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晚服用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比较

冯光瑞;杨波

关键词:高血压, 时间治疗学, 贝那普利
摘要:目的 比较早晨和晚上服用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 54例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分成杓型高血压组(30例)和非杓型高血压组(24例).杓型高血压组与非杓型高血压组各分成2个亚组,分别为A、B、C、D组,A、C组早上7∶00予贝那普利10 mg,B、D组晚上19∶00给药,均服用4周,治疗前和治疗后动态血压监测,每30分钟1次,监测48 h,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无论是杓型高血压组还是非杓型高血压组,早上或晚上服用贝那普利均有明显的降压效果,2种服药方法的降压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非杓型血压组,晚上服用贝那普利更有利于非杓型血压向杓型血压转变.结论 晚上服用贝那普利可能更有益于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值得进一步探讨.
疑难病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心脑血管病变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致消化道出血23例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所致消化道出血的特点.方法 收集老年心脑血管病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23例,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呕血症状,胃镜检查22例,示胃溃疡5例,十二指肠溃疡8例,溃疡型胃癌2例,萎缩性胃炎5例,胃黏膜广泛糜烂2例.经予对症治疗,好转22例,死亡1例.结论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后易发生消化道出血,应提高警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梁晓华;檀心广;孙慧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小血管炎14例分析

    目的 分析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的14例ANCA相关小血管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4例患者中,cANCA阳性3例,2例识别PR3;pANCA阳性11例,10例识别MPO.临床表现为多脏器受累,常伴发热、乏力、消瘦等非特异性症状;肾受累占92.8%,其中61.5%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肾活检多为肾小球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性新月体肾炎;肺受累占71.4%,60.0%发展为呼吸衰竭,影像学多见结节状、斑片状模糊阴影;其他尚有神经、消化系统,眼、鼻、皮肤、关节等脏器受累.92.8%有贫血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临床误漏诊情况严重.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后,7例(50.0%)缓解,3例(21.4%)维持透析治疗,4例(28.6%)死亡.结论 ANCA相关小血管炎呈多系统损害,肾、肺易受累,给予免疫抑制治疗部分患者病情有明显缓解.对可疑患者应及早行ANCA等相关检测,以期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病死率.

    作者:李胜;周平;胡秀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女性胸痛患者综合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Framingham危险因素评分(FRFS)、临床血管评分(CVS)及Gensini评分(GS),对疑诊冠心病(CHD)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女性患者328例作回顾性分析,比较患者症状、危险因素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CHD组和正常冠状动脉(NCA)组间的年龄和糖尿病的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及典型胸痛的比例在CHD组显著高于NC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冠心病的发生率、典型症状比例以及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2~3支病变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升高趋势(P<0.05).FRFS在正常冠状动脉、单支、双支和三支血管病变的患者中差异显著(P<0.05).FRFS与GS评分呈正相关(r=0.425,P=0.000),其多见于典型胸痛症状组(r=0.462,P=0.000).结论 FRFS是影响GS即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FRFS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可以帮助推测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复杂和严重程度,为指导女性患者是否进一步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评价患者的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孙津津;张海涛;罗惠兰;于心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高血栓负荷的危险因素.方法 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将2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高血栓负荷组175例、低血栓负荷组61例.通过观察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检测生化指标、CRP及血浆脑钠肽,将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高血压、陈旧性心肌梗死、既往血运重建病史、基础心率、血压等方面具有可比性.高血栓负荷组中吸烟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低血栓负荷组(69.7% vs 45.9% P=0.018),CRP水平(mg/L)显著高于低血栓负荷组(9.31±2.35 vs 7.37±3.89,P=0.038).将糖尿病、吸烟、白细胞、CRP、D-二聚体(D-dimer)等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OR=2.056,95%CI 1.435~5.160,P=0.024)、CRP(OR=1.379,95%CI 1.048~4.306,P=0.015)是AMI患者高血栓负荷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吸烟、CRP是AMI患者高血栓负荷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高海;金彦彦;叶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0.5~3岁早产儿屈光状态的变化

    目的 了解0.5~3岁早产儿的屈光状态及变化规律.方法 2009年4月-2011年5月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者及门诊患儿进行随访调查,回访186例(372眼),男102例(204眼),女84例(168眼),同时纳入随机对照组足月儿186例(372眼),用美国伟伦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检测两者屈光状态并作比较.结果 0.5~3岁早产儿以远视为主;随年龄增长,早产儿远视比例及屈光度均值呈下降趋势,其中0.5~1.0岁年龄段早产儿较足月儿远视屈光度值降低(P<0.05),另4个年龄段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年龄段早产儿随着出生体质量增加,生理性远视屈光度偏大.结论 (1)与同年龄足月儿相比,0.5~1岁早产儿屈光发育过程中由远视朝正视化或近视方向发展趋势更明显;(2)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是一种能快速、方便、有效检测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的重要手段.

    作者:刘甜;周炼红;张俊涛;余桂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比伐卢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出血影响的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和普通肝素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出血风险.方法 择期行PCI的ACS患者95例,随机分为肝素组(n=46)和比伐卢定组(n=49),其中肝素组脱落5例,比伐卢定组脱落3例,2组各剔除6例.2组分别采用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和肝素抗凝.于用药前和停药后1 h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并比较试验期间各项凝血指标的变化.PCI术后随访30 d比较2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基线资料相当,比伐卢定组和肝素组用药前和停药后1 h凝血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PCI术后30 d内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MACE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常规肝素抗凝相比,比伐卢定在PCI术中抗凝效果安全稳定.

    作者:黄觊;钱海燕;李志忠;张京梅;程宇彤;王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糖调节受损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冠心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合并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患者,在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6个月发生的心血管事件.方法 将2008年9月-2010年9月行PCI治疗的患者206例,随机分成4组,糖尿病组(A组)70例、空腹血糖受损组(B组)36例、糖耐量减低组(C组)35例、非糖调节受损组或正常血糖组(D组)65例.对4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部分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等,对近期预后进行评估.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A、B、C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左主干病变、C型病变均多于D组(P<0.05);心功能方面,6个月时心脏超声测EF值,结果示:A、B、C、D 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对有心绞痛症状的患者进行运动试验初步筛选,A、B、C组运动试验结果阳性发生率与D组比较有差异(P<0.05),而A、B、C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4组患者中对运动试验阳性的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A、B、C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高于D组(P<0.05);A、B、C组新出现其他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高于D组(P<0.05).A、B、C组HbA1c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调节受损与2型糖尿病有类似血管损害,早期发现血糖异常、尽早干预血糖对PCI患者预后非常重要.

    作者:刘万莲;郭文;陈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重度低钾血症致横纹肌溶解1例

    患者,男,64岁.因四肢乏力、精神萎靡1 d于2011年7月6日来院就诊.无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进食量正常.有高血压病史多年,不规则治疗,未监测血压,否认心肝肾病史.查体:T 36.6℃,P 86次/min,R 20次/min,BP 170/100 mmHg.心肺腹无异常.神经系统:神志清楚,精神萎靡,对答基本切题,言语尚清晰,四肢肌肉轻度压痛,四肢肌力4级,肌张力偏低,双侧深浅感觉均正常,四肢腱反射对称存在,病理征(-).

    作者:阮志芳;何文钦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津力达颗粒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津力达颗粒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IV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IV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经1个月准备期,血糖、血压、血脂等达标后,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组给予津力达颗粒联合通心络胶囊.均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肾功能、24 h尿蛋白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除对照组低切黏度与纤维蛋白原外,2组肾功能、尿蛋白定量、血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除血尿素氮与低切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肾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等各指标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津力达颗粒联合通心络胶囊能有效降低DN患者尿蛋白、改善肾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杜彦侠;陈亮;丁英钧;高怀林;于明月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心肌细胞钙离子与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目前心血管疾病中常见、对患者危害大的疾病.由于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因此对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至关重要.心力衰竭是指心肌收缩或舒张能力降低,导致心输出量减少的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对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已经从整体的病理生理机制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其中心肌肥大对心力衰竭发生起着关键作用.发育成熟心肌因无法像胚胎时期心肌那样正常生长发育,病理状态下心肌出现肥大以致心力衰竭.钙离子(Ca2+)是心肌细胞重要的第二信使,在调节心肌收缩功能、基因表达、心肌肥大和心力衰竭中具有重要作用[1].

    作者:魏毅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例

    患者,女,55岁.因下肢水肿伴疼痛1个月余,加重3 d于2010年7月1日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水肿,踝关节疼痛,局部皮肤潮红,无发热.于外院查血白细胞计数6.8×109/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1×109/L,占15.3%,血清游离T3 3.14 pmol/L (正常值3.14~5.55 pmol/L),无嗜睡、大便干结、明显乏力等不适,给予优甲乐及中药等治疗,病情无缓解.

    作者:邱宇珍;周咏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婴儿慢性肉芽肿病误诊为支气管肺炎1例

    患儿,男,4个月20天,因发热5d伴抽搐3次于2011年3月5日住院.患儿缘于入院前5d无明显诱因发热,高体温39.3℃,伴咳嗽,呈阵发性非痉挛性咳嗽,有痰,不易咳出.抽搐3次,每次持续约10 min,无口吐白沫,可自行缓解,伴有腹泻黄水样便,每天6~7次,无恶心、呕吐,当地医院就诊,查血WBC 18.2×109/L,X线胸片示两肺纹理增粗,右肺上野近肺门处密度增高影, 拟诊支气管肺炎,建议住院治疗.患儿家属为进一步治疗到我院就诊.

    作者:崔占杰;史湘舟;蒲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应用抗病毒治疗阻断HBV垂直传播的现状和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9.09%,接种与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人群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4.51%和9.51%;围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在围生(产)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HBV者中,分别有90%和25%~30%将发展成慢性感染,在青少年和成人期感染HBV者中,仅5%~10%发展成慢性[1].

    作者:祝美琴;黄晓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17例MR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MR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MR表现.结果 17例中,位于额叶6例,颞叶4例,小脑半球3例,小脑蚓部、胼胝体、脑干及第四脑室各1例.MR中,病变信号与脑灰质相比,肿瘤在T1WI上呈等信号或等低信号,其中1例周缘可见弧形高信号影,在T2WI及FLAIR中以高信号为主,部分瘤内可见小囊状或不规则更长的T1、T2信号区,1例可见液-液平,钙化在T1WI及T2WI中均为低信号影;注射Gd-DTPA增强扫描,3例呈小片状强化,4例病变内部见结节样强化,5例瘤周呈环状强化,线样强化3例,2例未强化,2例瘤周可见轻度水肿.结论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可提高对此肿瘤的术前正确诊断率,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作者:王文娜;周倩静;曾利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膝关节局限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MR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膝关节局限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LPVNS)的MR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LPVNS患者的MR表现.结果 6例均表现为膝关节内单发的类圆形或椭圆形结节或肿块,病灶边界清晰,其中5例位于髌下脂肪垫区,1例位于髌上囊,大径1.5~5.0 cm,中位数3.2 cm.病灶T1WI信号与肌肉信号类似,T2WI呈稍高信号,其内信号不均匀,所有病灶内见不同数量的低信号含铁血黄素沉着.结论 髌下脂肪垫区出现单发的边界清晰的结节或肿块,MR信号与肌肉信号相仿,T2WI显示病灶内有低信号,可提示LPVNS的诊断.

    作者:李涛;崔惠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广西壮族老年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蛋氨酸合成酶基因A2756G突变频率检测

    目的 初步探讨蛋氨酸合成酶(MS)基因A2756G突变与广西壮族老年患者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64例广西壮族老年患者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及3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MS基因A2756G突变频率.结果 病例组A2756G A/A、A/G及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2.81%、15.63%及1.56%,对照组分别为86.67%、13.33%及0,病例组A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0.63%和9.37%,对照组A及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3.33%及6.67%,2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基因A2756G突变与广西壮族老年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无明显相关,该突变可能不足以构成广西壮族老年缺血性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钟冬梅;黄晓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甲氨蝶呤单次大剂量治疗穿透性胎盘植入18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MTX)单次大剂量用于穿透性胎盘植入保守性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995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经临床及B型超声证实为穿透性植入性胎盘的18例住院患者,一次性静脉滴注MTX 150 mg/m2+5%葡萄糖500 ml,48 h后一次性肌注甲酰四氢叶酸钙(CF)15 mg/m2解毒,观察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18例患者用药后14~33 d阴道排出变性胎盘组织,并经病理证实.未发生宫内感染及大出血,无1例中途改子宫切除.结论 采用一次性大剂量MTX静脉用药治疗穿透性植入性胎盘是安全有效的,具有临床进一步探讨及推广价值.

    作者:李晖;郭会平;刘新;汪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通过ST段和异常Q波的近期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评估

    当今,美国患心血管疾病人数约为8260万,每年有800多万人患心肌梗死,80多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尽管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在下降,但其仍是美国人口死亡的主因,约占全国死亡率的34%,根据美国心脏协会数据,约每39 s就有1位美国国民死于心血管疾病[1].美国心脏协会公布国家新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约40.5%人口都患有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脑卒中.预计,2030年美国将有234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2].

    作者:徐舒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谷氨酰胺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老年脓毒症患者使用谷氨酰胺(Gln)对其营养状况、免疫和急性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4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采用前瞻、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随机分为Gln强化营养组(n=20)和对照组(n=20).2组使用等热能肠外营养.Gln组另给予Gln 1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7 d.比较2组治疗前第1天和治疗后第8天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T辅助淋巴细胞(CD4)、T辅助淋巴细胞(CD4)/抑制性淋巴细胞比值(CD4/CD8) 、C反应蛋白(CRP)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结果 Gln组治疗后的血清Alb、PAB、IgG、CD4、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CRP水平及APACHE I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P<0.01),且GIn组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结论 将Gln应用于老年脓毒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不仅能提供能量和促进蛋白质合成,同时可调节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对老年脓毒症的预后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王侠;汤哲;王晶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胃十二指肠手术术后胃瘫综合征60例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2月行胃十二指肠手术后发生PGS患者60例分为3组,分别给予西医治疗、中医治疗、胃镜置管治疗,对比分析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中医治疗组和胃镜治疗组肠鸣音、正常饮食恢复时间均早于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胃镜置管组和中医治疗组肠鸣音、正常饮食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治疗和胃镜下放置空肠营养管治疗,是治疗PGS较好的治疗方式,可作为该并发症的首选治疗方式.

    作者:杨东东;何琨;聂双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疑难病杂志

疑难病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