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流产后宫内胚胎组织残留的B超观察

刘文江;杨焕宏

关键词:孕妇, 药物流产, 胚胎组织残留
摘要:药流术在临床应用非常普遍,但并非完全流产.对有些孕妇行药流术后,阴道长时间出血,往往为宫内胚胎组织残留所致.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 ,指导临床及时行清宫处理.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复发型Guillain-Barre综合征(附2例报告)

    Guillain-Barre 综合征(GBS)又称急性炎性脱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是神经科常见病,多发于儿童,复发者少见.现将我科所见2例复发型Guillain-Barre综合征(RGBS)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鹿树军;周晓生;衣香明;郑麒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肺癌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临床特征

    目的:分析肺癌伴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9例伴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癌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伴发肺血栓栓塞3例(1例同时有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发生于肺癌确诊前2~6个月.病理类型主要为腺癌(6例).结论:血栓栓塞性疾病可伴发于肺癌,常见病理类型为腺癌,原因可能是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或化疗及化疗过程中补液不足.

    作者:吕长俊;王俊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糖尿病脑卒中42例临床分析

    我院近6年来共收治经头颅CT证实的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病人42例,现总结并与非糖尿病脑卒中进行比较.

    作者:门俊芬;徐天英;宿少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我院门诊中西药处方配伍分析

    合理用药是指以医学和药学以及相关学科知识指导人们用药.合理使用药物的水平是医疗技术水平的直接反映.目前,人们对西药间或中药间的处方配伍分析较多,而对中西药处方间的配伍分析较少,为了促进临床中西药的合理应用,笔者对我院门诊中西药联合应用的处方进行了分析.

    作者:付之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肺原发性平滑肌瘤2例

    肺原发性平滑肌瘤(Primary Pulmonary Leiomyoma)是罕见的肺良性肿瘤,Forkel于1910首次报道.笔者结合文献复习报告2例.

    作者:金明华;乔志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消痔灵治疗腋臭临床观察

    目前治疗腋臭的方法虽多,但多不能令人满意.为探讨治疗腋臭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采用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硬化剂--消痔灵注射液治疗腋臭病人4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两种臀位矫正方法临床比较观察

    臀位占分娩总数的4%~6%,目前大多提倡剖宫产.为了降低剖宫产率,临床多采用几种方法行臀位矫正.笔者对1995年11月至2000年12月产前诊断为臀位者220例,孕28周,用臀位自行纠正法(也称骨盆位自己回转法[1])与改进的胸膝卧位法矫正臀位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惠芳;石晓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针刀十字铲削法治疗顽固性跟痛症51例

    1998年以来,笔者用小针刀十字铲削法治疗顽固性跟痛症病人51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金刚;林新祯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急性肾功能衰竭85例临床分析

    1990-2000年我院肾内科血液净化室经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病人85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李启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现状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a-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由围生期缺血缺氧性疾病引起,常见的因素为围生期窒息.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国内报道为2.1%~6.2%,国外为2.0%~4.0%,未成熟儿可高达60%.近年虽然围生医学快速发展,产科技术不断提高,但新生儿HIE仍为新生儿期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目前其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高至30%[1].韩玉昆认为[2],在临床上对HIE患儿若能及早给予合理、有效的治疗,可促进受损神经细胞的恢复,避免神经细胞死亡,从而避免新生儿期之后神经后遗症的发生.随着HIE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对其治疗亦提出了许多新疗法.笔者结合文献对其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马光银;张英;王太艮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新式剖宫产术后单次应用抗生素40例分析

    近年来,新式剖宫产在我国已广泛开展,它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1].在临床工作中,术后预防感染大多数医师喜欢常规应用抗生素3~5 d.近年来,为了减少耐药菌株形成,降低院内感染率,减少抗生素副作用和减少病人费用,主张短程用药[2].据此,我们选择40例新式剖宫产者,术后单次应用先锋霉素预防感染,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海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重症脑血管痉挛15例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特别是痉挛出现早、病情重的病人死亡率更高.近几年作者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中有15例发生重症脑血管痉挛,经治疗后完全恢复,未留下任何后遗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绪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探讨(附78例分析)

    自1996年1月至2000年6月以来,我们对7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分别进行了CT导向血肿抽吸尿激酶溶解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和大骨瓣血肿清除术.作者对三种术式的适应证和优缺点进行了探讨,现结合临床实践浅谈体会如下.

    作者:李彬;郝志强;朱方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指压利尿穴治疗产后尿潴留效果观察

    尿潴留是产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处理可影响子宫收缩,增加产后出血的机会.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0年6月,采用指压利尿穴治疗产后尿潴留46例,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迪;孙聪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介绍一种长效Weigert弹力纤维染色液

    笔者发现,对Weigert间苯二酚染色配方中去除盐酸后,染色时间大大缩短,且染色液可以反复使用或保存达数年之久,仍保持很强的着色力和极好的特异性.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冰;刘同慎;马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入院前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近20年的病理和临床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机制是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基础上血栓形成,只有尽早使完全堵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才能挽救濒危心肌[1].我们自1998年1月开始,采用尿激酶在AMI患者入院前进行溶栓治疗15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信强;田文辉;郑家善;王忠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硬膜下积液移行为慢性硬膜下血肿12例

    随着CT在各级医院的普及应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E)向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演变引起了临床医师的关注.自1995年4月至2000年8月,我们对56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住院病人进行了动态观察,其中12例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均经CT及手术证实.结合文献就其转变过程及其机制进行探讨.

    作者:林明剑;李凌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自体大张中厚皮片修复关节部位肉芽创面的研究

    目的:研究烧伤病人关节功能部位并发感染肉芽创面的皮片移植.方法:对感染创面清创,控制感染,移植大张中厚皮片封闭创面.结果:该方法操作简单,皮片易成活,成活后的皮片弹性好,皮色变化少.结论:感染的关节功能部位肉芽创面移植中厚皮片能恢复关节功能,避免或减少后期整形.

    作者:张郑;李志慧;李保文;于泽秋;孙慧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先天性巨结肠症回流灌肠34例分析

    回流灌肠是先天性巨结肠症保守疗法和术前准备的主要措施.笔者将近年来收治的34例先天性巨结肠症回流灌肠时所遇问题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赵秋玲;姜桂芳;王连芳;冯玉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双吻合器在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总结我院1994-2000年双吻合器吻合法在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中采用该技术行直肠癌手术的237例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吻合成功.术后吻合口瘘15例(6.33%),吻合口梗阻1例(0.42%),无手术死亡.结论: 双吻合器吻合方法在直肠癌前切除术中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省时的技术方法.

    作者:宋延强;吕文平;庞新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