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D34与PCNA基因表达在肝细胞腺瘤与甲胎蛋白阴性肝细胞肝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丁宝忠;郭迎春;王强;陈芳;孙传东

关键词:肝腺瘤, AFP阴性肝癌,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 研究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在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A)与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中的免疫组化表达情况,探讨CD34、PCNA在HA与AFP阴性HCC中表达的差异性.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SP两步法染色,观察HA与AFP阴性HCC中CD34、PCNA的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 16例HA中CD34与PCNA均呈现低表达,80例AFP阴性HCC中CD34与PCNA均呈现高表达.其中,CD34表达的平均秩次值分别为26.97和52.81,AFP阴性HCC中CD34的阳性表达高于HA,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NA表达的平均秩次值分别为14.22和55.36,AFP阴性HCC中PCNA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HA,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D34与PCNA在HA与AFP阴性HCC中表达差异显著,可以为两类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14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及对照组.替罗非班组(n=58)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 μg/kg,继之以0.075 ug/(kg·min)静脉滴注24~48 h,对照组(n=56)不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 STR),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观察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TIMI3级血流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6%比48.2%,P<0.01).替罗非班组ST段回落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PCI的STEMI患者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靶血管前向血流TIMI分级,增加心肌组织灌注.

    作者:李毅;徐会圃;刘长梅;米少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胸腔积液80例临床治疗分析

    胸腔积液对患者影响较大,恶性胸腔积液可进展为恶性肿瘤,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应给予高度重视.我院于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对部分胸腔积液患者给予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观察

    人体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10 umol/L以上称为高Hcy血症或血浆Hcy水平升高.凡是伴有高Hcy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即可定义为H型高血压.我国H型高血压发病率高达75%,而且高血压与高Hcy具有强烈的协同作用,可导致血管疾病的风险比达到11.3,远远高于高Hcy和其它危险因素联合作用的风险[1,2].合理控制高血压和高Hcy血症,是有效控制我国脑卒中和冠心病高发的重要措施[3].因此了解影响H型高血压患者Hcy代谢的相关因素尤为重要,本文探讨Hcy与叶酸和维生素B12的相关性.

    作者:荆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附268例报告)

    2005年4月至2011 年10月我院应用输尿管镜行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26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5年4月-2011 年10月我院应用输尿管镜行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268例,其中男176例,女92例.年龄在20~78岁,平均为48岁.左侧103例,右侧130例,双侧35例;上段55例,中段102例,下段111例.

    作者:刘忠国;匡蕾;顾艳枝;温端改;严春寅;浦金贤;侯建全;欧阳骏;李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白首乌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白首乌为传统的抗衰老中药,具有养血益肝、固肾益精、乌须黑发和延年益寿的功效.近年来的药理研究表明,白首乌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延缓衰老和免疫调节等方面的作用.作者经大量查阅文献,现对白首乌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抗肿瘤药理、毒理研究及药学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孙东宁;王义善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重组技术在上颌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重组技术在上颌前部埋伏牙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87例经曲面断层片诊断为上颌埋伏牙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扫描,利用 AW 4.3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组(CPR)、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图像.结果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重组技术能完美显示上颌埋伏牙的位置、萌出方向、牙体本身与颌骨及邻牙的关系等,对其进行准确定位.结论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重组技术在上颌埋伏牙诊断中具有重大价值.

    作者:郭兰田;马珍珍;秦东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从患者眼、鼻腔、脸创面及口腔分泌物分离根霉菌属

    毛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实验室常见的污染菌之一,也是人类条件致病菌.常见致病菌为毛霉菌科中的根霉菌属、毛霉属、根毛霉属、瓶霉及腐化米霉菌属等[1].我们于2012年10月连续2次从1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眼、鼻腔、脸创面及口腔分泌物中均分离出根霉菌属某种,报道如下.

    作者:刘永云;李炳法;孟玮;纪冰;王爱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神经营养因子与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严重创伤,无论是在发生率,还是在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和社会负担方面来说,都使其成为脊柱外科研究的重点.SCI多因车祸、坠落伤等造成脊柱脱位、骨折所致.长期以来对SCI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传统的治疗方法多局限于脊柱骨折脱位的复位固定和药物治疗,但疗效不佳.

    作者:孙金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MAGE-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对转移、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黑色素瘤抗原-3(MAGE-3)的表达水平与NSCLC转移、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74例NSCLC和15例癌旁组织中MAGE-3的表达水平.结果 NSCLC组织中MAGE-3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P<0.05).MAGE-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肺鳞癌(P<0.05).MAGE-3阳性组的复发、转移率高于阴性组,但P>0.05.腺癌中不同MAGE-3表达组间复发、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NSCLC中MAGE-3的表达水平有助于预测肺癌的预后,指导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作者:董艳;高美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皮肤伸展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的研究进展

    复杂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常见,较大的缺损多不能直接闭合创口,临床上已有多种方法用来修复和重建缺损的皮肤软组织,如各种带血管蒂岛状皮瓣、游离皮瓣或皮片等.这种复杂的修复重建皮肤软组织过程,不仅技术上有一定的难度、病人花费大、病程长,而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软组织修复容易失败,同时对供区带来相应的功能损伤[1].皮肤伸展术利用皮肤粘弹性,达到修复皮肤组织缺损的目的,具有多种优点,避免了上述情况的发生[1~3].近年来,尤其是在医疗条件差的地区,当较高级的医疗技术不能使用时,临床上使用简单的修复重建方法来处理软组织创面已成为一种潮流[1].利用皮肤本身所具有的机械伸展特性,牵张皮肤闭合创面,已广泛应用到临床上.

    作者:杜刚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心肺运动试验在外科手术病人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 CPET)与一般静态下的检查不同(如心脏超声、肺功能检查、心电图等),它通过考察运动状态下人体的一些生理参数指标来全面综合地评价心肺、神经骨骼肌肉在运动负荷下的功能情况.由于这一特性,CPET 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对外科手术前评价和预后估计中.CPET有无创、方便、确切、重复性好等优点,现对CPET 在外科手术病人术前评估应用作一概述.

    作者:李云峰;于松杨;崔峰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急诊专业护士长胜任力指标体系构建与思考

    目的 探讨急诊专业护士长胜任力的构成成分、主要特征和评价指标,并建立胜任力模型.方法 运用文献回顾法、行为事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建立护士长胜任力模型.结果 通过分析得出各条目均值及条目间关系,按照其重要程度及相关系数构建急诊专业护士长岗位胜任力模型,此模型包括关爱服务、职业认知、人际发展、自我概念等四个特征群.结论 急诊护士长胜任力的指标体系包括照护、自主性、良好人际关系、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系统思考等核心指标,建立急诊专业护士长胜任力模型,作为医院选拔、培训护理管理人才的参考依据.

    作者:王庆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SIRT1与肿瘤耐药的研究进展

    肿瘤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存的严重的疾病之一.随着诊疗设备及技术的日益完善,肿瘤患者在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上有了很大提高.但近50年间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并没有明显的下降.目前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有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在我国,约70~ 80%的肿瘤患者在确诊时已为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因此,化学药物治疗成为中、晚期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然而,肿瘤耐药性的产生是临床治疗各种肿瘤面临的一个主要障碍,成为肿瘤治疗的瓶颈.

    作者:安晓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CD34与PCNA基因表达在肝细胞腺瘤与甲胎蛋白阴性肝细胞肝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研究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在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A)与甲胎蛋白(AFP)阴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中的免疫组化表达情况,探讨CD34、PCNA在HA与AFP阴性HCC中表达的差异性.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SP两步法染色,观察HA与AFP阴性HCC中CD34、PCNA的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 16例HA中CD34与PCNA均呈现低表达,80例AFP阴性HCC中CD34与PCNA均呈现高表达.其中,CD34表达的平均秩次值分别为26.97和52.81,AFP阴性HCC中CD34的阳性表达高于HA,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NA表达的平均秩次值分别为14.22和55.36,AFP阴性HCC中PCNA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HA,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D34与PCNA在HA与AFP阴性HCC中表达差异显著,可以为两类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作者:丁宝忠;郭迎春;王强;陈芳;孙传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SIRT1、β-caten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SIRT1、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01例胃癌组织SIRT1、β-catenin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SIRT1、β-caten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4% (65/101)和47.5% (48/101).SIRT1在肠型胃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弥漫型胃癌中的表达,P<0.05;SIRT1的高表达与胃癌发生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β-catenin的表达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SIRT1表达与β-catenin的表达无相关性(r=0.01;P=0.751).结论 SIRT1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

    作者:安晓静;金昌洙;曹璋;李冰;吴淑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血清ALP-L3、ICAM-1、IL-18、MMP-9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中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粘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单独和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 AFP-L3采用化学发光法,ICAM-1、IL-18、MMP-9 采用酶免疫定量分析法.检测PHC组62例,乙型肝炎组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血清ALP-L3、ICAM-1 、IL-18、MMP-9,分析这些肿瘤标记物在PHC中的阳性率.结果 PHC组血清AFP-L3、ICAM-1、IL-18和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HC组血清AFP-L3、ICAM-1、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乙型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HC患者血清AFP-L3、ICAM-1、IL-18和MMP-9阳性率分别为79.0、82.3、83.9和45.2%,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6.8%.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A8P、AFP-L3、ICAM-1和MMP-9可以提高PHC的诊断准确率,对PHC的早期诊断有临床意义.

    作者:张延强;高美华;张蓓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自我概念现状及差异性分析

    目的 了解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自我概念的现状,分析不同国籍、不同性别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自我概念的差异.方法 采用护士自我概念量表,随机抽取马尼拉地区480名本科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自我概念总分良好,除领导能力维度外,其它各维度得分均良好且处于稳定水平;菲律宾当地护生在关爱病人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国际留学护生(P<0.01).结论 本科实习护生职业自我概念总体评价较高,但其表现出的领导能力较差.

    作者:张瑜;张晓丽;吴广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护理本科内外科护理学课程整合的调查与思考

    目的 探讨内外科护理学课程整合改革的效果,为探索适合我国护理高等教育的独立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2007、2008级护理专业本科护生251人,在护理教学中实施内外科护理学课程整合,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设调查问卷调查护生对教学改革的态度.结果 74.19%的护生认为课程整合增加了学科间的知识联系,77.42%的护生认为学科间的重复内容较少,60%以上的护生认为有利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64.52%的护生认为促进了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结论 内外科护理整合教学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护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教师的全面发展和师生间的互动,同时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评价体系、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研发配套教材等措施来解决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徐仁华;王兴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hMSH2和hMSH6在食管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 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hMSH2、hMSH6的表达,探讨hMSH2、hMSH6的表达和ESCC临床进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ESCC组织、20例食管不典型增生组织及15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hMSH2、hMSH6蛋白的表达.结果 ESCC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hMSH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5及86.7%.hMSH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50及93.3%.3种组织中hMSH2、hMSH6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SCC组织中hMSH2、hMSH6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结论 hMSH2、hMSH6蛋白表达水平的下降在ESCC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两者在ESCC的浸润、转移过程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

    作者:张骞;项锋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槲皮素对肺腺癌细胞A549/DDP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

    目的 研究槲皮素(QUE)对肺腺癌A549/DDP细胞多药耐药(MDR)的逆转作用及其对P-糖蛋白(P-gp)及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研究QUE对肺腺癌A549/DDP细胞MDR逆转作用;流式细胞法(FCM)分析QUE对P-gp、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浓度为10 μg·ml-1的QUE使A549/DDP细胞对顺铂(DDP)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由(31.34±2.99)μg·ml-1降至(9.09±1.23)μg·ml-1,P<0.01,逆转倍数(RF)为3.45.A549/DDP细胞均高表达P-gp及survivin蛋白,平均荧光指数(AFI值)分别为4.42和3.96,两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随QUE浓度增加而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 QUE对A549/DDP细胞MDR有明显的逆转作用,其作用与P-gp及survivin蛋白表达下降有关.

    作者:王玉波;卢兆桐;张庆广;高学军;张连国;刘洪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