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传;陈乃杰;吴丹红;赖义勤;陈云莺;余静平
总结分析了近几年证候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已取得的成绩及存在问题,认为应依据疾病不同的特点,病证结合,借助现代数理统计方法,将复杂多变的中医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取出核心、关键的内容,如此才能准确地把握证候的动态发展变化,揭示中医证候动态变化规律.
作者:孙晓伟;王阶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索建立中晚期原发性肺癌血瘀证量化诊断标准和程度分级标准.方法:以血瘀证辨证参考标准对观察病例进行辨证分组,填写病例观察表,用统计比较法筛选相关因素,对其进行赋分,建立量化诊断标准,并对量化诊断标准进行检验,建立程度分级标准.结果:中晚期原发性肺癌血瘀证量化诊断阈值为18分,程度分级标准:轻度18~25分,中度26~32分,重度>32分.结论:建立的量化诊断标准和程度分级标准符合临床实际.
作者:刘永衡;张培彤;孔凡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清代著名医家沈金鳌在<妇科玉尺>中特别重视情志因素与妇人病证的关系,并从求嗣、月经、妊娠、分娩、带下、崩漏及妇女杂病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妇人疾病病机主要为七情过极伤及五脏,特别是肝、脾、心三脏,从而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终导致疾病的产生.
作者:王全利;郭瑞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感染因子水平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对98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并分为心血瘀阻证组、痰浊内阻证组、非血瘀痰浊证组;以22名健康人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8(IL-18)、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肺炎衣原体(Cpn)IgG抗体水平.结果:冠心病中医各证组血清IL-18、MMP-9、sCD40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痰浊内阻证组、非血瘀痰浊证组Cpn IgG抗体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炎症和感染因子与冠心病中医证候有一定关系,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证候微观辨证及抗炎治疗的参考指标.
作者:杨徐杭;汶医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对米口袋属药用植物的本草学、资源学、植物学、生药学、化学、药理学及开发利用领域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参考文献26篇.
作者:段旭静;李佳;张永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补肾通脉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CAS患者随机分为补肾通脉组、阿托伐他汀组各48例,分别用补肾通脉汤和阿托伐他汀干预6个月,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内斑块的类型、数量.结果:治疗后两组IMT厚度较治疗前明显变薄、斑块个数明显减少(P<0.01),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通脉汤有阻碍或延缓CAS斑块进展的作用.
作者:程红;罗陆一;张卫斌;黄梦雨;赵珊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化浊软坚汤对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阳性对照组(C组)和治疗组(D组),B、C、D三组大鼠造模,C组造模同时灌服复方鳖甲软肝片,D组造模同时灌服化浊软坚汤.实验结束取大鼠肝组织行TGF-β1免疫组化.结果:D组大鼠肝组织可见散在的阳性细胞表达,阳性细胞记数明显降低,与B组、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浊软坚汤能够减少转化生长因子在纤维化大鼠肝脏的表达而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李晓荟;姜树军;李佃贵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近年来针刺四缝穴治疗儿科疾病取得较好疗效,采用针刺四缝穴为主治疗积滞、泄泻、咳嗽、急惊风等小儿急慢性疾病,治疗1疗程,有效率均在87.5%以上.
作者:陈秀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药寒热药性与其所含蛋白质、总氨基酸、脂类、总糖、多糖及单糖等初生物质的相关性.方法: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总氨基酸含量测定采用柱前衍生液相色谱法,总脂肪测定采用索氏提取法,总糖含量测定采用滴定法,总多糖含量测定采用经典蒽酮比色法,单糖测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09.7>进行.用统计描述和Fisher判别法进行分析.结果:Fisher判别法分析20种中药寒热药性与其初生物质的相关性,判别正确率达85%.结论:20种中药寒热药性与其所含初生物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Fisher判别法为进一步分析研究中药药性物质基础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王薇;周正礼;李健;陈永新;李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清热泻火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及斑块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3例CAS患者根据证候标准分为火热证组和非火热证组,火热证组给予清热泻火中药治疗,非火热证组给予相应对证中药,两组均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IMT)值、斑块面积、斑块长、斑块宽以及超声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种联合治疗方法均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清热泻火法能显著减小颈动脉IMT、超声评分、斑块面积,同时有明显降低血TG、CHOL、LDL的作用;非火热证组治疗效果不明显,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清热泻火法联合西药基础治疗能有效降低颈动脉IMT值,缩减斑块面积,具有较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作者:李史清;丁元庆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5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57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以泼尼松或地塞米松加四君子汤、四物汤治疗,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40例,好转14例,总有效率94.8%;对照组痊愈8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50%,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四君子汤、四物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显著.
作者:丁丽;吴子茂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儿宝颗粒对小儿厌食症模型大鼠胃、空肠段黏膜形态及肠内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制素(SS)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饮食不当法复制小儿厌食症大鼠模型,观察模型大鼠胃与VIP、SS的含量变化及胃肠黏膜形态改变.结果:儿宝颗粒可以改善小儿厌食症模型大鼠胃肠黏膜病理形态,小剂量较大剂量为优.模型组胃底部与空肠段VIP表达水平均有下降,而SS则呈上升趋势.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胃底部与空肠段VIP水平上升回复,而SS在胃底部总量受抑下降,接近正常对照组;在空肠段表现为小剂量使SS上升,大剂量使其略有下降.结论:儿宝颗粒可通过改善小儿厌食症大鼠胃肠黏膜的病理改变与SS、VIP的异常表达而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赵智强;汪元平;项小人;汪受传;范乃兵;陆跃鸣;孙心亮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湿性老年黄斑变性和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都是影响中心视力的黄斑部疾病,二者均常见于老年人,在临床表现上极易混淆,分别从眼底检查、影像学检查两方面对二者进行鉴别,并概述了两种疾病的治疗现状.
作者:庞莹;魏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为探求辨证论治在中医药临床试验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将群体观点融入辨证论治体系,在明确群体辨证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分析了群体辨证的构建基础、与个体辨证的关系、发展趋势、意义等内容.
作者:李可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侧推旋转牵引端提法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7例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行侧推旋转牵引端提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内服药及患肢功能锻炼.结果:0.5-1年随访,优69例,占79.31%;良12例,占13.79%;优良率93.10%.结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复位成功率高、易于保持、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作者:王东利;王晓添;张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从历代医案数据库中提取咳嗽的965种临床描述,总结咳嗽的中医临床特征20个.发现:中西医学都强调咳嗽的节律、异常感觉、病程长短、咳声的特点及咳嗽的诱发、加重因素,发生、加重时间.相比而言,中医权威著作及历代医案中没有认识到金属音咳嗽及周期性咳嗽,历代医案中没有记载咳声短促及咳嗽与情绪的关系.而剧咳、轻咳、咳声重浊、(咳嗽)妊娠期发生、(咳嗽)咽(喉)痒诱发是西医权威著作没有关注到的内容.
作者:于明珠;田欣;王义国;武嘉兴;马洪刚;张启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四缝穴是临床常用的经外奇穴,在儿科中尤为常用,近年来有关其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分泌系统及传染性疾病的临床报道增多,对此进行了概括总结,参考文献27篇.
作者:杨奇云;虞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蒙花散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D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口服蒙花散,对照组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两组均配合常规内科治疗,90 d后观察视力、眼底荧光造影、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在总体疗效、视力提高、眼底荧光造影和中医证候等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蒙花散治疗DR疗效显著.
作者:柯向梅;张彦廷;王思洲;张灵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阿是穴联合夹脊穴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PHN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1组(20例)和对照2组(20例),治疗组针刺局部阿是穴和华佗夹脊穴,对照1组仅取局部阿是穴,对照2组仅取华佗夹脊穴,三组均给予常规电针结合艾灸治疗.观察首次针灸后镇痛持续时间和镇痛疗效.结果:三组首次针灸后镇痛持续时间与镇痛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阿是穴联合夹脊穴配合常规针灸治疗PHN,可明显提高镇痛效果.
作者:赵琳;毕秀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从单纯西药、针药结合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等方面,对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概述,参考文献17篇.
作者:黄艳;徐兰凤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