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振荣;马连美;张加林
1 临床资料晚期前列腺癌患者8例,年龄 58~76岁,平均年龄67岁;病程3~18个月,平均病程11个月.排尿困难者6例,血尿2 例.8例直肠指检均触及前列腺硬结,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高于正常值,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
作者:张作宇;沈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甲型血友病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自发性或外伤后出血不止.临床治疗主要是输血或输注凝血因子Ⅷ(FⅧ)制剂替代治疗.产生FⅧ抗体的血友病患者,临床治疗极为困难,一般应用大剂量FⅧ浓缩剂及免疫抑制剂.我们收治1例甲型血友病合并产生FⅧ抗体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潍;李平;丁培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多项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某些胃、十二指肠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低度恶性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样淋巴瘤的重要病因[1,2],也是胃癌的可能病因之一[3].根除H.pylori后,可使患者胃炎消失,治愈消化性溃疡及其并发症[4].单纯根除H.pylori后,溃疡就能成功地愈合,没必要再抗溃疡治疗,因此,不但经济,而且可显著地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使低度恶性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样淋巴瘤部分或完全缓解[5].但是H.pylori感染根治后可复发,并且与消化性溃疡、低度恶性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样淋巴瘤复发密切相关[6,7].H.pylori感染根治后复发可能是原始感染菌株再燃或由新菌株再感染所致.区别是再燃或再感染,有助于对H.pylori感染流行病学的认识,寻找合理的对策,治疗与预防感染.
作者:吴广利;张树林;严玉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998年以来,笔者用小针刀十字铲削法治疗顽固性跟痛症病人51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金刚;林新祯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女,21岁.主因左眼面部电击伤后左眼视物不清5年,诊断为“左眼电击性白内障”.给予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于1999年3月27日收住我院准备手术治疗.
作者:宋兰英;李春菊;李允礼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a-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由围生期缺血缺氧性疾病引起,常见的因素为围生期窒息.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国内报道为2.1%~6.2%,国外为2.0%~4.0%,未成熟儿可高达60%.近年虽然围生医学快速发展,产科技术不断提高,但新生儿HIE仍为新生儿期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目前其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高至30%[1].韩玉昆认为[2],在临床上对HIE患儿若能及早给予合理、有效的治疗,可促进受损神经细胞的恢复,避免神经细胞死亡,从而避免新生儿期之后神经后遗症的发生.随着HIE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对其治疗亦提出了许多新疗法.笔者结合文献对其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马光银;张英;王太艮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性激素对乙肝患者病毒含量的影响及二者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PCR核酸扩增酶免定量技术进行血清HBV-DNA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性激素含量.[ HT5”H〗结果:男性乙肝患者HBV-DNA含量与血清睾酮(T)呈显著正相关(r =0.52,P<0.001),与雌二醇(E2)、孕酮(P)呈显著负相关(r= -0.65,r=-0.81,均P<0.001),女性患者HBV-DNA含量与性激素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性激素对男性患者HBV-DNA含量有调节作用,可以通过调整性激素平衡来控制人体HBV感染.
作者:鞠胜芝;孙长华;赵红梅;郭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990-2000年我院肾内科血液净化室经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病人85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李启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顺铂等化疗药物为高催吐性药物,其引起的恶心、呕吐往往使病人无法进食,致使许多需要化疗患者不敢化疗而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为解决化疗后恶心、呕吐的问题,我们虽开展了介入动脉灌注化疗术,但效果仍不理想.为此,我们分别用胃复安与恩丹西酮对介入化疗病人进行止吐观察.
作者:牛克伟;蔡月新;王立军;魏书章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1994-1996年间确诊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亚临床状态门诊和住院患者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治疗组口服左旋甲状腺素钠(L-T4)治疗3个月,对照组口服安慰剂治疗3个月,随访5年.[ HT5”H〗结果:应用L-T4治疗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钠治疗原发性甲减亚临床状态可延缓原发性甲减的发生,降低原发性甲减的发生率.
作者:王秀云;杨旭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笔者试用曲唑酮合并氟西汀与单用氟西汀,随机治疗单相抑郁症各20例,进行8周的对照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荣芝;韩金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儿,女,3岁,因持续发热12 d入院.患儿于12 d前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每日都达39 ℃以上,呈弛张热,无寒战及抽搐,不伴咳喘,无吐泻.在外抗感染治疗6 d,体温仍波动于37.5~39 ℃之间,并出现颜面浮肿、腹胀、纳差等表现.在本院门诊静滴新青霉素Ⅱ、安美汀4 d,病情无好转,收住院治疗.
作者:杨瑞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自2000年1月以来,采用以色列医生M.stark创立的新式剖宫产术并略加改进,对127例孕妇行剖宫产术,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近6年来共收治经头颅CT证实的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病人42例,现总结并与非糖尿病脑卒中进行比较.
作者:门俊芬;徐天英;宿少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在各种肝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测定168例肝病患者的空腹血TBA水平.结果:血清TBA水平在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患者中明显升高,其阳性率分别为90.9%、89.2%、100%、100%、100%、41.7%、47.4%.升高的程度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结论:血清TBA的测定可以作为反映急慢性肝病、肝硬化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王际亮;唐玉蓉;邢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肺癌伴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9例伴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癌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伴发肺血栓栓塞3例(1例同时有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发生于肺癌确诊前2~6个月.病理类型主要为腺癌(6例).结论:血栓栓塞性疾病可伴发于肺癌,常见病理类型为腺癌,原因可能是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或化疗及化疗过程中补液不足.
作者:吕长俊;王俊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30%左右[1],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但手术方式上存在很大分歧,尤其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式上争议更多.靳安民等认为,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提倡术式[2].近5年来,我院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56例,术后全部随访,效果优良.现将手术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洪亮;彭祥琴;李由;吕锡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盐酸环丙沙星是临床常用的广谱抗生素,应用广泛,虽有不良反应,但引起过敏者少见,致过敏性休克者更为罕见.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致过敏性休克者报告如下.
作者:张书民;杨维波;秘兴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科于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前房积血62例,其中33例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韩正华;刘蕊;高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自1998年1月至2000年8月间,我院引进微波治疗仪并应用于内镜下止血,疗效显著.为比较传统内镜下注射、微波治疗和二者联合应用在消化性溃疡中的止血疗效,我们将此期间72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三组,分别应用上述方法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