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论高血压体质证候辨证中的年龄因素

张沁园;郭栋

关键词:年龄, 高血压, 体质, 辨证
摘要:分析了高血压体质的年龄构成,即肝郁体质为中青年高血压人群体质的主导特征;虚性体质为老年高血压人群体质的主导特征。详细剖析了年龄构成因素对高血压证候辨证的影响,认为气郁阳亢之标实是中青年高血压形成的病理基础,而脏腑亏损之本虚是老年高血压形成的病理基础,并认为基于年龄构成的高血压防治干预策略符合中医辨证思维观。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高血压肝火上炎证诊断量表编制研究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肝火上炎证诊断量表的编制。方法:在系统的古今文献整理、大样本的临床回顾性调查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初选条目,综合运用离散趋势法、区分度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相关系数法和克朗巴赫系数法进行条目筛选,由保留条目组建诊断量表。结果:经条目筛选后,形成了包含3个维度、18个条目的原发性高血压肝火上炎证诊断量表(第2版)。结论:编制的原发性高血压肝火上炎证宏观诊断量表具有代表性、区分性及独立性等特点,是对中医证候诊断规范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进行的有益探索。

    作者:赵浩;李运伦;孔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冠心病相关性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从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导致斑块破裂、促进血管新生、修复受损内皮的角度,概述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冠心病发病多个环节中的作用,并总结了在以上病理过程中中医药对MMP-9的调节作用。参考文献35篇。

    作者:战丽丽;董占领;戴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论高血压体质证候辨证中的年龄因素

    分析了高血压体质的年龄构成,即肝郁体质为中青年高血压人群体质的主导特征;虚性体质为老年高血压人群体质的主导特征。详细剖析了年龄构成因素对高血压证候辨证的影响,认为气郁阳亢之标实是中青年高血压形成的病理基础,而脏腑亏损之本虚是老年高血压形成的病理基础,并认为基于年龄构成的高血压防治干预策略符合中医辨证思维观。

    作者:张沁园;郭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紫背水竹叶根生药学初步研究

    目的:对紫背水竹叶根进行生药学研究,为扩大和寻找新药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基原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方法对紫背水竹叶根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紫背水竹叶根中除有梯纹导管外,还有类字母形导管;其乙醇提取液试验、水提取液试验、石油醚提取液中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糖、皂苷、酚类、有机酸、黄酮类、生物碱等成分。结论:紫背水竹叶有效成分丰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田易玲;赵健;闫滨;徐凌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医德国传播考略

    中医在德国的传播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针灸术和中药的传播为主,第二阶段主要以翻译介绍我国法医学、炼丹术以及本草学的著述为主,第三阶段主要以编译中医经典著作和教材为主。针灸术在德国传播历史久远且认可度较高,而中医基础理论的对外传播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传播群体主要以德国学者、传教士为主,本国力量较为单薄。

    作者:范延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灵枢·热病第二十三》学术思想探源

    从热病的概念、成因、主症、治疗原则、刺法禁忌、针具选择,偏枯与风痱的鉴别以及治疗热病的五十九穴等方面总结概括《灵枢·热病第二十三》的学术思想,为热病的针灸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石佳;常小荣;刘密;葛君芸;刘未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HPLC法测定千金子不同极性部位中二萜酯类化合物含量

    目的:考察千金子素L8、千金子素L1、千金子素L2、千金子素L3四种化合物在千金子不同极性部位的分布情况。方法:用HPLC测定,色谱柱为Inertsil ODS-3(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流速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75 nm。结果:4个二萜酯类化合物在石油醚部位中含量高,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中较少,在剩余水部位基本检测不到二萜酯类化合物。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比较千金子不同极性部位二萜酯类化合物的分布情况。

    作者:张超;朱娟娟;王英姿;孙秀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肥大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对心衰后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组、AngⅡ+缬沙坦组、AngⅡ+含药血清组;分别用塞唑蓝(MTT)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和细胞活力;酶联免疫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膜电位(MMP)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ngⅡ组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细胞活力、LDH、SDH活性及MMP显著升高(P<0.05);与AngⅡ组比较,AngⅡ+含药血清组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细胞活力、LDH、SDH活性及MMP显著降低(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能通过抑制肥大心肌细胞LDH、SDH活性及MMP的病理性升高起到改善心肌能量代谢障碍,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

    作者:徐厚谦;孙艳;孙樱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花蕊石、煅花蕊石重金属及砷盐含量限度标准制定

    目的:制定花蕊石和煅花蕊石中重金属及砷盐等有害元素的含量限度,有效控制该药的质量。方法:采用比色法和古蔡氏法分别测定花蕊石和煅花蕊石中重金属、砷盐含量。结果:测得不同产地的10批样品花蕊石和煅花蕊石含重金属少于2μg·g-1,含砷量少于0.5μg·g-1。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能有效控制花蕊石和煅花蕊石的质量。

    作者:李慧芬;张学兰;马艳妮;崔伟亮;曹云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大叶铁线莲提取物抗炎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大叶铁线莲粗提物的抗炎作用。方法:分别采用蛋清诱导大鼠足跖肿胀法、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研究大叶铁线莲提取物的抗炎作用。结果:大叶铁线莲提取物对大鼠足跖肿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醇提物P<0.01,水提物P<0.05),显著减轻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程度(P<0.05)。结论:大叶铁线莲水提物、醇提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作者:邢天天;李春磊;王义坤;郭秋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医妇科学

    1学科概况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建于1955年。6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学科总体医疗、科研、教学水平和设备条件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中居领先地位。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山东省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山东省中医药优势专科,是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科室,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拓展病种科室。现任学科带头人为博士生导师、山东名中医药专家王东梅教授。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分析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处方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方法:检索2004~2013年期刊公开发表的治疗跟痛症的中药熏洗方,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结果:收集方剂57首,共用药88味,累计用药频次为602次。其中用药频次排前3位的依次为透骨草、威灵仙、牛膝;祛风湿药使用频次为230次,其次为活血化瘀药,使用频次180次。结论: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中祛风湿药和活血化瘀药占重要地位。

    作者:尹萌辰;莫文;马俊明;叶洁;童正一;许金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温和灸联合膏摩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温和灸联合冬青膏按摩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药物性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温和灸联合冬青膏按摩治疗,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6%,对照组7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和灸联合冬青膏按摩治疗药物性静脉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方红;陈芬;叶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医治疗消渴研究进展

    通过概括消渴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拓宽临床思路,提高疗效,参考文献20篇。

    作者:高珊;李瑞;田环环;曹昺焱;裴恩实;武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HPLC法测定消瘀胶囊中人参皂苷Rg1、Rb1和三七皂苷R1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瘀胶囊中人参皂苷Rg1、Rb1和三七皂苷R1的含量。方法:采用C18柱(4.6 mm×250 mm),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水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测得人参皂苷Rg1在0.9888~4.9440μg(r=1.0000,n=6)、人参皂苷Rb1在1.0280~5.1400μg(r=1.0000,n=6)、三七皂苷R1在0.2504~1.2520μg (r=1.0000,n=6)线性关系良好;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28%、97.04%、97.59%,RSD分别为0.91%、1.64%、1.42%。结论:本法准确,专属性强。

    作者:宋杰;李俊;李伟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医学取象比类思维浅议

    从中医哲学基础、藏象理论、证候治法、中药理论等方面对“取象比类”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作者:贾海龙;孙莹莹;薛一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湿疹病名、证治源流考

    从病名分类、病因病机、证治三大方面对湿疹进行考证,总结历代医家对其病名以及病因病机的认识,同时剖析了湿疹的辨证施治方法。

    作者:姜德友;杨帆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有毒中药应用沿革

    从药物数量、毒性的认识、防毒控毒方法等方面对不同历史时期有毒中药的应用进行了梳理。上古至春秋战国时期发现有毒药物可以用于治疗疾病;秦汉两晋时期首次进行毒性分级,记载中毒解救方法、有毒中药应用原则,确立减毒防毒方法;唐宋金元时期“十八反”、“十九畏”广为流传;明清民国时期,有毒药物数量增加,涌现善用毒药医家;现代重视减毒控毒并进行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重视有毒中药管理,公布中药毒性药物品种。

    作者:张艳;滕佳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胡遵达运用莲须治疗蛋白尿经验

    认为慢性肾脏疾病蛋白尿是虚实夹杂的病证,治疗需要虚实结合。重用莲须固涩精气,辅以金银花、黄芩、赤芍、牡丹皮、小蓟、栀子等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之药,补泻并施,标本兼顾。

    作者:高林;王恒;孙响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风气虚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循证检验研究

    目的:明确益气活血方药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证据,检验中风气虚血瘀生风病机假说。方法: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益气活血方药治疗中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评价研究质量,应用Meta-分析等方法合并统计相关数据,应用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分别定性、定量检验统计结果的稳定性,获得相对可靠的临床疗效证据。结果: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恢复期及中风后遗症期,通心络胶囊及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均有效,且其Meta-分析结果稳定。结论:检验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恢复期及中风后遗症期气虚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临床疗效证据相对充分,气虚血瘀证是缺血性中风的基本证候类型,气虚血瘀生风作为缺血性中风基本病机认识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作者:马丽虹;李可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