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肝注射液治疗肝癌30例临床研究

唐晓勇;唐由君;唐迎雪;韩莉

关键词:复肝注射液, 肝癌, 实验室指标,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复肝注射液对中晚期肝癌客观疗效、肝功能、血清甲胎蛋白(AFP)、免疫指标、血象的影响.方法:将50例中晚期患者随机分组治疗,其中介入治疗组(对照组)20例,复肝注射液配合介入治疗组(综合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的客观疗效、肝功能指标、免疫指标、血清甲胎蛋白(AFP)值及外周血象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有效率和病灶稳定率综合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综合组AFP、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丙酮酸氨基转移酶(ALT)、CD8等指标均显著降低,CD4/CD8明显升高,以上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综合组治疗后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复肝注射液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药物,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直接抑瘤,改善微循环,提高化疗敏感性及自身免疫监视功能,抑杀癌细胞来实现的.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加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针刺加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治疗LIDH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LIDH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中药离子导入,对照1组单纯针刺治疗,对照2组单纯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观察各组疗效和患者血浆中前列腺素E2(PGE2)、白三烯B4(LTB4)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较两对照组临床疗效显著(P<0.01),两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血浆PGE2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组PGE2含量下降优于两对照组(P<0.01),对照1组优于对照2组(P<0.01).三组血浆LTB4前后变化无相关性.结论:针刺结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LIDH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降低血浆PGE2的含量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祁青;张红星;周利;高光仪;安雪;唐雷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7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52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6例,对照组采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独活寄生汤加减口服及外洗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理想.

    作者:黄占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加味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IL-6、IL-8、TNF-α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加味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探索加味承气汤治疗SAP的作用机制.方法:42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2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承气汤灌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IL-6、IL-8、TNF-α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缓解时间及首次大便时间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血清IL-6、IL-8、TNF-α的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临床症状和缩短首次排便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承气汤能明显抑制SAP患者炎性细胞因子释放,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沈卫标;周晓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壮骨止痛方提取物对去势骨质疏松症雌鼠血清E2、BGP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壮骨止痛方提取物对去势骨质疏松症雌鼠血清雌激素(E2)和骨钙素(BGP)的影响.方法:6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对照组(C组)、壮骨止痛方提取物组(D组)四组,15只/组,除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去势(去卵巢)后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假手术组则去除卵巢周边相应体积的脂肪.大鼠皆灌胃13周后处死取材,测定血清中E2、BGP的含量并观察股骨头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D组大鼠E2水平明显升高,同时血清BGP的水平降低,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病理形态学镜下观察C组骨小梁稀疏、破坏,骨髓腔扩大,骨小梁密度明显下降,A组与B组骨小梁分布均匀,股骨骨小梁密度正常,D组骨小梁密度分布比较均匀,骨小梁密度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壮骨止痛方提取物不仅能促进雌激素分泌,而且可以通过调节BGP以降低骨转换率,减少骨量丢失,达到抗骨质疏松的目的.

    作者:范娟娟;莫新民;张国民;甘国兴;刘仕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型与现代医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综述了近1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医证型与现代医学指标相关性的研究概况,探索不同证型间血常规、生化、血气分析、免疫、肺功能、心功能及X线等指标的差异.参考文献11篇.

    作者:王娟;徐丽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寒热环境刺激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性肝癌模型大鼠PCNA和Ki-67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寒热环境刺激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性肝癌模型大鼠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12只)、热环境组(12只)、寒环境组(12只)和空白对照组(6只).模型组、热环境组、寒环境组通过灌胃DEN(按10 mg/kg体质量给予0.2%DEN灌胃,每日1次,5次/周,连续14周)建立诱发性大鼠肝癌模型,同时给予特定的寒热刺激(0±2 ℃,36±2 ℃),至20周末处死大鼠,观察大鼠的体质量、成瘤率、死亡率.免疫组化检测肝癌组织中PCNA、Ki-67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寒环境组和热环境组成瘤率、死亡率和肝癌组织PCNA及Ki-67蛋白表达分别呈现降低和增高趋势(P>0.05);热环境组大鼠肝脏组织PCNA和Ki-67的表达显著高于寒环境组(P<0.05).结论:长期的寒热环境刺激能够对于DEN诱发性大鼠肝癌模型肿瘤生成、增殖和预后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机制可能与影响PCNA和Ki-67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陈永福;王丽娜;岳小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金辛镇痛喷雾剂皮肤刺激性及皮肤致敏性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金辛镇痛喷雾剂对皮肤的刺激性及致敏性,以评价该制剂的临床安全性.方法:通过与70%乙醇对照,采用豚鼠同体左右侧自身比较法研究金辛镇痛喷雾剂对皮肤的刺激性;通过与70%乙醇、2,4-二硝基氯苯的对照,采用豚鼠同体左右侧自身比较法研究金辛镇痛喷雾剂对皮肤的致敏性.结果:金辛镇痛喷雾剂对豚鼠皮肤未见刺激性;金辛镇痛喷雾剂、70%乙醇对豚鼠皮肤未见致敏作用,而阳性药2,4-二硝基氯苯有极强的致敏性.结论:金辛镇痛喷雾剂符合外用制剂的安全性要求,可外用给药.

    作者:张红星;唐雷;黄国付;周利;邹燃;易艳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从脾论治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从脾论治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分为中药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4例,中药治疗组以茵陈蒿汤和茵陈五苓散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退黄时间、肝功能等改善情况.结果:两组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87.5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脾论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效果满意.

    作者:朱建辉;曹灵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玫瑰花中原花青素B2的含量

    目的:测定不同来源玫瑰花中原花青素B2的含量.方法:色谱柱:Phenomenex Luna(250 mm×4.6 mm,5 μm) C18柱;柱温:30 ℃;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流动相条件:梯度洗脱:A:2%冰醋酸,B:甲醇;0~15 min,8%~10%B;15~40 min,10%B;40~45 min,10%~20%B.结果:原花青素B2在51.4~154.2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8.35%(n=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玫瑰花原花青素B2的含量.

    作者:彭慧敏;牟宗慧;刘红燕;丁凤伟;彭艳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药治疗肺癌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探究中药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为肺癌的临床选方用药及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索1989~2008年国内发表的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临床文献,进行中药类别、单味药频次、中药性味归经分析.结果:治疗肺癌常用的药物为补气药、补阴药、清热解毒药、化痰药、利水消肿药、止咳平喘药、清热凉血药、补血药、理气药和破血消癥药.常用的补气药有黄芪、白术、党参、甘草等;补阴药有北沙参、麦冬、天冬、百合等;清热解毒药有白花蛇舌草、重楼、鱼腥草、山慈菇等;化痰药有浙贝母、瓜蒌、半夏等.其中常用的26味药性味分别为甘、苦、辛、寒、温、平性,归经为肺、脾经.结论:治疗肺癌多扶正与祛邪并用,补气药、补阴药为主,配合清热解毒、利水消肿药等.

    作者:沈晨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河图五行模式及其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应用

    归纳总结了<内经>中广泛采用河图五行模式的主要内容,并对河图五行模式中太极阴阳的内涵进行了阐发,以此为基础对<伤寒杂病论>进行分析,例举出河图五行模式在<伤寒杂病论>中的具体运用,进一步认为河图五行模式在<伤寒杂病论>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者:刘瀚阳;孙广仁;扈培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芍药苷对四氯化碳诱发大鼠肝纤维化治疗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四氯化碳诱发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芍药苷小、中、大剂量组(C1、C2、C3组)、水飞蓟素组(D组).除A组外,均经皮下注射400 ml/L四氯化碳花生油8周,后C1、C2、C3组给予不同剂量芍药苷干预8周,D组给予水飞蓟素干预8周,化学发光法检测6组大鼠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并取大鼠肝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B组比较,A组、C2组、C3组、D组大鼠纤维化指标水平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C1组病理表现未见明显差异,C2组有所减轻,C3、D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C1、C2、、C3、D组肝纤维化病变半定量指标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芍药苷能够显著改善四氯化碳所诱发的大鼠肝纤维化,并且量效关系明显.

    作者:郭海燕;赵建学;商洪涛;陆玮婷;毕建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山东地区丹参种质多样性分析

    从山东省3个丹参主产区搜集25个种质,对其植株形态特征与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山东产丹参种质资源丰富,其遗传变异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地理位置相近的丹参种质居群遗传相似度高.根据不同种质植株根长、根直径变化与其他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初步确定了优良种质应具备的形态特征指标.

    作者:刘谦;李佳;王集会;王鹏;张永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古代膏摩发展简史

    以古今著名医家的医疗实践和医学文献为依据,将膏摩发展分为六个历史时期作了系统而简要的论述,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作者:李智;李静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从历史文献角度对肾之精气阴阳概念的再认识

    从历史文献角度对肾的精气阴阳概念进行了系统梳理,着重从肾之精气阴阳概念产生的不同历史时期,结合相关中医理论的发展,对肾之精气阴阳概念进行了重新探讨,认为肾精、肾气与肾阴、肾阳是建立在不同认识层面上的概念,肾气、肾精词义内涵存在着古今差异.

    作者:张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丹参活性成分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研究进展

    从抗氧化应激损伤、抗细胞黏附、抗缺氧/复氧损伤、抗血栓形成等方面,将近年来丹参活性成分对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研究的情况进行了综述.参考文献27篇.

    作者:王鹏;赵启韬;郭庆梅;周凤琴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医药改善胃黏膜微循环在防治消化性溃疡复发中的作用

    从胃黏膜微循环角度对消化性溃疡的复发及中医药改善胃黏膜微循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参考文献24篇.

    作者:邓建梅;徐进康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温通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肌腺症疼痛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温通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痛经、盆腔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将其中50例有疼痛症状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温阳祛痛中药复方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少腹逐瘀汤治疗,3个月为1疗程.另设一组无疼痛症状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例作为无痛对照组,不用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疼痛症状及血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27/30)、70%(14/2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在改善痛经、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气短症状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有疼痛症状患者的血雌二醇(E2)水平高于无痛组(P<0.05),孕酮(P)水平低于无痛组(P<0.05);治疗后患者血E2水平升高,血P水平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通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盆腔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能是通过调节患者失衡的雌孕激素水平发挥作用.

    作者:潘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肝康合剂治疗原发性肝癌74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肝康合剂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病例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以肝康合剂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74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99(CA199)及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AFP、CA199降至正常滴度的患者增多,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结论:肝康合剂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显著.

    作者:吕文良;陈兰羽;孙桂芝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甲宁胶囊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白细胞减少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甲宁胶囊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D)合并白细胞减少气阴两虚、痰火挟瘀型患者血常规的影响.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予以足量他巴唑及维生素B4、鲨酐醇治疗.治疗组33例,予以甲宁胶囊合小剂量他巴唑治疗,观察甲宁胶囊对两组患者血常规的影响差异.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在改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GRAN)、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数值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5、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WBC、GRAN、MON数值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红细胞(RBC)、血小板(PLT)数值虽有一定变化,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甲宁胶囊能改善GD合并白细胞减少气阴两虚、痰火挟瘀型患者的白细胞生成及分布,提高抗甲状腺激素药物治疗效果.

    作者:陈莎莎;王立琴;韩佳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