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烯醛皮肤灼伤1例

李秀芹

关键词:丙烯醛, 皮肤灼伤
摘要:丙烯醛,主要用于橡胶、树脂、塑料和香料工业,其毒性实验报道较多,但临床报道少见.现将收治的1例皮肤灼伤病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34岁,工作时被丙烯醛液(温度20℃,浓度98%)喷至双裤腿和双前臂衣袖,在脱衣时污染颈前部皮肤.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苦参总碱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苦参总碱(苦参素,恒迈),连云港恒瑞医药公司生产.我们于2000年7月-2002年2月,应用苦参总碱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85例,观察其抗病毒效果及近远期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兰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小儿热性惊厥105例临床分析

    小儿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性病例,特别是幼儿,其发生率占儿科急诊的3%~4%.本文收集了我院2000年3月-2003年3月,以热性惊厥为首发表现而入院的105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作者:牛亚非;刘晓洪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下颌近中阻生智齿拔除的临床分析

    下颌第三磨牙(简称智齿)是阻生牙中常见的,此牙容易引起冠周炎及邻牙的龋坏.笔者介绍一种以涡轮钻法为主拔除下颌近中阻生智齿的手术方法,并把它与劈开法、增隙法进行比较.

    作者:曹高学;郝海燕;刘华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滨州市1985-200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控制策略分析

    全面实施计划免疫以来,大规模的麻疹暴发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其发病率也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为进一步降低麻疹发病率,乃至终消灭该种传染病,现将滨州市1985-2000年麻疹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孙丽丽;赵金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

    为了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营养支持治疗效果,降低手术风险和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笔者在408医院参与对3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人实施的较为正规的营养支持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俊兰;范本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无细胞短棒状杆菌纳米级制剂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NO的影响

    目的:研究无细胞棒状杆菌纳米制剂(Non-cell Nano Scale Product from Corynebacterium Parvum,NCPP)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Mψ)产生一氧化氮(NO)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小鼠腹腔注射NCPP与短棒状杆菌制剂(Corynebacterium Parvum Product,CPP),10 d后检测NO水平发现NCPP具有与CPP相同的作用.结果:NCPP组和CPP组与对照组比较,检测结果显示,NCPP和CPP均可明显提高小鼠腹腔Mψ产生NO的水平,两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但NCPP和CPP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CPP与CPP具有相同作用,可激活巨噬细胞,分泌产生高水平NO以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

    作者:李玮;张利宁;宋静;高尚先;王群;张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糖尿病继发深部念珠菌感染32例临床观察

    糖尿病继发深部念珠菌感染在糖尿病病人中时有发生,并且极易导致误诊、误治.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现将我院1998年1月-2003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糖尿病继发深部念珠菌感染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韩英;顾保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围手术期营养对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术后营养支持组,B组为对照组(术后非营养支持组),分别测定术前、术后1 d、术后7 d的营养参数,两组间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①术后7 d A组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及淋巴细胞计数较B组明显升高(P<0.05),其中又以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相差大(0.002<P<0.005).而血清转铁蛋白水平A组较B组为高,但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0.20>P>0.10).②B组的术后非手术本身并发症的发生率(36%)明显高于A组(12%),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与术后非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紧密相关,而术后及时进行营养支持,能够改善术后的营养缺乏,同时还能减少非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马胜忠;陈德强;侯铁胜;李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双黄散促进感染创面伤口愈合的疗效观察

    感染创面常出现皮下积液、积血、皮缘坏死,导致创面难以愈合.自2002年2月-2003年12月,我院对58例感染创面使用双黄散,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新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不同方法在绝经后妇女取器术中临床效果分析

    绝经后妇女,因子宫萎缩,宫内节育器(IUD)放置时间较长,取出时有一定困难;为减少受术者痛苦,寻找既安全又有效的取器方法,我院选择了绝经后取器者90例,分别在取器前应用不同方法,并进行临床比较.

    作者:赵长珍;傅瑞华;傅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一氧化碳中毒诱发心肌梗死1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53岁,因头晕、恶心、胸闷、心前区痛12 h于2003年12月10日4 pm入院.患者采用煤炉取暖,于夜间4点突感头晕、恶心、胸闷、憋气,同屋者均出现类似症状,急到室外通风,上述症状明显缓解.

    作者:朱晶;郭延秀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一氧化氮在女性生殖器官与胎盘中分布及作用

    一氧化氮(NO)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信使分子,它的生物作用广泛,涉及机体各个系统,介导多种病理现象.近来,关于NO在女性生殖系统分布和作用的研究逐渐增多,使学者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月经、排卵、妊娠、分娩、妊高征等生理、病理现象的机制,本文就此综述如下.

    作者:王莉;吕耀凤;郭雅彬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脑炎26例临床分析

    肺炎支原体(MP)感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每3~5年为一次流行周期.近年来MP感染有上升趋势,且重症病例增多并可累及多个系统,以中枢神经系统(CNS)损害更明显,表现为脑炎、脑膜炎.我科于2001年8月至2003年9月收治住院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306例,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者2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芬;宁宝华;刘桂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骨挫伤的MRI表现(附16例报告)

    目的:探讨MRI在骨挫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例骨挫伤患者的MRI资料并总结其MRI表现.结果:T1WI表现为不规则斑片状、斑点状、地图状及长条状低信号,T2WI表现为不规则高信号(10例)、等信号(2例)、低信号(2例)或混杂信号(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肿胀和关节腔积液.结论:MRI检查是诊断骨挫伤的首选方法.

    作者:薛海波;许昌;秦东京;杨青霖;张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小金丸联合他莫昔芬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

    乳腺囊性增生症是妇女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2001年12月至2003年12月,我们对不同程度乳腺囊性增生患者采用小金丸联合小剂量他莫昔芬(TAM)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荣秀;郑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沂蒙山区口服有机磷农药自杀2172例分析

    我国近年来自杀现象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非正常死亡的首位原因[1],作为一种为严重的病态心理危机结果,其防治的探究,已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对沂蒙山区口服有机磷农药自杀患者2172例进行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以探讨其流行病学特点和防治对策.

    作者:时建华;冯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外伤性脑梗死56例临床分析

    外伤性脑梗死是颅脑外伤病人在颅脑外伤后出现的脑缺血和脑梗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儿童,它的出现直接影响着颅脑外伤病人的预后.我科自1998年1月至2004年2月收治颅脑损伤病人1527例,其中出现外伤性脑梗死者5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隋德华;李建民;赵学林;李勐;徐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家兔主要脏器组织内游离毒质含量的研究

    目的:应用家兔中毒模型,探讨有机磷中毒家兔主要脏器组织中残留毒质含量的变化.方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DTNB酶动力法动态测定主要脏器组织标本中游离毒质(FOP)含量.结果:随中毒时间的延长,主要脏器组织中FOP的含量发生相应变化.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96 h后胆汁中仍可检测到高浓度的FOP,各组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

    作者:刘长福;安国花;王桂兰;王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面部皮肤肿瘤切除同时行美容修复治疗体会

    面部皮肤肿瘤,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且严重影响人们的容貌及心理.1998-2003年,笔者对106例面部皮肤肿瘤患者切除肿瘤同时进行了美容修复,一次手术成功10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永玉;李国华;董岩;苗小金;杨晓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早期应用舒氧康救治重度CO中毒

    急性重度CO中毒,是急诊工作中常见的急危重症.为探求重度CO中毒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大限度的缩短清醒时间,降低迟发性脑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防止因病致残等情况的发生,我院自2001年1月开始,对早期应用舒氧康救治重度CO中毒进行了临床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万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