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贝贝;章显宝
目的:探讨老年性吞咽障碍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设计调查问卷,对68例老年性吞咽障碍患者和132例健康老年人进行系统调查,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老年性吞咽障碍的易感体质.结果:两组受试者中,吞咽障碍组以气虚和痰湿体质较为多见,而健康对照组以平和体质多见,其次为阴虚体质,两组体质构成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x2=0.196,P=0.0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体质量指数(BMI)、吞咽困难家族史、偏嗜甜食、气虚体质以及痰湿体质的影响回归系数分别为0.702、0.998、1.236、1.126、1.908,上述因素与本病呈正相关,为本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气虚和痰湿体质为本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改善饮食习惯、减轻体质量可能会降低本病发病率.
作者:王娜;刘立明;瓮长水;蒋天裕;郭燕梅;陈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沟断》由日本医家今大路亲显(即橘玄耆)所撰,成书年代不详.本书现存《沟断二策》《沟断四策》《沟断五策》(上),其中二策、四策援引我国明以前50种医籍,附以己见,专门论脉,五策(上)为彩色药物图谱,收105种药物、110幅药图.从作者、主要内容、特色与价值三方面介绍该书.
作者:杜凤娟;肖永芝;孙清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发表的《(中医诊断学)九版教材存在的问题》存在着逻辑比较混乱、中西医概念混淆以及以西医临床标准验证中医、以特殊性取代普遍性等现象,忽略了《中医诊断学》作为教材所讨论的是内外妇儿各科共性的问题,不可能像百科全书一样,更不可能介绍个人的临床经验,尤其是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不可能纳入教材,尽管都是诊断学,但中医诊断学和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是有区别的.以中医经典理论及临床为依据,对作者质疑九版教材的50多个问题进行梳理,提出商榷.
作者:吴长汶;朱龙;杨小婷;陈淑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创校元老之一,他医理精深,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成果丰硕.张老师临床用药,重视药物品种、药用部位、炮制方法、储藏时间、用量用法以及毒性等对药性的影响,既传承古人经验,又大胆创新,不固守文献章法,不为先贤经验束缚.临床处方主张辨证明确审主因,挖掘方义探精髓,善用古方巧化裁,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创制了许多新方,用之临床,卓有效验.
作者:王欣;刘桂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探讨“肺为水之上源”理论在疾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59例T10~L1平面脊髓损伤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呼吸训练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仅采取膀胱功能训练,共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膀胱内压力、残余尿量、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Ⅰ-QOL)、膀胱压力分级以及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0)、用力肺活量(FVC)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73.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膀胱内压、残余尿量、Ⅰ-QIL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训练可以显著改善SCI患者的肺功能和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容量,降低膀胱压力,减少残余尿量,是对中医学“肺为水之上源”理论的有力支持.
作者:高振梅;胡春雨;毕鸿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采用乙醚超声提取法分别对栽培明党参根、明党参诱导根、明党参愈伤组织、炮制明党参根、野生明党参根进行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对样品进行分析.从5个样品中共检出20种挥发性成分,以芳香族化合物和醇类为主.在检出的挥发性物质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丁基羟基甲苯是5个样品共有的.其中明党参愈伤组织成分较少,仅检测出4种成分;愈伤组织经诱导形成根后成分明显增多,检出8种成分,多于野生明党参(5种成分),少于栽培明党参(13种成分).栽培明党参不但满足植物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的要求,而且大限度地提高了品质.同时组织培养适于明党参的快速繁殖且不受地域限制,并能通过对愈伤组织进行诱导生根,从而保证药材的质量.组织培养和栽培均为良种选育的重要途径.
作者:姚晓;步达;陈建伟;李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中风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中风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联合常规针刺;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百会、大椎、肺俞(双)、脾俞(双)、肾俞(双)共8穴进行温针灸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咳嗽、咳痰、肺部听诊、发热等肺部感染症状、体征,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及中性粒细胞比率(NE%)水平,并进行综合评估.结果: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肺部感染症状、体征,以及CRP、WBC、NE%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总有效率82.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对治疗中风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有积极的效果,对患者进一步康复有促进作用.
作者:夏晓曼;黄凡;杨海涛;陆彦青;杨夏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和临床基础,也是早记录消渴的中医典籍.总结《黄帝内经》对消渴的相关论述,对《黄帝内经》中关于消渴的病名及含义、症状、病因、病机、变证、治疗、预后及预防的相关内容分析阐述,以期为临床防治消渴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罗万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IM)是临床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因其易癌变的特性,被公认为胃癌的癌前病变(PLGC),西医尚无逆转肠化生的方法.近年来,中医药干预治疗在防治癌变、逆转肠上皮化生、预防复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从CAG伴IM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从虚和瘀论治、从浊毒论治、专方用药、中成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他治疗、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综述中医治疗该病的概况.
作者:高奎亮;李吉彦;解建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将张景岳《新方八阵·补阵》所列方剂分为补阴方、补阳方、气血双补方三类,结合张景岳的学术观点,总结各部分出现频率较高的药物,以及药物的归经,从补肾、补阴、补阳、气血双补四方面探讨补阵处方用药规律,并揭示张景岳补益思想之弊端,以期能指导中医临床对虚证的认识与治疗.
作者:席崇程;张杰;高先阔;王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研究益骨丸联合组合型人工肾对肾性骨病患者钙磷代谢及血清FGF-23的影响.方法:45例患者分为益骨丸组(A组)、组合型人工肾组(B组)、益骨丸联合组合型人工肾组(C组)各15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钙(Ca2+)、磷(P2+)、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FGF-23)水平,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钙磷代谢以及FGF-23水平的影响.结果:①C组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C组与B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总体分析发现,益骨丸与组合型人工肾在治疗肾性骨病方面可能具有协同作用.②C组血磷水平下降为明显,其次为B组,但A组患者iPTH较治疗前显著上升,B组和C组患者无显著性变化,提示C组患者血磷水平的下降与血清iPTH无相关性,但进一步比较3组患者血清FGF-23水平后发现,A组血清FGF-23的水平较治疗前无显著性改变,B组和C组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同时其治疗后血清FGF-3的水平C组较A组、B组亦显著性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骨丸联合组合型人工肾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FGF-23水平,降低血P3+有关.
作者:杨江成;孙伟华;林崇亭;李欣;姜淑蓉;刘娟芳;孙枫叶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圣济总录》是北宋政府组织编纂的一部综合性医学著作,卷帙浩繁,是研究宋代医学发展必不可少的医学巨著,对该书的研究无论是从文献还是从临床、科研角度,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对《圣济总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圣济总录》的版本研究,《圣济总录》编次特点研究,《圣济总录》诸门研究,《圣济总录》中剂型、药引、用药规律、治疗方法、辨证论治思想研究,以及针对《圣济总录》某一疾病的研究等方面,均取得较为重要的研究成果,同时反映了对《圣济总录》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作者:王飞旋;王振国;杨金萍;孟玺;金鲁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有一定优势,其中白头翁汤联合应用两药、灌肠、针灸等疗效可靠.与单纯应用中西药治疗相比,联合应用可起到协同治疗之功.关于该方作用机制的研究表明,其可上调结肠及血清中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肠组织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mRNA、miR-19a等;下调结肠组织损伤评分,以及结肠及血清中的IgA、IgG、IL-6、丙二醛(MDA)、IL-8、肿瘤坏死因子-a(TNF-a)等.总结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现状,以期为UC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崔国宁;刘喜平;董俊刚;曾庆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中风是一种因气血逆乱、血溢于脑所致的脑血管神经疾病,其发生与各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中医整体观念,论述了中风与五脏的相关性.从五脏辨证论治中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较好的疗效.挖掘中医学从五脏论治中风的理论与实践,并且与现代临床相结合,对于进一步提高中风病的防治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邴秀阳;孙善美;宋鲁成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分析古代文献,探析针灸治疗乳痈的用穴规律,为临床治疗乳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华医典》针灸文献,从经络、腧穴、刺灸方法等方面对针灸治疗乳痈的选穴规律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检索到161条文献,涉及50个穴位、273穴次,其中提及刺灸方法的86条.161条文中,选用单穴的130条,选用多穴的31条.结果显示,古代针灸文献治疗乳痈主要以单穴为主,单穴处方占80.7%,多穴处方占19.3%.在50个穴位中,包括阿是穴、胸腹部穴位17个,占34%;四肢部穴位30个,占60%;腰背部穴位3个,占6%.提示乳痈取穴主要以四肢部及胸腹部为主,腰背部腧穴也有选取.经脉选择以胃经为常用.结论:胃经是治疗乳痈常选用的经脉;腧穴以少泽、乳根、下巨虚、足临泣、足三里、膺窗、膻中、肓门、梁丘、神封、肩井为常用,腧穴的选取倾向于胸部和下肢穴位;刺灸方法以针刺为主,也可以使用灸法.
作者:贾瑞芝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超声表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自2010年3月至2016年6月手术治疗的103例甲状腺癌患者,对其术前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中医证型与超声表现的相关性.结果:中医辨证分型为痰瘀互结46例,瘀热伤阴35例,肝郁气滞22例;甲状腺癌超声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三种中医证型的超声表现在回声、形状、纵横比、钙化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边界和内部血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超声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韦琦丽;曾家耀;周璐 刊期: 2018年第04期
总结肖伟教授应用“通督治郁、针药并用”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经验,提出“郁”在该病的发病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该病多为本虚标实证,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虚弱,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临床可辨证为心脾两虚证、痰瘀互结证、气郁化火证、肝肾亏虚证,在辨证施治基础上,配合“通督治郁”针法,着重督脉取穴,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许贝贝;章显宝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靳三针针刺法联合音乐疗法治疗自闭症患儿语言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治疗的自闭症患儿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音乐疗法治疗组(A组)和靳三针针刺联合音乐疗法治疗组(B组),每组50例.结果:A组和B组治疗后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得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语言功能得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组间比较,B组治疗后CARS得分明显低于A组,语言功能得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有效率和语言障碍改善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针刺联合音乐疗法可有效提高自闭症患儿的疗效,有利于改善患儿语言障碍.
作者:张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有鲜明的特色,大量文献提出从肝郁、脾虚、冲任失调等论治乳腺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卞卫和教授对乳腺癌的治疗思路及用药特点有独特的认识:强调顾护正气应贯穿于乳腺癌治疗的始终,并指出“三因制宜”的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基本特征之一,临床诊治时应将乳腺癌全程管理理念与中医理论相结合,根据患者所处疾病及治疗阶段的不同予以相应的中医药干预,从而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胡萌萌;姚昶;卞卫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加味理肠饮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血浆、结肠组织5-羟色胺(5-HT)与神经肽(NPY)、丘脑及结肠组织5-羟色胺3受体(5-HT3R)mRNA与NPY mRNA表达、结肠肥大细胞(MC)水平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7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均予避水应激+夹尾刺激+番泻叶灌胃方法建立IBS-D模型,后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用药28d后处死,运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及结肠组织中5-HT与NPY水平,并采用PCR法检测丘脑及结肠组织中5-HT3R mRNA、NPY mRNA的表达,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MC的数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浆及结肠组织5-HT的表达均上调、NPY表达下调(P<0.05),模型组丘脑及结肠组织5-HT3R mRNA的表达均上调、NPY mRNA的表达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的血浆及结肠组织NPY表达均上调、丘脑及结肠组织5-HT3R mRNA表达均下调(P均<0.05),除中药低剂量组外,其余各药物组的血浆及结肠组织5-HT表达均下调、丘脑及结肠组织NPY mRNA表达均上调(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MC数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MC均减少(P<0.05).结论:加味理肠饮能够有效的治疗IBS-D,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5-HT、NPY、5HT3R mRNA、NPY mRNA的表达以及MC水平有关.
作者:梁峻尉;白文筠;迟莉丽;闫华;孙大娟;王帅;赵继亭;赵静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