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健;王兴;李宁毅;李亚莉;金晓明;卜令学;高宁
目的评价LHLY型牙齿松动度位移测量仪(以上简称测量仪)检测牙齿松动的测量值范围及其应用于临床的可靠性,探讨测量仪所测数据与传统手动诊断牙动度的相关性.方法甲乙两医生按传统手动诊断方法,将患者口腔内牙齿按松动程度分为正常组,Ⅰ°、Ⅱ°、Ⅲ°松动组,共计400颗.然后再分别应用测量仪对上述牙进行检测.结果两名检查者用测量仪所测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名检查者测量仪所测数据与传统手动诊断牙动度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93,P均<0.05).正常,Ⅰ°、Ⅱ°、Ⅲ°松动的牙齿测量数据的95%医学参考值范围分别为:正常组:<0.10;Ⅰ°松动组:0.20~0.58;Ⅱ°松动组:0.62~1.02;Ⅲ°松动组:>1.12.结论 LHLY型牙齿松动度位移测量仪检测牙动度的测量数值准确可靠,重复性好.
作者:李玉玲;王庆涛;林春华;吕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是以颞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关节区或关节周围肌群疼痛、关节弹响、下颌运动异常及杂音为特征的关节疾病.疼痛是TMD的重要症状,疼痛可来源于关节也可来源于肌肉,关节疼痛源自于关节内疼痛敏感区域,对此人们已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20世纪80年代,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TMD的发生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了从分子水平解释TMD的发病和病理机制,利用这些物质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测疾病的病理变化,人们将这一新技术用于检测、定量TMJ关节液中与疾病相关的微量物质.近年来的研究先后发现了P物质(SP),血清素(5-HT),神经肽Y(NPY)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多种细胞因子(CK),并就它们的出现与TMD的发生发展进行了解释,证明了神经免疫因素在TMD及疼痛因病理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了一系列能表明TMJ状况的客观生化诊断指标.
作者:沈卫;焦国良;王永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口腔患者对美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当患者对于传统的三臂卡环固位的义齿美观不满意时,附着体作为义齿固位的一类特殊装置,可以解决义齿固位不良及美观的问题.根据附着体设置在牙冠上的问题,又可分为镶嵌在牙冠内的冠内附着体和设置在牙冠外的冠外附着体两类.冠外院着体根据附着体与义齿连接的紧密配合的状态分为:固定型冠外附着体和弹性型冠外附着体.由于弹性型冠外附着体具有独特的应力中断作用,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现就弹性冠外附着体近几年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于书娟;汪大林;李笑梅;刘冰;周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坏疽性口炎(ancrum oris)俗称走马疳(noma),是一种严重的坏疽病变.主要发生于2~16岁的营养状况差,口腔卫生差的青少年儿童,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初牙龈的小水疱或溃疡,迅速发生坏死,并扩展成颊、唇粘膜和面部组织的广泛破坏,引起面部组织的严重缺损甚至死亡[1].幸存者由于组织缺损大,常需通过修复恢复丧失的形态或功能.现将本院门诊收治的1例患者报道.
作者:刘丽;高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采用内置式三焦点牵引器在犬下颌骨骨段缺损功能重建中牵引成骨的特点、规律.方法使用内置式三焦点牵引器对4只成年犬下颌骨骨段缺损进行牵引成骨重建.制作3cm下颌骨缺损区,同期植入内置式三焦点牵引器.牵引间歇期8天,牵引速度0.5mm×2次/天,稳定期3个月.结果下颌骨牵引成骨约30mm,牵引成骨过程中无感染、成骨不良等并发症.牵引完成后第3个月X线片、组织学观察及扫描电镜观察均可见新生骨的形成,新生骨的形态、组织结构接近正常下颌骨.结论三焦点牵引成骨技术重建的颌骨形态、组织结构和功能接近正常颌骨,牵引成骨区和压力成骨区局部应用rh-BMP2可以促进新骨的形成及钙化.
作者:孙健;王兴;李宁毅;李亚莉;金晓明;卜令学;高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脂肪母细胞瘤是良性脂肪肿瘤,特征性发生在三岁以前儿童(特别是男孩)的肢体,少数发生在成人.颈部脂肪母细胞瘤极少见,易误诊,我科收治1例,随访二年无复发,报告如下.
作者:韩国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儿童口腔科临床的行为管理(Behavior management)问题在我国儿童口腔科领域是一个尚未得到应有关注的专题,在专业教材中也还未将此专题独立成章.另一方面儿童口腔科是与孩子打交道的专业,行为管理渗透于日常临床工作的很多环节,在临床实践中如何处理孩子的不合作行为是医生们经常要面临的一个挑战.目前虽然不少临床工作者在实践中赁直觉和经验应用了某些科学的行为管理方法,但就本文作者所知对该专题国内还没有科学系统的研究,故此我们回顾了国外有关专著和发表于牙科及心理学杂志上与此专题有关的文献做此综述,总结归纳该专题的重要性、研究现状和趋势,希望借此引起同行们对该课题的重视,开展相关的研究、临床、教学工作.
作者:夏斌;葛立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利用含腭部种植体的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腭部种植体在加强后牙支抗时的位移及应力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计算机图像处理及CAD技术,建立含腭部种植体的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在受力状态下,支抗种植体总体上是一种近中移动和垂直压低的复合运动;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的腭向位移大,远中舌尖的颊向位移大,整体上表现为腭向倾斜及近中舌向扭转的运动趋势.结论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大处在种植体颈部;上颌第一恒磨牙出现复杂的三维空间内的运动.
作者:吴丽萍;许顼杰;卢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氟化物与αD3联合用药对去势大鼠下颌骨骨量的影响.方法选3月龄SD雌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去势组、用药组.用药组于去势后6周,用一氟磷酸谷酰胺(0.45mgF +13.56mgCa2+/kg/d-1)与αD3(αD30.1ug/kg/d-1)灌胃,第18周末结束实验.测血生化指标并作骨形态计量.结果①去势组雌激素与假手术组比较下降明显(P<0.05).假手术组、去势组、用药组骨钙素水平逐步升高,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骨形态计量结果显示去势组骨量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破骨细胞记数高于假手术组.(P<0.01).用药组骨量较去势组明显升高(P<0.01),接近假手术组水平.结论一氟磷酸谷酰胺能有效预防去势引起的颌骨骨量的丢失.
作者:周雄文;翦新春;刘迎春;姚志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1961年Boyde等首先将电子探针微量分析法用于牙的研究[1].以该方法来研究分析乳牙矿物质含量变化及其与龋患状况的关系国内报导甚少.本实验通过电子探针技术分析正常乳牙牙本质中磷的含量,探讨其含量变化、分布与患龋状况的关系,为乳牙及其龋病基础研究增添参考资料.
作者:陈析华;石四箴;梁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本文对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引导组织再生的动物实验的观察进行评价.方法 6只成年狗,实验组,对照组各18颗牙.分别在每条狗抽取骨髓1ml,在实验室内进行原代骨髓干细胞培养,培养液为内含15%小牛血清 (FCS)和0.5%青-链霉素抗生素的a-MEM培养液.第1代细胞转移到18块大小为6×2mm2胶原膜上,约每张胶原膜上1×107个细胞,培养24小时后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在膜上附着情况.在人工制造的牙周缺损中进行体外培养的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结合GTR方法(实验组)和单纯GTR方法(对照组).在6周后切片行牙周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组新生牙槽骨新生牙周膜组织及新生牙骨质的修复再生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形成了的牙周结构,只是引导再生的牙周组织基本恢复到正常的牙周组织高度.实验组牙槽骨再生高度平均为4.50±0.13mm;对照组为3.09±0.28mm.结论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结合e-pTFE膜引导牙周组织再生可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加快正常骨结构组织的建立并缩短修复再生时间.
作者:欧龙;马良;王东胜;罗芸;袁志萍;刘宏伟;庞劲凡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检验由我院和清华大学共同研制开发的建立于层析扫描技术基础上的牙颌模型数字化三维重建系统之测量软件的可靠性.方法选择不同牙列期的患者20例,常规取印模并灌制成两副牙颌模型,组成为两个配对的样本;其中样本1保留为石膏模型,样本2由三维模型重建系统生成数字化的模型影像;由同一操作者间隔3周分别对石膏模型和数字模型的牙齿宽度、牙弓宽度和牙弓长度等测量项目进行两次测量.结果数字化模型两次测量结果的差值经秩和检验表明无统计学差异;经两组样本各测量项目两次测量结果之差数的t检验表明,牙弓宽度两次测量结果的差异在石膏模型和数字模型间无显著性;而牙弓长度和牙齿宽度两次测量结果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三维重建系统可生成真实的数字化牙颌模型影象,系统测量软件能提供可靠的测量数据且其精确性明显优于石膏模型.
作者:周洁珉;白玉兴;王邦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在Sj(o)gren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涎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2例SS涎腺组织和10例正常涎腺组织中Bcl-2、Bax的表达.结果 SS组腺泡细胞Bcl-2阳性率为45.45%,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导管上皮细胞的阳性率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染色强度却显著降低(P<0.05).相反,SS组腺泡细胞中Bax阳性率为81.82%,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导管上皮细胞的阳性率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染色强度却显著增强(P<0.05).结论SS涎腺组织中Bcl-2表达减少,而Bax表达增加,使上皮细胞过度凋亡,导致涎腺结构破坏及分泌功能丧失.
作者:赵云转;张英怀;牛梦勇;赵华平;贾志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男,28岁.因右下后牙反复肿痛5月余就诊.口腔检查8(⊥)萌出不全,远中倾斜,牙冠大部被红肿的龈组织覆盖,龈袋内有少许脓性分泌物.
作者:李力;陈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2004年4月,笔者对天津市区2所寄宿学校的中国小学生,2所中学的初中生及中韩国际学校等韩国学生进行了龋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仰东;张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男,20岁,体健,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患者,男,20岁,体健,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2(⊥)先天性过小牙,3(⊥)的腭侧有一过小牙,4(⊥)轻度腭侧移位,5(⊥)和3(⊥)严重错位,6(⊥)和45(⊥)之间存在一楔形间隙,6(⊥)近中(牙合)面龋,经治疗后银汞合金充填.
作者:王峰;段胜红;张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患者,男,74岁,因右下唇肿物6年,于2004年6月24日入院,6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下唇粘膜侧生一约黄豆大小肿物,无疼痛及不适,肿物缓慢增长.近半年来自觉增速较前明显,仍无疼痛及不适,无时大时小改变,住院时长至栗子大小.查体:右下唇粘膜侧可触及4cm×2cm×2cm大小淡紫色肿物,表面欠光滑呈结节状,质中等,界清,活动,无粘膜溃疡,无压痛及波动感.双侧颌下、颏下及颈前、颈后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局麻下行手术切除,术中见肿物约4.0cm×2.5cm×1.5cm大小,有包膜但不完整,呈红褐色,有囊性感,表面欠光滑,其基底部与唇部肌肉有部分粘连.切除肿物切片免疫组化染色:CK(+),S-100(+),Vim(-),GS巢状.病理诊断:腺泡细胞癌(下唇).患者术后七天痊愈出院,术后2个月行放疗.
作者:闫文娟;薛毅;孟静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涎腺腺样囊性癌与细胞外基质的关系.方法通过肿瘤手术标本的免疫组化染色和超微结构观察、细胞系体外粘附实验及人工重组基底膜侵袭实验,并采用整合素受体抑制剂精氨酸-天冬氨酸进行体外及荷瘤动物体内实验,观察其预防及治疗肺转移的效果.结果肿瘤团索周围的基膜样物质呈多层、溶解或断裂现象.出现腺样囊性癌远处转移患者的肿瘤标本组织蛋白酶D免疫组化阳性反应率(75%)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43.8%).肺高转移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对人工重组基膜的侵袭细胞数明显高于其相应的非高转移细胞系.精氨酸-天冬氨酸在体外能抑制肺高转移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对人工重组基膜的侵袭,在体内能显著延长涎腺腺样囊性癌实验性肺转移动物的生存期.结论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远处转移与细胞外基质有密切关系.
作者:俞光岩;李凤和;孙开华;彭歆;李盛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龋齿作为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影响着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现将笔者于2002~2003年对南宁3~5岁儿童龋病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吴卫;曾晓娟;黄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腭裂手术以往采用在软硬腭交接处做剪断鼻腔侧粘膜,使软腭充分后退,可术后疤痕挛缩,使软腭继发性缩短,且软腭运动受限.我院自1999年以来,在腭裂手术中,应用带蒂颊脂垫修复软腭后退后遗留的菱形创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萍;庞晓纲 刊期: 2005年第04期