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源性IGF-1预先给药对体外循环大鼠肺损伤的影响

李健;何苗;谢菲;张琳;窦雪娇;陈淼;张红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心肺转流术,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摘要:目的 评价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预先给药对体外循环(CPB)大鼠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体重350~ 5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8):假手术组(S组)、CPB组、CPB+左肺缺血再灌注组(LI组)和IGF-1组.S组仅开胸,不进行CPB;CPB组仅建立CPB模型;LI组在CPB模型建立基础上制备左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GF-1组建立CPB+左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于阻断肺门前10 min和开放肺门即刻静脉注射IGF-1 30μg/kg.分别于术前(T1)、开放肺门后10 min(T2)和术毕时(T3)随机取6只大鼠,经股动脉取血0.5ml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0I)和呼吸指数(RI),随后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1β和TNF-α浓度.取左上肺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并进行损伤评分.结果 与T1时比较,CPB组、LI组和IGF-1组T3时OI降低,RI、血清IL-6、IL-1β、TNF-α浓度和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升高(P<0.05);与S组比较,CPB组、LI组和IGF-1组T3时OI降低,RI、血清IL-6、IL-1β、TNF-α浓度和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升高(P<0.05);与CPB组比较,LI组T3时OI降低,RI、血清IL-6、IL-1β、TNF-α浓度和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升高(P<0.05);与LI组比较,IGF-1组T3时OI升高,RI、血清IL-6、IL-1β浓度和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降低,血清TNF-α浓度升高(P<0.05).结论 IGF-1预先给药可减轻CPB大鼠肺损伤,其机制与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中华麻醉学杂志相关文献
  • Nrf2/HO-1信号通路在远端缺血预处理减轻小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评价核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信号通路在远端缺血预处理减轻小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C57BL/6小鼠68只,6~8周龄,体重22~ 26 g,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7):对照组(C组)、急性肺损伤组(ALI组)、远端缺血预处理组(RIPC组)、鸦胆子苦醇+远端缺血预处理组(B+RIPC组).C组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100μl;ALI组气管内注入LPS 5 mg/kg制备急性肺损伤模型;RIPC组于制备急性肺损伤模型前1h,施行远端缺血预处理:将止血带置于小鼠右后肢,充气5 min后放气5 min,共6个循环;B组于制备急性肺损伤模型前10 d开始,隔天腹腔注射Nrf2抑制剂鸦胆子苦醇2 mg/kg(溶于1%二甲基亚砜100μl中);B+RIPC组于制备急性肺损伤模型前10d,隔天腹腔注射鸦胆子苦醇2 mg/kg,模型制备前1h时行远端缺血预处理.模型制备后24 h时,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蛋白浓度,并行中性粒细胞计数;然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计算含水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采用比色法测定MPO活性,采用ELISA法检测IL-1β和TNF-α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Nrf2、HO-1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ALI组肺组织含水率、MPO活性、IL-1β和TNF-α含量、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蛋白浓度升高,肺组织Nrf2、HO-1和HMGB1表达上调(P<0.05);与ALI组比较,RIPC组肺组织含水率、MPO活性、IL-1β和TNF-α含量、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蛋白浓度降低,肺组织Nrf2和HO-1表达上调,HMGB1表达下调(P<0.05),病理学损伤减轻;与RIPC组比较,B+RIPC组组肺组织含水率、MPO活性、IL-1β和TNF-α含量、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蛋白浓度升高,肺组织Nrf2和HO-1表达下调,HMGB1表达上调(P<0.05),病理学损伤加重.结论Nrf2/HO-1信号通路的激活参与了远端缺血预处理减轻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

    作者:巩红岩;郑芳;贾志杰;刘景景;董铁立;赵国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七氟醚对小鼠记忆提取的影响:海马PSD95和AMPA受体在其中的作用

    目的 评价七氟醚对小鼠记忆提取的影响及海马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lD95)和 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受体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健康昆明小鼠64只,2~3月龄,雌雄不拘,体重30~ 35 g按随机Ⅸ组设计,将其分为2组(n=32):对照组和七氟醚组 采用避暗实验评价记忆提取能力 建立避暗记忆后,对照组吸入40%O22h,七氟醚组吸入3.3%七氟醚及40%O22 h 于吸入七氟醚或吸氧结束后12、24、48和72 h(T1-T4)时进行避暗记忆测试,记录测试期成绩和遗忘发生情况 各时点行为学测试后处死小鼠,取脑组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学结果;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PSD95与AMPA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七氟醚组T1和T2时步入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的测试期成绩降低,海马PSD95和AMPA受体表达下调,遗忘发生率升高(P<0.05).与基础成绩比较,对照组步入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的测试期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T1和T2时步入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的测试期成绩降低(P<0.05). 七氟醚组未见明显的锥体细胞凋亡.结论 七氟醚可一过性抑制小鼠记忆提取能力,机制与抑制海马PSD95及AMPA受体表达有关.

    作者:王冬婷;高鸿;任益民;蒋辉;李惠;佘玉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小剂量罗哌卡因颈浅丛联合臂丛阻滞用于并存多系统疾病高龄患者骨科手术麻醉处理1例

    患者,女性,84岁,身高155 cm,体重85 kg.入院诊断:右肩关节脱位、右肱骨大结节骨折、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轻度狭窄伴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心房纤颤、心功能Ⅲ级、双肺肺炎、脑梗塞后遗症期.术前检查:白细胞12.6×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6.1%、白蛋白31.47 g/L、前白蛋白126.63 m g/L、血糖6.76 mmol/L、脑钠肽1 840 pg/ml.心室率140次/min,心肌缺血.心脏彩超:双房增大,主动脉硬化,主动脉瓣退行性变,二尖瓣瓣缘钙化,瓣上流速快,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二尖瓣、三尖瓣返流(轻度).心律不齐(心房纤颤),左心室射血分数69.2%.胸部X线及肺CT双肺纹理增强,右肺上叶后段,左肺上叶舌段、下叶前内基底段炎症.左侧胸腔积液.积极治疗后择期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术.

    作者:李凯;李龙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腹横筋膜和腹直肌后鞘阻滞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腹横筋膜和腹直肌后鞘阻滞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120例,年龄18~64岁,性别不限,体重指数19~25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60):对照组(C组)和超声引导腹横筋膜和腹直肌后鞘阻滞组(T+R组).T+R组于全麻诱导前行双侧腹横筋膜阻滞(注射0.375%罗哌卡因0.5 ml/kg)联合腹直肌后鞘阻滞(注射0.375%罗哌卡因0.3 ml/kg).2组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维持术后48 h内静态和动态VAS评分<4分.记录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情况和镇痛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T+R组患者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率和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超声引导腹横筋膜和腹直肌后鞘阻滞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蒋辉;康瑜;李文;刘松彬;于布为;薛庆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亚麻醉剂量异氟醚复合60%氧对脓毒症老龄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亚麻醉剂量异氟醚复合60%氧对脓毒症老龄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90只,12~14月龄,体重500~ 8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组(S组)、脓毒症+氧醚治疗组(S+I+O组).S组和S+I+O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脓毒症模型.S+I+O组分别于术后1和6h时吸入0.7%异氟醚和60%氧气混合气1h.每组取18只大鼠,记录术后7d生存情况.术后24 h时每组取6只大鼠,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BCA蛋白定量法测定蛋白浓度;采集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PaO2,计算氧合指数.术后24 h时每组处死6只大鼠,取左侧肺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取右侧肺组织,测定湿重/干重(W/D)比值;右心房取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IL-6、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IL-10的浓度.结果 与Sham组比较,S组和S+I+O组生存率降低,血清IL-1β、IL-6 、TNF-α、HMGB1和IL-10的浓度升高,S组肺组织W/D比值和BALF蛋白浓度升高,氧合指数降低(P<0.05).与S组比较,S+I+O组生存率升高,肺组织W/D比值和BALF蛋白浓度下降,氧合指数升高,血清IL-1 β、IL-6、TNF-α和HMGB1的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P<0.05),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 亚麻醉剂量异氟醚复合60%氧可减轻脓毒症老龄大鼠急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全身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杨湾湾;张泽信;王晓霞;邵甜;阴弯弯;李项瑞;侯立朝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全麻联合超声引导硬膜外阻滞用于婴儿腹腔镜手术的效果

    目的 评价全麻联合超声引导硬膜外阻滞用于婴儿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 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的婴儿60例,年龄20~ 60 d,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全麻组(Ⅰ组)和全麻+超声引导硬膜外阻滞组(Ⅱ组).吸入8%七氟醚麻醉诱导.麻醉维持:1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 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此后每1h追加舒芬太尼0.1 μg/kg、顺式阿曲库铵0.05 mg/kg,并吸入2% ~ 3%七氟醚;Ⅱ组吸入2%~3%七氟醚,于L1.2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在超声引导下向尾侧置管,注入0.8%利多卡因6 mg/kg负荷量,并观察局麻药在硬膜外腔扩散的情况,每30 min经硬膜外导管追加0.8%利多卡因3 mg/kg.于气腹前5 min和气腹期间、拔除气管导管时和拔除气管导管后记录HR和MAP.记录气管拔管时间和恢复室停留时间,记录气管拔管后辅助通气的发生情况.出恢复室前5 min时进行疼痛评分.记录Ⅱ组硬膜外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顺利完成,麻醉过程平稳.与Ⅰ组比较,Ⅱ组气腹期间和气管拔管后MAP降低,气管拔管时间和恢复室停留时间缩短,气管拔管后需要辅助通气率和疼痛评分降低(P<0.05或0.01).Ⅱ组未见硬膜外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全麻联合超声引导硬膜外阻滞用于婴儿腹腔镜手术安全有效,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杜真;屈双权;张溪英;朱义;朱诗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肝移植围术期脑损伤程度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目的 评价肝移植围术期脑损伤程度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关系.方法 择期行肝移植术患者33例,于麻醉诱导前(T0)、门静脉阻断前5 min(T1)、门静脉开放后5 min(T2)、肝动脉开放后5 min(T3)和术后24 h(T4)时采集中心静脉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根据术后7d是否发生POCD分为POCD组和对照组(C组) 结果 与T0时比较,2组T2和T3时血清S100β蛋白浓度升高,T3时血清NSE浓度升高(P<0.05);与C组比较,POCD组各时点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肝移植围术期脑损伤程度并非患者POCD发生的主导因素.

    作者:赵燕星;池萍;曹英浩;权哲峰;彭科军;李昕;郭晓东;孙莉;卢海洋;贺海丽;马冬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主动脉全弓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目的 筛选主动脉全弓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全弓置换术患者,性别不限.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将患者分为术后严重并发症组和非术后严重并发症组.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并存疾病情况(马凡氏综合征、高血压和糖尿病)、术前左室射血分数、血清氨基末端利钠肽前体、血红蛋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肌酐的水平、国际正常化比值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选择性脑灌注时间等重要操作时间、术中代表性脑氧饱和度数值等将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该类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98例患者,其中28例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9%. logistie同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手术全程△rSO2-min<80%和止血时△rSO2-min<80%是主动脉全弓置换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60岁、手术全程△rSO2-min<80%和止血时△rSO2-min<80%是主动脉全弓置换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俞颖;金琳;仓静;郭克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局部低温对失血性休克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 评价局部低温对失血性休克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8只,体重2.0~ 2.5 kg,雌雄不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假手术组(S组)、肢体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局部低温组(RH组).I/R组和RH组使用7.62 mm滑膛枪0.25 g钢珠弹射击左后肢大腿中下1/3肌肉丰富处.致伤后待血压稳定30 min时,经右股动脉以2 ml/min的速率抽血,直至MAP降至45 ~ 50 mmHg.稳定10 min时,使用橡皮管止血带结扎左后肢根部.RH组在使用止血带后对伤肢进行降温4h,维持皮下温度9~11℃.止血带使用4h后恢复灌注6h.分别于股动脉/静脉置管术后即刻(T0)、再灌注2、4和6 h(T1-3)时,经右股动脉取血样,行血气分析,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2和IL-6的浓度.于T3时处死动物,取右肺下叶边缘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结果,并行肺损伤评分,测定肺组织湿重/干重(W/D)比值.结果 与S组比较,I/R和RH组T2,3时呼吸频率升高,PaCO2降低,肺损伤评分和肺组织W/D比值升高,T1-3时血清TNF-α、IL-2和IL-6浓度升高(P<0.05);与I/R组比较,RH组T22时呼吸频率降低,PaCO2升高,肺损伤评分和肺组织W/D比值降低,T1-3时血清TNF-α、IL-2和IL-6浓度降低(P<0.05),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 局部低温可减轻失血性休克兔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全身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兰凯;赖西南;张良朝;翁昌梅;鲁开智;甯交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治疗性高碳酸血症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 评价治疗性高碳酸血症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40只,2月龄,雌雄不限,体重250~ 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不同水平治疗性高碳酸血症预处理组(THP1-3组).采用夹闭左肺门45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THP1-3组游离左肺门后稳定5 min时,调节呼吸参数,使PETCO2分别达到55~ 65、65 ~ 75、75~85 mmHg并维持5 min,然后正常通气使PETCO2恢复正常,连续重复3个循环,随后阻断左肺门45 min再灌注120 min.于再灌注120 min时,收集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总蛋白(TP)浓度;取肺组织,计算湿/干重比值(W/D比值);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分别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和羟胺法测定MDA含量和SOD活性;采用ELISA法测定IL-8和IL-10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TNF-α的表达;采用RT-PCR法测定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P浓度、肺组织W/D比值、MDA、IL-8和IL-10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TNF-α mRNA表达上调(P<0.05),TNF-α表达强阳性,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加重;与I/R组比较,THP1-3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P浓度、肺组织W/D比值、MDA和IL-8含量降低,肺组织SOD活性升高,TNF-α mRNA表达下调(P<0.05),IL-10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染色范围、染色强度均减小,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 治疗性高碳酸血症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作者:闫小强;安静;刘钟珊;高学超;贺伟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七氟醚麻醉对大鼠海马α4乙酰胆碱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 评价七氟醚麻醉对大鼠海马α4乙酰胆碱受体(α4nAchR)表达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健康SD大鼠144只,雌雄各半,3~4月龄,体重220~27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36):对照组(C组)、七氟醚麻醉1h组(S1组)、七氟醚麻醉3h组(S2组)和七氟醚麻醉5h组(S3组).C组吸入空气,S1组、S2组和S3组分别吸入3%七氟醚1、3和5h.于麻醉苏醒后1和7d时进行空间探索实验.于麻醉后即刻、麻醉苏醒后1和7d时处死,取海马组织,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神经元α4nAchR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α4nAchR mRNA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S1组、S2组和S3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原平台所在象限时间比值和原平台所在象限游泳路程比值降低,海马α4nAchR及其mRNA表达下调,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与S1组和S2组比较,S3组麻醉苏醒后ld时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原平台所在象限时间比值和原平台所在象限游泳路程比值降低(P<0.05).S1组、S2组、S3组各时点海马α4nAchR及其mRNA表达及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麻醉诱发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部分机制可能与下调海马α4nAchR表达有关.

    作者:罗思琴;方开云;蒋向平;刚绍鹏;马熠;彭林;何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内质网IRE1-XBP1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评价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层内质网肌醇酶1-X盒连接蛋白1(IRE 1-XBP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108只,8~12周龄,体重200~ 2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6):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电针预处理组(EA组).采用线栓阻断右侧大脑中动脉2h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A组于缺血前5d开始接受电针刺激百会穴30 min,1次/d,连续5d,后1次预处理后24 h制备模型.于再灌注6、12和24 h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后处死大鼠取大脑皮层缺血区,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RE1和XBP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和EA组各时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皮层缺血区IRE1和XBP1表达上调(P<0.01);与I/R组比较,EA组各时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皮层缺血区IRE1和XBP1表达上调(P<0.05).EA组皮层缺血区细胞损伤较I/R组减轻.结论 电针预处理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进一步激活IRE1-XBP1信号通路,缓解内质网应激有关.

    作者:肖飞;张高峰;尹曾;陈怀龙;马福国;张照亮;王明山;时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时自噬与凋亡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时自噬与凋亡的关系.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18月龄,体重500~ 5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30):对照组(C组)、手术组(S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苷组(MA组)和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组(R组).MA组尾静脉注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苷1 mg/kg,R组尾静脉注射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2 mg/kg,S组尾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30 min后,S组、MA和R组在3%七氟醚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分别于术前1d、术后3和7d时,每组取10只大鼠,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认知功能,然后处死,取海马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及Beclin-1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S组、MA组和R组术后3和7d时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升高,LC3Ⅱ和Beclin-1表达下调(P<0.05).与S组比较,MA组术后3和7d时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升高,LC3Ⅱ和Beclin-1表达下调,R组术后3和7d时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下降,LC3Ⅱ和Beclin-1表达上调(P<0.05).结论 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与抑制海马神经元自噬,促进其凋亡有关.

    作者:张琦;袁天宝;杨淑红;李亚南;王秀丽;王秋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与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内固定术麻醉效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LPSB)用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内固定术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60例,年龄66~ 94岁,BMI 15.2~28.0 kg/m2,ASA分级Ⅱ或Ⅲ,采用SPSS 18.0软件随机编码,分为2组(n=30):CSEA组和LPSB组.CSEA组选择L3,4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注射0.5%重比重布比卡因8~ 10 mg,留置硬膜外腔导管;LPSB组后路腰丛神经阻滞给予0.4%罗哌卡因25 ~ 30 ml,骶旁坐骨神经阻滞给予0.4%罗哌卡因15 ~ 20 ml.2组术中泵入右美托咪定0.4~0.6 μg·kg-1·h-1,维持警觉-镇静评分3或4分.术后采用舒芬太尼PCIA 48 h.记录麻醉时间、术中液体入量、失血量、右美托咪定用量、围术期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术后24及48 h舒芬太尼用量、镇痛补救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SEA组比较,LPSB组麻醉时间延长,输液量和麻黄碱用量减少,右美托咪定用量增加,心动过缓发生率降低,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减少,镇痛补救率降低(P<0.05),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SB用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供术后镇痛作用,麻醉效果优于CSEA.

    作者:魏滨;徐懋;李民;王军;张利萍;郭向阳;张华;赵一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指长度预测不同年龄段患者经口气管插管深度的准确性

    目的 评价中指长度预测不同年龄段患者经口气管插管深度的准确性.方法 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20例,ASA分级Ⅰ-Ⅲ级,性别不限,根据年龄分为成年(18~ 84岁)组(n=98)和儿童(5~14岁)组(n=22).麻醉诱导后使用纤维支气管镜经口测量主气管长度,并完成气管插管术;以3倍左手中指长度为气管插管深度,固定导管后测量导管尖端距隆突距离,计算佳气管插管深度,计算气管插管深度合适率,3倍左手中指长度与佳气管插管深度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成年组气管插管深度合适率88%,气管插管过深7%,气管插管过浅5%;儿童组气管插管深度合适率90%,气管插管过深10%,无气管插管过浅发生.2组气管导管尖端和套囊亦均位于主气管内.成年组佳气管插管深度与3倍左手中指长度呈正相关(r=0.774,P<0.01),儿童组佳气管插管深度与3倍左手中指长度亦呈正相关(r=0.911,P<0.01).结论 3倍左手中指长度可预测18 ~ 84岁、5~14岁患者经口气管插管深度.

    作者:朱波;周清河;严敏;郁丽娜;张自强;王寿根;陈蕾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的改良效果

    目的 评价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的改良效果.方法 选择行腹部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年龄65 ~ 80岁,BMI 18.5~24.0 kg/m2,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全身麻醉组(GA组)和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TAP+ GA组).TAP+GA组采用双侧臀后位入路法行腹横肌平面阻滞,两侧分别注入0.25%罗哌卡因20 ml.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舒芬太尼和苯磺酸顺阿曲库铵诱导麻醉,麻醉维持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进行镇痛.分别于入室后5 min(T0)、切皮后2 min(T1)和气腹结束(T2)时采集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NE浓度.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中舒芬太尼和术后地佐辛的使用情况;记录有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GA组比较,TAP+GA组T12时血浆NE浓度降低,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减少,术中舒芬太尼使用率和术后地佐辛使用率降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单纯全身麻醉而言,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有助于实现低阿片类药物麻醉模式,更有利于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痛敏反应的抑制.

    作者:李向南;蔚冬冬;李建立;容俊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HELLP综合征并发肝破裂患者麻醉处理1例

    患者,35岁,体重78 kg,因“停经35+6周,血压升高12d,加重半天”急诊入院.血压199/119 mmHg(1 mmHg=0.133kPa),HR 86次/min,宫高35 cm,腹围104 cm,胎心148次/min;上腹部压痛,全身水肿(++++);B超示完全性前置胎盘.入院诊断:G4P1孕34+6周;重度子痫前期;凶险型前置胎盘;疤痕子宫.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2013年因“脐带因素”剖宫产史,人工流产2次.急诊拟行剖宫产术.

    作者:韩传宝;黄河;卢红梅;曹权;蒋秀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 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160例,孕38~41周,单胎头位,年龄18~35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n=80):对照组(C组)和心理护理干预组(Ⅰ组).当产妇宫口开至3 cm时,于L2.3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并置入导管,注射0.1%罗哌卡因12 ml后,行PCEA:采用0.1%罗哌卡因+盐酸氢吗啡酮2.5 μg/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60 ml,PCA剂量6 ml,锁定时间12 min,背景输注速率0.1 ml/h,极限量30 ml/h.首次给予罗哌卡因后,C组产妇告知PCEA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Ⅰ组产妇在C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着重讲解药物峰值效应和PCEA泵原理等.分别于分娩镇痛前和分娩镇痛后15、30、60、120、180、240 min时采用VAS评价疼痛程度.记录分娩镇痛后下肢麻木、运动神经阻滞、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娩结束后24 h对产妇镇痛满意度进行评价,计算镇痛满意率.结果 与C组比较,Ⅰ组分娩镇痛后60、120、180和240 min时VAS评分降低,镇痛满意率升高(P<0.05).C组有1例产妇分娩镇痛后30 min时出现运动神经阻滞,Ⅰ组未见运动神经阻滞的发生.2组均未见下肢麻木、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

    作者:宫晓华;刘欣;钱晓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电针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效应

    目的 评价电针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效应.方法 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年龄18~55岁,体重指数18~25 kg/m2,性别不限,ASA分级Ⅲ级,NY-HA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和电针组(EA组).EA组于麻醉诱导前20 min至手术结束时采用电针刺激双侧内关、郄门、神门、百会,频率2 Hz,电流强度依患者清醒时耐受程度为宜.于电针前、转机30 min、停机后30 min、1、2h、术后6和24 h时抽取中心静脉血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cTnI浓度,采用羟胺法测定丙二醛(MDA)浓度于术后1、6和24 h时进行心肌收缩力评分,术后24 h时进行心律失常评分.结果 与C组比较,EA组停机后30 min、1、2h和术后6h时血浆MDA浓度、术后24 h时血浆cTnl浓度和转机30 min、术后24 h时血浆hFABP浓度降低,心律失常评分和术后6、24 h时心肌收缩力评分降低(P<0.05) 结论 电针可抑制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生心肌保护效应.

    作者:肖红;吴大庆;章放香;陈冰凝;张竞超;罗云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碳水化合物负荷用于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患者术前准备的效果

    目的 评价碳水化合物负荷用于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患者术前准备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剖宫产术患者40例,年龄20~ 35岁,体重指数19~ 30 kg/m2,ASA分级Ⅰ级.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n=20):碳水化合物组(CA组)和安慰剂组(C组).CA组于术前2h口服300 ml碳水化合物饮品(含碳水化合物14.1 g/100ml),C组术前2h口服等容量蒸馏水.患者术前晚常规禁食禁水,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中采用乳酸钠林格液1500ml维持容量.CA组于空腹时、口服后即刻、口服后2h时采用超声测量胃窦前后径(AP)、左右径(LR)及此切面胃窦面积.胎儿娩出后,采集患者静脉血样,采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浓度.记录入室后口渴、饥饿和焦虑评分.记录术后0~12h、12~24 h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CA组饥饿评分和血清MDA浓度降低(P<0.05或0.01),口渴和焦虑评分、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腹时比较,CA组口服后2h时AP、LR和胃窦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2h碳水化合物负荷可改善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患者术前准备效果,不增加反流误吸的风险.

    作者:赵知励;史媛;于泳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