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I3K信号通路在神经生长因子β减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时内质网应激性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魏珂;谢飞;刘力;罗洁;闵苏

关键词:1-磷脂酰肌醇3-激酶, 神经生长因子, 内质网, 应激, 细胞凋亡, 氧, 细胞低氧
摘要:目的 评价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在神经生长因子β(NGF-β)减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时内质网应激性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H9c2细胞株,以5× 105个/ml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100μl/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培养孔分为5组(n=15):正常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H/R组)、NGF-β组(N组)、NGF-β+ NGF-β受体trkA拮抗剂K252a组(N+K组)和NGF-β+PI3K抑制剂LY294002组(N+L组).H/R组、N组、N+K组和N+L组接种于无氧培养基,在95% N2-5%CO2无氧培养箱内孵育4h,然后在有氧培养基中培养4 h;N组、N+K组和N+L组复氧的同时分别用含NGF-β、NGF-β与K252a的混合液和NGF-β与LY294002混合液的有氧培养基孵育,NGF-β、K252a和LY294002的终浓度分别为50 ng/ml、100 nmol/L和50 μmol/L.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EBP同源蛋白(CHOP)、caspase-12、Akt、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的表达水平,并计算p-Akt与Akt表达的比值(p-Akt/Akt).结果 与C组比较,H/R组和N组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H/R组GRP78、CHOP和caspase-12的表达上调,N组p-Akt/Akt升高(P<0.05);与H/R组比较,N组细胞存活率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GRP78、CHOP和caspase-12的表达下调,p-Akt/Akt升高(P<0.05),N+K组和N+L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N+K组和N+L组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GRP78、CHOP和caspase-12的表达上调,p-Akt/Akt降低(P<0.05).结论 NGF-β可减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时内质网应激性细胞凋亡,其机制与激活PI3K信号通路有关.
中华麻醉学杂志相关文献
  • 机械通气预处理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RhoA激酶-1表达的影响

    目的 评价机械通气预处理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RhoA激酶-1(ROCK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8~12周龄,体重250~ 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6组(n=8):对照组(C组)、常规机械通气组(N组)、大潮气量机械通气组(L组)和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预处理组(P1组、P2组和P3组).C组:气管插管后保留自主呼吸,未进行机械通气;N组:VT8~10 ml/kg,机械通气3h;L组:VT 40 ml/kg,机械通气3h;P1组、P2组和P3组分别以VT6~7、20、30 ml/kg机械通气30 min,随后以VT40 ml/kg机械通气3h.通气频率40次/min,I:E= 1:1.机械通气结束即刻处死,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计算肺通透性指数(PPI);取肺组织,计算湿重/干重(W/D)比值和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AI),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ROCK1表达,观察病理学结果进行肺损伤评分.结果 与C组比较,L组、P1组、P2组和P3组肺损伤评分、W/D比值、PPI值、AI升高,ROCK1表达上调(P<0.05),N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比较,P1组肺损伤评分、W/D比值、PPI值、AI降低,ROCK1表达下调(P<0.05),P2组和P3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通气预处理减轻大鼠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ROCK1的表达有关.

    作者:高巨;张扬;方向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肥胖因素对异丙酚镇静效力的影响

    目的 评价肥胖因素对异丙酚镇静效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35~5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根据BMI将患者分为2组(n=30):正常体重组(C组),BMI<25 kg/m2;肥胖组(O组),BMI 30~40 kg/m2.靶控输注异丙酚,初始血浆靶浓度为1.2 μg/ml,达到血浆靶浓度30 s后增加0.3 μ g/ml,直至患者意识消失(OAA/S评分=1分).记录各阶段异丙酚的血浆靶浓度,采用概率单位法计算异丙酚使患者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及95%可信区间.结果 C组和O组异丙酚使患者意识消失的EC50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3.82(3.73~3.90)和3.29(3.20~3.37)μg/ml.与C组相比,O组EC50降低(P<0.05).结论 肥胖因素可增强异丙酚的镇静效力.

    作者:赵艾华;申军梅;张兵慧;李超;贾慧群;宋子贤;李淑先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重度围产期心肌病急诊剖宫产术全麻处理1例

    患者,21岁,体重78 kg,妊娠41+1周,全身浮肿,双肺满布湿啰音;血浆超敏肌钙蛋白浓度0.09 ng/ml,血浆B型脑钠肽浓度750.2 ng/ml;心脏彩超示左室射血分数33%,心输出量7.1 L/min,左室增大,心搏减弱,肺动脉压力增高[47mmHg(1 mmHg=0.133 kPa)];突然出现烦躁、端坐呼吸伴大汗淋漓.诊断:围产期心肌病,重度子痫前期,重度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Ⅳ级,ASA分级Ⅲ级.拟在全麻下行急诊剖宫产术.

    作者:唐娜;陈丽;秦文艳;王利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钢丝加强聚脲胺酯硬膜外导管对硬膜外阻滞实施中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

    目的 评价钢丝加强聚脲胺酯硬膜外导管对硬膜外阻滞实施中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择期于胸段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下行胸部或腹部手术,术后需要行连续硬膜外镇痛的患者1 052例,性别不限,年龄16~93岁,体重指数16~39 kg/m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聚氯乙烯硬膜外导管组(A组,n=470)和钢丝加强聚脲胺酯硬膜外导管组(B组,n=582).硬膜外穿刺成功后,A组和B组分别置入相应硬膜外导管.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采用硬膜外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术后行连续硬膜外镇痛,镇痛至术后72 h.记录硬膜外阻滞实施中有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未见全脊麻、导管残端留于体内和硬膜外血肿发生;与A组比较,B组导管堵塞、穿刺点渗血、镇痛失败、导管带血、导管打折和导管断裂的发生率降低(P<0.05或0.01),导管误入血管内、硬脊膜损伤、神经损伤、导管脱出、导管拔除困难的发生率、导管拔除困难程度的构成比和导管带血量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钢丝加强聚脲胺酯硬膜外导管可降低硬膜外导管堵塞、打折、断裂和损伤硬膜外血管的风险.

    作者:侯文婷;仓静;李渊;李敏;徐升;陆丽虹;翁梅琳;羊晰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线粒体分裂在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评价线粒体分裂在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60):正常组(N组)不进行任何处理;赋形剂组(V组)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孵育40 min,终浓度<0.1%;缺氧复氧组(H/R组)采用氧糖剥夺法制备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缺氧6h,复氧20 h.缺氧复氧+赋形剂组(H/R+V组)于缺氧前40 min加入DMSO,终浓度<0.1%;线粒体分裂抑制剂组(M组)于缺氧前40 min加入50mmol/L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溶于DMSO,DMSO浓度<0.1%).采用Mito Tracker染色法观察线粒体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辅激活因子(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的表达水平,多功能酶标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N组比较,H/R组Drp1、PGC-1α、NRF-1及TFAM表达水平、ROS含量和细胞凋亡率升高,Mfn2表达下调(P<0.05);与H/R组比较,M组Drp1表达水平、ROS含量和细胞凋亡率降低,Mfn2、PGC-1α 、NRF-1和TFAM表达上调(P<0.05).结论 线粒体分裂参与了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的过程.

    作者:王雪;王艳婷;韦思思;王金英;王海彬;凌勇;王士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PI3K信号通路在神经生长因子β减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时内质网应激性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 评价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在神经生长因子β(NGF-β)减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时内质网应激性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H9c2细胞株,以5× 105个/ml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100μl/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培养孔分为5组(n=15):正常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H/R组)、NGF-β组(N组)、NGF-β+ NGF-β受体trkA拮抗剂K252a组(N+K组)和NGF-β+PI3K抑制剂LY294002组(N+L组).H/R组、N组、N+K组和N+L组接种于无氧培养基,在95% N2-5%CO2无氧培养箱内孵育4h,然后在有氧培养基中培养4 h;N组、N+K组和N+L组复氧的同时分别用含NGF-β、NGF-β与K252a的混合液和NGF-β与LY294002混合液的有氧培养基孵育,NGF-β、K252a和LY294002的终浓度分别为50 ng/ml、100 nmol/L和50 μmol/L.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EBP同源蛋白(CHOP)、caspase-12、Akt、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的表达水平,并计算p-Akt与Akt表达的比值(p-Akt/Akt).结果 与C组比较,H/R组和N组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H/R组GRP78、CHOP和caspase-12的表达上调,N组p-Akt/Akt升高(P<0.05);与H/R组比较,N组细胞存活率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GRP78、CHOP和caspase-12的表达下调,p-Akt/Akt升高(P<0.05),N+K组和N+L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N+K组和N+L组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GRP78、CHOP和caspase-12的表达上调,p-Akt/Akt降低(P<0.05).结论 NGF-β可减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时内质网应激性细胞凋亡,其机制与激活PI3K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魏珂;谢飞;刘力;罗洁;闵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异丙酚和七氟醚对阿霉素化疗诱发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异丙酚和七氟醚对阿霉素化疗诱发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3月龄,体重212~27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对照组(C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阿霉素组(ADM组)腹腔注射阿霉素2.5 mg/kg,隔日1次,共6次(共11d);阿霉素-异丙酚组(ADM-Pro组)阿霉素给药方法同ADM组,后一次给药后3d,实施异丙酚麻醉:腹腔注射异丙酚总量200 mg/kg,首次100 mg/kg,1h后追加剩余量,麻醉时间约2h;阿霉素-七氟醚组(ADM-Sevo组)阿霉素给药方法同ADM组,后一次给药后3d,实施七氟醚麻醉:吸入1.5% ~3.0%七氟醚,维持2h.麻醉结束后,取血标本,采用免疫发光技术测定血清cTnI浓度.取心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组织caspase-3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ADM组、ADM-Pro组和ADM-Sevo组血清cTnI浓度升高,心肌组织caspase-3表达上调(P<0.05);与ADM组比较,ADM-Pro组和ADM-Sevo组血清cTnI浓度降低,心肌组织caspase-3表达下调(P<0.05);ADM-Pro组和ADM-Sevo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和七氟醚麻醉均可减轻阿霉素化疗诱发的大鼠心肌损伤,效果无明显差异.

    作者:赵洪伟;郭东勇;杨泉涌;李锦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褪黑素对异氟醚麻醉老龄大鼠术后海马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评价褪黑素对异氟醚麻醉老龄大鼠术后海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老龄SD大鼠60只,18月龄,体重550~61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2):对照组(C组)、2%异氟醚麻醉组(I组)、2%异氟醚麻醉+褪黑素组(IM组)、手术组(S组)和手术+褪黑素组(SM组).C组不做处理,IM组吸入2%异氟醚4h,S组吸入2%异氟醚4h后行背部手术.IM组和SM组麻醉前连续7d每天腹腔注射10 mg/kg褪黑素,C组、I组和S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各组在麻醉次日开始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逃避潜伏期、原平台探索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水迷宫实验结束当日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Bcl-2、Bax、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I组麻醉后第1-3天逃避潜伏期延长,S组术后第1-5天逃避潜伏期延长,原平台象限探索时间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减少,I组和S组海马caspase-3和Bax的表达上调,海马Bcl-2表达下调,Bcl-2/Bax比值降低(P<0.05);与I组比较,IM组麻醉后第1-3天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海马caspase-3、Bcl-2、Bax表达水平及Bcl-2/Bax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SM组术后第3-5天逃避潜伏期缩短,原平台象限探索时间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增加,海马caspase-3和Bax的表达下调,Bcl-2表达上调,Bcl-2/Bax比值升高(P<0.05).结论 褪黑素可抑制海马细胞凋亡,改善异氟醚麻醉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

    作者:钱敏;倪诚;李民;周阳;杨婷;郭向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乌司他丁对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术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妊娠期高血压是以高血压和蛋白尿为特征的疾病,严重者可引起多个系统和器官功能障碍,增加麻醉和手术风险[1].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与胎盘氧化应激释放一系列炎性因子,进而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关[2].乌司他丁是胰蛋白酶抑制剂,具有抗炎作用,因此本研究拟评价乌司他丁对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术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王建波;郑红;陈叙;于志强;张佩军;张丽;扈家强;张庆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自控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者肘关节松解术后镇痛的效果

    目的 评价自控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者肘关节松解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肘关节松解术患者80例,年龄18 ~ 64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体重指数18~ 25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0):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组(Ⅰ组).2组分别于术前在超声引导下将导管留置在臂丛神经周围.术后苏醒后待患者疼痛时,经导管注射0.2%罗哌卡因20 ml,15 min后采用0.2%罗哌卡因(400 ml)行自控臂丛神经阻滞,背景输注速率5 ml/h,PCA剂量5 ml,锁定时间30 min.术后24 h时进行功能锻炼,1次/d,连续3d.记录置管时间、阻滞成功情况、置管时中重度疼痛[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4分]和高度置管阻力(置管阻力评分法评分>1分)的发生情况、置管过程中神经异感和血管损伤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24、48和72 h功能锻炼时的NRS评分.记录术后72 h时肘关节活动范围,计算活动范围改善程度,记录活动范围改善满意(活动范围改善≥80%)和活动范围完全改善(活动范围改善达100%)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72 h内导管有关不良反应(渗液、堵塞、脱出等)和局麻药有关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全身毒性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置管时阻滞成功率均为100%.与A组比较,Ⅰ组置管时间缩短,置管时中重度疼痛和高度置管阻力的发生率降低,置管过程中神经异感及血管损伤的发生率降低,术后24 h功能锻炼时的NRS评分降低,肘关节活动范围完全改善率升高(P<0.05),肘关节活动范围改善程度和改善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控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患者肘关节松解术后镇痛,其效果优于自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作者:袁嫕;刘莹;刘雪冰;林惠华;杨庆国;王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脊髓组蛋白甲基化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维持中的作用

    目的 评价脊髓组蛋白甲基化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重200~ 250 g,6~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2):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毛壳素组(CH组)和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NP组、CH组和DMSO组采用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S组仅暴露出坐骨神经,不予结扎.CCI后第2天,CH组鞘内注射H3K9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毛壳素50μg,DMSO组鞘内注射等容量二甲基亚砜,连续4d.分别于CCI前1 d(T0)和CCI后第2天给药前(T1)、CCI后5 d(T2)、7d(T3)、9 d(T4)、14 d(T5)时,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分别于T3和T5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6只大鼠,取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甲基化H3K9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S组各时点MWT、TWL和脊髓甲基化H3K9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和DMSO组T1-5时MWT降低,TWL缩短,T3和T5时脊髓甲基化H3K9表达上调,CH组T1时MWT降低,TWL缩短(P<0.05);与NP组比较,CH组T2-5时MWT升高,TWL延长,T3和T5时脊髓甲基化H3K9表达下调(P<0.05),DMSO组各时点MWT、TWL和脊髓甲基化H3K9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组蛋白甲基化参与了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维持.

    作者:牛敏;张博;张军;耿立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诱发肺损伤的影响

    目的 评价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诱发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6~8周龄,体重220~ 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0):假手术组(S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E组).I/R组和E组制备70%大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组于造模前24 h时腹腔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4 000 U/kg,S组和I/R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再灌注3h时处死大鼠,取肺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计算湿重/干重(W/D)比值;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氧化氢还原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 与S组比较,E组和I/R组肺组织W/D比值、MDA含量及MPO活性升高,SOD活性降低,HO-1和iNOS表达上调(P<0.05),肺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与I/R组比较,E组肺组织W/D比值、MDA含量及MPO活性降低,SOD活性升高,HO-1表达上调,iNOS表达下调(P<0.05),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诱发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肺组织HO-1的表达及下调iNOS的表达有关.

    作者:周荣胜;朱慧慧;刘庆波;刘齐宁;马正敏;朱宇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地佐辛与芬太尼术后镇痛时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比较

    目的 比较地佐辛与芬太尼术后镇痛时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方法 选择择期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5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8~70岁,体重50~ 8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25):地佐辛组(D组)和芬太尼组(F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中麻醉用药相同.术毕采用PCIA,D组PCIA配方为地佐辛0.8 mg/kg加托烷司琼6 mg,F组PCIA配方为芬太尼0.01 mg/kg加托烷司琼6 mg.2组PCIA均用生理盐水配成总量为100 ml,负荷剂量2ml,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剂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采用静脉注射曲马多100 mg补救镇痛,维持VAS评分≤4分.于术前(T0)、术毕(T1)、术后24(T2)和48 h(T3)时抽取静脉血样,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水平,计算CD4+/CD8+比值.记录术后补救镇痛情况和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均未使用曲马多补救镇痛.与T0时比较,D组T12时CD3+、CD4+、CD4+/CD8+比值、NK细胞水平降低,T1时CD8+水平升高;F组T1,2时CD3+、T1时CD4+、T1-3时NK细胞水平降低(P<0.05),CD8+和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组比较,D组T3时CD3+和NK细胞水平升高(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芬太尼术后镇痛时比较,地佐辛术后镇痛时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程度减轻.

    作者:辜晓岚;李彭依;顾连兵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脊髓电刺激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评价脊髓电刺激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8周龄,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假刺激组(N-SCS组)和脊髓电刺激组(SCS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N-SCS组和SCS组于造模后5d在硬膜外间隙置入电极,SCS组于造模后12~ 14 d时行脊髓电刺激.于造模前1d、造模后1、4、7、14 d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于造模后14 d测定痛阈后处死,取L4-6脊髓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脊髓SP和CGRP的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SP和CGRP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NP组、N-SCS组和SCS组MWT降低,脊髓SP和CGRP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与NP组比较,SCS组MWT升高,脊髓SP和CGRP及其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 脊髓电刺激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机制可能与下调脊髓SP及CGRP的表达有关.

    作者:袁保红;刘丹彦;刘小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对单肺通气大鼠肺组织caspase-12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对单肺通气大鼠肺组织caspase-12表达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SD雄性大鼠30只,6~8周龄,体重18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10):双肺通气组(TLV组)、单肺通气组(OLV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ex组).TLV组行双肺通气2h.OLV组和Dex组均行右侧单肺通气1.5 h、双肺通气0.5 h.Dex组于单肺通气前6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3.0 μg·kg-1·h-1,60 min内输注完毕;OLV组和TLV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替代.OLV组和Dex组于单肺通气45 min和双肺通气15 min时、TLV组于双肺通气15 min时记录气道峰压(Ppeak)和气道压(Paw).随后处死大鼠并取左肺组织,测定肺组织湿重/干重(W/D)比值,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RT-PCR法测定caspase-12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caspase-12表达水平.结果 与单肺通气45 min时比较,OLV组和Dex组双肺通气15 min时Ppeak和Paw降低(P<0.05).与TLV组比较,OLV组和Dex组肺组织W/D比值和AI升高,caspase-12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1).与OLV组比较,Dex组肺组织W/D比值和AI降低,caspase-12及其mRNA表达下调(P<0.01).Dex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较OLV组减轻.结论 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减轻单肺通气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机制与下调caspase-12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王静瑞;李慧蕴;孟凡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ABO血型因素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ABO血型因素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胸科手术老年患者120例,年龄65~75岁,BMI 17~26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根据ABO血型分为4组(n=30):A型血组(A组)、B型血组(B组)、O型血组(O组)和AB型血组(AB组).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术后行自控硬膜外镇痛,维持VAS评分≤4分.于术前(T0)及术后6 h(T1)、24 h(T2)、72 h(T3)时进行简易智能量表评分(MMSE),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于上述各时点抽取中心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的浓度.结果 与T0时比较,A组、B组、AB组T1-T3时、O组T1和T2时MMSE评分降低,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浓度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AB组、O组T1-T3时MMSE评分升高,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浓度降低(P<0.05).与O组比较,B组和AB组T1-T3时MMSE评分降低,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浓度升高(P<0.05).B组和AB组T1-T3时MMSE评分和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POCD发生率由高到底依次为A组>AB组>B组>O组(P<0.05或0.01).结论 ABO血型因素可影响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A型血老年患者易发生POCD,O型血老年患者发生POCD的几率相对较低.

    作者:王利红;于建设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用于喉罩通气无肌松药全麻下支气管镜检查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

    支气管镜检查术为日间短小手术,要求麻醉恢复迅速,手术操作与麻醉共用气道,为保障通气和麻醉管理,临床常规在无肌松药全麻下采用喉罩进行间歇正压通气(IPPV);由于未使用肌松药,患者存在部分自主呼吸,IPPV时人机对抗的现象无法避免,影响了通气效果;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可根据患者自主呼吸触发辅助通气,能与患者的自主呼吸相配合,因而可减少人机对抗的可能,适用于有部分自主呼吸时机械通气[1].有研究表明,全麻恢复期SIMV的气道管理效果明显优于IPPV[2].本研究拟评价SIMV用于喉罩通气无肌松药全麻下支气管镜检查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为该类手术合理通气模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作者:胡振华;鲁华;代山;侯铁柱;童明军;赵素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自噬在低氧预处理BMSC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中存活的作用:离体和在体实验

    目的 评价自噬在低氧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中存活的作用.方法 离体实验 大鼠原代BMSC,以1×106个/ml密度接种于12孔板(1ml/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6组(n=30):对照组(C组)、常氧培养组(N组)、低氧预处理组(H组)、低氧预处理+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复合物C组(HC组)、低氧预处理+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组(HM组)和低氧预处理+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雷帕霉素组(HR组).低氧预处理前3h时HC组、HM组和HR组分别加入10 mmol/L复合物C、5 mmol/L 3-甲基腺嘌呤和10 nmol/L雷帕霉素.每组取12个培养孔,测定磷酸化AMPK(p-AMPK)、磷酸化mTOR(p-mTOR)、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Ⅰ (LC3Ⅰ)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表达.每组取18个培养孔,加入500μmmol/L H2O2孵育24 h,检测细胞存活率、凋亡率、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性.在体实验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300~350 g,3月龄,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19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6组(n=32)C组、N组、H组、HC组、HM组和MR组,于再灌注30 min时,于L1-5脊髓节段分别注射离体实验中相应各组处理的1× 106个/ml BMSC悬液.分别于再灌注4、12、24和48 h时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取脊髓组织,测定凋亡BMSC情况.结果 离体实验与N组比较,H组p-AMPK表达上调,p-mTOR表达下调,LC3Ⅱ/LC3 Ⅰ和存活率升高,凋亡率、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性降低(P<0.05);与H组比较,HC组p-AMPK表达下调,p-mTOR表达上调,LC3Ⅱ/LC3 Ⅰ和存活率降低,凋亡率、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性升高,HM组LC3Ⅱ/LC3 Ⅰ和存活率降低,凋亡率、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性升高,HR组p-mTOR表达下调,LC3Ⅱ/LC3 Ⅰ和存活率升高,凋亡率、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性降低(P<0.05).在体实验 与N组比较,H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脊髓凋亡BMSC计数降低(P<0.05);与H组比较,HC组和HM组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脊髓凋亡BMSC计数升高,HR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脊髓凋亡BMSC计数降低(P<0.05).结论 自噬增强参与了低氧预处理BMSC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中存活,其机制与激活AMPK/mTOR通路有关.

    作者:王丽萍;陈国忠;邓小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心跳骤停复苏大鼠海马冷诱导RNA结合蛋白表达的变化

    目的 评价心跳骤停复苏大鼠海马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表达的变化.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85只,体重280~ 320 g,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组,n=15)、假手术组(S组,n=15)和心跳骤停复苏组(CPR组,n=55).CPR组采用经食管心脏起搏诱发室颤的方法制备心跳骤停模型,随后进行复苏,分别于复苏后6h、12h、1d、3d和7d时取海马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CIRP 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IRP表达.复苏后3d取脑组织,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CIRP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CPR组复苏后1、3、7d时海马CIRP mRNA表达上调,复苏后1、3d时海马CIRP表达上调(P<0.05),S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复苏后3d时比较,CPR组其它时点海马CIRP mRNA表达下调,复苏后6h、12h、7d时海马CIRP表达下调(P<0.05).CIRP主要表达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细胞核.结论 心跳骤停复苏大鼠海马CIRP表达上调是抑制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内源性机制之一.

    作者:吴淋;徐苗苗;高宇;仲浩;惠康丽;夏明;段满林;徐建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舒芬太尼和吗啡对顺铂致大鼠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目的 评价舒芬太尼和吗啡对顺铂致大鼠急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8~10周龄,体重22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顺铂(Cis组)、舒芬太尼组(S组)和吗啡组(M组).Cis组腹腔注射顺铂16 mg/kg;S组腹腔注射顺铂16mg/kg后,经5 min尾静脉注射舒芬太尼2μg/kg,连续注射3 d;M组腹腔注射顺铂16 mg/kg后,经5min尾静脉注射吗啡2 mg/kg,连续注射3 d;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第3天给药结束后,采集眼眶静脉血样,检测血清BUN和Cr的浓度,然后处死大鼠,取左侧肾组织,行碘酸-Schiff's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并行肾小管损伤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肾组织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生存素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Cis组、S组和M组血清BUN、Cr的浓度和肾小管损伤评分升高,肾组织TNF-α、 IL-1β和IL-6的含量升高,肾组织XIAP和生存素的表达下调,caspase-3表达上调(P<0.05);与Cis组比较,S组和M组血清BUN、Cr的浓度和肾小管损伤评分降低,肾组织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降低,肾组织XIAP和生存素的表达上调,caspase-3表达下调(P<0.05).S组和M组间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和吗啡均可减轻顺铂致大鼠急性肾损伤,且2种药物作用相当,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梁桦;赖晓红;尹媛萍;廖美娟;郑雪琴;杨承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