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晶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筛选环棱褐孔菌中棕榈酸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系统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及CO2流量4个因素对棕榈酸含量的影响.结果:佳的提取工艺为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温度60℃,CO2流量35 kg/h,提取时间2.5 h.
作者:田景振;李学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曾有报道白术单味药或应用于复方中可降低瘤细胞增殖率,减低瘤细胞的侵袭性,提高机体抗癌反应能力,以及对瘤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1,2],但探讨其机制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测定抑瘤率,并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p53基因的表达,探讨了白术的抑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庆均;郑广娟;王江东;张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制剂血压平对二肾一夹(2K1C)肾性高血压大鼠c-myc和c-fos的影响.方法:采用2K1C法,建立肾性高血压大鼠(RHR)模型,术后8周将造模成功的4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测量心肌细胞面积、周长、平均直径、长径、短径.SP免疫组化法测定原癌基因c-myc和c-fos表达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血压平有降低血压、降低左室重量(LVW)和左室重量指数(LVW/BW)、降低心肌细胞体积的作用;血压平可抑制原癌基因c-myc和c-fos的表达.结论:血压平降低血压、防治心肌纤维化及降低原癌基因c-myc和c-fos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肥大、减轻左心室肥厚是其逆转2K1C RHR左室重构的部分机制.
作者:柯于鹤;屈松柏;胡有志;孙江桥;潘克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当前,从植物中寻找天然抗肿瘤成分的研究十分活跃,笔者就近年来国内外对天然生物碱活性成分抗肿瘤作用机制作以总结和探讨.
作者:白少岩;唐文照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讨论了中医学理论的发展目标和创新思路.提出中医学理论的发展总目标是实现中医学理论的现代化,其分目标主要是:①中医学理论范畴中基本概念的规范化;②证候概念的规范化及其微观指标的确定;③将中医学的相关概念独立于古代哲学概念并确立其自然科学的属性;④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⑤传统理论的改造与新理论体系的构建.中医学理论的创新思路主要是:①明确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并融入大量人文社科知识的医学科学;②正确认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继承与创新并行的发展思路;③科学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理论和概念的影响;④积极推动中医基础理论、基础概念和术语的规范化进程.提出了中医学理论创新和基本概念规范化应遵循的4条原则:①该理论和概念在中医古籍文献中有明确记载;②临床应用性或科研应用性强;③与其上下游及相关理论和概念的逻辑性强;④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孙广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指心率的快慢差异性.心率变异性分析在诸多心电信息检测方法中是为年轻的一种,该方法具有无创、简便、定量、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等特点[1].
作者:魏希进;陈守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大量的临床实验研究证明,针灸对治疗高血压病确有独特的疗效,且针灸治疗高血压病的方法亦较多,常用的主要有体针、耳针、头皮针、电针、梅花针、放血及艾灸等多种疗法.
作者:杨佃会;周亮;贾真;李锋先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素问经注节解>(以下简称<节解>)系清初医家姚止庵撰.姚氏自明亡后,无志当世,去儒为医,医药之书靡不精研,而尤殚精于<内经>,历时7年完成此著.<节解>以王冰次注<内经>为底本,参以诸家之注,既探赜<内经>精义,又能切于实际,注语明快,不少见解独具特识.余反复研读含咀,获益良多,爰举数端,以资交流.
作者:孟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辛弗林(synephrine)是中药枳实中起重要作用的有效成分,具有强心、增加心血输出量、收缩血管、提高总外周血管阻力而使左心室压力和动脉血压上升的作用.不同产地、不同采摘时期枳实的粒径及其中辛弗林的生物量与含量相差较大.本文通过对上海市金山区和崇明县两地5月中旬至7月上旬采摘的枳实中辛弗林含量测定,考察了枳实中辛弗林含量的变化规律,为选择采摘枳实的佳时期,提高枳实产量和收率,降低采摘成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作者:王海凌;侯团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讨论了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作为思维方法对中医学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认为这三种古代哲学思想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促使中医学形成了同源性思维和相互联系的观点,构建了表达人体自身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统一性的整体观念.
作者:臧笑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桂枝汤是汉代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的起手第一方,本以治疗太阳中风证为专功,由于其外能解表祛邪,内能调和营卫、气血、阴阳,因而被后世医家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科诸多病证的治疗.桂枝汤的双向调节作用是其功用的主要特点,本文现仅就桂枝汤双向调节的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作一综合论述.
作者:滕晶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医基础理论在中医学科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编写出体现时代特色、规范适用的基础理论教材,已成为中医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山东中医药大学孙广仁教授主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新世纪<中基>教材),为此做出了出色的工作,其编写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王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现代研究发现,心理行为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心血管疾病患者可出现心理情绪障碍,后者可能导致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不利影响[1].近年来,关于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的研究表明[2,3],若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焦虑症,则增加了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难度[4].我们采用中药治疗合并有焦虑症的心血管疾病,收到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仇玉平;丁书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哮喘是一种以发作性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的常见肺部疾患.古今医家治疗哮喘多按发作期与缓解期两期分治,笔者临证体会,无论发作期还是缓解期,哮喘之治疗总以治痰、治气、治瘀、治虚为要,现分而述之.
作者:张富平;黄安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老年高血压病(HPE)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机体阴阳平衡失调产生的,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或伴有心、脑、肾多脏器功能性器质性异常的全身性疾病,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老年高血压病多是在气血亏虚的基础上发生发展,升降失常、清浊相干、痰瘀阻脉、虚中夹实是其病机特点.
作者:孙英新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