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生素D受体及其配体(BXL-35)在SD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中的作用研究

李时军;张唯力;何昀

关键词:受体, 骨化之醇, 配体, 前列腺炎, 大鼠
摘要:目的 了解维生素D受体(VDR)在SD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中的表达并研究VDR配体(BXL-35)对SD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60只10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组以及BXL-35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组.采用RT-PCR对各组SD大鼠前列腺组织中VDRmRNA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TNF-á,IFN-γ,NF-κ B,I κBá的表达水平来判断BXL-35治疗SD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结果 (1)前列腺炎模型组VDR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BXL-35治疗组(P<0.01);(2)BXL-35治疗组前列腺组织的炎症反应减轻,与前列腺炎模型组比较,其TNF-á,IFN-γ,NF-γB,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I κBá则增高(P<0.01).结论 VDR可能参与了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病机制,其配体能有效抑制前列腺炎症.
中国男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常规体外受精后完全不受精患者的病因及精子参数分析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常规体外受精(IVF)后出现完全不受精的病因及精子参数,探讨体外不受精的相关原因.方法 自2005年4月至2007年8月期间选择原发性不孕3年以上、在我中心接受2次宫腔内人工授精未孕、具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适应证者,首次接受助孕的35个周期.为避免常规IVF失败导致无胚胎移植,对取出的卵子同时行常规IVF和卵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结果发现有18个周期常规IVF后完全不受精(称不受精组),17个周期常规IVF和ICSI后均有受精(称受精组).结果 两组相比,在不受精组,精子畸形率显著高于受精组,分别为(72.59±19.76)%,(54.06+20.92)%;男方不育因素显著多于受精组(分别为44.44%,17.65%).进一步分析两组男方不育病因发现,不受精组畸形精子症伴少或弱精子症因素显著高于其它男方因素(分别为81.25%,16.67%).结论 在原发性不育症中,畸形精子症是完全不受精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原发性不育3年以上、男方两次以上精液常规分析及形态学检查均为畸形精子症同时伴少或弱精子症时,应直接采用ICSI助孕.

    作者:黄晓卉;江胜芳;胡玥玥;彭海英;王华;张昌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ED与LUTS药物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索、研究勃起功能障碍(ED)和下尿路症状(LUTS)在药物治疗方面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本组研究对象80例病人均忠有ED和LUTS,分为3组,每例研究对象在初诊时,必须填写IIEF-5、IPSS评分表,作为研究开始的基线.A组服用两地那非,B组服用多沙唑嗪控释片,C组联合应用西地那非和多沙唑嗪控释片.用药6个月后再次填写IIEF-5和IPSS评分表以作对比.用方差分析检验方法,进行用药前后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治疗前后IIEF-5、IPSS评分变化差异均有编者计学意义,C组(联合用药组)变化大(P<0.001).结论 ED与LUTS相互影响,ED患者LUTS发生率明显升高,而LUTS患者的ED危险性亦显著增加.西地那非可显著改善ED患者合并的LUTS症状,多沙唑嗪可改善LUTS患者的性功能;两地那非联合多沙唑嗪治疗ED、LUTS患者具协同作用.

    作者:刘铁群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RKIP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RKIP(Raf激酶抑制蛋白)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的定量方法,检测26例PCa组织和14例BPH组织中RKIP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RKIP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前列腺增生组织显著下降;在前列腺癌组织Gleason 8~10分的分化不良组中的表达较Gleason 5~7分的分化良好组明显下降;在前列腺癌组织T2N0M0以内的无转移组中的表达较侵袭转移组明显下降.结论 RKIP是一种新型的前列腺癌转移抑制基因,其表达的上调能促进前列腺癌的分化,抑制前列腺癌的转移.

    作者:陆身修;钟狂飚;朱利勇;何乐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克氏综合征22例临床分析

    1986年1月~2006年6月,我科收治克氏综合征(klinefelters' syndrome)患者22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22例,年龄7~31岁,其中18~31岁20例,1例7岁患儿合并双隐睾,1例8岁患儿合并尿道下裂.维吾尔族10例,哈萨克族5例,回族5例,汉族2例.

    作者:闵立贵;罗勇;胡晓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实时PCR法在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为研究前列腺细菌感染和慢性前列腺炎之间潜在的关联,本文报告了应用实时PCR方法检测前列腺液(EPS)或按摩前列腺后的尿液(VB3)中的细菌.方法 细菌模板DNA取自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EPS或VB 3标本.1对通用引物:用于扩增所有已知细菌的核糖体DNA(16SrDNA).3个荧光探针:一个为检测所有细菌的通用探针(Uniprobe);1个为检测大肠杆菌的特异性探针(Ecprobe);1个为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异性探针(SAprobe).结果 应用实时PCR方法检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80个标本中有28个检测到细菌,包括14个为大肠杆菌阳性,6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结论 实时PCR具有能定量、快速、特异等优点,有望成为能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EPS或VB3中的细菌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

    作者:文东升;杨庆;沈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冷冻保存对人精子运动特征的影响

    目的 研究冷冻保存前后供精者精子运动特征的变化,了解冷冻保存对人精子受精潜能的影响.方法 供精者精液标本68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和仪器行精液常规分析和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CASA).入选精液加入甘油-卵黄-柠檬酸钠精子冷冻保护剂,行液氮蒸汽冷冻,1个月后复温,再次行CASA.结果 冷冻后精子运动学参数中精子头侧摆幅度(ALH)和鞭打频率(BCF)升高,其它所有运动学参数均降低.精子动动学参数中除中速动动(Medium)、慢速运动(Slow)、平均路径速度(VAP)、直线运动速度(VSL)、ALH外,人精子冷冻前和解冻后各个参数都有显著的正相关(P<0.05).除Medium、Slow、(曲线速度)VCL、ALH外,供精者精子各项参数冷冻前和解冻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冻复温后VCL>25 μm/s、VSL>25 μm/s.结论 冷冻保存后人精子运动能力降低,但仍具有受精潜能.CASA用于冷冻精液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春杰;文任乾;唐运革;庄嘉明;江芳;唐立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雄性生殖细胞的定向分化

    目的 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在体外被诱导发生向雄性生殖细胞方向的分化.方法 从雄性小鼠骨髓中分离能够长期贴壁生长的细胞,并鉴定其是否为间充质干细胞.对分离的细胞进行生殖细胞特异性报告基因标记(stra-8-GFP).采用视黄酸诱导标记的细胞发生向生殖细胞方向的分化.通过观察报告基因表达和生殖细胞相关基因mRNA表达情况确定是否发生了分化.结果 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到的贴壁生长的细胞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CD90、CD44、CD105和Sca-1;细胞在体外可以被诱导分化为成骨、成软骨及成脂肪细胞.报告基因标记的间充质干细胞在被视黄酸诱导2d后开始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和生殖细胞相关基因Mvh、Fragilis和Stella的mRNA.未经视黄酸诱导的细胞不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和生殖细胞相关基因.结论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被视黄酸诱导发生向雄性生殖细胞方向的分化.

    作者:崔光辉;张键荣;漆正宇;郭新;秦洁;桂耀庭;蔡志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66例男性不育患者采用自然周期IVF/M结合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治疗的研究

    目的 探讨自然周期成熟卵母细胞结合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方法(natural cycle in vitro fertilization combined with in vitro maturation of immature oocytes,自然周期IVF/M)用于治疗男性因素引起不育的临床价值.方法 66例适应证患者分成3组:少弱精子组、偶见活精子组和无精子症组[行经皮附挈精子抽吸术(PESA)、睾丸精子抽吸术(TESA)或睾丸切开取精术(TESE)],接受72个自然周期IVF/M,比较三组受精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 64例患者完成70个治疗周期.少弱精子组、偶见活精子组和无精子症组分别占完成周期数的54.3%、38.6%和7.1%,共获得卵母细胞812个,平均(11.3±5.2)个.卵母细胞成熟率为61.2%,正常受精率为82.2%,卵裂率为90.0%(377/419).共26例患者获得临床妊娠,每取卵周期的妊娠率为36.4%(26/72),每移植周期的妊娠率为37.1%(26/70).三组受精率分别为84.5%、78.9%和80.0%,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9.5%,29.6%和60.0%,PESA/PESE和TESE组的临床妊娠率(60%)显著高于精液中偶见活精子组(29.6%,P<0.05).结论 自然周期IVF/M技术对于治疗由于男性因素引起的不育如少弱精子症以及无精子症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作者:徐野;李建华;秦似龙;周国萍;郭军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超长段尿道狭窄术后勃起功能状况评估

    目的 探讨自体组织替代治疗男性超长段尿道狭窄对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月间23例不同自体组织替代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IIEF-5评分、QOL评分及大尿流率的术前与术后随方观察.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3月、6月随访时的QOL评分、大尿流率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而IIEF-5的平均评分无明显改变(P>0.05).狭窄部位累及至后尿道时,患者勃起功能有减弱趋势(P<0.05).同期比较中术后3月、6月随访时狭窄部位累及至后尿道患者的IIEF-5平均值要显著低于单纯前尿道狭窄的患者(P<0.05).狭窄累及后尿道患者多元线性同归分析中,年龄、受伤时间以及尿道狭窄段的长度与替代术后IIEF-5评分呈现多元线性相关.结论 自体组织替代治疗男性超长段尿道狭窄对勃起功能影响不明显;狭窄段累及后尿道时则可能对患者勃起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患者年龄、受伤时间对勃起功能起到协同影响作用.

    作者:谢弘;徐月敏;许小林;吴登龙;撒应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五倍子细辛酊治疗早泄的临床观察

    早泄(premature ejacuiation PE)是常见的性功能障碍,我们采用五倍子细辛酊涂阴茎皮肤治疗早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裴景堂;张宛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146例炎症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临床评估和ICSI治疗结局分析

    目的 分析炎症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临床评估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的治疗结局.方法 前瞻性研究近5年间接受ICSI治疗的炎症性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临床特征、精液和超声特点,经皮附睾穿刺精子抽吸术(PESA)或经皮睾丸穿刺取精术(TEFNA)结合ICSI治疗后观察受精、临床妊娠等结果.结果 146例患者体检附睾均有增粗变硬或伴头尾部结节.82例患者曾有生育史、附睾炎症史或输精管附睾吻合手术史,其中72例PESA找到附睾精子;53例无上述病史者49例PESA找到附睾精子:另有精道远端梗阻11例.ICSI治疗146例167周期炎症性梗阻性无精子症的受精率、每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81.1%和42.1%.结论 炎症梗阻性无精子症具备典型的临床和超声特征,PESA附睾精子获取率高,ICSI治疗获得较高受精率和临床妊娠率.

    作者:郑菊芬;黄翼然;向祖琼;卢永宁;韩银发;王益鑫;陈佩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睾丸女性化症诊治探讨(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睾丸女性化症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 总结5例临床确诊的睾丸女性化症的外形表现、血浆性激素检查、影像学检查、染色体核型等临床资料和治疗过程,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和讨论睾丸女性化症的特征和诊治方法.结果 5例睾丸女性化症均经双侧隐睾切除术,术后给予雌激素补充治疗和心理辅导,效果较好.结论 睾丸女性化症临床并不罕见,手术时间的选择对治疗有重要意义,手术后的激素补充和心理治疗十分重要.

    作者:江洪涛;杨江根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p21转染对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前列腺癌是欧美男性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占男性癌症死亡率的第2位,仅次于肺癌.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虽低于西方国家,但近几年呈明显上升趋势.

    作者:许克新;胡浩;张晓鹏;赵国栋;王晓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早泄的治疗进展

    早泄是男科的常见病.目前还没有统一定义,美国心理协会定义为持续的或者反复发生的、在小的性刺激下,在插入前、正在插入或插入后很短时间内,先于意愿而发生射精称为早泄.

    作者:李炳坤;王翔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Apoptin对前列腺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研究

    目的 构建野生型及变异型apoptin的真核表达质粒pApoptin-EGFP、pM-apoptin-EGFP,并探讨其对人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PC3的促凋亡作用.方法 采用PCR的方法从变异型apoptm质粒p3 × flag-m-apoptinmyc扩增出野生型apoption片段及变异型apoptin片段m-apoptin,将其定向克隆于pEGFP-N1载体的EcoRⅠ和Bam HI酶切位点之间,构建EGFP标记的野生及变异型apoptin真核表达质粒pApoptin-EGFP及pM-apoptin-EGFP,酶切、测序鉴定,RT-PCR、荧光显微镜分析融合蛋白表达,脂质体介导瞬时转染人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PC3,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pApoptin-EGFP、pM-apoptin-EGFP重组质粒.并在被转染细胞检测到基因表达;瞬时转染后48h可检测到细胞凋亡,与空质粒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意义,细胞周期变化表现为G2/M期阻滞.结论 apoptin对雄激素依赖及非依赖型前列腺癌均具有明显的促凋亡作用,末端突变影响其促凋亡作用,为进一步探讨apoptin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疗奠定基础.

    作者:王亚林;靳风烁;孙中义;张克勤;张尧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维生素D受体及其配体(BXL-35)在SD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了解维生素D受体(VDR)在SD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中的表达并研究VDR配体(BXL-35)对SD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60只10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组以及BXL-35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组.采用RT-PCR对各组SD大鼠前列腺组织中VDRmRNA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TNF-á,IFN-γ,NF-κ B,I κBá的表达水平来判断BXL-35治疗SD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结果 (1)前列腺炎模型组VDR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BXL-35治疗组(P<0.01);(2)BXL-35治疗组前列腺组织的炎症反应减轻,与前列腺炎模型组比较,其TNF-á,IFN-γ,NF-γB,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I κBá则增高(P<0.01).结论 VDR可能参与了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病机制,其配体能有效抑制前列腺炎症.

    作者:李时军;张唯力;何昀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尿道下裂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尿道下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是由于尿道发育不全而致的尿道开口异常,可位于阴茎至会阴部尿道行径的任何部位,部分病例还伴有阴茎发育不良、阴茎屈曲畸形、包皮发育异常等[1],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作者:姜华;达骏;王忠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在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大鼠模型中的表达,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环氧合酶-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关系及它们在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将成年雄性SD大鼠去势后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连续4周建模,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HE染色,光镜下观察两组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学表现,免疫组化检测两组TNF-á、MMP-9、COX-2、磷酸化p38(P-p38)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38 mRNA的水平变化.结果 光镜下对照组前列腺组织无炎症反应,模型组表现为明显的炎症反应.对照组前列腺组织TNF-α、MMP-9、COX-2、p-p38蛋白表达量极少,而模型组明显增加,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38 mRNA的表达为模型组的37.3%.结论 在大鼠CNP中p38 MAPK信号转导途径被激活,细胞因子TNF-α、MMP-9、COX-2的表达可能是通过p38 MAPK调节.这为CNP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何昀;张唯力;毕杨;李时军;张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冷冻保存未成熟睾丸组织移植后生精细胞的生长发育木

    目的 采用睾丸组织移植模型,探讨通过简单易行的冷冻保存程序保存未成熟睾丸组织,并使冷冻后的组织恢复生精过程的可能性,为该动物模型应用在保存雄性生殖细胞、帮助癌症患者保存生殖能力以及保存濒危物种等方面提供进一步的实验依据.方法 用DMEM培养基加入二甲基亚砜配制冷冻保存液,将新生1~2d昆明小鼠睾丸组织按分步冷冻的方法进行冷冻,终放入-80℃超低温冰箱中保存起来.2周后取出冻存的睾丸组织,移植到雄性去势免疫缺陷小鼠背部皮下,分别于移植后4周、5周和8周取材,制作HE染色切片,观察移植物中生精小管结构和生精细胞的组成,并与新鲜移植的睾丸组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采用实验中的冷冻程序保存的新生小鼠睾丸组织,在冷冻保存一段时间后再移植,其表现与新鲜睾丸组织移植相同,其中未成熟的生精细胞可以在受体中继续生长发育,并完成整个生精过程,发育成为精子.结论 本实验中所采用的睾丸组织冷冻保存方法具有不需特殊设备、简便易行、适用范围广泛等优点,适用于多种场合中生精细胞的冷冻保存.

    作者:于洁;万汇涓;尹美瑁;叶静;张芳婷;肖琴;房家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超声诊断睾丸表皮样囊肿1例

    患者 男,27岁,未婚.因无意问发现右侧阴囊肿物10d而就诊.查体:右侧阴囊皮肤下垂,松垂,右侧睾丸稍增大,可触及一实性肿物约40mm×25mm大小,质硬,无压痛.

    作者:刘东;李凤华;高玉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国男科学杂志

中国男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