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勇;苏文利;王毅鑫
目的:探讨头针配合颈夹脊穴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本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6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枕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31例,采用针刺头部感觉区双侧上2/5、足运感区、率谷、百会及左右神聪,颈部颈2及颈3夹脊穴治疗,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1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32例,给予口服卡马西平片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得分的变化,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愈7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试验组治愈2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配合颈夹脊穴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优于口服卡马西平片治疗.
作者:杲丽静;杨白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牙周神经疼痛的疗效,为急性牙周神经疼痛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牙周神经疼痛患者114例,按照临床试验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方法进行消炎止痛,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内服治疗,7d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患者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7d后总有效率98.25%,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的75.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1周后疼痛缓解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牙周神经疼痛效果显著.
作者:汪春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明末医家汪绮石所揖《理虚元鉴》是一部关于治疗虚劳病证的精详而独到的专著,该书编撰严谨,辨证论治、立法遣药,灵机活泼,独具一格.本文就《理虚元鉴》中“虚劳病”学术思想进行初步探讨,从学术源流、虚劳病因病机、施治法则等角度阐述虚劳论治理论.绮石精研医术,以《易经》《内经》为宗,融诸家之所长,独创一家之言;绮石临证,独具慧眼,治病必求其因,首倡六端;审查病机,首创由“火”之论;详论治法,倡“三本二统”之说.绮石尊古而不泥,述而有作,治病求本,内外兼顾,善辨真伪;临证强调辨证论治须精深,四诊合参须圆活,药随症施,随症易方.书中论述对于临床虚劳性疾病的防治有参考价值.
作者:汪伟;谭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乌梅丸出自《伤寒杂病论》,是厥阴病的主方,功在清上温下调气血,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乌梅丸的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关于乌梅丸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也越来越丰富,大量与乌梅丸解郁相关的古代及现代文献表明,乌梅丸对郁证尤其是寒热错杂、虚实相兼型郁证,通过攻补兼施、寒温并调而达到解郁效果.本文从乌梅丸的组成、制方、文献记载和现代临床应用等多角度出发,对乌梅丸进行全面剖析,阐述乌梅丸解郁的临床机制与理论根据,力求为郁证的临床证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邢如意;张沁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湿热条辨》中所称的湿热证主要是指外感湿热病证即“湿温”,其与临床常见的内伤湿热证在临床特征方面既有交集又有所不同.前者以“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作为提纲,后者除了上述诸症外,还可表现为上焦之头晕、耳鸣、胸闷、咳嗽,中焦之纳呆、腹胀、恶心、呕吐、胁痛、黄疸、阴囊湿疹,下焦之癃闭、尿浊、尿频急、尿痛、大便溏滞等诸多症状和体征.提纲是湿热辨证的基准,而三焦的不同表现则可作为定位的佐证.湿热论治时,首当分辨湿热权重,据舌质舌苔的不同表现而应用不同的祛湿之法,勿过早投用苦寒之剂,以免湿邪滞留不去;其次当恪守分消走泄之祛湿大法,遵循宣上、畅中、渗下的祛湿原则,并以畅中为要.
作者:王轶;朱生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气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也是中医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言气彰物”带出气与物的对举关系,反映了以气为本的认识论和无形之气对有形之物的感应性关系.言气彰物也是中医主要的方法论,通过对宇宙气理的认识,来把握人体生命法则和药物性味功能.言气彰物不但是中医重要的认识方法论和思想理念,更有可能会成为未来新的自然观和哲学观,因为其基本能阐释宇宙演变的规律和物质之间的本末关系,并且其横向取象比类方法能补充逻辑线性思维的科学认知不足,为探讨事物变化规律和性质提供另一种重要方法.本文从气概念着手分析,以古人对中药药性功效的认知方法作例证,及以言气彰物对中医理论的塑造举隅,论述言气彰物的认识论、方法论和思想理念.
作者:孔庆浩;图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自拟败毒清热方联合米诺环素治疗急性牙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急性牙周脓肿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米诺环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败毒清热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牙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探诊出血点数(BOP)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水平显著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D、CAL及BOP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败毒清热方联合米诺环素治疗急性牙周脓肿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牙周相关指标.
作者:童熹;吕辰翼;李国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现代医学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以及术后常规膀胱灌注化疗药物.中医药能够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及降低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张亚强认为膀胱癌病位在膀胱,涉及脾肾,属于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肾亏虚、气血不充,标实为湿热、热毒、痰浊、瘀血.基本病机多为脾肾亏虚、湿热蕴结、痰瘀毒互结,遇正气不足时适时复发.故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预防复发,临证中注重病证症结合、分期论治,权衡驱邪与扶正力度,重视脾胃功能以及气机的条畅.根据临床经验并结合膀胱肿瘤特点创制消癥汤,药物配伍体现了中医扶正培本、祛邪不伤正的原则,临床证明可有效预防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
作者:尹学来;刘海华;高筱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肺痹病名肇始于《内经》,是脏腑痹之一,为痹证中重症.通过对历代重要医籍中有关肺痹的论述进行搜集整理,包括肺痹的病名释义、历代医家对肺痹病因病机及症状体征和治法方药的论述,认为本病是内外合痹,外因系外感六淫,内因系肺脾肾亏虚,两者往往互为因果,导致肺气痹阻,气血瘀滞.治疗上予轻清气药为要,具体治法又当审患者有余不足,分气血阴阳以补,分别佐以祛邪、化痰、逐瘀、益气、养阴等治法.本病预后与病情轻重、邪正盛衰、治疗是否及时恰当有密切关系,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杨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治疗肺积、息贲以及息积的处方用药规律及其所反映的病机特点,为肺癌的中医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应用电子检索的方法,以《中华医典》为根据,对中医文献中关于肺积、息贲及息积治疗的文献进行搜集并整理,摘录其治疗的方药,录入数据库,并运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药物进行频数和频率分析.结果: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解表药、温里药、利水渗湿药是治疗的主要药类;补虚药中以补气药物为主,所有药物以苦辛甘及归脾胃肺经之品为常用.温热之品较寒凉药物应用较多.结论:中医文献中肺积、息贲及息积治疗以补虚扶正、化痰祛湿、活血祛瘀、兼理气解表为主;方药性味主要为苦辛甘及温热,主要归肺脾胃经.通过药物分析可以初步推论民国及其以前的医家认为肺积、息贲及息积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以痰、湿为主,兼夹血瘀.
作者:卢敏;刘华东;朱益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西红花为常用贵重药材,市场伪品较多,为保证临床应用,探索其有效的鉴别方法.方法:以鉴定准确的多批西红花正品与多批近期常见的伪品为样本,采用水试和醇试两种方法进行鉴别,并对其试验方法的鉴别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正品水溶液显黄色,染色伪品的水溶液大都会出现橙红色或红色,部分染色伪品出现黄色或未显色而改用50%乙醇做溶剂.结果染色伪品出现红色.结论:《中国药典》西红花水试鉴别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醇试可作为补充鉴别方法.
作者:金卓;康帅;韩慧琴;梁帅;龙国友;张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评价金匮肾气丸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门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采用口服金匮肾气丸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单纯推拿治疗,以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定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治疗,且复发率明显降低.
作者:尚永;薛荣涛;唐树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总结整理中医临床治疗痤疮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2001~2015年治疗痤疮的中医临床文献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其处方用药规律.结果:筛选治疗痤疮方剂218首,分析得到治疗痤疮的常用药物、用药模式、用药规则、药物关联的网络化展示,并得到优化新方5首.结论:以清热药为主,凉血活血与养阴透散相辅相成,是治疗痤疮中医处方的重要选药和配伍方法,通过5首新方可以得到痤疮的五种分型:热毒壅盛型、肝脾不调型、气血不调型、痰瘀互结型、阴血亏虚型.新方体现的治法分别是清热解毒法,疏肝健脾法,调和气血法,活血化瘀、散结消肿法,滋阴补血法.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以较准确归纳其用药模式和用药规则.
作者:李贵生;王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阴阳是对立统一的思维法则,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二阴二阳和三阴三阳同样根植于阴阳,来自于同一生命本源一气.二阴二阳是根据“一分为二”在阴阳的基础上分出的四象,适合于诠释自然界的客观事物,应用于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而三阴三阳,则是根据“一分为三”演化出来的对阴阳更加精细的量化,更适合于诠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符合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需要.无论“一分为二“还是“一分为三”,都只是一种量化阴阳的方式,构建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以阐述人体复杂的生理病理现象.阴阳的二分和三分要在理论和实践中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指导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阴阳”根本上的对立统一属性是永远不变的,以不变求万变,方是自然之道.
作者:逄蓬;陈孝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方法较多、疗效明显,不仅能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组织微循环,利于炎症消退、吸收,具有较大的优势,但研究探索的空间仍然很大.本文从中医病因病机、中药内治、外治、针灸等方面阐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进展,参考文献30篇.
作者:阮越容;范氏凤;董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比较分析古今中外医家对《素问·上古天真论》中“阴阳和,故能有子”的注释,探析其深层含义.认为“阴阳和”是指男女气血的调和,不仅仅指男女之间的“阴阳和合”;男女夫妻双方的气血调和,是达到正常生育年龄时能够怀孕生子的必要条件;而男女夫妻的气血失和是发生不孕不育症的基本病机;以“阴阳和,故能有子”为临床指导思想,采用气血辨治方法治疗不孕不育症具有较好疗效;逍遥散作为调和气血的经典方剂,恰合这一病机,可广泛用于治疗不孕不育症.
作者:李智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六淫”是中医病因学的核心内容,在对其相关理论的研究中,随着西方科学理论和思维方法的普及,以及中西结合思潮的盛行,研究者愈加热衷于用微观分析的方法对“六淫”相关理论进行解说和阐释.例如基于气象学的参考数据对“六气”、“六淫”进行客观定量化限定,从气象学、病因学、病理学、证候学等诸方面论述“六淫”的本质,另外还有关于构建外感热病病因多维体系框架的设想,以及针对“六淫”邪气各自致病性特点进行不同的生物造模研究等.然而,“六淫”理论的产生是与传统的气、阴阳、五行的理论及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密切相关的.其理论的研究,须立足于中医学本体论——气一元论,运用传统的意象思维方法才能对其实质内涵予以准确诠释.
作者:孙志其;鲁明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转归的机制,症状是病机的外在表征,证候则是一组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及其所蕴含病机的统一体.中医辨证诊断的本质是通过症状集合这一疾病的外在表现,推测和判断内隐的病机.“症状群落”概念,是指在同一病证中出现,具有共同病理机制,常相伴而生的几个症状共同组成的症状集合.症状群落具有生态特征,是内在病理机制的外部表征,几个症状群落共同构成具体证候的临床表现.疾病在一个阶段出现的若干症可以分别组合成若干个具有共同中医病理机制的症状群落,一种病机往往与某几个症状群落相联系.症状群落有更强的诊断指向性,对提高中医辨证诊断水平有积极影响,掌握并且熟练运用症状群落理论可以有效提高临床辨证诊断的正确率.
作者:郑立群;苏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总结徐春芳临床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的经验.主张当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患者优势卵泡直径达到16 mm时,治以补肾填精、活血化瘀,用自拟补肾活血方,连续服用5d,标本兼治.因个人体质及兼症不同,临证时应随症加减.认为肾虚,冲任虚衰,天癸乏源,化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生,瘀滞冲任、胞宫,胞脉阻滞不通,从而导致排卵障碍.补肾活血法可使肾精充足,卵子发育成熟,在肾阳的鼓动、冲任气血和畅的条件下有利于卵泡顺利排出,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王春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采用自制痔痛消散贴敷长强、承山穴位,观察治疗痔疮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5例,采用热磁灸配合痔痛消散饼剂贴敷长强及双侧承山穴,对照组45例采用消炎痛栓肛管给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48例,显效28例,有效18例,无效2例;对照组47例,显效17例,有效23例,无效7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在术后疼痛、工作恢复时间、术后尿潴留、术后便秘发生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术后采用热磁灸配合痔痛消散饼穴位贴敷的方法比单纯使用消炎痛栓治疗效果好.
作者:谢睿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