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是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北京积水潭医院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骨科专业学术期刊,于2016年11月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80-886。本刊旨在服务于广大骨科临床医生与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促进国内外骨科专业学术交流和骨科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1.《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
2.《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
3.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
4.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
5.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2.”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
6.计量单位、数字、符号文稿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
7.《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参考文献限为作者亲自阅读、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采用顺序编码制着录,按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列于文末,并依次将各编号外加方括号置于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书写格式为: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页。网上参考材料序号。作者。文题网址(至子--栏目)。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新生儿和婴儿骨骼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如能早期诊断则预后良好,若延误诊断,则可造成不同程度的髋关节功能障碍.因此,DDH的早期诊断对干预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欧洲儿科放射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Paediatric Radiology,ESPR)设有DDH专项小组,成员来自英国、奥地利、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挪威等国.
作者:于静淼;吕学敏;陈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介绍游离股薄肌移植重建前臂屈指功能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5月采用游离股薄肌移植重建外伤后屈指功能10例.平均年龄14(3 ~32)岁.男7例,女3例.右侧4例,左侧6例.Volkmann挛缩6例,开放伤后肌肉缺损4例.均采用带皮肤的游离股薄肌移植,神经均选择骨间掌侧神经与闭孔神经前支吻合,皮瓣动脉与肱动脉端侧吻合,静脉与肱动脉伴行静脉或浅静脉吻合.随访18 ~48个月.测量患肢握力并与健侧进行对比.结果 1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h.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1个月.9例肌皮瓣完全存活,没有出现血管栓塞和感染等术后并发症.l例患者远端边缘皮肤坏死,采用游离植皮覆盖.10例患者供区都没有明显功能障碍.术后3周拆石膏,开始被动活动练习.肌肉恢复功能后,开始主动活动练习.随访1年后,8例患者屈指肌力可达健侧的1/3,平均握力可达13.2 kg,主动屈指充分.1例患者伸侧肌腹同时有损伤,后经全腕关节融合术和掌板紧缩术治疗后屈指功能得以改善.l例患儿因缺乏系统锻炼等原因,术后出现肌腱粘连,经肌腱松解,手指仍不能充分屈曲.结论 游离股薄肌移植重建屈指功能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对于前臂屈肌严重损伤病例,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山林;童德迪;王树锋;栗鹏程;薛云皓;刘波;荣艳波;王志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随着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年轻化及其预期寿命的延长,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预计至2021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率将达到12. 9% [1]. 初次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常发生骨溶解、感染、磨损及骨折等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将导致骨缺损. 尽管髋臼侧严重骨缺损和骨盆不连续的发生率较低(1% ~5%)[2-5],但是对于获得初始机械稳定性和远期骨长入仍是一项重大挑战. 为应对这一挑战,出现了多种重建方法,如多孔金属臼杯联合多孔金属加强块、髋臼牵引联合超大臼杯、多孔金属臼杯联合髋臼重建球笼以及定制三翼臼杯等[6-9]. 自2001年Christie等[10]报道定制三翼臼杯技术以来,因其具有独特的优势,随后被广泛应用于复杂髋关节翻修术中[5,9,11-14].
作者:周报春;周一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X线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CCF)经Ponseti方法治疗后畸形复发预测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采用Ponseti方法治疗的CCF患儿57例(81足).依据畸形复发情况将全部病例分为康复组和复发组.在行Ponseti方法治疗前1 d对患足行X线检查,并分别于治疗后第3,6,9,12,18,24和36个月行双足背屈应力下正侧位X线检查,测量正、侧位距骨跟骨角(CTAOPP,CTAOSP)、正、侧位距骨-第1跖骨角(FTMAOPP,FTMAOSP)和侧位胫骨跟骨角(CTA).以统计学方法分析各项测量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及其对马蹄内翻足复发预测的价值.结果 2组间CTAOSP,FTMAOSP与CT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间各个角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性别与CTAOSP这2个因素对畸形复发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CTAOSP越小的女性患儿畸形复发的可能性越大.Ponseti方法治疗后12个月的CTAOSP具有大的AUC值.结论 X线检查在CCF患儿Ponseti经方法治疗后畸形复发的预测中有意义,其中Ponseti方法治疗后12个月的侧位距骨跟骨角的预测诊断意义大.
作者:李敬春;荀福兴;刘远忠;李惠先;梁会营;徐宏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对于累及髋臼前柱或后柱的骨巨细胞瘤,评价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技术进行精确切除和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符合病例纳入标准且资料完整的3例骨盆骨巨细胞瘤患者,其中病灶累及髋臼前柱1例,累及髋臼后柱2例.3例患者均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技术进行肿瘤切除和全髋假体置换,采用自体同侧股骨头填补前、后柱缺损.术后定期随访,并采用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价系统评估患肢功能.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26.3个月(14~33个月).外科边界均为边缘及以上切除.平均术中失血量为2400 ml,平均手术时间为390 min.截至近随访时间,无肿瘤复发和转移,未发生假体松动或脱位、假体周围骨折以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假体生存率为100%,平均MSTS评分为27分.结论 对于累及髋臼前柱或后柱的骨巨细胞瘤,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精确切除可获得安全的外科边界和良好的局部控制效果,患者对术后重建功能满意.
作者:杨勇昆;牛晓辉;李远;徐海荣;刘巍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腕横纹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3-1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经腕横纹小切口治疗的18例(20侧)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8例,女10例;2例双侧发病,16例单侧发病.于腕中横纹处掌长肌腱尺侧做一2 cm的横行切口,松解前臂屈肌筋膜,并在头戴式放大镜下切开腕横韧带.结果 所有病例均随访3个月以上,16例患者(18侧)感觉恢复正常,其中包括五个手指均有麻木的患者;另外2例患者仍感觉麻木,但有所减轻;术前大鱼肌中度萎缩的8例患者,肌萎缩程度明显改善,拇指对掌功能已恢复正常,捏力、握力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经腕横纹小切口直视下行腕管松解术是一种有效微创的方法 .
作者:薛云皓;陈山林;李淳;荣艳波;刘路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一、历史和发展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及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一直是骨科临床的重点与难点,而其中合并三角韧带损伤伴下胫腓损伤的Weber C型骨折无疑是重点中的难点. 对于同时合并上述2种损伤的患者,目前骨科临床常采用的治疗方法 是下胫腓螺钉固定术,但该术式易出现复位不良和下胫腓螺钉误置等影响预后的严重并发症. 术中下胫腓螺钉误置率高,且术后患者需免负重10~12周,通常需二次手术取出螺钉,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影响较大. 另外,下胫腓螺钉误置可能会出现螺钉断裂,导致螺钉无法完全取出,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
作者:孙旭;李庭;武勇;朱仕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喙肱韧带紧缩联合斜方肌移位与异体肌腱移植重建肩外展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5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采用复位半脱位肩关节并紧缩喙肱韧带,同时联合斜方肌移位与异体肌腱移植止点下移的方法重建肩外展功能32例。术后采用顾玉东关于臂丛神经损伤术后各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快速DASH评分( qDASH)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来评价肩外展功能,同时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其中男28例,女4例,平均年龄25.0(11~47)岁。左侧17例,右侧15例。臂丛神经上中干根性撕脱伤30例,颈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2例。32例患者均得到了随访,平均随访2.2(1.6~3.5)年。依据顾玉东标准,术后肩外展功能5例(15.6%)优(外展≥90°);25例(78.1%)良(90°>外展≥60°);2例(6.3%)患者手术后提前自行去除外固定架,导致缝合肌腱断裂,施行了二次手术,终外展功能达到中(60°>外展≥30°)。 VAS评分术前为7.2±0.9,术后为2.5±0.6( P<0.01);qDASH评分术前为68.9±10.7,术后为34.2±8.2( P<0.01);患者主观评价满意28例(87.5%);不满意4例(12.5%);32例患者术后获得了平均35°(30°~40°)的肩关节旋前功能。结论喙肱韧带紧缩联合斜方肌移位与异体肌腱移植止点下移重建肩外展功能,方法简单实用且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文军;张友乐;陈山林;胡琪;郑炜;杨辰;田文;田光磊;顾玉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恶性肿瘤仍然是目前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 骨是恶性肿瘤转移的常见部位,其中以脊柱转移为多见. 脊柱转移瘤( metastatic spine tumors,MST)造成的转移性脊髓压迫( metastatic spinal cord compression,MSCC)可引起疼痛、病理性骨折、脊柱不稳、高钙血症等病症,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甚至瘫痪,此时需积极干预治疗.
作者:蔡震宇;汤小东;郭卫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骶骨是构成人体盆骨后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骨性结构,其连接腰椎和骨盆,承受身体的大量重量,具有保护腰骶神经( L4~S1 )、骶骨丛神经( S2 ~S4 )、髂骨血管以及内脏器官的作用. 骶骨对于维持骨盆的稳定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骶骨骨折后其良好的固定效果对于骨盆功能的恢复十分重要[1]. 近年来,不稳定性骶骨骨折的治疗受到临床医生越来越高度的重视. 内固定术是治疗骶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之一.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内固定标本价格昂贵、实体标本稀缺,使多数具备临床意义的生物力学实验不能顺利的进行,也不能为骨折治疗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是一种替代实体标本的测试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日趋广泛[2]. 虽然计算机模拟的生物力学模型达不到与人体完全相同的生物力学性能,但有限元分析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实体标本的生物力学性能,亦可以代替部分实体标本进行生物力学实验[3-4].
作者:贾彦军;张元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审稿速度很快,我是2月10日投的稿件,一个月不到就返回了审稿意见,速度上还是很认可的,编辑老师很认真负责,专家也很专业,给出的意见都很可观,让我受益很多。
退修了三四次,基本都是格式和缩减字数,可能文章比较符合期刊主题。样刊是平邮,大家一定要写好自己的详细地址,越细越好流泪
你好,请问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字数要求最高包括参考文献是多少字呢?是不加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还是加上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
请问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投稿时需要附单位介绍信吗?
文章接收速度还可以,我投稿的时间有些尴尬,恰逢是在放假的时候,耽误了一段时间。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在学术界还是有一定地位,还是不错的。编辑老师也很不错,比较推荐大家投此杂志。
各位学友,这个期刊是不是投稿就会通过初审? 看我很多投稿的朋友说,初审后被拒稿的也很多啊……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审稿较快,14天左右就发回退修,退修之后10天左右再次退修,我吸取上一篇投稿的教训(退修了两次仍未达到要求,退稿了),仔细按照编辑发来的要求修改,顺便提一下,编辑人很好,修改之后很快录用,9个月之后见刊。
9月中旬在投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的稿,10月就通知录用啦,速度杠杠的。需要说的是,这本杂志的编辑排版很严格,录用后会有多次排版校对,编排质量很高,编辑工作非常严谨认真,值得赞扬!
感觉还是挺难投的,不过编辑老师挺好的。去年八月份投了一篇文章,修改后录用了,今年投了篇,个人感觉比上一次写的好,却退稿了,可能这就是命吧
等得好心急哟,编辑大哥大姐们,能不能快点审下我的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