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NAi技术沉默VEGF-C基因对小鼠4T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于媛;葛银林

关键词:siRNA, VEGF-C, survivin, 乳腺癌, 凋亡
摘要:目的 体外观察siRNA靶向干扰VEGF-C基因对4T1小鼠乳腺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影响.方法 选用HifectinII真核转染试剂将化学修饰的针对小鼠VEGF-C基因的siRNA转染4T1小鼠乳腺癌细胞株,设立空白对照组(只加培养基),脂质体组(每孔加培养基与0.5 μL Hifectin II 真核转染试剂),SCR组(100 nM),siRNA组(100 nM).蛋白印迹试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VEGF-C的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VEGF-C、Survivin、BCL-2、BAX的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Transwell小室方法检测肿瘤细胞的侵袭性改变;Hoche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转染VEGF-C siRNA 48 h后4T1细胞的VEGF-C基因的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明显降低,空白对照组、脂质体组和siRNA SCR组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4T1细胞生长受到抑制,Transwell小室方法检测肿瘤细胞的侵袭性降低,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显示细胞内可见凋亡小体.结论 化学修饰siRNA介导的RNA干扰能下调靶基因VEGF-C的表达并能够促进4T1细胞的凋亡,抑制4T1细胞的增殖与侵袭性.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藏毛窦先天性病因案例浅析

    1 病历介绍患者袁某,女,25岁,因肛周肿痛伴发热7 d收住院.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便时肛周疼痛伴发热不适,在当地医院就诊,给予静点10 d抗生素(具体不详),肛周疼痛及发热症状渐消失.7 d前再次无明显诱因地出现肛周疼痛并伴有发热,当地卫生院给予静点抗生素5 d无效,遂来我院就诊.入院时查体:T 37.0 ℃ P 80次/分 R 20次/分 BP 130/80 mmHg.专科检查:胸膝位:肛周皮肤颜色正常,局部体毛较重,肛门外形正常,无明显红肿包块,肛周右后侧深压痛.指诊1-3点位齿线附近饱满,局部压痛,包块无波动感,退指无血迹.血常规 : WBC 11.05×109/L;HGB 145 g/L;RBC 5.26× 1012/L;NEUT 67.10%.术前诊断肛周脓肿.给予积极术前准备拟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麻)下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

    作者:崔良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分析

    近年来随着泌尿外科腔镜技术迅猛发展,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越来越广泛应用临床.2006年6月-2009年6月,我院应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364例,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王庆军;吕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损伤的时机及模式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急危重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病死率极高.目前血液净化是急性肾损伤的重要治疗措施,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其在AKI治疗的时机和模式也有了新的观点,现将综述如下:

    作者:田焕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EphB4受体及其配体EphrinB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EphB4受体及其相应的配体EphrinB2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结直肠癌组织72例,以正常结肠组织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phB4和EphrinB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结肠粘膜和结直肠癌组织中,EphB4受体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5.5%,73.6%,EphrinB2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9.4%,69.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癌中,EphB4受体和EprinB2配体的表达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而与年龄、性别、发生部位无明显相关性.EphB4和EprinB2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结论 EphB4和EphrinB2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海燕;刘成霞;刘同刚;牛琼;史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大鼠脑外伤后TM、vWF的表达与脑水肿及MVD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大鼠脑外伤后脑组织与外周血中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脑含水量以及微血管面密度(MVD)的动态变化,探讨TM、vWF与MVD及脑含水量的相关性.方法 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外伤组,采用自由落体打击法制做大鼠脑外伤模型.按伤后处理时间各组再分为9个亚组,每组5只,分别于30 min、1 h、3 h、6 h、12 h、1 d、3 d、7 d、14 d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采用干湿重法检测损伤侧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中TM、vWF表达,CD34标记损伤灶周围脑皮层区微血管并计算MVD,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TM、vWF的表达.结果 大鼠颅脑创伤后外伤组脑组织及外周血中TM、vWF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P<0.05),脑组织TM、vWF表达均与MVD呈负相关(r=-0.378,P<0.05、r=-0.426,P<0.05);血浆TM、vWF表达与MVD呈负相关(r=-0.663,P<0.05、r=-0.884,P<0.05).结论 TM、vWF的表达水平变化可以反映脑外伤早期微血管内皮细胞活化状态,并且与脑水肿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李斌;李建民;吴淑华;朱玉红;商成明;李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人胃癌组织中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分析

    目的 对从人胃癌组织分离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from human gastric cancer,hGC-MSCs)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分析,为hGC-MSCs的研究提供科学资料.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从新鲜的胃癌标本中分离培养hGC-MSCs,研究其细胞形态、生长曲线、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细胞多向分化能力等.结果 人胃癌组织中可分离培养出hGC-MSCs,hGC-MSCs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呈梭形或多角形的成纤维样细胞,细胞间排列呈漩涡状或辐射状;生长曲线提示细胞增殖能力很强,并随着传代有所降低.hGC-MSCs表面抗原高表达CD13、CD44和CD90,低表达CD45,CD34,HLA-DR,诱导分化实验显示hGC-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结论 人胃癌组织中存在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与人类骨髓来源的MSCs相似的细胞生物学特性.hGC-MSCs的研究,对肿瘤微环境的研究及MSCs的临床应用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明凯;李玉明;蒋宏;吴峰阶;李河圣;王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手机辐射对大鼠心电活动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一定持续时间的手机辐射对大鼠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手机置于通话状态,对2~3 cm处的大鼠进行每天6次,每次10 min,连续30 d的手机辐射.测定第15天、第30天及停止辐射10 d后的心电及心率并与对照进行比较.结果 一定时间的手机辐射可导致心率加快、心电波形幅值增加及波形变异;辐射停止后其心电活动状况有逐渐回复的趋势,但有的指标回复较慢.结论 手机辐射对可心脏功能造成影响,心脏对手机辐射有一定的适应和修复能力.

    作者:张德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排龈药物对牙周组织的影响

    目前口腔固定义齿修复过程中,排龈已成为获取准确清晰印模的必要条件.在排龈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排龈材料的排龈效果,更应关注排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常用的排龈方法有:机械法、化学法、外科法、联合法等[1].机械化学法是临床上为常用的排龈方法,它是使用不同类型的排龈线如编织状排龈线、双股搓捻排龈线等,经过浸泡不同类型的排龈药物制成,既对牙龈进行机械分离又可控制牙龈出血和组织液渗出,目前对该方法的研究主要是排龈药物对牙周组织的影响.

    作者:倪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耳前带蒂皮瓣在修复外耳道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传统手术修复外耳道皮肤缺损的方法,多是取自体大腿内侧、胸部中厚游离皮片及耳后带蒂皮瓣修复,由于移植片固定困难,加之局部血供建立较慢,常有移植皮片不成活、愈合不良或形成外耳道再次狭窄等.为更好的修复外耳道皮肤缺损,防止耳道狭窄,自2008年以来.我们应用耳前带蒂皮瓣直接转移修复外耳道皮肤缺损1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雪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肌钙蛋白I、纤维凝血酶原片段1+2的测定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目的 明确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 (cTnI)、纤维凝血酶原片段1+2(F1+2)的测定对诊断肺血栓栓塞症价值.方法 选择38例肺栓塞(PE)患者为PE组,同期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NT-pro-BNP、cTnI、F1+2值.采用全自动免疫测定装置AIA360以荧光磁微粒酶免法测定cTnI,Cobas e610免疫分析仪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NT-pro-BNP,Elisa法测定F1+2值.结果 两组间NT-pro-BNP、cTnI、F1+2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E组血浆NT-pro-BNP为(2418.26±2916.53)pg/L,对照组为(93.80±45.69)p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组血浆cTnI为(1.39±1.27)ng/ml,对照组为(0.28±0.61)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组血浆F1+2为(146.84±97.83) nmol/L,对照组为(90.62±20.28)n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患者血浆NT-pro-BNP、cTnI、F1+2浓度明显升高,这对PE的诊断有实际临床意义.

    作者:宫颖;刘现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FIB变化的临床意义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s thrombosis DVT)是指深部静脉的血栓形成,血栓形成脱落可引起肺栓塞,继而引起猝死.抗凝和溶栓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常用的方法,临床上常用尿激酶溶栓治疗,但尿激酶用量尚无统一剂量标准,剂量过小常导致血栓溶解不完全,尿激酶剂量过高易造成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升高.DVT患者机体内凝血纤溶状态均发生明显的改变,各项指标结果的高低对于指导溶栓治疗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对37例DVT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 (原)降解产物(FDP)五项凝血纤溶指标进行检测,并对其介入溶栓前后结果的变化结合造影结果进行临床分析和比较,以探讨出凝血系统、纤溶活性的变化与DVT患者溶栓后血栓清除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作者:滕志涛;汤金霞;李妍枚;赵培勇;孙杏云;江慧迪;郭志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青少年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青少年变应性鼻炎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采用海极翼超声波鼻炎治疗仪对41例变应性鼻炎儿童进行治疗,观察术后及术后3、6、12个月患儿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青少年变应性鼻炎有效率为100%,但随时间推移存在下降趋势,6个月后有效率下降明显.结论 高强度超声聚焦具有安全、微创的优点,是治疗青少年变应性鼻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复发率是其缺点.

    作者:徐树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褐藻多糖硫酸酯对TGF-β1孵育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MMP-2、TIMP-2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褐藻多糖硫酸酯(Fucoidan FPS)对TGF-β1下刺激人肾小球系膜细胞MMP-2、TIMP-2分泌的影响,探讨其在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防治中的意义.方法 用TGF-β1作为刺激因子,孵育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Mesangial cell HMC),并分别用不同浓度的FPS干预,具体分组如下:模型组(TGF-β14 ng/ml)、FPS高剂量组(TGF-β14 ng/ml +FPS 100 ug/ml)、FPS中剂量组(TGF-β14 ng/ml + FPS 50 ug/ml)、FPS低剂量组(TGF-β14 ng/ml + FPS 25 ug/ml)、FPS对照组(FPS 100ug/ml)、正常对照组.ELISA技术检测HMC培养上清液中MMP-2、TIMP-2蛋白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技术检测HMC 的MMP-2、TIMP-2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GF-β1能减少HMC的MMP-2蛋白及mRNA表达 (P<0.01),增加HMC的TIMP-2蛋白及mRNA表达 (P<0.01);FPS能阻断TGF-β1刺激下HMC的MMP-2蛋白及mRNA表达减少、TIMP-2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P<0.01,P<0.05);FPS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相比MMP-2、TIMP-2蛋白及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褐藻多糖硫酸酯能阻断TGF-β1刺激下人肾小球系膜细胞MMP-2、TIMP-2表达的比例失衡,阻断了由MMP-2、TIMP-2比例失衡导致的ECM积聚,从而延缓了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作者:贺玉珍;张李梅;牟授菡;吕丛奎;鞠建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Pre-let-7d转染卵巢癌细胞转染率的研究

    目的 研究Pre-let-7 d质粒在不同时间,以不同浓度转染人卵巢癌细胞的转染率.方法 将构建的Pre-let-7 d质粒HmiR和连接随机序列的质粒CmiR转染人卵巢癌SKOV3、HO8910细胞,用荧光显微镜与流式细胞仪计数两种方法计算转染率.结果 转染HmiR、CmiR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术计数结果显示SKOV3、HO8910细胞的转染率,以3 μg质粒/孔转染SKOV3、HO8910人卵巢癌细胞比2 μg、4 μg质粒/孔的转染率高,24 h、48 h、72 h三个不同时间点用相同质量的质粒转染,转染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转染HmiR、CmiR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术计数结果显示以3 μg质粒/孔转染SKOV3 HO8910 人卵巢癌细胞的转染率均在60%左右,符合实验要求.

    作者:李霞;霍冠华;吕耀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降脂治疗对糖尿病人眼底动脉硬化影响的临床研究

    糖尿病作为临床常见的代谢异常疾病,常并发动脉硬化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眼底动脉硬化程度常用于动脉硬化分级,眼底动脉可以直接观测,具有无创性、检测方便等优势.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是有效的改善动脉硬化的方法,国内外研究提供了在糖尿病病人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循证医学依据,本文主要观察糖尿病患者降脂干预对眼底动脉硬化的影响.

    作者:宁丽娜;李仲巧;滕志涛;孙杏云;郭志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频繁脱器妇女再次放置的临床观察

    宫内节育器(IUD)是我国已婚育龄妇女目前使用广泛、易接受的一种安全、简便、长效、经济、可逆的避孕方法.但临床上很多妇女放置支架型IUD后因宫颈条件、子宫排异,以及IUD支架的硬度、大小、形状与宫腔内形状不符合等因素造成IUD脱落、意外妊娠、出血、疼痛等副反应.本站观察组121例频繁脱器妇女在知情选择的基础上再次放置含吲哚美辛硅橡胶的固定式吉妮致美IUD,对照组120例放置圆宫型IUD进行观察随访,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爱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PICC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SVC)是近几年引进的深静脉置管技术.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本院成功为12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植入PICC或SVC,并对这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及临床应用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玉珍;李丽华;王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急诊PCI术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共70例接受急诊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9例,女性21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于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替罗非班组:术中支架植入前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体质量10 μg/kg;对照组:术中直接行支架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血小板活化标志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结果 替罗非班组血浆a颗粒膜蛋白浓度(17.99±1.01)μg /L低于对照组(24.56±1.96)μg /L,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研究表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联合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抑制血小板活化功能.

    作者:张伟伟;刘长梅;徐会圃;李景森;徐中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清(浆)NSE、S-100、ET、NPY、SS检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窒息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脑瘫、癫痫、智力低下等神经系统后遗症[1].在HIE发病过程中,血中NSE、S-100、ET、NPY、SS水平是否有某种关联,在判断脑损伤程度、预后方面的作用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测定血中NSE、S-100、ET、NPY、SS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分析,旨在探讨其在HIE发病中的意义,早期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及临床分度,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连文;刘敬波;白玉;梁金超;温招阳;粱舒舒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丹参及其主要成分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安神等功能.现代主要用于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丹参的活性成分可分为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脂溶性成分主要为二萜类化合物:隐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IIA等;水溶性成分主要为酚酸类化合物:丹参素、咖啡酸、原儿茶酸、原儿茶醛、丹酚酸以及紫草酸和迷迭香酸等.近年来细胞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丹参、丹参提取物及丹参与其他药物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临床应用前景较好.本文就丹参及其主要成分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加以总结概况.

    作者:张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