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申;赵霞;邱超;王琳;许丽丽
目前,我国的痴呆患者大多居于家中,由亲属给予直接照顾[1].在常年的照顾压力下,痴呆亲属照顾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照顾者负担感持续加重,并对其痴呆亲属的生活质量及病情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因此,需要相关人员及时给予有效干预,以缓解居家痴呆患者照顾者的负担,促进患者及其照顾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柳秋实;董莉;王元会;王永芳;吴冬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健儿防惊汤预防小儿高热惊厥(FC)复发的效果.方法 将186例FC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62例、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2例.各组病例发热期间均常规治疗原发病,对照组于发热期在常规基础上给予口服苯巴比妥治疗;观察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观察组基础上热退一周后加用自拟健儿防惊汤中药口服.随访观察2a,比较治疗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发热次数及FC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发热次数低于对照组和观察组,后两组无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FC复发率无差异(P>0.05),均低于观察组(P<0.01).结论 健儿防惊汤能有效预防FC复发.
作者:郭鲁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模拟纸杯的正常使用情况,通过浸泡实验检测纸杯浸出液中的苯酚、铜、锌、镉等有害物质.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纸杯浸出液中重金属的含量,4-氨基安替比林萃取光度法测定纸杯浸出液中苯酚含量.结果 80℃、pH=7条件下,浸泡时间超过5min时,纸杯浸出液中苯酚溶出量超出国家标准;25℃时,pH=7和pH=3条件下纸杯中苯酚溶出量随时间延长始终未超出国家标准.以上3种条件下纸杯浸出液中重金属均未超出国家标准.结论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一次性纸杯中铜、锌、镉等重金属不是主要溶出物;温度和浸泡时间是影响一次性纸杯中苯酚溶出的重要因素,苯酚等的溶出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危害.
作者:杨金玲;王长芹;公维磊;张凯;赵书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行为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高血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自制饮食行为调查表对济宁市某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身体质量指数、是否饮酒、油脂摄入量、蔬菜水果量对高血压的控制均有影响,其OR值分别为6.280、19.404、4.234、0.112.结论 超重、饮酒、油脂摄入过量对于血压的控制是危险因素;多吃蔬菜水果对血压的控制是保护因素.
作者:解瑞宁;聂尚丹;郭伟;孟俭;庞道华;李永华;谭士贵 刊期: 2009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2月至2009年7月,来院做人流术的妇女268例.年龄19~40岁,平均年龄29.5岁,妊娠6周~11周,平均8.5周.术前均做妇科检查,排除性传播疾病、盆腔感染、宫颈炎和阴道炎等.
作者:魏卫;巴再华;刘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A型行为特征与冠心病病人六项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对89名已经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A型行为问卷测试,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酸、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六项生化指标.结果 问卷有效的70名冠心病患者中,A型行为者44例,非A型行为者26例;冠心病患者CH及TABP评分均高于北方对照;不同年龄组冠心病患者中TH、CH及TABP评分存在差异;六项生化指标结果在A型和非A型之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冠心病患者中A型行为者所占比例大于非A型行为者,低年龄组冠心病患者A型行为评分高于高年龄组.
作者:张申;赵霞;邱超;王琳;许丽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教学管理是以教学的全过程为对象,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对教学工作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指导、总结、提高,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以保证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活动[1].
作者:李雪梅;王玉锋;宋爱芹;时华伟;张晗;崔文武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患者,男,25岁.因双下肢热水烫伤于2009年7月17日入院.头孢菌素皮试(-).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0g静脉滴注,每日1次.2009年7月24日饮白酒后,即刻出现面、颈、胸、双上肢充血,心慌.
作者:王雪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医学拼接在医学影像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图片对器官整体研究时,需要将具有重叠区域的多源信道所采集到的关于同一器官的图像进行图像配准、图像融合等图像拼接技术处理,生成一副关于器官的立体影像图.本文讨论了医学图像处理中图像拼接的几种基本算法.每种图像拼接算法在图像处理中都有各自不同的处理效果,各有优、缺点.在实际使用中,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拼接算法,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李娟;张宝昌;孙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不育患者精液解脲脲原体感染及对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86例男性不育患者精液采用培养法进行解脲脲原体感染检测,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仪进行精液质量分析.结果 86例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标本培养解脲脲原体,其中阳性26份,占30.2﹪,阳性标本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形态与阴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解脲脲原体感染是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形态等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聂尚丹;杨海霞;李雷生;倪楠;张孝侠;陈廷;牛焕付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二膦酸盐是1865年首次在德国合成的一类焦膦酸类似物,与焦膦酸不同的是以P-C-P键代替焦膦酸盐中P-O-P键,这种变化改变了二膦酸盐的体内代谢过程,使其可以抵抗水解酶的作用而不被降解,在体内保持一定的稳定性.1968年开始利用其具有显著的抑制烃基磷酸钙结晶溶解的生物特性,用于骨代谢疾病的治疗.
作者:徐兴华;王建礼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双向可调整缝线和可拆除缝线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观察组施行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对照组施行可拆除缝线的小梁切除术.两组年龄、性别、眼压等临床参数无显著性差异.比较两组术后前房形成情况、眼压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后无1例发生浅前房,对照组3例浅前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眼压术后1周内差异显著,两周后无差异.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双向可调整缝线相对于可拆除缝线能更好的控制滤过量,减少并发症,提高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作者:张前卫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吸入性损伤是热力和(或)烟雾引起的呼吸道以至肺实质的损害.常见于密闭室内发生的烧伤;面、颈和前胸部烧伤,特别口、鼻周围深度烧伤者;鼻毛烧焦,口唇肿胀,口腔、口咽部红肿或黏膜发白者;刺激性咳嗽,痰中有炭屑者;声嘶、吞咽困难或疼痛者;呼吸困难和(或)哮鸣者.我科自04年8月至08年8月共收治严重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26例.
作者:王秀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励志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的科学的教育,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培养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系统全面地培养成功品质,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1].
作者:陈敏;翟金国;杨洪峰;王克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鼻痒、喷嚏、鼻分泌物亢进、鼻黏膜肿胀等,为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且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理至今仍不清楚,难以治愈,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我科自2009年1月至6月,采用CZB型超声波鼻炎治疗仪,在鼻内镜辅助下对7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行聚焦超声治疗,随访2~6个月,治疗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刘冰;庞太忠;万礼霞;刘延鑫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结构性鼻炎的概念和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在结构性鼻炎中的治疗作用,以期提高结构性鼻炎的治愈率.方法 存在明显的鼻塞、脓涕、头痛、嗅觉改变的病人经CT扫描对存在着明显的鼻内结构组织异常(如中鼻甲气化、反常曲线中鼻甲、Haller气房、鼻中隔偏曲、鼻丘气房、钩突气化)诊断为结构性鼻炎,前瞻性对100例结构性鼻炎的患者采用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和围手术期处理和治疗.结果 100例病人中,存在一种解剖变异半年随访结果治愈率为75.92%,好转率12.96%,无效为7.40%;两种以上解剖变异半年随访结果治愈率为58.70%,好转率26.09%,无效为15.22%.结论 对于结构性鼻炎应该首先诊断出鼻内结构异常部位,再接受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ISNS).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ISNS)对结构性鼻炎症状和体征的减轻及消除,效果显著;经术后处理基本能达到治愈.
作者:田爱民;李岚岚;李翠;赵丽;钱欣梅;王金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现已成为治疗冠心病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手段,由于其具有创伤小、病人痛苦少、治疗效果好等特点,目前已成为攻克心血管疾病的有力武器,但因其有一定风险且治疗费用高,后续治疗时程长,易使患者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
作者:孔翠;陈玉芹;刘茂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 本院自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27例(30膝).结果 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0个月,无一例失访;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25膝(83.3%),良:4膝(13.3%),可:1膝(3.3%),优良率96.7%.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骨关节炎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满意,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段国庆;张元民;赵晓伟;王雷;隋金颇;王国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和评价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Ⅲ(APACHEⅢ)、简明急性生理功能评分系统Ⅱ(SAPSⅡ)、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在急诊内科危重病人病情和预后以及其之间差异.方法 收集211例急诊内科危重病人的病例资料并分别用<危重疾病评分系统>中进行APACHEⅢ、SAPSⅡ与APACHEⅡ评分,计算SAPSⅡ、APACHEⅡ与APACHEⅢ的分值并预计病死率,比较生存组与死亡组之间各种评分分值和预计病死率的差异;同时比较APACHEⅢ、SAPSⅡ与APACHEⅡ分辨度的差异.结果 3种病情评价系统的评分分值和预计病死率在生存组与死亡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Ⅲ、SAPSⅡ与APACHEⅡ的AUROCC分别为0.868、0.851和0.857,均>0.850,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各种病情评价系统可用于评价急诊内科危重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3种病情评价系统相互配合可较好地评价危重疾病的严重程度,预测预后.
作者:许榕椿;翁志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特别是2003年的SARS、2004年的禽流感以及艾滋病的蔓延,全球人民所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也在迅速演变.疾病防治形势的变化给预防医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又给预防医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作者:陈廷;王文军;李晶;张璟;杨金玲;杨凤荣;张凯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