BPPV 分为 4 种类型 :后半规管 BPPV (PSC-BPPV ) 、水平半规管BPPV (HSC-BPPV ) 、上半规管 BPPV (ASC-BP-PV)及多管发作的混合型 BPPV . ASC-BPPV 报道发病率为 12% ~ 19% [2] .

    作者:张建新;孟昭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干预与社区慢病管理对临终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施综合护理干预和社区慢病管理对临终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76例临终患者和家属进行饮食宣教 、用药宣教 、生活护理及症状护理等综合干预,以及行为评估 、风险预测 、心理支持等慢病管理措施,实施干预1~3个月后,分别测定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焦虑状况.结果 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与社区慢病管理措施1个月和3个月后分别与干预前比较,临终患者生存质量的社会功能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 、物质功能维度提高,心理焦虑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与社区慢病管理是对患者临终关怀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作者:陈步凤;崔景晶;宋琼;纪象芹;苏婷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复方樟柳碱联合高压氧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樟柳碱联合高压氧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103例(103只眼)分为治疗组53例(53只眼)和对照组50例(50只眼).对照组给予血栓通 、硝酸甘油 、肌苷 、三磷酸腺苷等一般治疗,并行高压氧舱治疗.治疗组除应用对照组治疗方法外,另给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眼球后注射 、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以视力 、视野改变为疗效判断指标.结果 3、7、14 d后在提高视力 、改善视野方面,治疗组有效率较对照组提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樟柳碱联合高压氧对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宋邦建;秦洁;付婷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屈光不正性弱视类型及初始治疗的年龄对儿童近立体视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类型及初始治疗的年龄对近立体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颜氏立体图对门诊的121例3~9岁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立体视功能进行治疗前后(6月)的对比分析,观察弱视程度的不同及屈光类型的不同对患儿立体视治疗前后的影响及不同开始治疗年龄对近立体视发育的影响.结果 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有不同程度的近立体视,具有正常近立体视锐度比例为22.92%.以散光性屈光不正为主,高度远视者近立体视较差,开始治疗的年龄越小,近立体视功能发育越好,疗效越好,不同年龄组治疗效果间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程度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治愈后近立体视锐度也存在差异,轻度 、中度弱视较重度弱视立体视功能发育较好,治疗后预后好,重度弱视的立体视功能预后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屈光不正性弱视中高度远视对视功能影响较大,开始治疗年龄越小,立体视发育预后较好.开始治疗年龄较晚的立体视发育相对较差.散光型弱视儿童立体视功能明显好于高度远视组儿童(屈光参差除外),重度弱视有一部分视力提高后立体视仍未发育,在弱视治疗的后期要注意双眼视觉的恢复.

    作者:徐翀;罗喜虹;李贞贞;彭英;周玲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超低出生体重儿临床特点与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方法 运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6年9月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15例ELBWI的临床资料.结果 215例患儿救治存活率44.2%(95/215),病死率55.8%(120/215),放弃治疗率23.2%(50/215).主要并发症为呼吸暂停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及病理性黄疸.120例病死病例中,有50例因放弃治疗,其他原因为4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5例败血症,5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5例肺出血,5例颅内出血.不同出生体重组 、胎龄组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755,20.289,P<0.05).结论 ELBWI住院期间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较低的存活率,治疗难度较大,病死原因与患者家属放弃治疗有一定的关系,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临床上需综合防治.

    作者:苗静;张莹莹;王江波;张英;郭晓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子宫肌壁间胚胎残余囊肿1例

    胚胎残余囊肿是生殖器官发育过程中残留的组织,女性胚胎残余囊肿常存在于卵巢与输卵管之间系膜部位 、子宫两旁阔韧带内及阴道两侧下行至外阴 、输卵管伞端等[1] ,发生于子宫肌壁者极为罕见 ,某医院妇科于 2013 年 6 月收治 1 例 ,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聪聪;万金良;高向前;张晓敏;齐雪莲;张英姿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p53和caspase-3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p53和caspase-3表达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并探讨依达拉奉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某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依达拉奉)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40例.用ELISA法测定其治疗前(发病48 h内)、治疗第7天血浆p53和caspase-3水平,并在治疗前 、治疗第7天 、治疗第14天对其进行NIHSS评分.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的血浆p53和caspase-3水平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浆p53和caspase-3水平均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p53和caspase-3水平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p53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提示依达拉奉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凋亡有关.

    作者:高娟;刘庆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MicroRNA-199a-5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MicroRNA-199a-5p在胃癌的发生 、发展 、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RT-PCR)技术检测MicroRNA-199a-5p在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量,并分析其表达量与胃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MicroRNA-199a-5p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量(1.15±0.18)要明显低于正常胃粘膜组织(2.84±3.14)(P<0.05),而且其表达量与肿瘤的大小 、分期 、分化程度 、有无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结论 MicroRNA-199a-5p的低表达在胃癌的发生 、发展及侵袭和转移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燕彬;胡宝光;李玉明;田晓坤;张明凯;葛蓬勃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vision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80例(其中伴淋巴结转移者38例,无淋巴结转移者42例)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30例)中TAMS的标记物CD68、CD16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 CD68、CD16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75%,53.75%,其中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分别为73.68%,68.42%)与无淋巴结转移组(52.38%,45.23%)及癌旁正常组织(13.33%,13.33%)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AMS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 、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CD68的表达与CD163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81,P<0.05).结论 TAMS的异常高表达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不利,TAMS表达的检测可作为判断乳腺癌侵袭转移及临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玲玲;王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骨化三醇在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转运型骨病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骨化三醇在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转运型骨病的临床应用中,应用血液透析联合大剂量骨化三醇冲击(对照组)和血液透析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每日治疗(观察组)哪组效果肯定,钙磷水平变化小,不良反应小.方法 选取某院维持性血透高转运性骨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规律性血液透析联合大剂量骨化三醇冲击治疗,观察组予以规律性血液透析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治疗.结果 经过12周的观察,两组对全段甲状旁腺素(iPT H)控制均明显有效(P<0.05),对照组较观察组出现更明显的钙磷水平超标(P<0.05).结论 骨化三醇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转运型骨病病人的治疗中,大剂量冲击治疗更容易出现钙磷代谢紊乱,建议应用小剂量骨化三醇每日治疗.

    作者:林春妮;刘云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等离子射频消融骨髓核成形术(PCN)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比较术前及术后即刻 、3、7、15d、1、3、6个月的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DI)、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田中靖久(NRSll)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各时点NDI评分 、VAS评分降低,NRSll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Nab评定优良率为93.3%(28/30).结论 PCN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良好,且术后6个月时效果更好.

    作者:崔晓;王德强;高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FOLFOX化疗对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CD4+CD45RA+和CD4+CD45RO+T细胞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FOLFOX化疗方案对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外周血中初始(CD4+CD45RA+)和记忆(CD4+CD45RO+)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CD3、CD4、CD45RO、CD45RA荧光抗体对10例健康对照及27例mCRC患者接受FOLFOX方案化疗前 、后的外周血细胞进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及其亚群CD4+CD45RO+、CD4+CD45RA+百分率,并进一步分析其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CRC患者化疗前外周血中CD4+T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CD4+CD45RA+T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1)、CD4+CD45RO+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5).与化疗前相比,经FOLFOX化疗后mCRC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01);其中CD4+CD45RA+T细胞比例下降(P<0.001)、CD4+CD45RO+T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分析发现,化疗有效组中,化疗前 、后患者CD4+CD45RA+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均高于化疗无效组(P<0.01,P<0.001);化疗后CD4+CD45RO+T细胞百分率增高(P<0.05).结论 FOLFOX化疗可升高mCRC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并改变细胞亚群的比例,对CD4+CD45RA+比例较高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于泽顺;耿海涛;石传芹;徐雪;胡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B细胞激活因子在风湿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B细胞激活因子(B-cell activating factor , BAFF) ,又名 B 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lymphocyte stimulator ,BLyS) ,是一种含有 285 个氨基酸的 Ⅱ型跨膜蛋白 ,属于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的第13 位成员 .它来源于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DC) 、中性粒细胞 、恶性 B 细胞 、活化的 T 细胞等多种细胞 ,并以膜结合型和分泌型两种形式存在 . BAFF 表面被弗林蛋白酶溶解后可释放一种生物活性高的可溶性 17-kDa 分子 ,它可以与 B 细胞表面的 B 细胞活化因子受体(BAFF-R) 、B 细胞成熟抗原(BCMA)和跨膜蛋白活化因子钙离子信号调节亲环素配体(TACI)结合 ,促进幼稚 B 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及抗体的产生和类型转换[1] . 研究证实异常表达的 BAFF 可参与多种风湿性疾病的发生 ,这为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现将此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作者:葛风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某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住院的7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6例患者为治疗组,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83.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55.6%,治疗组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切口长度 、术中出血量 、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能够减少术中组织损伤,获得更短的康复时间以及更好的治疗效果,减少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孔庆利;姚仁福;王彦亭;李晓林;张仕祥;邵建楠;李帆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木村病1例

    木村病(Kimura'sdisease ,KD)又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 ,是一种病因不明 、少见的慢性炎性疾病[1] ,以淋巴结 、软组织和唾液腺损害为主 ,头颈部是易受累的部位[2] ,患者常因多发的 、无痛性的肿块来医院就诊 . 某科近期收治了 1 例 KD 患者 ,现将病例资料结合有关文献讨论如下 .

    作者:郑娟;马明忠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探讨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早期手术联合抗脑血管痉挛药物防治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某院经手术治疗的60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个月,应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估预后.结果 患者早期手术后有9例出现脑血管痉挛,术后3个月随访56人,脑动脉瘤无复发及再破裂迹象,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生活自理(4~5分)者51例,不能生活自理(2~3分)者4例,死亡(1分)者1例.结论 早期手术联合抗血管痉挛药物可有效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致残率及致死率,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丛大伟;张雪峰;王束玫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围绝经期女性A P A C G患者个性心理特征及围绝经期躯体症状的调查

    目的 对围绝经期女性APACG患者个性心理特征及围绝经期躯体症状进行调查并分析.方法 收集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在某县人民医院及某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就诊(包括门诊和住院)的围绝经期女性APACG患者40例,为A组;某县人民医院无青光眼发作史且经检查房角 、眼压及眼底均正常的围绝经期女性40例,为B组;身体健康的青年女性40例,为C组.入选组均为女性,无重大特殊疾病史,精神正常.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 、Kupperman评分表及A型行为问卷三种量表对三组患者进行评分,并进行记录,然后进行三组之间各项评分的比较.结果 艾森克个性问卷测评结果,A组和B组的内外向型均低于C组,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的神经质或情绪 、精神病性和人格稳定性评分均高于C组,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upperman评分表测评结果,A组的Kupperman评分为(37.54±3.92)分,B组的Kupperman评分为(28.94±1.98)分,C组的Kupperman评分为(12.78±1.94)分,A组高于B组和C组,B组高于C组;A型行为问卷测评结果,A组的A行行为患者数有30例(75.00%),B组有29例(72.50%),C组有7例(17.50%),A组和B组高于C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围绝经期女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比较内向,躯体症状评分较高,围绝经期女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躯体症状表现的更加明显.

    作者:王露兰;张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表现为单纯周围性面瘫脑桥病变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在临床上,周围性面瘫为常见病 、多发病 ,与中枢性面瘫极易鉴别 ,但脑桥急性梗死导致同侧单纯周围性面瘫实属罕见 ,容易误诊为特发性面神经瘫等其他周围神经病变 ,延误诊治 . 近期某科收入 2例表现为单纯周围性面瘫脑桥急性梗死的患者 ,并复习近 5 年国内外相关文献 ,报道如下 .

    作者:宋晓文;陈金波;吴欣彤;鲁文先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化痰祛瘀方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和评价化痰祛瘀方对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探讨从痰瘀互结及肝 、脾 、肾三脏功能失调为主要病机的角度论治高脂血症.方法 收集痰瘀互结型的高脂血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服用化痰祛瘀方,对照组服用瑞舒伐他汀钙片(可定),总疗程为60 d.然后分析比较各组患者服药前后血脂 、中医病情 、中医证候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化痰祛瘀方对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TC、TG LDL-C)方面具有明显降脂作用,其中在降低密度脂蛋白(LDL-C)方面与瑞舒伐他汀钙片(可定)相当,降胆固醇(TC)方面稍逊于瑞舒伐他汀钙片(可定);降甘油三脂(TG)和改善痰瘀互结证中医总体症状方面明显优于瑞舒伐他汀钙片(可定);化痰祛瘀方对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且在降TG及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化痰祛瘀方对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治疗在症状改善 、血脂及蛋白水平调节 、伴随疾病治疗方面优于对照组,说明化痰祛瘀方对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有显著疗效.

    作者:李敏敏;孙建;魏铭;张文青;康文;路玉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继发皮肤浸润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B细胞淋巴瘤累及结外部位常见是胃肠道 ,其次是皮肤 . 淋巴瘤累及皮肤分为原发和继发 . 原发皮肤淋巴瘤以 T 细胞来源为主 ,而继发皮肤淋巴瘤少见 T 细胞来源 ,大部分为 B 细胞来源 ,常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经典亚型 ,比如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 )和滤泡型淋巴瘤[1] . 我们报道 1 例 DL-BCL 治疗过程中出现继发皮肤浸润 ,结合相关文献复习 ,以期提高认识 .

    作者:王志永;郝俊梅;尚应辉;辛春红;景瑞;董於坪;王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