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鳞癌N0和N1颈部淋巴结的处理

毛驰;俞光岩

关键词:口腔鳞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颈清除术, 淋巴结处理, neck dissection, 头颈部鳞癌, 外科领域, 临床应用, 选区, 术式, 课题, 焦点
摘要:头颈部鳞癌颈部淋巴结的处理是头颈外科领域具争议的课题.虽然早期的争议大多集中于NO颈部的处理,但是,近年来随着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机率和方式认识的不断加深,随着各种改良颈清除术式在临床应用的逐步推广,特别是选区性颈清除术(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SND)[1]的不断深入人心,目前争论的焦点已经越来越多地集中于N1颈部淋巴结的处理.本文对口腔鳞癌NO和N1颈部淋巴结处理的现状作一介绍.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口腔鳞癌N0和N1颈部淋巴结的处理

    头颈部鳞癌颈部淋巴结的处理是头颈外科领域具争议的课题.虽然早期的争议大多集中于NO颈部的处理,但是,近年来随着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机率和方式认识的不断加深,随着各种改良颈清除术式在临床应用的逐步推广,特别是选区性颈清除术(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SND)[1]的不断深入人心,目前争论的焦点已经越来越多地集中于N1颈部淋巴结的处理.本文对口腔鳞癌NO和N1颈部淋巴结处理的现状作一介绍.

    作者:毛驰;俞光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激光荧光法断早期龋病

    目前许多早期龋病量化诊断的方法因具有破坏性,不能应用于临床.近年来,激光荧光法(LaserFluorescence,LF)解决了上述问题,已应用于早期龋病的诊断,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陈剑锋;石四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天然药物五倍子与化学制剂洗必泰对釉质脱矿影响的研究

    目的通过恒化器龋病模型比较天然药物五倍子和化学制剂洗必泰对釉质脱矿的影响,为天然药物替代化学药物预防龋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连续培养系统建立恒化器龋病模型,经五倍子和洗必泰处理后,通过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二者对牛牙早期釉质龋形成的影响.结果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发现:与蔗糖组相比,4000mg/l五倍子和2000mg/l洗必泰都能够减轻釉质表层的脱矿,釉质表层连续完整,五倍子组可见在表层下脱矿区内有较明显的矿物质沉积区域.结论在恒化器龋病模型中,4000mg/l五倍子抑制早期釉质龋形成的效果同2000mg/l洗必泰无明显差异.提示五倍子是一种具有防龋效力的天然药物.

    作者:李红;李继遥;朱炳;周学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牙周基础治疗对药物性牙龈增生疗效的纵向观察

    目的评价单纯牙周基础治疗对钙拮抗剂类药物导致的牙龈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钙拮抗剂类药物导致的牙龈增生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其中6例进行纵向观察,,在未停药的情况下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在治疗前和龈下刮治后1个月、3个月、6.5~29个月后记录牙龈增生指数、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6名患者完成了纵向观察.结果在纵向观察期间,牙龈增生逐步减轻.在153个增生位点中,龈下刮治1个月后有69个位点痊愈,其中包括17个位点从2度、3度增生变为痊愈.3个月后痊愈的位点为105个,从2度、3度牙龈增生变为痊愈的位点数上升到41个.半年以上痊愈的位点数为122个,从2度、3度牙龈增生变为痊愈的位点数达50个.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改善钙拮抗剂药物引起牙龈增生的程度,其效果至少‘可保持半年以上.

    作者:栾庆先;曹采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口内捆绑捏塑一次完成不良修复体的临床调查

    义齿修复只有严格遵守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完成,才能达到修复治疗之目的,否则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现将我们进十年来所拆除的563例口内捆绑捏塑一次完成不良修复体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张雨温;陈中;李仁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人牙本质磷蛋白功能片段的真核表达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真核表达包含功能区的人DPP片段.方法构建了人DPP蛋白5′端基因片段的杆状病毒表达质粒pFastBacHb-hDPP-N,经BH10BAC转座反应后感染昆虫细胞sf9,进行重组蛋白的表达.结果经2~3代后,重组病毒产生明显的CPE,人DSPP蛋白特异性多克隆抗体Westem blot鉴定,结果显示重组病毒感染3代毒sf9细胞的裂解物中在约17KD位置上出现了特异性的反应条带.结论表明杆状病毒系统可表达人DPP基因片段.为进一步通过对人DPP功能片段的研究揭示DPP在牙齿发育和牙髓修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万领;李玉晶;张福萍;张瑾;周伟;董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牙块辅助光固化树脂材料充填的可行性分析

    近一个时期,光固化树脂材料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其中以含有雌性激素的问题为突出[1~3].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光固化树脂材料的这种负面作用,更好地发挥其优点,笔者从减少光固化树脂材料的使用量为出发点,就应用由拔除牙齿制作的牙块来辅助光固化树脂材料进行牙体修复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在模拟咬合力冲击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就牙块和牙体与光固化树脂材料的结合情况进行了分析,证明了使用牙块辅助光固化树脂材料进行充填,在粘着固位方面与单纯使用光固化树脂材料充填无明显差异.

    作者:姚军;棚濑精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230例乳磨牙牙髓-根周炎的临床分析

    乳磨牙的解剖结构比较特殊,往往牙髓尚未完全坏死,即可引起牙龈局部肿胀、脓肿,甚至形成瘘管,本文将我科治疗的230例乳磨牙牙髓-根周炎症作一总结分析.

    作者:张丽瑾;周培珍;倪锦囡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不同合金烤瓷基底冠与树脂修复材料粘接强度的对比实验

    目的研究不同合金烤瓷基底冠与树脂修复材料粘接强度的差异.方法Ni-Cr合金试件与金合金试件各10个,模拟口内喷砂后,采用PanaviaTM F崩瓷修复系统粘接修复,测定金属试件与复合树脂之间剪切粘接强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i-Cr合金与复合树脂间剪切粘接强度为5.49±1.23MPa,金合金与复合树脂间剪切粘接强度为4.73±0.96MPa,二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0倍OPTON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到金属与复合树脂的剪切断面均位于金属-复合树脂粘接界面,未发生复合树脂内聚断裂.结论采用PanaviaTM F进行崩瓷树脂修复,Ni-Cr金与金合金的金属基底,对金属-复合树脂间剪切粘接强度无影响.

    作者:王尊一;卫彦;胡晓阳;邓旭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平阳霉素,Nd:YAG激光联合治疗舌部静脉畸形

    累及舌部的静脉畸形影响美观,常因创伤继发出血,舌部较大的静脉畸形可影响吞咽、咀嚼及语言功能.笔者总结近年来诊治的舌部脉管畸形164例,比较平阳霉素、激光及激光联合平阳霉素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敏;陈晓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舌瓣修复口腔组织缺损9例报告

    舌瓣适用于口内中小型组织缺损的衬里,舌瓣与咽后壁组织瓣联合应用可修复软腭全层缺损,并有助于腭咽闭合.现将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1992年以来应用舌瓣修复9例口腔缺损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一兵;赵吉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口腔颌面部静脉血管畸形无水乙醇注射+动力泵平阳霉素灌注的应用研究

    目的将硬化剂药物无水乙醇与平阳霉素的药物治疗优点相结合,并应用动力泵向瘤腔内灌注药物,为静脉型血管畸形提供新的临床治疗途径.方法全部病例治疗前先进行瘤腔造影后,根据瘤腔大小注射适量无水乙醇,再次进行造影观察无水乙醇注射后静脉回流血管变化情况后,用动力泵将平阳霉素与生理盐水混合药液缓慢灌注进瘤腔.结果①造影片观察显示无水乙醇注射后,静脉畸形瘤腔周围回流静脉明显较注射前变少.②全部病例经1~4次平阳霉素灌注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③全部病例术后未出现局部瘤腔感染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①无水乙醇对静脉型血管畸形周围回流静脉具有栓塞作用.②应用动力泵灌注平阳霉素+生理盐水混合药液治疗静脉型血管畸形延长了平阳霉素作用时间,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宇;柳登高;张伟;赵福运;隽以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口腔鳞癌细胞系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剂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口腔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发色底物反应法测量不同浓度VEGF作用于口腔鳞癌TSCCa细胞系及颈淋巴转移癌GNM细胞系后u-PA和PAI-1的活性,同时用Boyden Chamber观察VEGF诱导口腔鳞癌TSCCa细胞转移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VEGF(1ng/ml、5ng/ml、10ng/ml)作用于GNM细胞2小时后,u PA和PAI-1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而不同浓度的VEGF作用于TSCCa细胞2小时后,u-PA和PAI-1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u-PA和PAI-1活性与VEGF有剂量依赖关系,用VEGF 1ng/ml、5ng/ml、10ng/ml培养口腔鳞癌TSCCa细胞系2小时,Boyden Chmber小室下室浸润的口腔鳞癌细胞数分别为6.67±1.78、17.17±2.38、22 33±2.54×10 4/ml,分别高于对照组2.48±1.02×10 4/ml(P<0 05或0.01).结论VEGF可促进口腔鳞癌细胞侵袭转移.

    作者:金晓明;李雅馨;李宁毅;李金荣;贾暮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纯钛表面牙周韧带细胞牙骨质附着蛋白的表达

    目的以牙骨质附着蛋白为分化指标,分析牙周韧带细胞在纯钛表面的分化趋势,并探讨诱导矿化对牙周韧带细胞牙骨质附着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第三代牙周韧带细胞在商用纯钛表面接种后,分别进行常规培养和矿化液诱导矿化培养,通过免疫荧光原位检测牙骨质附着蛋白的表达,并比较诱导矿化对牙骨质附着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牙周韧带细胞在纯钛表面初期呈条纹状生长,常规培养和诱导矿化培养条件下均能表达牙骨质附着蛋白,诱导矿化对牙骨质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在常规培养条件和诱导矿化培养条件下,纯钛表面生长的牙周韧带细胞能高度表达牙骨质附着蛋白,提示纯钛表面体外培养的牙周韧带细胞具有形成牙骨质的分化趋势,从而可为种植体周构建牙周韧带结构提供在种植体侧的锚着点.

    作者:周彬;曾引萍;凌翔;袁艳祥;陈卫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模型测量评价NiTi方丝反扎扩弓的临床效果

    目的利用模型测量扩弓前、后牙弓宽度和上颌第一磨牙冠颊倾度及扭转度的变化,评价NiTi方丝反扎扩弓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16例(9例女性,7例男性,平均年龄17.2岁)单侧/双侧后牙反 () 病例,均戴用0.022系统直丝弓矫治器经过初步排齐,在上颌牙列将0.018×0.025英寸NiTi方丝反向结扎入槽扩弓.扩弓前后取石膏模型,在模型上测量上颌尖牙牙尖间距、第一、二双尖牙颊尖间距,第一磨牙近中颊尖间距,第一磨牙冠颊倾度及扭转度.应用配对t检验评价扩弓前、后的显著性变化.结果NiTi方丝反扎后上颌尖牙牙尖间距、第一、二双尖牙颊尖间距及第一磨牙近中颊尖间距分别增加了3.0±1.1mm、3.5±1.4mm、2.9±0.9mm、4.8±1.8mm,第一磨牙冠颊倾10.7±4.6°,远中颊向扭转5.6±3.7°,具有显著性差异.所有病例反 () 均解除并稍过矫正,平均疗程6周.结论NiTi方丝反扎扩弓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快速解除后牙牙性反(牙合)的方法.

    作者:吴平;刘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下颌牙龈无色素型恶性黑色素瘤伴脑转移1例

    患者,女,48岁.主因右侧下颌牙龈溃疡两个月且不愈合而就诊.门诊行活体组织检查,病理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入院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无阳性体征,下颌骨CT未见骨质异常.行右侧下颌骨联合根治术,术后组织病理未发现瘤细胞,术后给予化疗.术后半年于左侧牙龈出现黑色斑点,术后9个月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头晕等症状,头颅CT示:右侧额顶区占位性病变.术后一年死亡.

    作者:赵宝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创伤性唇缺损的急诊整形治疗

    笔者近五年应用美容整形外科技术对116例创伤性唇缺损急诊进行一期整复治疗,均达到了恢复唇部功能及外形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津惠;刘懋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涎腺Warthin瘤的诊治

    目的研究涎腺Warthin瘤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76~2003年期间在天津医大总医院治疗的83例涎腺Warthin瘤的诊断治疗过程.结果59%的Warthin瘤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B超检查中85%出现网格状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中77%出现Ⅲ级以上血流;71%行腮腺部分切除术,损伤小,效果好.结论涎腺Warthin瘤多发于老年人,且在老年人中有增长趋势.临床检查结合有效的辅助检查可确定诊断.腮腺部分切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孙庚林;王寅;韩琳;吴炜;俞凯;李克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微波组织凝固治疗口腔癌的机制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微波组织凝固(Microwave Tissue Coagulation,MTC)治疗口腔癌后引起细胞凋亡、免疫增强的机制.方法采用MTC方法治疗原发灶,治疗前后辅以平阳霉素化疗,颈部行舌骨上清扫或全颈淋巴结清扫,治疗后取标本作光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随访6~24个月.结果经MTC治疗后病理报告为变性坏死组织、炎性肉芽、渗出坏死、增生或不典型增生.电镜下可见大量细胞凋亡现象及肥大细胞.结论MTC可杀灭口腔癌原发灶,同时诱导邻近组织细胞凋亡和免疫增强来控制肿瘤的局部复发.

    作者:段玉芹;张素欣;陈中;陈彦平;郭兰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低细胞密度状态下的人骨髓间质干细胞成骨能力研究

    目的研究低密度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体内成骨能力及影响因素.方法从人髂骨骨髓分离培养hMSCs.以不同细胞密度与块状和颗粒型磷酸钙陶瓷(HA/TCP)载体混合,移植于裸小鼠体内,分别观察2和3个月,组织学评价研究hMSCs异体体内成骨的小细胞密度.按3.3×10 6个细胞/cm3载体的比例混合细胞与载体(HA/TCP和鼠尾胶原包被的HA/TCP),体外共培养一周后移植裸鼠皮下,3个月后,组织学评价细胞载体体系体外培养和胶原包被载体对hMSCs体内成骨能力的影响.结果只有以3.3×106个细胞/cm3载体在体内移植3个月后可观察到在块状和颗粒HA/TCP表面有骨组织生成.用鼠尾胶原包被的颗粒HA/TCP和细胞与载体体外共培养并无明显促进骨组织生成作用.结论保证hMSCs异体成骨的小细胞密度为3.3×10 6个细胞/cm3载体.在低密度hMSCs状态下,鼠尾胶原和细胞与载体体外共培养并不能提高hMSCs的成骨能力.

    作者:王衣祥;李盛琳;武登诚;章魁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