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连翠;骆倩倩;时彦;李红星;张洪芹
当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重合型资源浪费、制度框架性割裂等问题,推动两者有效衔接成为各方共识,且在培养内容、组织管理等方面均存在衔接的可行性。上海、重庆等地的改革试点也有效佐证了两者衔接的积极效果。未来,推进两者衔接需解决好组织管理、招录考核、学位授予、执业资质等关键问题。
作者:李明娥;张璐萍;王梅林;王芳;刘云启;张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患者女,77岁。因发现左乳无痛性肿块半月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双乳外观可,皮肤无红肿、破溃,未见橘皮样改变、卫星结节,表面静脉无曲张,双侧乳头无内陷、偏斜、溢液。左乳头外侧可触及约3.0 cm ×3.5 cm 大小肿块,质硬,界尚清,活动度尚可。右乳未触及明显肿块。双侧腋窝及双侧锁骨上下区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乳腺M RI动态增强表现:双乳大小、形态可,双乳由不均质的纤维腺体及脂肪成分构成,增强后双乳腺体背景轻度强化,内可见小结节状、条状异常强化灶。左乳导管扩张,左乳外侧偏下部见异常强化肿块影,大小约3.0 cm ×3.0cm×4.0cm ,病灶平扫呈高信号(考虑内部积血)为主,内见结节状、乳头状及条状等信号实性成分,增强后实性成分显著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流出型”为主,局部呈“平台型”,病灶与扩张导管关系密切,局部分界欠清。左腋下见多个肿大淋巴结显示,增强后内部强化不均匀。右腋下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显示。M RI诊断:左乳占位并导管扩张,左腋下淋巴结肿大,拟BI‐RADS 4C类,考虑导管内乳头状瘤恶变或囊内乳头状癌伴腋下淋巴结转移,见图1。予以手术切除,术中所见:肿块位于左乳外侧,约4.0 cm ×3.0 cm大小,囊实性,边界不清,周围组织间乳腺导管扩张,未侵及胸大肌筋膜,完整切除肿块。病理学检查:左乳肿物长径约3.5 cm ,切面见囊腔,内壁大部分光滑,部分区紧临囊壁触及一质硬区,体积2.0 cm×1.5 cm×1.0 cm ,切面灰白质脆,其余组织切面灰白质韧,颗粒感。腋窝脂肪组织内检出淋巴结17枚,长径约0.5~2.2 cm ,大者切面灰白质脆。病理诊断:左侧乳腺神经内分泌癌,并少量导管原位癌结构,ER90%(强),PR90%(强),Her‐2‐,P53约15%(弱),CgA‐,E‐cadherin+(膜),P120+(膜),肌上皮P63+,calpo nin+,T O‐POII‐,Ki‐67增殖指数约10%。腋窝淋巴结内查见转移癌(3/17),见图2。
作者:李泉;李潇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观察kisspeptin/kiss1r系统在卵巢黄体中的表达变化,探讨kisspeptin/kiss1r系统在自然流产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溴隐亭构建自然流产大鼠模型,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检测血清中孕酮(P)、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卵巢中黄体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卵巢黄体中kisspeptin/kiss1r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妊娠组相比,流产组大鼠的流产率明显增加,血清中P、E2水平明显降低,而L H水平明显升高。 H‐E染色观察流产组大鼠卵巢中黄体体积明显减小,黄体中毛细血管的数量明显下降,卵巢表达的kisspeptin/kiss1r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在流产模型中卵巢黄体表达的kisspeptin/kiss1r系统通过改变机体的激素水平,发挥其调节内分泌的作用。本实验的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流产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寇连翠;骆倩倩;时彦;李红星;张洪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探讨有效、安全、经济的IVIg用量。方法回顾分析某院儿科自2005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经不同剂量IVIg治疗的新诊断儿童ITP的临床资料。根据所用IVIg剂量的不同分为三组:小剂量(1.0g/kg)组、中剂量(1.5 g/kg)组、传统剂量(2.0 g/kg)组,分5 d应用。结果共入组病人98例,小、中、传统剂量组分别为30、35、33例。三组总反应率分别为96.67%、97.14%、100%( P=0.996),血小板(PLT )升至3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2.5、2.3、2.9 d(P=0.35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的完全反应率分别为86.67%、88.57%、87.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1.000)。结论减低剂量(1.0 g/kg或1.5 g/kg )IV Ig与传统剂量(2.0 g/kg)IVIg比较,疗效相当、不增加慢性转化的风险,且更为经济节约,可被用来治疗新诊断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作者:巩传信;王伟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卵巢中kisspeptin/kiss1r系统的表达变化及对卵泡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来曲唑构建PCOS大鼠模型,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中性激素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卵巢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卵巢中kisspeptin/kiss1r、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的蛋白水平变化。结果从灌胃后第10天开始,PCOS组大鼠体重明显增加,血清中睾酮(T)、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明显升高,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无明显改变;大鼠卵巢皮质中含有较多的小卵泡及闭锁卵泡,多数卵泡成囊性扩张,颗粒细胞层数明显减少;卵巢中kisspeptin/kiss1r、FSHR均在细胞质表达,kisspeptin/kiss1r主要在颗粒细胞、膜细胞和黄体中表达,而FSHR仅表达在颗粒细胞。PCOS组卵巢中kisspeptin/kiss1r、FSHR表达明显减少。结论在PCOS卵泡发育中,卵巢表达的kisspeptin/kiss1r系统发挥重要的作用,为PCOS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新思路。
作者:史学燕;骆倩倩;王立桐;蔡恒;张洪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胱抑素C(CysC)的影响。方法将126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3例患者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降压,观察组63例给予缬沙坦口服,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CRP及CysC的改变。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无显著差别(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ys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可显著降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孙志宝;崔家玉;曹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20世纪90年代等离子射频消融汽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整形和关节外科。1999年美国FDA正式批准该项技术应用于脊柱外科;2002年9月美国实施了第一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percutaneous coblation nucleoplasty ,PCN )。我国李展振等于2001年10月应用该技术行颈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成形术,并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崔晓;王德强;高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冠脉慢血流(SCF)发生与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行冠脉造影正常但存在SCF的50例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1±6岁)为试验组,冠脉造影正常且无SCF的48例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2±5岁)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并计算两组患者血浆脂质水平、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同型半胱氨酸( Hcy)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血压、血浆脂质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CF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 A‐IR、hs‐CRP及 Hcy的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CF与IR、hs‐CRP及Hcy的水平呈正相关。IR可能通过相关炎症通路介导体内hs‐CRP及 Hcy水平上调进而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血小板的激活,参与SCF的发生发展。
作者:宓宝斌;张清潭;崔建国;闫晓红;梁淑琴;安可英;石斗飞;王云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PTED)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8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22例因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ASD而行PT ED的患者,比较分析22例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3、6、9个月的腰腿痛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以及术后9个月Macanb评分。结果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4.4月。术后VAS评分以及ODI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MacNab标准,术后9个月随访时优者10例,良者9例,可者2例,差者1例,优良率81.8%(19/22)。结论 PTED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ASD短期内疗效显著。
作者:郑振阳;孙兆忠;李瑞;任佳彬;刘鑫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非吸烟肺癌患者与吸烟肺癌患者在手术前后相关临床指标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某院胸外科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411例,均经病理学证实。其中非吸烟者(非吸烟组)123例,男49例,女74例,平均年龄63.6岁;吸烟者(吸烟组)216例,男174例,女42例,平均年龄60.6岁;另72例吸烟后又戒烟患者不在研究范围内。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指标的区别,包括肺功能、淋巴结转移率、组织分化程度、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引流液大于150 m L的天数、术后住院天数等。结果全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非吸烟组与吸烟组比较,在肺功能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者;淋巴结转移率前者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分化程度上前者高分化型比例高于后者,而低分化型比例明显低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吸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吸烟组,引流液大于150mL天数前者少于后者,术后住院天数前者少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吸烟肺癌患者较吸烟肺癌患者,肺功能更好,组织分化程度更高,术后肺部感染发生几率更低,恢复更快。
作者:王玉波;徐倩倩;刘洪建;刘建伟;张庆广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医疗公共卫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相关问题的对策,以供有关部门参考。方法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医院在医疗公共卫生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结果解决了医院医疗公共卫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论针对医院医疗公共卫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进一步改善了医院医疗公共卫生环境,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作者:王嵩;李士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护理研究》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护理学专业2012级五年制本科生230人作为实验班,2011级本科生218人作为对照班。对照班采取讲授法和案例式教学,实验班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期末比较两班学习成绩以及学习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班73.53%护生非常赞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66.21%护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75.34%护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实验班护生考试成绩(86.21±3.67)分与对照班成绩(82.35±4.29)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护理学专业教师需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尝试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护理研究教学质量。
作者:王庆华;梁良;栾树荣;徐殿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看病难”现象是当前老百姓关注的热点,“去好医院看名医”的从众心理使得大型综合医院普遍承担着门诊量大的负担。预约诊疗服务是患者通过现场、电话、网络等多种途径预约就诊时间的一种方式,它是对现场挂号、即时就医方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有效缓解了“三长一短”[1](挂号排长队、就诊排长队、缴费排长队,看病时间短)现象,降低了医院的运行管理成本,减少了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随着《卫生部关于改进公立医院服务管理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若干意见》[2]的发布,如何更好地发挥预约诊疗服务的功能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任瑞;孙长华;张娜;苏婷婷;宋琼;纪象芹;王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检测正常人和牙周病患者唾液及龈沟液(GCF)中一氧化氮(NO)含量,探讨NO在牙周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牙周健康者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30例,分别采集唾液及GCF标本,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唾液及GCF内NO的含量。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及GCF内NO含量与牙周健康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及GCF内NO含量与牙周临床指标呈正相关。结论牙周健康者、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及GCF中均能检测出NO的存在,唾液及GCF中NO水平高于牙周健康者,提示NO参与了慢性牙周炎的发展过程,唾液及GCF内NO含量与慢性牙周炎炎症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王爱芹;田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黄河三角洲地区高血压患者对疾病认知水平以及社区干预和护理策略相关问题。方法自行设计社区高血压病知识问卷,对118例高血压病病人危险因素、症状知识、危害性知识、治疗知识、预防保健知识进行调查,采取健康教育、运动干预、心理干预、饮食干预、药物干预等方法,分析采取干预策略对高血压患者认知水平的影响。结果社区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血压控制率。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取社区护理干预策略,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疾病知识认知水平,有效控制血压,预防疾病发展,改善患者健康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步凤;宋琼;崔景晶;纪象芹;许红梅;王秀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优选复方槲皮素乳膏稳定剂。方法针对槲皮素的化学性质及影响乳膏外观性状和稳定性的因素,采用正交设计法,以0.5 mol盐酸,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吐温-80、单硬脂酸甘油酯),助溶剂作为可变因素进行考察,选用L9(34)表进行试验。结果佳处方是:0.5 mol盐酸2.4%;十二烷基硫酸钠0.4%、吐温-800.8%、单硬脂酸甘油酯3%;助溶剂3%。结论正交设计法优选出的复方槲皮素乳膏稳定剂性能良好,所配乳膏pH值适中,外观性状好,性质稳定。
作者:樊其忠;李新新;薄明香;胡丽敏;王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总结分析新医改背景下医患关系问题仍旧存在的原因,从政府、医院、患者以及社会四个层面提出可行建议,为合理调整医患利益冲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奠定基础。
作者:刘清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7岁,因“双下肢水肿1年半,加重伴胸闷、憋气15 d”于2015‐11‐14入院。在此前1年半前曾因“多饮多尿12年,水肿半年,加重15 d”入院,诊断为: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合并肾性贫血;②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③高血压(3级,很高危);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给予腹膜透析治疗(初浓度为1.5%透析液8000 m l ,3个月前自行改为浓度2.5%透析液6000 m l ),并规律服用药物治疗,病情控制欠佳,1年来持续双下肢水肿。患者1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水肿加重,水肿为全身性、凹陷性,晨轻暮重,伴胸闷、憋喘,夜间可憋醒,尿量200 m L/d ,伴恶心,无呕吐,伴乏力、纳差,无其他不适,自行将腹膜透析改为浓度2.5%腹膜透析液8000 m l/d ,疗效欠佳,遂入我科。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0年,血压高可达190/100 m m H g ,糖尿病病史13年,冠心病病史2年。2年前因“消化道出血”输注浓红及白蛋白治疗。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查体:T 36.4℃, P 102次/min ,R 22次/min ,BP 225/105 mmHg ,神志清,精神可,端坐位呼吸,慢性病容,皮肤及黏膜苍白,结膜苍白,颜面浮肿,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心律齐,心率102次/min ,未闻病理性杂音。胸背部水肿,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4次/min ,双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
作者:董华;徐强;高金祥;张晓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实施,公立医院的改革问题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院长饶克勤表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体制的改革,在于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关于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1]提出:公立医院的改革应构建适应中国国情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公立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公立医院的运营效率,通过完善经营机制,增强公立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其公益性质,这些都提示我们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势在必行。
作者:吴丹丹;董宁霞;李光强;贺倩倩;满玉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采用多种指标将传统换药和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进行临床观察对比,比较两种方法在电击伤创面植皮术前准备方面的优缺点,探讨VSD技术在电击伤创面治疗中有无优势。方法收集某科室98例电击伤患者,共112处电击伤创面,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VSD组和传统换药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创面清洁时间、手术植皮成活率,将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传统换药组和VSD组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平均值分别为5.9±2.5和2.4±1.3,两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传统换药组和VSD组的创面清洁时间平均值分别为(13.5±6.5)天和(9.25±2.5)天,两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传统换药组和VSD组的手术植皮成活率平均值分别为(65±15)%和(90±8)%,两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结论与传统换药相比,在熟练掌握VSD技术的前提下,VSD技术在电击伤创面的临床治疗中,能够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缩短创面清洁时间,缩短病程及住院时间,提高植皮成活率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国辉;崔光怀;傅勇;徐传臻;闫宏山;刘文明;张大鹏;于俊凤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